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甲午海战清军一定是必败的结局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2:50:3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甲午海战清军一定是必败的结局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三体的视角看历史】的最佳回答:

曾亚洲第一的清军,为什么连日本都打不过?

1888 年 12 月 17 日,清庭北洋水师成立,在当时规模及实力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可在短短 6 年后 1894 年对抗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一败涂地,让我们回顾下历史。

1840 年广东的珠江口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近代 100 多年的苦难史拉开序幕,英国以 30 多艘军舰和一万英军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清庭以百万大军所抗衡,英军军队以百分之一清军数量,两年时间里横扫清庭,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

13 年后日本也遭遇了类似一幕,1853 年美国海军同样用区区 4 艘军舰,强行闯入日本江户湾,在连“不开国就开火”的威胁下德川幕府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开放港口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就当时而言清日两国都是在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胁下被迫开放门户。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两国都相继向西方学习,列强入侵中所展现的强大武力让清庭感受了极强的震撼,惨败后,既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设近代海军海防的初步构想,发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采购西式武器,机器设备,科学技术,派出人员出国学习,而海军由李鸿章筹建督办,从英国、德国采购十几艘先进铁甲战舰,创办天津水师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培养海军人才,到 1888 年北洋水师建立之时,拥有大小船舰二十五艘,附属舰五十艘,运输船三十艘,官兵 4000 人,实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反观日本,统治日本的 265 年的德川幕府因明治维新被推翻,明治天皇被拥护权利最高点。随之颁布“王政复古运动”。1868 年 10 月明治天皇发布建设海军当今第一要务,为追赶西方列强,日本政府不遗余力扩充海军军备,尤其经过 1886 年.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舰队巡视朝鲜,停靠日本长崎补充物质,后爆发“长崎事件”,日本警察与清军上千人冲突,事后北洋水师进入临战状态,最终英国德国的调解下,日本迫于武力支付了赔偿,也因此日本反清和强军思想越发强烈。

日本 1883 年才制定造舰船预算,预计 8 年投入 2600 万日元扩充海军,天皇甚至每年从皇室经费中拿出 30 万带头捐款,所有文武官员拿出十分之一的工资捐助国库,民间百姓引以为荣纷纷募捐,半年时间多达两百多万日元。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海军拥有三十一艘军舰,二十四艘鱼雷艇,总排量 72000 吨。

而清军,北洋水师成立后,以渤海湾为中心的海上防御体系初步行成,京城对海上安全有了保障,就减少对建设海军投入,1889 年光绪大婚花费 550 万两白银,重修颐和园 1000 多万两白银,慈禧六十大寿花费 600 多万两白银,大量的挥霍国库,加上清庭官员的贪腐之风,在甲午之前,北洋水师连炮弹和舰船烧用的焦煤的补充都是问题,炮弹要么打不出,或炸不响,甚至连规格都不一样,烧的煤也都是劣煤碎煤,定远舰和镇远舰主力配置大炮威力巨大,一共才 3 颗跑弹,舰船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舰队不能有效的训练,北洋水师建立之初花费了 700 多万两白银,可后续清庭对李鸿章的猜忌,打压,停止或有限对海军的建设,如何能打赢后来居上的日本。

1894 年受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朝鲜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进驻朝鲜牙山,日本以保护乔民为借口,出兵 1 万余人,登陆仁川,后建立“兴宣大宣君”为首的傀儡政权,以所谓授权驱逐在朝清军,以 7 月 25 日突然袭击清军舰船,挑起了丰岛海战,最后以清军一艘被击沉,一艘被俘为代价结束,就此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1894 年 9 月 17 日黄海之战,日本出动了 12 艘主力战舰,清军出动 10 艘主力战舰,8 艘辅助舰,双方交战才 3 分钟,定远旗舰被击中,下水 12 年,有 7 年未维护,这些战前的客观原因暴露无遗,历经 5 小时,清军被击沉“致远”“经远”“起勇”“杨威”“广甲”五艘战舰,日本被重创“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艘,虽然清军损失巨大,但还有一战之力,但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让舰队躲进威海港内,不准迎敌,导致日本兵不血刃的掌控了黄海的制海权,躲入港口的北洋舰队就再也没有出港迎战的机会。

1895 年正月初四,日本两路围攻威海港“南岸炮台”,虽然清军顽强抵挡还是丢了南岸。

1895 年正月初七,日本进攻威海卫和“北岸炮台”,因寡不敌众同样失守,导致水师剩余舰队被封锁在港口内,正月初九日本进攻刘公岛,被封锁在港内的北洋舰队,被自己“南北炮台”围攻,但奋力反击,十二号,日军偷袭击沉“来远”“靖远”“威远”“宝筏”四艘战舰,守军实力大损,十三号日军全面进攻,守军奋力反击,而援军没有半点音讯,这时候朝廷还在讨论是战是降。十七号,守军弹药告尽,以不能防又宁死不降丁汝昌等将领无奈自杀,十八号,由牛昶昞勾结外籍官兵无条件投降日本,在这天,清庭经营几十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此后日军如无人之境,势如破竹,清军全线溃败,兵锋直逼京师,清庭只能乞降。

1895 年 4 月 17 号签订“马关条约”清庭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但由于辽东涉及沙俄利益,然联合法国和德国进行干涉,日本迫于压力要求清庭以 3000 万白银赎回辽东,最终清庭赔付日本白银 2 亿 3000 万两加上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威海卫守备费,耻辱的是占领我们地方还得给钱,为了赔付这笔巨款,清庭向列强们各种借钱,分 4 次给日本,等到还清之时,连本带利价值 3 亿 6000 万日元,大发横财的日本用这笔钱大力扩充军备,制造业,教育领域,日本国家实力也迅速增长,也为日后的侵华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日本也因此成为亚洲一强国。清庭在求助西方列强借钱时,原本 2 亿 3000 万白银借款附属各种利息,最终清庭偿还之时高达 6 亿多两白银,这些钱财还不是出自国民,也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总结:甲午战争的失败并非军队战力不行,这是清朝内部已经腐败不堪,

【2】、来自网友【尘埃梦想之志】的最佳回答:

甲午海战,抛弃军费作战意志等原因,中国海军的失败,其实可以解释为早期联和作战失败的案例!首先双方军力悬殊并不大,装备差距也不太大,虽然倭过有快速炮但清海军的炮也不差,差距在炮弹本身!就战后倭国海军军舰着弹点看,清军命中点和数量也不少,但因为是老式炮弹,以击穿为主,不能穿甲后爆炸,而日军炮弹却可以,而且爆照效果很大!就战术而言清军更胜一筹,一方面主力切断倭舰队,另外有奇兵鱼雷编队攻击,无奈鱼雷编队没有按计划到达,让倭军前队绕回与二队围攻清军!如果鱼雷编队按计划到达,攻击其前队,结果就改写了!同时运气也是一大原因,一开战旗舰失去指挥能力,命中敌舰军火库的炮弹没有爆炸,鱼雷艇进距离发射却设错了定深!而倭军命中数量主要集中在两艘重舰,但无法让其失去战斗力,但命中其它军舰的炮弹却产生燻暴,所以运气、作战经验都不在清军!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