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三国演义》第一个登场的为什么不是张角,也不是刘关张,而是大青蛇?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30 05:21:2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三国演义》第一个登场的为什么不是张角,也不是刘关张,而是大青蛇?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绿野萍踪 01】的最佳回答:

《三国演义》是明末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甚至篡改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改的书名,原著中的很多寓意被淡化或者反转。比如,开篇故事中率先出场的大青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隐喻意义就大有区别了。

这条大青蛇在原著中出现过三次,第二次被毛纶、毛宗岗删掉了。第三次出现,毛纶父子恐怕就没有读出来了。删去原著,必定就破坏了原著深藏的寓意。因而,本回答将以原著文本为据,解读这条引领全书的“大青蛇”。

大青蛇为何出现在建宁二年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以“则”划分故事段落的,全书总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故事,不是章回小说。第一则写的是“祭天地桃园结义”,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在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甲子)因黄巾起义而相逢于涿郡,在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但有意思的是,这则故事的三个主角却没有率先出场,反倒是一条大青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写道:

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帝会群臣于温德殿中。方欲升座,殿角狂风大作。见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约二十余丈长,蟠于椅上。灵帝惊倒,武士急慌救出;文武互相推拥,倒于丹墀者无数。须臾不见。片时大雷大雨,降以冰雹,到半夜方住……

除了建宁二年(169 年)出现的这条大青蛇外,灵帝时期还出现了很多怪事:“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熹平五年,改为光和,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见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

查阅《后汉书·孝灵帝纪》,灵帝时期多灾多难,怪事连连,《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写的大雨冰雹、地震,以及雌鸡变雄鸡、黑气、青虹等等,确实记载于《孝灵帝纪》中。而且,时间上基本忠于史料记载。但是,那条长二十余丈的大青蛇却没有出现过,只是在光和元年(178 年)时,“有白衣人入德阳殿门,亡去不获”。

那么,罗贯中为何要虚构一条大青蛇出现在建宁二年呢?

东汉恒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不满宦官乱政,结联反对宦官。宦官则以“党人”之名禁锢士大夫,这样的事件共发生两次,史称“党锢之祸”。建宁二年,宦官首领曹节、王甫等人蛊惑窦太后和十五岁的灵帝,再兴“党锢之祸”,士大夫集团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以曹节为首的十大宦官把持朝政,祸乱朝野,史称“十常侍之乱”。

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为黄巾起义,王朝灭亡埋下了祸根。罗贯中以建宁二年的“大青蛇”,揭示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引出了黄巾暴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拉开了三国故事的序幕。

无疑,原著中的这条大青蛇就是来祸害东汉的,大汉王朝必定走向终极,这是罗贯中的原著主题。毛纶父子虽然也保留了原著中大青蛇的情节,但却设置了一个前提:“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有斩蛇大神在,这条大青蛇哪里逃?《三国演义》由此开始颠覆原著,推崇汉室正统,无限抬高“大青蛇”,并把这条大青蛇描绘成了兴复汉室的第一忠义之士。

其实,罗贯中笔下的这条大青蛇隐写的是关羽。“大青蛇”在书中三次出现,最终又以大青蛇完成“三国归晋”故事。

因大青蛇而桃园三结义

历史真实中,没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这段故事的蓝本,出自元初《三国志平话》。但是,这篇平话却没有写大青蛇,而是以司马仲相在地府断案开篇,说这个狂妄的秀才审结了汉初刘邦、吕后诬陷韩信、彭越、英布谋反,妄杀功臣的冤案,判韩信转世为曹操,彭越转世为刘备,英布转世为孙权,三分高祖基业。

刘邦转世为汉献帝,吕后转世为伏皇后,备受曹操欺凌,司马仲相自己则转世为司马懿(字仲达),司马氏最终一统天下。而汉室“外甥”、匈奴人刘渊又给汉室报仇,建立了汉赵政权,于是,“汉室中兴”。

显然,《三国志平话》是为元朝站台的,尊崇的并并非汉室。相反,刘备与曹操、孙权一样,都是来谋夺汉室江山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三国志平话》的这个主题,以“大青蛇”开篇,隐藏的是刘关张谋反。

大青蛇暗喻“党锢之祸”,因“党锢之祸”而引发了黄巾起义。于是,刘关张在涿郡相遇,办了一场流传千古的小型聚会“桃园三结义”。对照“大青蛇”,这则故事便隐藏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样的寓意。罗贯中借用唐代末年黄巢《题菊花》诗,以大青蛇窜入温德殿,盘坐龙椅,以及桃园结义这两个情节前后呼应,写的就是刘关张趁乱世起兵,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造反。不过,罗贯中写的是“祭天地桃园结义”,所以,刘关张造反可以是“起义”。

大概,《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反元逐元。但究竟谁是“汉室正统”呢?虽然,那时有陈友谅(汉王)、朱元璋(西吴王)、张士诚(东吴王),但罗贯中认为汉室早就亡于“党锢之祸”,此“汉王”怎能光复汉室?

刘关张决定起义,便打造兵器准备奔赴疆场。其中,关羽定制了青龙偃月刀。关公这件兵器,应当是罗贯中原创,《三国志平话》中没有这样一件兵器。“青龙偃月”,意思是青龙出现,明月暗淡。《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但现在看到的最早版本,却是嘉靖元年(1522 年)壬午本,“青龙偃月刀”是不是针对了明朝,还真不好说。但《水浒传》“借用”这把刀,确实是说的明朝暗淡。

关羽后来被封神,大概在民间就变成了“关帝”,所以“大青蛇”变成了“青龙”。关羽的舞台以及影视剧形象是一身绿袍,头戴绿帽,其实,这不符合《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物形象描述,原著中,关羽“头戴青巾”而不是绿帽。“关云长单刀赴会”中这样写道:“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青蛇、青龙偃月刀、青巾,都是隐喻的“关帝”。

关公归神,大青蛇第二次出现

《三国演义》写关云长败走麦城,增删了原著中很多情节,毛纶、毛宗岗父子是这样改写的:

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

关羽父子被擒后,马忠把他们押解到孙权跟前,孙仲谋讥讽关羽,问他“公平昔自以为天下无敌,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将军今日还服孙权否?”关云长大骂孙权,大义凛然,拒不投降,父子二人慷慨赴死。

罗贯中的原著不是这样写的。麦城被围困,关羽决定突围,先杀败了潘璋,然后遇到了马忠。关羽尚未与马忠交手,“忽闻空中有人叫曰:‘云长久住下方也,兹玉帝有诏,勿与凡夫较胜负矣’。关公闻言顿悟,遂不恋战,弃却刀马,父子归神”。

原来,关公就是玉帝派到下界的“青帝”,也就是那条出现在温德殿,盘踞龙椅,惊倒汉帝的大青蛇。

关羽归神后,“一魂不散,悠悠荡荡,乘云而飞”,来到了玉泉山,乘赤兔马,提青龙刀,在云中大呼“主人何在?”关公的呼声惊动了玉泉山普净禅师,也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汜水关镇国寺的长老。普净禅师见关羽阴魂不散,不服自己被斩杀,便以手中拂尘敲打座椅,叫了一声“颜良安在”。

关羽听得普净法师叫颜良,便“英魂顿悟”,落云下马,向禅师请教。普净禅师开释道:“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今日吕蒙以诡计害公,安足较也?公何必疑惑于是?”听闻此言,关公不再疑惑,拜普净禅师为师,入庵听讲佛法。此后,关公时时显圣,乡人便在玉泉山建庙以祭之。

到了大唐高宗仪凤年间,一个名叫神秀的不第秀才云游玉泉山。神秀“坐于怪树之下,见一大蟒,风簇而至”。神秀问乡人,这里有什么庙?乡人告诉他:“乃三分时,关公显圣之祠也”。无疑,那条大蟒就是开篇故事中,出现在温德殿的大青蛇。

这个神秀,就是后来的六祖,即惠能禅师。惠能禅师在大青蛇出现的怪树下得到“一藏金”,便拆毁关公祠,破土建寺,“安享关公为本寺伽蓝”。

青蛇化青龙,三国归晋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罗贯中以惠能禅师结束关公故事,其寓意就是终止杀戮。但关公身后,三国乱世愈演愈烈,曹丕、刘备、孙权纷纷称帝,果然瓜分了汉室江山。但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终局却是“三国归晋”,两次出现的“大青蛇”终究没成气候。

所以,罗贯中在小说的结尾处,以一篇古风概括了三国历史,最后几句这样说道:“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一统乾坤归晋朝。”

结束三国历史的人,名叫司马炎,也就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生于魏明帝曹睿青龙四年(236 年),这一年恰好是农历丙辰年。生于龙年,又逢“青龙”年号,司马炎起步就是一条“大青蛇”?到此,大青蛇变成了大青龙,《三国志通俗演义》始于大青蛇,终于大青蛇——这就是大青蛇率先出场,贯穿全篇,统领全书的寓意所在。

【2】、来自网友【小小嬴政】的最佳回答: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演义的开篇,充满着奇幻传奇色彩,甚至出现一些超自然现象,比如大青蛇的出现,在梁上盘旋,最后居然坐上了龙椅。

有些读者会疑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情节呢?这就要从一些凶兆或者瑞兆说起。

中国古代,最讲究的就是一些兆头,包括现在的民间,过年时候,也会说讨个好兆头,这个兆头,就是一种预言。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封建社会中,

人们会把一些祥瑞,说成是好的兆头,比如瑞雪兆丰年,把一些不好的现象,比作凶兆。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干旱,地震,水灾。在皇帝的眼中,都是一种不好的兆头,

证明自己一些事情做错了,所以皇帝会减膳,避正殿,或者减免赋税。这是一种极端的自然现象,往往皇帝会有足够的应对。

但有一种兆头的出现,那就证明,一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这种兆头,被称为妖异。

在三国演义也有过这样的情节,在辽东的公孙渊,想要背叛曹魏,他的谋士说了一句话,“如果国家快要灭亡了,必然会出现很多灵异现象。”他还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一个人从地底下挖出来一个东西,有头有眼,而且刀枪不入;

第二个例子,晚上人们看见一个红衣人在房上走来走去;

第三个例子,一家人做饭时,发现一个婴儿被蒸死在了锅中。

这三个妖异的现象,都证明了,国家将要灭亡。果然,没过多久,公孙渊就被司马懿灭了。

在民间传说,甚至一些正史上,也记录了一些妖异的现象,用来证明,国家将要灭亡。同样,

在小说中,也习惯于用这种妖异事件,来证明,国家真的要灭亡了。

所以到了三国演义的开头,作者不惜用大量的笔墨,来描绘

一种妖异的现象,这个妖异,就是大青蛇。

除了这个妖异以外,他还描绘了海啸,地震一类的极端自然现象,从大量非正常现象入手,来预示汉朝将亡。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大青蛇?

有人说,这和刘邦斩蛇起义有关。当年刘邦,在四川,看到一条白蛇挡在路中央,白蛇说,“你不能杀我,你要是砍我的头,你的汉朝从头亡,你要是砍我的尾巴,你的汉朝从尾巴亡。”刘邦不惯毛病,说道“那我从中间砍。”于是,汉朝就出现了东西两汉。

正史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但多了一个老太太的戏份,那就是说,

刘邦是赤帝之子,他杀了白帝之子。从而证明,刘邦当了皇帝,是上天的安排。

所以,汉朝和蛇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说法,也是一种说法,其实,如果从小说角度而言,

既然是预兆,为什么不是白蛇的报仇,而非要是一条青蛇呢?

所以,罗贯中的青蛇,实际上还有另一层含义。

我们可以大胆的推论,这个青蛇,代表着曹操,同时也为曹操控制汉朝朝局埋下伏笔。

那么,这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众所周知,中国古人,最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学说,这样的学说,在正史、民间传说以及古典小说中,都有明显体现。

蛇,是一种阴险毒辣的代表,而青色,在无形中属木,木在方位中应该属东方。而后文也证明了,曹操发迹就在山东。

而曹操的青州兖州的精锐主力,也都是从东方来的。更重要的是,曹操的确控制朝局,而且曹魏也取代了汉室。

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证明,罗贯中以青蛇开头,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预示着曹操的出场,以及预示着曹操之后的影响。

如果这样说,还是有些牵强,那么,我们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继续推论,

汉室火德,但汉室衰微,说明火德衰微,而生成土,土又生木,这才引出了诸侯混战,最后曹操一统北方。

但这种统一,在作者眼中,不是正统,罗贯中在三国里,拥刘反曹德思想,非常明显。因此,

这个伏笔,也预示着,刘备兴复汉室,以火德克北方之木,为刘备兴复汉室,对抗曹魏埋下伏笔。

可以说,青蛇的横空出世,并不是罗贯中为了吸引眼球而随意写出来的,这里面包含着更深层次的伏笔,预示着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此展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