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见过埋没在农村的人才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6 05:13:43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见过埋没在农村的人才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遥山清风明月】的最佳回答:

那是八零年的事,这一天,公社新来一个书记,他下乡检查工作,这时,稻粒已经发黄,各个生产队都在准备秋收,他发现一个生产队场上还在给麦子脱粒。通过了解,这个生产队有一百多户,五百多口人,队长长期身体不好,人心涣散,生产停滞。他和大队商量重新选队长。

选举会上,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选上了他,他叫赵一品,是个老三届的高中生,高考恢复之后,有人考试之后去找他,有一道数学题没有做,他轻易做出来了。他原本也要去考,因为家庭托累没有报名。

上任第一天,他在群众会上表态,一年之内,产量翻一番,人均分配翻两番。有人说他吹牛,有人问他,兑现不了怎么办?他说:兑现不了,一是辞职,二是全家一年白干,不要一分工。

上任后,三天没有一点动静,群众玩了三天,大队催他,他说不忙,有人说他后悔了。

第四天,他开群众会,宣布两项措施,一是改革计酬方法,他说,比如割稻,过去是十分一亩,现在降为二分,每人每天任务是二分地,超额部分,报酬翻十倍。第二项,搞手工业的户,原先定每年交队三百元,记三百工,那时,工分实价只是几角钱,基本上没有人交,现在他宣布,十天内交的,按实际工价记酬,超过一天,按原规定办。以上欠的,在一个月内交,减免一半,报酬同样,过期不交,按原规定。

过去,队长喊破嗓子,群众也是七点上工八点到,现在,没有人喊,天不亮人都到齐了。三天的活,一天就干完了。

他从手工业户那里,筹集了近万元资金,那时,碳铵肥才八元钱一袋,一下子解决了资金问题。

他用队里黄豆打油,把油分给群众,豆饼加上磷肥发酵种麦子。他跑到外地购来良种,结果,仅仅十多天,全大队第一个秋收秋种结束。

他又开垦一块河滩荒地栽油菜,等到忙完之后,他又跑到水利局订了十几万条草包,一个冬天,家家户户打草包,单这一项,平均每户就收入了近千元,是过去生产队一年收入几倍。

第二年,他又在棉花地里套种西瓜,单西瓜收入,就超过了棉花收入,收完西瓜,他又种下罗卜,那一年,每户都分了一千多斤罗卜。

第二年,小麦平均产量超过八百多斤,水稻亩产过千,粮食总产翻了一倍半,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

这个朋友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只讲这一小段,不知算不算一个人才。

【2】、来自网友【大花猫 71373869】的最佳回答:

1989 年,我在一个汾河边的小村里修理电视机时,碰到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衣冠不整,邋里邋遢。他独自一人住在两间破屋里,没有子女,也没有老伴儿。看见他院子里的八木天线很特别,一问,是他自制的。

我不敢自吹是制作电视接收天线的专家,但是读了王国强写的《电视接收天线》一书后,还是很有心得的。我自己制作的宽频带八木天线也很受欢迎,在山区卖了不少。一点儿也不亚于市售的天线。但是他自制的天线看起来比我做的还要好。

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么大的年令能有制作八木天线的能力并且做的很精准,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能干了的事。仔细一打听,原来他曾是阎锡山的电台台长,不仅精通无线电报收发技术,而且维修电台也十分内行。更厉害的是村里会计的女儿在护村堰外背英语单词,他听见读音不准确,竟然能纠正和示范。有人拿英文文章让他读,他顺口就翻译出来了。据懂英语的老师讲,水平极高,比他们强多了。

那时候的农村有那样的英语水平,的确罕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