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村有多冷?那时候的农民是怎么御寒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7 03:57:3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村有多冷?那时候的农民是怎么御寒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A 飘落的桃花瓣】的最佳回答:

六七十年代,那东北农村冷的很,听我奶奶讲,那时候穿的不像现在这么单薄,都穿大棉袄二棉裤头上戴着狗皮帽子,脖子上挂个手焖子(像棉手套一样,比棉手套厚多了)

以前是轱辘井那种带绳子摇的,拎一缸水第二天水缸的四壁都是冰碴子,小孩淘气没有零食就用菜刀背颠冰吃

那时候冷啊,小北风嗖嗖地,冬天用面粉打浆糊把纸撕成条糊窗户缝子,里外都糊,还得钉一层塑料。要不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十冬腊月屋里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就在炕的边上用土和砖磊个取暖的火炉抵御严寒。

那时候奶奶家邻居是个二十一二岁的小伙子(那时的人结婚都早)孩子三岁了,大冬天回老丈人家三口人骑了个大自行车,孩子坐前边车大梁上,媳妇坐后边车架上,到老丈人家孩子的小鸡子冻坏了(那时孩子穿开裆裤)赶紧舀了一瓢凉水把小鸡子放里边缓缓,缓出一些冰。要不都得冻掉了。爹妈岁数小啥都不懂。

看看现在出门就打车,比以前暖和多了!

【2】、来自网友【晓芹说】的最佳回答:

六七十年代的东北农村在冬天有多冷,现在的人可能无法想象,下面我就给朋友们说下我小时候的经历,坐标吉林。

东北农村在严冬如冰窟一般的冷,记得有一年,隔壁村有一家的儿子结婚,晚上放露天电影,我和小伙伴跑去看电影。站在冰天雪地里,脚冻得很疼,就像刀扎一样,为了能继续看下去,我原地踏步走了一个多小时。

屋外很冷就算了,其实屋里和屋外也差不了多少,倒一杯热茶不到一小时就能冻成冰疙瘩,屋里除了那个满是油灰的煤油灯勉强算是一个热源,其它物体全都像铁一样冰凉,包括自己身上穿的棉袄棉裤。

东北虽然家家都有火炕,但那时候物资匮乏,既没有余钱买煤也没有多余的木柴,因为有限的柴草还要用来烧水煮饭。只有在临睡时,家里才点上一会火炕,待炕稍微暖和些,赶紧脱掉棉袄棉裤钻进被窝。

六七十年代还没有秋衣秋裤,更不用提保暖内衣了,那时候的人在冬天下半身只穿着大裤衩,一条线裤(毛线打的),外面再穿一个棉裤。大冬天脱掉棉衣棉裤,全身上下仅穿一个大裤衩和一个背心躺在冰凉的被窝,那滋味真不好受。

比这更难受的就是起床了,我是家中的老大,冬季父母都需要去“上河工”,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就落我身上了。咬着牙忍受寒冷穿上衣服,带上手套,拿上一把菜刀用刀背“咔嚓、咔嚓”的砍水缸里的冰,因为要把水缸里结的冰砍出一个窟窿才能取水烧水煮饭。接着生火,为了让弟弟妹妹舒服些,再把弟弟妹妹的棉衣拿到锅洞前烘烤,衣服暖和了再让他们起床。

其实比起父辈,孩子们在严冬要舒服多了,至少不需要在冰天雪地里干活。有次我问父亲在雪地里干活冷不冷,父亲笑着说:“不冷,还淌汗呢!”

在冰天雪地干活确实可以淌汗,我知道一旦淌汗,干活就不能轻易停下来,因为在零下二十度的东北,一旦停下来,汗水很快就会凝结成冰,那是什么滋味呢?我不敢想象。发自内心地说,当时的父辈们真的伟大。

没有经历过挨饿,可能无法理解食物的重要;没有受过冻,可能无法体会什么是温暖;没有在冰天雪地干过活,可能不会知道在办公室吹着暖气敲着键盘是多么幸福!

现在好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足了,冬天还是那个冬天,依然很寒冷,但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现在有了羽绒服,有了保暖内衣,有了暖气,外面寒风刺骨,屋内已是四季如春。

(ps: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