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还有小时候过年放鞭炮的记忆吗?有没有过有趣的故事来分享一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7:44:25 2次浏览

关于问题还有小时候过年放鞭炮的记忆吗?有没有过有趣的故事来分享一下?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758 的火车 xD】的最佳回答:

别人过年当鞭炮是喜洋洋的事情,我呢分享一个儿时发小悲惨的故事。那时是六十年代中后期快过年的时候,家在一个部队的军炮团家属大院,部队驻地离地方乡镇较远,我家邻居的爸爸不知什么时候,拿了一盒雷管放在铺下面,他家有一个儿子两个闺女,儿子行二,那时有摔炮,儿子下学回家练习玻璃球,结果玻璃球滚到了床下面,发现一个盒子,儿子好奇就打开了盒子,结果看见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类似摔炮的东西,就拿出来一个往地上摔,结果没响,他就搬着盒子拿到了房子外面,拿了个锤子,再拿出一根放在平地上,拿锤子猛砸雷管,结果炸了,同时引爆了一盒(印象是二十四根),瞬间这小子被炸浑身是血倒在地上,附近有人紧急送到了团医务所。巨大的爆炸声,引来了部队保卫处,以为发生了重大事故,团部领导对事件进行调查,结果是爸爸因为弄不到鞭炮,就偷偷拿了两盒雷管当鞭炮玩,准备除夕自己压上导火索当鞭炮放,没想到被儿子发现,后果挺严重,背了个处分。因为团医务所条件有限,紧急处理了一下,就送到最近的部队中心医院,送走之前大院孩子都到医务所看热闹,隔着窗户玻璃看到那孩子绷带裹的跟粽子一样,以为他完了。

过了几个月(记不清了),又见到他,一只眼睛没了(人工假眼),一条腿和胳膊废了(终生轮椅),脸上做了人工处理(有点像烧伤一样)。爸爸愧疚的要死,他妈妈终日以泪洗面,每次到我家,我妈都极力地安慰她,安排一下以后的日子。

后来部队换防,我家和他家都留了下来到另外一个军区后勤单位,还是住在一个部队家属院,家里给他找了一个老家(祖籍山东)农村远亲的姑娘结婚了,生了一个儿子。就没在上学了,自己开了一个电子修理店,主要是收音机之类的。但年龄不大(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媳妇又嫁走了,他的儿子留在了爷爷奶奶家,当宝儿一样供着。想起来他这一生悲催的很。我呢则留下了心里阴影,一生都没在放过鞭炮。

【2】、来自网友【吉祥如意】的最佳回答:

童年过春节最高兴的事当然是放鞭炮了。尤其是农村缺少文化生活,小朋友们在平常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到了过春节,渴望吃上几顿稍加改善的伙食,穿上母亲给准备的新衣服,剩下就是除夕到破五这几天放鞭炮了。

本博生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童年记忆中能够传承到今天过春节的活动中,仍然是吃饺子、贴对联和放鞭炮。过年放鞭炮图的就是辞旧迎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图个吉利、有个好的兆头。再贫困的家庭,过年也买上几串百十头的小鞭炮,家境宽裕一点的有可能买上几挂大鞭。

本博老家过春节,小朋友们在大年初一的凌晨早早起床,提着灯笼挨家挨户去捡拾那些没有炸开的单个爆竹,重点还是去那些买大挂鞭炮的人家大门外。不怕天黑,不畏严寒,也暂时忘记了饥渴,就等这家主人公起床出来放炮。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今天小孩数量已经锐减,没有了过去那种吵吵嚷嚷的轰动效应。

放炮最有趣的现象就是半大小子们的恶作剧,把只有十多颗的短鞭炮用细线绑在农家柴狗尾巴上,一旦点燃,吓得狗儿们满村乱跑、狂吠不止。胆小的狗吓得几天不吃不喝爬在地上一动不动。这种现象尽管说不好,在文化荒芜的年代也是一种穷快活的“娱乐”方式。

眨眼间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政府出台红头文件,为了环保和安全,禁止城市里的居民春节放鞭炮。孰对孰非人们还在争论。从传统文化观念上讲,失去了“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时间节点,给人的感觉是年味逐渐淡化,缺少了点热闹气氛。从环保安全方面来考量,确实必要禁止。原因是城市里人口密度大,高楼大厦挡住了空气交流,烟雾不能及时扩散出去,影响人们的健康。当然还有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春节期间放与不放爆竹,作为普通的百姓还是听政府的,免得过大年期间让城管、警察找上门来也不吉利。

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美好的时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出生的人们的童年可以说是伴随着苦辣酸甜长大的,不承认这一点就是否定历史。那时候的人们普遍生活水平较低,加上物资供应紧缺,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就是梦想能吃饱饭,就这点儿人们生存的基本要求也很难得到满足。(原创于:2021/01/30)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