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1:31:5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聪慧的小曾娱乐】的最佳回答:

很多人说让慈禧不让载沣当皇帝是因为溥仪好控制,这是扯淡,在立溥仪的时候慈禧就剩最后一口气了,即使慈禧的权力欲望再大,也不可能在那种情况下还考虑那些。实际上,当时没有比溥仪更合适的人了!

载沣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很多人认为载沣当时已经 25 岁,毕竟有一定的执政经验,用他来当皇帝总比一个三岁的孩子要强吧!实际上,载沣根本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慈禧是有意栽培载沣的,首先从关系上来说,载沣是光绪的亲弟弟,媳妇又是慈禧最信任的下属荣禄的女儿,7 岁的时候就袭封醇亲王,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后,18 岁的载沣被慈禧任命为“头等专使大使”出访德国,两年后 20 岁的载沣被任命为随扈大臣,1906 年 23 岁的载沣负责掌管健锐营,1907 年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1908 年正月担任军机大臣。

从这个任命来看,慈禧是有意把国家大权交给载沣,这个安排,实际上就是慈禧要放权的节奏,这么短的时间一直做到一品大臣,估计整个清王朝也没有第二个人。为什么没有把皇帝之位传给他,反而让他当了监国摄政王,实际也是慈禧对他的器重,在清朝的历史上,只有两个摄政王,一个多尔衮,另一个就是年仅 25 岁的载沣。

为什么载沣没有资格呢?载沣 7 岁的时候就袭封为醇亲王,从名分上来说他已经有爵位了,在清朝的爵位是继承制,一旦你继承了别人的爵位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这一点从多尔衮身上就能看出来,光绪可以当皇帝,是因为光绪当时没有袭封为亲王,而是以过继给咸丰皇帝的方式登记。

所以,载沣从 7 岁时开始就失去了当皇帝的资格,尤其是清朝并不提倡兄终弟及的继承关系,在同治死后,光绪继位已经有违礼法,如果让载沣继承光绪皇位的话,那就更说不过去了。

载沣是父以子为贵而当上摄政王的

如果溥仪继位的话,很多礼法上的东西就能说得过去了,溥仪是溥字辈的,本身就比载字低一辈,溥仪继承皇位,是把溥仪过继给同治皇帝,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说来慈禧还挺讲究,也算照顾了一下光绪。这样的话,就都说得过去了,当然,即使这个皇帝由别人来坐,也要一人祧两房,必须是溥字辈的。

为什么是溥仪呢?因为溥仪的母亲是慈禧的义女,是慈禧比较信任的人,纵横大胆的推测,先有溥仪当皇帝,才有载沣当摄政王,是父以子为贵,为什么这样说,实际上慈禧晚年就一直在思考谁来继承皇位的问题,1906 年春天溥仪刚出生,慈禧就让载沣负责健锐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负责卫戍京师),1908 年正月载沣担任军机大臣,当年冬天就把溥仪抱到皇宫里面养,实际上这就是个信号。

立溥仪为皇帝,可能从溥仪生下来就认定的,而载沣则是因为要立溥仪,所以才不断升官参与到政务中来。这个配置实际上是最合理的,因为这样军国大权实际上是给了载沣,载沣不会去抢他儿子的皇位,换句话说,当时风雨飘摇的清廷,载沣还真就未必能去抢,还不如摄政王实在

【2】、来自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的最佳回答:

1908 年 12 月 2 日,3 岁的溥仪被放在太和殿的龙椅上,哭着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在完成登基仪式后,他成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的父亲载沣,则被慈禧任命为摄政王。

按理说,当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政治能力很强的载沣显然比 3 岁的溥仪更适合做皇帝。而且虽说溥仪是慈禧立的,但慈禧已死,载沣为什么不直接夺位呢?

(溥仪登基)

我们先说,为什么慈禧不让年富力强的载沣继承皇位。

说起来载沣这个人有很多优点,他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又很有才学,慈禧相当看得起他。

深得重用的载沣也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在 1894 年,由于在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杀害,德国不但逼着清廷在克林德丧命之地立碑,还要求他们到德国负荆请罪。

由于载沣既是光绪的胞弟,又是慈禧的亲外甥,所以成了去道歉的不二人选。

载沣到了德国后,德国人竟提出“向德皇跪拜谢罪”的条件。载沣尽管平时为人谦和,但当时却坚决不同意这个条件。甚至很硬气地准备打道回府。最后还是经过双方协商,才改为鞠躬行礼。

此事一时轰动国内外,就连国际上也称赞载沣为“中国之贤王”。如此,载沣的政治能力再次得到了慈禧的肯定。而载沣也因此飞黄腾达,在他 25 岁时,便坐上了军机大臣的位子,成了清廷最高领导圈中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

1908 年 11 月 14 日,光绪帝驾崩。

光绪无子,当时清朝又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危险时刻。按理,慈禧应该找个成年有才干的人做大清朝的掌舵人。可是,她却选择了载沣才 3 岁的儿子溥仪。

按慈禧的诏命,溥仪被过继给光绪,同时肩祧两房,承继同治之子,继承皇位。而一直倍受慈禧重用的载沣,则被任命为摄政王。

(慈禧剧照)

慈禧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三个原因。

一、慈禧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再加上当时她并未考虑到自己会死。所以她为了把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只可能立一个小孩子做皇帝,这样她就能继续垂帘听政。

二、载沣之所以得慈禧重用,是因为载沣很乖,听话。说明白点,就是天生的打工仔,执行能力不错,但领导能力不行。这一点,从他后来处理袁世凯的问题就能看出来。所以慈禧认为他做国家决策者是不合适的。

三、载沣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奕譞本来有 7 子,夭折了 3 个,还剩载湉、载沣、载洵和载涛。其中载湉 4 岁时被过继给咸丰,成为光绪帝;载洵被过继给瑞郡王奕志的后人;载涛又被过继给钟郡王奕诒,所以载沣就成了奕譞这一支的独子。如果把载沣再过继给咸丰(也可以说过继给慈禧),奕譞这一支就没有后人了。奕譞曾在慈禧政变中有功,慈禧怎么也不可能干出让他绝后的事,所以载沣就没有机会成为合法的帝位候选人了。

不过,虽说慈禧并没有选载沣为继承人。但是,慈禧选定溥仪后,几个小时后就去世了。那时候,溥仪年幼,隆裕太后仁弱,正是夺权篡位的好机会,为何载沣没有直接夺权篡位呢?

(载沣剧照)

我认为载沣之所以不直接做皇帝,也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载沣不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

他理想的是“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那种生活。所以当他辞职后,他很高兴地对家人说,我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另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也说过载沣虽然拥有国家最高权力,但他是个老实人,和他的祖父一样,是把权力看得很淡的人。

二、载沣没有必要篡位。

他已经掌管了军政大权,溥仪又是他亲儿子,将来溥仪亲政后,他顺理成章就是太上皇了。

三、载沣是个顾虑很多的人。

载沣做摄政王后,认识到手握北洋军军权的袁世凯,对自己独掌大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再加上光绪之死,袁世凯脱不了干系。所以为了巩固权力,也为了给光绪报仇,载沣打算杀掉袁世凯。

但他左思右想,还是找来奕劻和张之洞等人商量。

奕劻就说了一句,杀了袁世凯,北洋军造反怎么办?就让载沣吓住了。最后只是撤了袁世凯的职,让他回家洗了睡。

这个事做得极不漂亮。袁世凯这人若不杀,就不要闹得大家都知道。知道了又不杀,等于放虎归山,再想让他忠于清王朝,那是不可能的。

四、载沣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洋军明里暗里不听从载沣调遣。眼看各地纷纷独立,清王朝岌岌可危。无奈的载沣,只得任命袁世凯为掌管军政大权的总理大臣,并解散了他一手创建起来的皇族内阁,辞去了摄政王职务。

载沣但凡有一点私心,他大不了抱着和清王朝同归于尽的心也要满足私欲的话,也依然可以疯狂一回。不过他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在政治上能力实在平庸,又说话容易结巴,哪里能做皇帝呢!

所以,不管如何,载沣从没有想过做皇帝这事。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晚清宫廷生活见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