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几句看起来是名词罗列,为什么给人感觉意境悠远?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11:08:33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几句看起来是名词罗列,为什么给人感觉意境悠远?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野狐习禅】的最佳回答:

野狐试答

题主好,感谢你很有质量的提问,我的回答也力争有质量。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广为后世传颂,这首小令是匠心独运、大巧若拙,无雕琢之痕迹,有自然之天成。马致远写自己的人生体会,也写出了天下读书人的世相和心酸,很容易引起后世读书人的共鸣。

在年轻时,天下的读书人大都很有抱负,青年时代的马致远就对“龙楼凤阁”抱有极大的幻想,但才不偶命,仕途多舛,空留散曲悲世情。这种情形历史上的文人大都有过深切的体验,古代有“秋士”一词,又有无以计数的悲秋诗文,无不在诉说着士子的落魄与心酸。《天净沙 秋思》在内容上为天下文人做了申言,在艺术表现上更有着自己独到的地方。

题主所说的名词就是小令中的意象,古典诗歌常用意象说话,简单说,意象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诗人感情的客观物象,一组有共同趋向性的意象构成一个有一定情境的画面,这可以算作是意境。意象、意境在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抽象复杂的感情常借助意象、意境传达。

“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营造了一个萧瑟、苍凉的秋境,如同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镜头很快又切换成了一副温暖、恬适的江南图景,这个图景是由“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所营造而成的;镜头停留片刻,又切换到了萧瑟、苍凉的秋境,只是意象换成了“古道、西风、瘦马。”显然第一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是眼前的实景,是实写,第二个镜头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看起来是九个静态意象简单地排列,诗人艺术的运用了虚实交替手法是意象静中有动,增添了小令的韵味,在画面的对比中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羁旅天涯的愁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面九个意象蓄势,最后一句张本。一位落魄的游子浪迹塞外,深秋的黄昏,猎猎的西风中,一匹瘦马行走在苍茫的古道中,干枯的藤蔓缠绕着道旁的老树,树梢上栖息着几只神情麻木的乌鸦。人穷则反本,此时此刻,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温暖、恬适的江南。如血的残阳把这个游子拽出了梦境,让这个天涯的游子只有断肠的思念,怎么也回不到梦中的家乡。

其实,马致远的家乡是在河北东光县,他只是在浙江作过几年小官。他是代天下失意的士子立言,江南多士子,即便把江南说成故乡也无大错,这只是诗人心中的一个情结。读诗不可死于句下,不可认死理,因为诗歌是空灵的,这首小令在形式上是那样的明静、通透、空灵,在内容上又是那样的沉重、凄凉、伤感,难怪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唱。

(图片来源于网上)

【2】、来自网友【书生季赛争】的最佳回答:

题主说的好轻松啊!纯属名词的罗列,那请您也给我罗列一句试试,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吧?因为简单的名词并不能完整的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只有构筑在动词之间的名词才可以表达一个完整而生动的句子。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一“击”字,一“翔”字使得整个句子都升华了,

雄鹰更加生动,由于更加灵活。再比如

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一动词“潜”

更赋予了春夜之雨鲜活的生命,使其具有强烈的动态感,喜悦感。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胜枚举。

然而用动词特别是典型动词连对整个句子而显示的方法虽然很生动,但说实话,这并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

在一个句子或者一联诗歌当中,不用一个动词而连接整个句子,进而表达出完整的意境和内涵,这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所以被人称道,其原因就在于此。

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九个清一色的名词连缀成一个句子组成了一幅乐景哀情图,

没有任何可空隙之感。表现了作者高度凝练的抒情叙事功底。

除了马志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之外,还有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爱国主义诗人

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句也是完全由清一色的名词连缀,而不用一个动词,楼

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些独特的边境意向整合,表现出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气脉冲贯于诗句之中,这种效果是用任何一个动词都表现不出来的。

所以不要小瞧名词连缀的效果

,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将几个名词连缀的恰到好处而表达只有用动词连接才能表达出来的意思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