•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清朝谁的书法堪称一流?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02:50:03 8次浏览

关于问题清朝谁的书法堪称一流?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文藻巧翁】的最佳回答:

何绍基(11799——1878 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州县)人,故又称“何道州”。他学书法“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蝯叟自评》)。他临习碑版十分勤奋,多达近百通。楷书学颜真卿,参以北魏的《张黑女墓志》笔法。何绍基临习碑版不斤斤于点画的肖似,注重摄取神韵,故能陶冶众碑,铸成一体,真草隶篆都有独家新意,尤以隶、草享盛名。他以颜楷笔法写隶书,点画浑厚,大气磅礴;写草书揉以北碑、篆隶笔书,出神入化,不可端倪。

李瑞清(1867——1920 年)字梅盫,晚自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出身于书香名门,其父李宗翰(号春湖)亦为清中期书法名家,与刘墉(石庵)、程春海(恩泽)并称为“一石两水”,“书品之深,并世无偶”(马宗霍《棲岳楼笔谈》)。李氏家藏金石善本甚富,故李:瑞清自幼即浸渍其中,“习训诂,钻研六书,考览鼎彝,喜其瑰伟,遂习大篆”。“长学两汉碑碣”,“年二十六习今隶,博综六朝”(李瑞清《鬻书引》)。李瑞清在师法金文、秦汉六朝右刻的同时,也极注意吸收前辈书家学习碑刻成功经验,把篆隶楷互相参合,其后更以碑入帖,陶冶南北、矫偏碑弃帖之弊,卓然成家。马宗霍论一具书法曰:“清道人自负大篆,而得名则在北碑,余爱其仿宋四家,虽不形似,而神与之合,其行书得力于山谷,晚岁参以西陲木简,益臻古茂”(《棲岳楼笔谈》)。

李瑞清的书法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创造性最强的确是他的大篆,用笔极涩,寓直于曲,挺健而生动。不知者以为做作,实乃数十年刻苦实践和精心研究所得。他的宻友曾熙评其大篆曰:“仲子为篆则以神遇而不以形遇,其神也若蹲,其仰也若垂,其抱也若背而驰,其激发也若执圭升堂,雍和而有节,其谲变也,海怒岳严,而莫测其蕴也。静而观之,宗庙之上,俎豆之旁,钦钦乎其容也。是殆陶铸文武而糟糠秦汉也。”

曾熙(1861——1930 年)字子缉、季子,号俟园,晚号农髯,湖南衡阳人。书法由帖入碑,自成一家,隶书、章草尤受时人推崇。与李瑞清齐名,世称“北李南曾”。康有为曰:“农髯于道州(何绍基)为同乡,其八分可以继美,而其最得力者在《华山》、《夏承》,皆圆笔也,由圆笔以下穷南碑,故其行楷各体皆逸,体峻者见气骨,体逸者见性情,所谓阴阳刚柔相济者也”(《广艺舟双楫》)。李瑞清则盛称曾熙为今之蔡邕,“魏晋以来,能传中郎之绝学,惟髯一人。”马宗霍谓章草自唐以来,一直不振,“自曾先生出,知章由隶变,与八分同源,因合分隶以为之,遂尔默契汉矩,奄迈晋规,有清一代,无可位置”(《棲岳楼笔谈》)。曾熙的弟子沈曾植也为晚清一大书家。

郑板桥(1693——1765 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擅绘画,客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书法学汉魏诸家,古碑断碣,无不临习,真草隶篆皆能。他以隶书入行楷,杂以草篆,间以画法,自名为“六分半书”。字的大小、宽窄无定法,且悬殊较大,通篇章法如乱石铺街,大小错落,疏宻相间,呼应有致,生意盎然,对当时流行的馆阁体充满了嘲弄、戏谑的意味。

【2】、来自网友【孤竹国人 1】的最佳回答:

我姥爷,他会双手画画,双手写书法。

【3】、来自网友【醉吟汝水】的最佳回答:

难说

【4】、来自网友【手机用户草塘惊凫】的最佳回答:

清朝时期,隶书书法堪称一流。自东汉隶书成熟并达到高峰始,后期一直处于 停顿低潮期。清朝出现了以郑夔,伊秉绶,邓石如等等为代表的隶书大家,隶变之令人耳目一新,隶书创新层出不穷。至于其它类型的书体,则无大的突破。

【5】、来自网友【卞博镛】的最佳回答:

王铎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清朝谁的书法堪称一流?】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