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什么是马太效应?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1:58:17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什么是马太效应?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曼心怡】的最佳回答:

你和老陈在镇上各自开了一家水果店。刚开始你俩的规模差不多,生意也差不多,于是你老婆便提议,再多开两家分店,用规模效应去跟老陈进行良性竞争。

可开分店需要钱呀!你和老婆把家底都拿了出来,还是不够。于是你便想了一个法子,你去和老陈商量了一下,问他借了 30 万,并每个月支付他一点利息。

老陈的性格你是知道的,他是求稳型,没有激进的想法。看到水果行业生意并不好做,也就答应了你的请求,把钱借了给你,利息正好也可以帮补一下他店面的租金。

你和老婆便拿着这 30 万,加上自己的所有家当,马不停蹄地又在同对面街同时多开了两家水果店,一样的店名,一样的装修风格。开在了对面街的街头和街尾。

这样你们家的三家水果店,就形成了一个铁三角,形成了对老陈水果店的合围之势。

老陈见状,终于明白了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可惜钱也借了给你,他也无法再开分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把镇上的水果行业生意一步一步蚕食。

之前你进货是和老陈一起拼车的,这样可以降低你们的货物运输成本。而如今你有了三家店需要铺货,而老陈就自己一个店需要进货。

最后导致你三家店的货物运输成本,已经和老陈独自进货的运输成本一样了。

而由于你是三家店,要的货也是老陈的三倍,所以你在面对供货商的时候,你有足够的底气去谈进货价格。

供货商们看到你家三家店,肯定是有这个实力的,也愿意降低进货成本铺货给你。

而老陈由于是需要一家店的货,所以他拿到的货,成本就又比你的要高。

老陈的进货价和运输费都比你的高,所以他卖的水果价格就要卖得比你的贵。

而你的货物成本比老陈低,所以你把水果价格下调后你还是有利润。小镇并没有多大,由于你和老陈家的水果都是同样的货,而你的又更便宜。

所以大家更乐意去你家名下的三家水果店购买水果,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你家的水果店口碑就打响了。

而老陈由于市场份额被你压缩了,老陈迫于降低租金成本,只能把店面由大店面换成了小店面。

这样一来,你家的水果店和老陈家的水果店,档次和口碑就都被拉开了。

而小镇上的一些大的水果采购商,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考察过你和老陈的店面,综合各方面考虑。最后都决定把你家的水果店列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这样一来,你的水果店生意就由零售,开拓了大客户渠道。这个大客户渠道也是你们家水果店的稳定消费群体。

而老陈的水果店生意则越来越差,最后打算只卖低价水果,不再卖一些高档水果,一再搬迁,最后成为了一家很小的普通水果店。

而你家的水果店几乎成为了小镇上消费水果的首选店铺。赚到钱的你,又在镇上多开了两家水果店,从此你家的水果店总数开到了 5 家,生意遍布了整个小镇

你不愧是做生意的好材料,你的知名度打开后,当地的一些果农也主动找到了你,愿意把自家种的水果以批发价交给你供货,并承诺你卖出去后再结账也可以接受。

有了这个当地的渠道,你也降低了部分水果的运输成本,生意更是越做越大,后来还慢慢打算往电商方向去发展。

这天你走到老陈的店面,归还了他当初借给你的 30 万和利息,老陈也非常欣赏你的生意头脑和信用。

当你提出要收购他的水果店时,他也没多考虑,就答应了你的请求,从此退出了水果行业。

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的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强者所能获得的帮助和资源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弱者则恰好相反,最终形成两级分化。

这个例子你们看明白了吗?知道什么是马太效应了吗?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马太效应的例子吗?

【2】、来自网友【文化拾荒者】的最佳回答: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社会现象。

  • 马太效应直接关系个人事业的成功和企业的发展,它为成功者走向更大的成功提供了方法,也为失败者超越失败指明了方向。

我们常常用“狗屎运”来形容一个人拥有非凡的运气,事事顺利越来越好。我们也会用来形容那些衰运气的人,仿佛他们就是一个小倒霉蛋,什么坏事都一起找上门。其实,这些都可以用现象来解释。

有一个朋友,近一段时间遭遇了巨大的人生变故——先是婚姻出现问题,刚把婚离了,工作上又屡遭排挤,与职称晋级无缘;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动了手术,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直到现在还在恢复和观察中。

作为朋友,也只能默默陪伴,有时候安慰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她呢,当然是有理由抱怨、发牢骚,虽然也知道根本是没什么用处的。

在劝她的时候,我想到了马太效应。她问,什么是马太效应?我让她自己去查。或许,她通过亲自去了解这些知识,能够找到宽慰自己的路。对于已然毫无可能改变的坏事不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实,先接受再试着改变,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切断马太效应在身上不断发生的连锁反应。

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在巨大的灾难和莫测的命运面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不让自己陷入到自怨自艾的深渊里爬不出来,这也许是处于焦虑和苦难中的人迈出自救的第一步。

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有的人闲死有的人忙死,这也可以用马太效应解释——工作量越大,领导给你安排的活越多;越是清闲的人,好像变成了透明人,活都绕着他走。

且不论被剥夺者是否开心(想必大多是开心的,甚至是费劲心思情愿被剥夺的),单说这种工作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对体制内的人来说,根本就是在打击人的工作积极性——既然拿着一样的工资,凭什么别人啥都不干,有的人就要累成狗?

怨言归怨言,好在我找到了理论支持,稍安勿躁。所以说,该死的不是业务精熟、会的多的人,该死的是工作中的马太效应,以及那些助纣为虐、滋生这种恶性环境的土壤。

除了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力量能完成这种痛苦的蜕变。毕竟,生活中总有一些被称之为命运的东西是我们不能掌控的。

  • 每个成功人士在获得成就之前,都会经历种种的磨难,只要坚持不放弃,克服了困难才能享受现在的成绩。万事开头难,当你处处碰壁的时候,不要把它当做是一种苦难,而是一次挑战,转换心态去面对未知的恐惧。
  • 人们若想拥有光明的未来,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因此对于自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知道自己生活的目标是什么,当一个人拥有去努力的目标时,越被打压,就会越反抗,越坚强,因为这样才能证明自己。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