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雍正王朝》中的丰台大营是个什么编制,驻扎了多少兵马?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8 15:57:36 6次浏览

关于问题《雍正王朝》中的丰台大营是个什么编制,驻扎了多少兵马?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都是二月河小说里面胡编乱造的。

二月河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你完全可以当作今天的架空历史小说来看。

既然是小说,也就不用考虑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所以二月河这么写也没有问题。

二月河说北京有三股卫戍军队,分别是丰台大营、步军统领衙门和西山锐健营,其中丰台大营实力最强,有 3 万多八旗精兵。所以雍正上位以后,就不惜代价控制丰台大营。

这都是清朝中后期的事情,同雍正没有半毛钱关系。

在雍正时代,丰台大营只有数百人规模,有一个千总带队,负责丰台地区的治安,仅此而已。

大家都知道,千总是个小官,丰台大营也就没什么了不起。

西山锐健营在雍正时代也不存在,是乾隆亲手建立的。乾隆十四年左右,乾隆为了嘉奖一支在攻打大小金川战役中立下头功的部队,建立了西山锐健营。

满人占领北京以后,将内城的汉人全部迁走,由自己的八旗兵分区驻扎。

所以北京内城完全是八旗兵,布防严密。

由于北京内城驻扎重兵,外城压根就没什么军队,也不要部署军队。

当时八旗兵在北京数量高达 10 万,试问还有什么敌人搞不定,有什么必要在北京外围驻军。

雍正上位以后就掌握了 10 万八旗兵,那么不要说他不在乎其他皇子篡位,连统兵大将造反也不在话下。

二月河小说中,只有步军统领衙门是存在的,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

步军统领衙门掌握着京城内八旗兵的主要力量,有大约三多万兵力。

但是,步军统领衙门也不是一手遮天,因为皇上还有禁卫军,不受步军统领衙门指挥,就是诸如骁骑营、善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等部队。

这些禁卫军是谁做了皇帝就听谁的,所以雍正之所以能够平稳上台,关键在于得到步军统领衙门大佬隆科多的支持。

步军统领衙门支持雍正,雍正能够控制局面,顺利成为皇帝,随后禁卫军也会对他效忠。

所以雍正是非常感激隆科多的,给予重用和厚待。

【2】、来自网友【文西叨叨叨】的最佳回答:

丰台大营在《雍正王朝》中一共被 4 个人提到了 4 次,分别是康熙、太子、雍正、八爷,都是他们巩固政权或夺取政权时特别倚重的军事力量,足可见丰台大营的对于北京城军事安全的重要性。

那么,康熙、太子、雍正、八爷提到丰台大营时,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呢?丰台大营驻军的军事编制、领导者、上级主管等都是什么情况?听我来慢慢讲一讲。

《雍正王朝》中康熙提到丰台大营

康熙最后一次南巡时,令太子监国。

虽然太子获得了监国的权力,但八爷党却无时无刻没停下搞倒太子的工作。从四爷府里的奴才高福得知了太子的把柄——“任伯安”信件之后,八爷便让老十四把信件寄给了在外巡游的康熙。

见到信件的康熙既没有废黜太子,也没有对太子进行规劝,而是把这封信原模原样寄给了太子,在寄信的同时,老谋深算的康熙发布了两道密旨:

一道密旨发给四爷,令他召见掌管步军统领衙门的隆科多,监视太子及其党羽的动向,一旦发现作乱,即刻捉拿。这相当于是依靠隆科多手中的兵力确保了皇宫内部的权力秩序。

一道密旨发给十四,令他以兵部名义,让西山锐健营防范热河驻军,丰台大营防范密云驻军。一旦发现这两支驻军有任何异常,立即围攻解除兵权,这是确保皇城外的军事安全。

这是《雍正王朝》中康熙提到的“丰台大营”,那么由此可以看出:丰台大营的驻军隶属于兵部直接管辖,同时受到皇帝的指挥。丰台大营能够成为防范密云驻军的力量,足可见其重要性。

《雍正王朝》中太子片面提到了丰台大营

太子收到康熙的谕旨之后,手下的劝太子逼宫,胁迫康熙退位。

具体的部署是这样的:待康熙经过密云时,耿索图携密云的 2 万兵马以护驾为名,解除康熙护军武装,将康熙密送进京;太子下一道命令,令托合齐接替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纠集步军统领衙门兵马接应康熙进驻大内,逼迫康熙写下退位诏书;同时,凌普率领热河兵马进驻京郊,形成呼应之势。

这里虽然没有提到丰台大营,但提到了 2 万密云的驻军,那么说明丰台大营也至少在 2 万以上的兵马。

而太子的谋臣恰恰在布局时,恰恰忽略了丰台大营的重要性,而是把监视密云驻军用来胁迫康熙,这就给了丰台大营兵力护驾勤王的空隙。

《雍正王朝》中八爷党、雍正提到了丰台大营

康熙宣布继承人的当晚,丰台大营成为四爷和八爷党争夺的焦点。

八爷党对京城附近的军事力量早早就有打算:第一,在丰台大营早早就有布局,让自己的心腹成文运出任了丰台大营提督;第二,派遣九爷和十爷联系九门提督隆科多,以期控制皇城的军事力量。

就在康熙驾崩的当晚,八爷跟随步军统领衙门的护卫进宫时,命令手下联系了京郊的丰台大营,联系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令其枕戈待旦,等候命令,随时带兵策应。

而四爷这边,在邬思道的建议下,就对京城皇宫,京城远郊的军事力量进行了一番梳理,把原来和十三爷有交往的分布在步军统领衙门,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等地的手下统统召唤。

康熙驾崩之后,隆科多,张廷玉,马齐三位南书房大臣宣读传位诏书后,四爷成为新皇帝,他按照之前和邬思道商议的,先是拿到了康熙的金牌令箭,由张五哥带回雍王府。

控制丰台大营还得需要一位有资历的人来,四爷这边只能是由十三爷出面。所以,张五哥携带金牌令箭从宗人府释放十三爷,让十三爷前往丰台大营控制局面。

十三爷到达丰台大营后,八爷党的势力成文运还试图阻挠,不过他肯定没有十三爷在军队的势力深厚,两三下就被解决了。解决了成文运后,十三爷重新任命三人为副将,并随他去勤王,从而将丰台大营的军事力量收归四爷。

丰台大营的编制

从以上的康熙,太子,八爷党,雍正的动作来看,丰台大营的确是京城除过有 2 万人马的步军统领衙门之外,最重要的一股军事力量,谁能占有丰台大营的兵力,可攻可守。

按照成文运的说法,丰台大营的主将由皇帝任命,同时只听命于皇帝一人。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都无权擅自调动丰台大营,而这里也是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从管理到训练都要强于其他军队。

丰台大营的特殊驻扎位置,决定了其主要职责就是确保皇权的稳定性。

而丰台大营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看重的军事力量,是其兵力全部为满族八旗劲旅,兵种包含了步兵,骑兵,火器营等等,是一只战斗力强,等级森严的精锐部队。

而关于丰台大营的军队人数,《雍正王朝》中并没有指出来,而史料有 3 种不同的解释,第一,共有 12 营兵力,每营是 500 余人,合计 6000 多人;第二,整个丰台大营里里外外一共有 4 万兵力;第三,说丰台大营总兵力约在 2 万人到 3 万人之间。

这里我更加倾向于第三种解释,也就是 2-3 万人。原因是:

第一,康熙曾下令丰台大营防范密云的驻军,而掌握在太子手中的密云驻军总计 2 万人,所以由此可以推断,丰台大营的兵力也就是 2-3 万左右;

第二,如果丰台大营的兵力大于密云驻军,那么太子在造反之初,就应该依靠密云驻军,在私底下再联系丰台大营。而之所以没联络的原因,是太子过于自信,以为仅凭密云驻军就可以控制康熙,继而达成目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