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教师工资中的七档、六档、五档是怎样划定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8 22:27:53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教师工资中的七档、六档、五档是怎样划定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90 后人事工作者】的最佳回答:

我是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工作人员,从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及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人员技术考核等工作。

事业单位的岗位分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及工勤类。其中管理类的晋升以组织提拔为主,专业技术类和工勤类岗位靠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工勤技术等级)实现岗位级别晋升。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高级(1-4 档为正高,5-7 档为副高),中级(8-10 档),初级(11-13 档)。副高 5 档几乎是所有人的天花板,待遇最高。副高 7 档,即刚聘任副高职称时所待的岗位等级.一般情况下,3 年是副高岗位等级晋级的基本年限,也就是说 7 档晋升至 6 档最少需要 3 年,6 档晋升 5 档最少也需要 3 年,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江苏教育系统,高级岗位晋升基本年限为 4 年;江苏水利系统,高级岗位晋升基本年限为 2 年)。每个档次的到手工资待遇差距约为 300-500 之间。所以,同样注意这只是基本年限,具体能不能聘任,还要结合单位的岗位空缺情况来看。

那么,单位的岗位是如何设定尼?以初中为例,高级岗位一般占比为 30%,假如该学校有 100 名老师(不含任职校长),那么该学校的高级岗位总体可设置 30 个。30 个当中,正高与副高比例大致为 3:7,即该学校可设置 9 个正高,21 个副高。21 个副高当中,五六七三个档次的比例要求为 2:4:4,则五档可设置 4 个,六档可设置 8 个,七档可设置 8 个。当然,有些基层学校的层次限制,可能设置不到正高,那么也可 30 个均设置为副高,同样按照 2:4:4 进行分配。按照此方法进行计算,对照实际聘用情况,就可知道单位有无空缺岗位。

教育系统的高级岗位晋级竞争是所有系统中最为激烈的,每到职称晋级时刻,就到了矛盾集中爆发期。

【2】、来自网友【流雷电】的最佳回答:

教师工资中七档、六档、五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七岗、六岗和五岗,而这种岗位的划定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进行的。

我国的体制内的单位主要分为两种,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比如财政局、人社局这些单位属于行政机关,里头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行政编制,也就是俗称的公务员;而学校、医院、研究所这些则属于事业单位,里头的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

按照 2006 年人事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我国事业单位分为三类岗位,分别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大多数的教师都是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上工作的。

专业技术岗一共分为十三个等级,1 到 4 级为正高级岗位,5 到 7 级为副高级岗位,8 到 10 级为中级岗位,11 到 13 级为初级岗位,其中 13 级是员级岗位。

不同等级的岗位聘用需要相应的职称,比如要聘用中级岗位就需要中级职称,聘到副高级岗位就需要副高职称。

但是,每个单位的岗位都是有比例控制的,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 1:3:6。也就是单位里有 10 个专业技术岗位,那么只能有 1 个人聘用到高级岗位,3 个人聘用到中级岗位。虽然根据单位的级别或者功能的不同,这个比例会有所差异,但是并不会差太多。

而同个等级的岗位晋升相对会比较容易一些。比如在 7 级岗位上工作 3 年后,每年的年度考评都为合格及以上等次,那么就符合晋升到 6 级的条件了。

但是,各个等级的岗位内部也是有进行比例控制的。比如副高级岗位中,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 2:4:4,那么就意味着如果单位有 5 个人聘用到副高级岗位上,那么只能有 1 个人可以聘用到 5 岗,2 个人可以聘用到 6 岗,剩余 2 个人只能聘用到 7 岗。

可以看到,硬性的比例控制让职称的晋升之路变成了一座“独木桥”,从根本上限制了大多数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的上升空间。如果更高级的专业技术岗位都已经被使用,那么就意味着在占据岗位的职工离开或者退休之前,新人是没有晋升机会的。

在人员流动性不高的学校中,基本上都是退休一个再上一个,已经有很多符合资格的老教师在排队等待了,对于新人来说只能加入排队的队伍熬年限。

所以教师的岗位晋升之路是非常困难的,能够晋升到 7 岗的教师是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因为岗位等级是直接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精神文明奖等收入挂钩的,经过历次工资调整后,初级人员与高级人员的工资已相差近一倍,所以职称又是每个老师必须争取的。每年到职称评聘的时候,为了争取晋升名额,学校内部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不可否认,职称制度在这么多年来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让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但是这些年来职称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一些教师不认真教学,整天围着评审指标转,耗去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和科研质量;

一些老教师评聘上了高级职称以后,没有了上升空间就没有了工作积极性,开始混日子;

一些年轻教师工作表现优异,但因为没有职数无法晋升,工资待遇远低于老教师,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如何解决职称的问题,让职称晋升之路畅通,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一些省份明确了在乡镇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累计 10 年及以上申报中级职称、20 年及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30 年及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但是这种政策面向的群体太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随着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度的实行,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的晋升制度也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展了试点,那么是否可以以此为参考,对专业技术岗位的晋升也做出类似的改变。

松开岗位的口子,取消职数的限制,只要工作业绩突出,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均可直接晋升。

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为职称疲于奔命,让老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也可以缓和学校中教师间的关系,让教师们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