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开元年间的疆域面积反而不如高宗时期?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21:16:1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开元年间的疆域面积反而不如高宗时期?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古今奇闻趣事汇】的最佳回答:

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一定是必须疆域广阔才算,领土面积大只能说是发展的潜力很大,至于是不是盛世还真不一定,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富足,家家有余粮,生活水平高,国富民强,兵强马壮,不受外辱,通过自身的实力赢得国际上的尊重和认可,这才算是盛世强国。

【2】、来自网友【理工男读历史】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实际上挺复杂的,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唐朝时期疆域分为本土州郡和羁縻州两种,四方蛮夷投靠过来或大唐征服某个地区之后,往往设置羁縻州来管辖,任命最高地方长官,并缴纳赋税。当然,地方最高长官可能还是原来的部落首领,缴纳的赋税一般也是象征性的。

而藩属国不属于大唐疆土,羁縻州的一些势力可能独立后变成藩属国,藩属国也可能接受唐王朝的任命变成羁縻州,所以大唐疆域大小始终在变化。

初唐时期疆域面积大在西域、中亚、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

蒙古高原是李世民时期灭掉的东突厥和薛延陀,唐高宗李治继承了这个遗产,大唐领土到达了贝加尔湖畔,大唐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这块土地;

唐高宗时期,联合新罗灭了百济和高句丽,几乎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设置安东都护府;

中亚在李世民灭吐谷浑、开拓西域的基础上继续向西扩张,苏定方等人灭了西突厥,西域和中亚诸国臣服。

唐高宗时期大唐非常强大,不少国家主动向大唐靠拢,成为大唐的藩属国。其中最遥远的应该是罽宾国,位置在帕米尔高原以南,今天阿富汗喀布尔以东、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伊斯兰堡附近,唐王朝在其土地上设置修鲜都督府,隶属安西大都护府,“授其王修鲜等十一州诸军事兼修鲜都督”。

像这样的都督府共计十六个,其中包括月氏都督府、修鲜都督府、波斯都督府等。

龙朔元年,西域诸国,遣使来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皆隶安西都护府,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纪之。《旧唐书》

右西域诸国,分置羁縻州军府,皆属安西都护统摄。自天宝十四载已前,朝贡不绝。《

旧唐书》

西突厥和高句丽是唐高宗李治打下来的,中亚十六都督府基本上都是主动投靠的,这是唐高宗时期大唐疆域最大时期的基本情况。当时共有六大都护府,东北是安东,漠南北是安北、单于,西域是安西、北庭,南方是安南。

这些区域虽然都有大唐军队驻扎,但都属于外围的边境地区,与中原核心领土地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至于再次一级的修鲜都督府根本就没有唐军驻扎,属于大唐疆域范围之内,但真的没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李世民时期,处在一个扩张阶段,战略目的明确,先北再西最后东,除了高句丽一次没打下来之外,其他每个方向都扎扎实实灭其国虏其君,疆域扩大,后患还不多;

李治时期,延续了李世民的做法,也灭了高句丽和西突厥,大唐声威达到顶点,万国来朝,疆域面积最大。

但是,李治和武则天比李世民差远了,军事方面的胜利没有转化成政治成果,包括高句丽和西突厥都不断地反叛,反而成了大唐的麻烦,大唐的扩张从那时开始就已经基本上停止了。

唐高宗李治后期到盛唐时期,已经丢失了不少领土。

李治时期吐蕃兴起,双方在青海吐谷浑旧地和西域安西四镇争夺了几十年,终于吐蕃消灭了吐谷浑,完全占领了这块土地。

唐王朝不甘心丢掉这块双方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就从安东都护府抽调薛仁贵率军到西域,结果大非川战败,不但吐谷浑没能恢复,朝鲜半岛也丢了。唐王朝在朝鲜半岛实力削弱后,新罗发展起来,虽然对大唐一直很友好,但毕竟只是比羁縻州还要外围一层的藩属国,不能算在大唐疆域范围之内;

蒙古高原上的东突厥势力在武则天时期重新兴起,大唐当时受武则天的高压统治和酷吏政治之下,不少有经验的将领被清洗,军事实力受到影响,蒙古高原从此失去;

修鲜都督府和等十六都督府实在太远了,只能自生自灭,当时阿拉伯大食崛起,向西扩张,很多小国在大食和大唐之间摇摆不定,毕竟大食离得近,这些小国就从羁縻州退化到藩属国或者索性投靠了大食,到盛唐前后就逐渐都不再算在大唐疆域范围之内。

于是,盛唐时期少了朝鲜半岛、中亚、蒙古高原、青海四大块领土。

李隆基初期还是很能干的,虽然领土少了四大块,但又在东北补充了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两大块,包括东北和外东北的大片领土,总面积并不小多少。但性质和西域十六都督府差不多,算是投靠过来的,盛唐前渤海国兴起,时而算大唐藩属,时而算大唐羁縻。

盛唐初期的主要敌人还是吐蕃,占领的青海还一直没吐出来,而且还居高临下威胁西域丝绸之路。

而蒙古高原上的后突厥和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与大唐相对友好,尤其新罗可以算是藩属国当中的优秀代表,没有必要再在东北、北部用兵。

河北的契丹和奚,我个人一直认为是大唐的一个重大失误,或者是当地边将故意养寇自重。

虽然地理环境不宜大规模用兵,但至少比高句丽那个荒山野岭条件要好得多,而且离大唐核心区域最近,完全有条件、有理由彻底消除这个隐患。而契丹和奚族势力的存在,不但牵制了盛唐时期大唐近一半的野战部队在这个方向,还培养出来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巨孽。

盛唐时期虽然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李隆基战略方向不明,四处出击,战略上占据优势并取得多次胜利,但吐蕃和河北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尤其后期还把西南的南诏逼反,战略形势开始恶化。

安史之乱既是个偶然,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必然

总之,李治吃了李世民的老本,才当上了唐朝疆域面积最大时期的皇帝,但大唐那时就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扩张的能力;而李隆基时期一方面国家战略方向不确定,造成了国力没能转化成胜果,另一方面李隆基性格有缺陷,缺乏打破坛坛罐罐也要彻底解决问题的韧性和狠劲,很容易被小的胜利所满足,这也是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最高统治者的普遍弱点。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开元年间的疆域面积反而不如高宗时期?】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