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听过最心酸的养老真实故事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04:32:0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听过最心酸的养老真实故事是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张小蝉】的最佳回答:

二爷四个儿子,他瘫痪后,儿子雇了邻居傻儿子照顾他,结果,傻儿给二爷爷喝了农药。大儿媳说:“走了好!”

二爷爷生养了四个儿子,二奶奶死得早,二爷爷拉扯着四个儿子,又当爹又当娘的。

大儿子成人后,很难找对象,一家五条光棍,谁家姑娘想进这个门呢!

没办法,当有一个媒人给大儿子介绍做上门女婿的婚事时,二爷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女方家只有两个女儿,是我们邻村的,互相都认识,想着二爷爷家儿子多,就试着托媒人来介绍。

一分彩礼没有要,大儿子嫁了出去。

大儿子夫妻应该在娘家生活的,后来,每次,大儿媳妇来到婆家,都看到几个没成年的小叔子,穿得破破烂烂,冬天连件厚棉衣都穿不上,浑身脏兮兮的。

几个孩子每次见到大嫂都非常的亲热,只有大嫂来,才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喧软的大馒头。

二爷爷一个不擅长家务的男人,能凑合着把饭煮熟就不错了,哪里管得了味道,馒头煮得都是没有发开的,像石头疙瘩,有时候发开了却一股酸味。

大儿子和三个弟弟年龄差距较大,据说当年年景差吃不上,二奶奶生完大儿子好些年才开始继续生孩子。中间那些年营养不良怀不上。

大嫂看到几个小叔子过得好可怜,激发出了自身的善良与母性。

她与父母商量:“爹,妈,你们还年轻,以后老了,我会回来给你们养老,这些年我想先去婆家帮公公照顾小叔子们!”

大嫂的父母也都是良善之人,思考了一下同意了。

大嫂就这样来到了二爷爷这个家。

当时的环境,儿子多的家庭,一般娶了媳妇会分家的,但大嫂并没有要求分家,她选择来婆家的目的就是想照顾几个未成年的小叔子。

她来了之后,照顾起了一大家子饮食起居,在田里也顶个男人使。

她的好媳妇名声也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后来,村里还给她们家发了五好家庭牌匾。

她自己也生了两个孩子,老的老,小的小,她是每天从早忙到晚。

家里有个女人,整个气象都不同了,几条光棍的凄凉感觉消失不见,加上有了孩子的玩闹声,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

因为大嫂能干,人品好,连公公也愿意听她的领导。

那些年流行养兔子,大嫂带领家人养兔子,又养了好多猪,靠养殖也赚了不少的钱,后来,她用整个家庭赚下的钱,给几个小叔子们都盖了婚房,娶了媳妇。

当媳妇们都进了门之后,几个小叔子的媳妇们都一起商量着要分家,确实,在过去,大家族不分家很正常,但当时,已经很少有妯娌们一锅吃饭的大家庭了。

长嫂如母的大嫂,看了几个小叔子在自己的努力下,都娶上了媳妇,是欣慰的,听到弟媳妇们的要分家的提议,心里有点感慨,却也没有反对。

“分家也好,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回娘家给我父母养老了!”

大嫂子这样说,虽然她心里是有点酸酸的,但也明白现实就是如此,不分家怎么可以!

二爷爷感谢大儿子大儿媳在这个家所做的贡献,于是他提议,把全部的田产和所余的家产包括养的兔子和猪,全部分为五分,他和四个儿子一人一份。

但此时,三个小叔子和媳妇却有了不同意见:

“大哥大嫂的户口在娘家,他们的田也分在娘家,不应该来分咱们的田产,他们以后不再来咱们这里居住,他们所住的房子也应该让出来!”

大嫂傻眼了,她辛苦多年,为了娶进门三个妯娌费尽心血,原来是娶进来三个这样的人。

更让她伤心的是,也许媳妇的枕头风吹得有劲,三个小叔子居然默认了媳妇们的提议,并没有反对。

大儿子想争一争,大嫂子拦住了:“我这多么年的辛苦与心血,他们都不记得了,再争这些财产有什么意义!咱们尽了咱们的心了,从此以后,咱们就不再是这里的人了!”

大嫂一家什么财产都没有带走,一家四口回了娘家。

经过多次协商处理,三个儿子瓜分了全部财产,说没有必要给老人留单独一份,以后让他轮流和三个儿子生活,二爷爷不想这样分,架不住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的轮番轰炸。

后来,分家后,三兄弟商量,老人一家轮流一年,轮流到谁家给谁家干活,带孩子,只是居住还是要住在老人原来的旧房子里。

这样子和平地过了好多年,二爷爷把孙子们都带大了。

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几兄弟都怕轮到自己时,老人生病了,后来,又商量每次轮三个月。

此时,老人已经没有什么干农活的能力,媳妇都开始嫌弃他了,嫌他吃饭时随地吐痰,嫌他眼角都是眼屎,嫌他给孙子们夹菜等等。

干脆不让他轮流吃饭了,给他凑点面粉让他自己做饭吃。

他过上了孤家寡人的生活。大儿子偶尔来看他,看他有时候饭都馊掉了,大儿媳看了很心酸:“给他们干了一辈子,咋就不能管口饭呢?”

大儿媳妇邀请老人到自己娘家那边一起住,老人很坚决地拒绝了,他想到当初分家时多么地对不起老大家,后来这些年能干活时,也一直在帮其他几家干活,有什么脸面去一个嫁出去的儿子家养老?

虽然自己身体不好,但好歹还是能弄熟饭,二爷爷也算过了一段清闲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二爷爷就脑血栓了,经治疗,留下了后遗症,偏瘫,连上厕所都不能自理了。

养儿防老,该儿子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但三个儿子和儿媳妇却很有妙招。

他们商量,谁家都不伺候老人,也不送老人去养老院,去养老院太贵了,轮流伺候,都不愿意,当初能自理都嫌弃呢,何况如今躺在床上。

刚好二爷爷老宅院隔壁,住的一户人家,有一个儿子,人称傻多,年方三十多岁,身强力壮,却是先天性脑子不太好,有些活也能干,有时候经常犯糊涂。

傻多最莫名的一件事,就是拉着他奶奶赶集,奶奶罗嗦嘴,一边坐在车一边教育他,他一时性子起,把老太太掀翻在桥下,幸好当时是旱季,又到了桥头,桥头的部位离河床较矮,又是稀泥,他奶奶才捡了一条命。

就是一个这样的脑袋不足八分的人,落在了三兄弟和三妯娌的眼里,不知道谁先提议的,六个人商量,要雇傻多照顾二爷爷。

傻多跟着母亲生活,母亲能煮饭,傻多有力气,能抱二爷爷上厕所之类,这样一合算还很妥帖。

三个儿子找傻多的母亲商量,给了一个差不多的价钱,让傻多的妈每天煮饭时多煮一碗,由傻多端给二爷爷吃,同时,要一天去几次抱二爷爷上厕所,在床上弄尿盆。

农村收入差,傻多也不会干什么活,傻多的母亲同意了,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虽然村里的别人会风言风语,但也没有人敢当面说,毕竟,不管怎么样,儿子们也算找了一个给父亲养老的方式。

事情差不多过了几个月吧,虽然傻多照顾得不怎么样,二爷爷也没有饿到,就是床上脏,屋里臭。

突然有一天,傻多端饭给二爷爷吃,发现二爷爷死在床上,傻多大喊着出来找二儿子:“你爹他死了!不关我的事,我天天给他吃饭了!”他也明白自己的责任,还知道推脱,分辨。

二儿子带着人超到父亲的家,看到二爷爷口吐白沫,呼喊不应,用手摸了摸鼻子,还有气息,还没死,像是中毒,能明显地闻到农药的气息。

急忙拉到镇医院,去洗胃,然而并没有用,二爷爷很快就死了。

可是这农药咋回事?

二爷爷在床上不能动,哪来的农药?

当天只有傻多给他送了饭,他说,他妈妈做的宽面叶,他给二爷爷端过来的时候,还专门放多多的二爷爷爱吃的醋,因为二爷爷爱吃酸汤面叶,傻多母亲多年来的邻居,当然知道。

于是叫来傻多的母亲询问,他母亲一脸的疑惑:“我煮好面条,有人喊我有事,我就出去了,我说面条坨了不好吃,让傻多赶紧装一碗给他大伯(二爷爷)端过去,还让他多加点醋!”

醋!

傻多慌忙把中午加的醋瓶子拿了过来:“就这一瓶,灶台那一瓶醋没有了,我看到窗户下面有半瓶,就加了这个!”

傻多母亲一看这个瓶子就慌了:“造孽哟,傻多,这是我用的醋瓶子装的农药!”

大家都傻了!

经过调解,二爷爷的几个孩子选择了原谅,傻多母亲也没有经济能力赔偿,傻多智力不足也不能负刑事责任!

二爷爷就这么走了,他养育了四个儿子,老了,却没有一个儿子照顾他。

葬礼上,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哭得都很悲伤,只有大儿媳一脸的冷静:“走了好,省得受罪了!”

【2】、来自网友【引领】的最佳回答:

唐大爷老伴去世后,他去社保局领回了老伴的丧葬费 27563 元,他想用这笔钱给儿子换轮椅,唐大爷刚回到家门口,看见儿媳玉玲,手里拎着一袋水果正在等他。

唐大爷赶紧拿出钥匙打开房门,把儿媳让到了屋里,两个人刚进屋,唐大爷就闻到了一股臭味,玉玲也闻到了,他们走进唐大爷的卧室一看,唐大爷的儿子唐宝,摔到了地上,轮椅压在他的胳膊上。

臭味是从唐宝的裤子里传出来的,唐大爷脱掉了儿子的裤子,玉玲去卫生间打来了一盆清水,两个人一起动手,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把唐宝的下半身收拾干净了,又给他换上了一条干净的裤子。

玉玲去卫生间清洗唐宝换下来的裤子,唐大爷扶起轮椅,抱起儿子,把儿子放到了轮椅上。

轮椅已经买了一年多,当时买的时候,唐大爷图便宜,质量一般,现在已经有些不好用了,有时唐大爷推着儿子去外面透风,轮椅不但“咯吱咯吱”响,推着还很费力。

唐大爷刚在社保局,办好了领取老伴丧葬费的手续,有两万多块钱,他想用这笔钱,给儿子换个轮椅,这次要买好点的,唐大爷已经去看过了,他相中了一款,两千多,他想过两天就买回来。

玉玲洗完了唐宝的裤子,晾到了阳台上,她看了一眼手机,已经十一点多了,她问唐大爷:“爸,中午你想吃啥?我去做饭。”

唐大爷说:“我们去外面吃吧,我想吃一碗板面,我就好这口,已经三个多月没吃过了。”

玉玲说:“行,我们这就去。”

玉玲推着轮椅走出了房间,唐大爷走在后面把门锁好,唐大爷住在五楼,玉玲按了电梯。

在电梯里,唐大爷问坐在轮椅上的儿子:“你想吃板面吗?爸带你去吃板面,你高兴不?”

唐宝咧着嘴,哈喇子又流了下来,唐大爷拿出纸巾,把哈喇子擦干净。他知道,儿子是不会回答他的,儿子已经变成了植物人,唐大爷说什么,唐宝也不会有反应。

唐宝是唐大爷唯一的一个孩子,唐宝不聪明,上学的时候学习不好,没有考上大学。唐宝喜欢车,小时候,只要看到玩具车,唐宝就让父母给他买。

唐宝年满十八周岁那年,学了驾照,因为他的驾驶技术好,拿到驾照的第二年,就给一家酒店的老板当了司机。

老板对唐宝不错,不但给他高工资,过年的时候,还给他年终奖,是按酒店经理的标准给的。

唐宝的媳妇玉玲,是一个乡下姑娘,十九岁那年,进城到酒店打工。一天,唐宝拉着老板办事回来,走到酒店大门口的时候,看到玉玲晃晃悠悠地倒了下去。

老板让唐宝停车,唐宝把车停在了玉玲的身边。

老板和唐宝下车一看,玉玲已经昏迷了,两个人把玉玲抬到了车上,老板让唐宝把玉玲送到了医院。

玉玲是因为低血糖昏迷过去的,在医院住了两天,这两天都是唐宝在医院照顾玉玲。玉玲怕父母担心,没把自己昏迷这件事让父母知道。

就是这两天,两个年轻人之间产生了感情,等到了适婚年龄的那年,两个人就结婚了。

唐宝的父亲是一家工厂的会计,母亲是小学老师,他们住在一套 70 多平的老楼里,唐宝与玉玲结婚后,一家四口住在一起不方便,他们分期买了一套 90 多平的新楼,小两口搬了过去。

唐宝父母给的首付,父母也没有多少存款,那两年,唐宝的爷爷奶奶先后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但钱没有救回两位老人,他们在同一年去世了。

唐宝与玉玲结婚后,没有马上要孩子,他们想过两年再说,有了孩子不但负担重,也会影响到两个人的工作。

五年前,玉玲意外怀孕了,玉玲舍不得打掉,就把孩子生了下来,是个女儿。

如果唐宝不发生那次意外,唐大爷的日子会过得很惬意,玉玲的生活也会很幸福,但突然降临的意外,改变了一切。

一年多前,唐宝拉着老板一家去外地旅游,路上发生了车祸。老板废了一条腿,老板的妻子和唐宝一样,在重症监护室里住了十多天,虽然命保住了,但都成了植物人,老板的女儿去世了。

责任完全在大货车司机,经过协商,货车车主一次性赔偿了唐宝 80 万,赔偿了老板 50 万。

唐大爷和玉玲以及老板,其实可以和货车车主多要点,但货车司机也受伤了,车主还要慰问司机家属,他也不富裕,虽然货车上了保险,但有一部分还是车主自己掏的腰包。

老板主动提出他可以少要点,他的条件允许他少要点。

玉玲拿到 80 万后,先把房贷还清了,剩下的钱她给孩子存了起来。唐宝变成了植物人,她不想抛弃唐宝,但她一个人挣钱有限,她要为孩子的长远考虑。

玉玲的婆婆本来身体就不好,可能是儿子变成了植物人,让老人非常难过,她一病不起了,那段时间,苦了玉玲,也苦了唐大爷。

唐大爷和玉玲,既要照顾植物人的唐宝,还要伺候病人,还有一个孩子也离不开人,两个人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唐大爷的头发,没用多久就全白了,玉玲因为休息不好,也很是憔悴。

十几天前,玉玲的婆婆去世了。

在老伴的葬礼上,唐大爷说:“你是心疼我和玉玲才走的啊。”

老伴没了,确实是减轻了唐大爷的负担,也减轻了玉玲的负担。唐大爷住在老楼里,由他照顾植物人的儿子,玉玲住在自己家里,照顾孩子。

玉玲白天要去酒店上班,婆婆没有病卧在床的时候,可以帮忙照顾孩子,自从婆婆一病不起后,玉玲就把孩子送去了全托幼儿园,她舍不得花钱,找的是一家比较便宜的,早送晚接。

这天早上,唐大爷起来后熬了点小米粥,他自己吃了一小碗,又喂儿子唐宝吃了几口,他以为儿子睡着后,就放心地出门了。

老伴去世了,有两万多块钱的丧葬费还没领回来,唐大爷来到了社保局,办理业务的人比较多,十点多,他才办完了领取手续,等着把钱打到他的银行卡上就行了。

唐大爷回到家,就看见了儿媳玉玲,又遇到了儿子从床上摔到了地下。

以前,唐宝躺在床上是一动不动的,这次,唐宝突然自己从床上掉了下来,唐大爷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他心里忐忑不安。

唐大爷和玉玲忙到十一点多,才把儿子收拾干净了,然后,他们就去外面吃板面。

小区门口不远就有一家板面馆,以前唐大爷经常过来吃板面,面馆老板是外地人,很会做生意,对客人热情又客气。

自从家里接二连三发生变故,唐大爷就没有光顾过板面馆,他最后一次来吃板面,是三个多月前,一天,他去医院给老伴拿药,回来的时候路过板面馆,面馆老板招呼唐大爷:“老唐,今天我请客,白送你一碗板面。”

唐大爷不想进板面馆,家里植物人的儿子等着他照顾,老伴也等着他照顾,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老唐舍不得花钱在外面吃板面,早晨还有剩饭,他想凑乎一顿。

面馆老板却把老唐拉了进去,给他端来一大碗板面,加了两个鸡蛋。

唐大爷吃完,要给钱,面馆老板说:“我说过了,今天我请你,不要你的钱。”

面馆老板知道唐大爷家发生的事情,他心疼唐大爷,唐大爷瘦了不少。

从此后,唐大爷都绕着板面馆走,他怕面馆老板还请他吃面,唐大爷倔强了大半辈子,忽然被人同情,虽然他心里感谢人家,但他心里也很难过的。

用不了几天,老伴的丧葬费就会打到银行卡上了,他有了点钱,才想犒劳一下自己,要过来吃一碗板面,也正好带着儿子出来透透气,虽然儿子没有意识,但唐大爷觉得,让儿子出来见见阳光,兴许会有好处。

挨着板面馆有一家药店,药店里卖轮椅,路过药店的时候,唐大爷跟儿媳说:“玉玲,我想给唐宝换个轮椅,现在的这个轮椅不好用了。”

玉玲说:“我也觉得推着太费力了,要换就换好点的”

玉玲推着丈夫,走进了药店。

唐大爷指着他看好的轮椅,对玉玲说:“你看看这个轮椅怎么样?两千多,你要是觉得也不错,过几天你婆婆的丧葬费下来,我就想把轮椅买下。”

玉玲看了看轮椅,她觉得质量还行,就点了点头。

两个人推着唐宝离开药店,进了板面馆。

面馆老板见到唐大爷,迎了上来,他看了看轮椅上的唐宝,对唐大爷说:“孩子好像胖了点,他的眼睛也好像比以前有点精气神了,都是你照顾的好。”

唐大爷说:“我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在我有生之年,能听见儿子再叫我一声爸,我就知足了。”

面馆老板说:“你的要求不过分,一定能实现的,孩子小的时候,从他一降生,我们当父母的就盼着听到孩子喊我们一声爸妈,为了这声爸妈,我们洗孩子的尿布,闻孩子的大便,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就喊我们爸妈了,你不过是把这个程序重新又走了一遍,会有孩子开口喊你爸的那天的。”

唐大爷被面馆老板的话,说得掉下了眼泪,是欢喜也是难过。

唐大爷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儿子很小很小时候的画面。

吃完板面,唐大爷要付钱,面馆老板说:“算了老伙计,你和你儿媳只吃了两碗板面,用不了几个钱,我还请得起你们。”

但唐大爷还是把钱给了面馆老板,他起早贪黑经营生意,也不容易。

离开板面馆,来到外面,唐大爷对儿媳说:“你去上班吧,我一个人能把唐宝弄回家,不用你搭手也行。”

玉玲说:“爸,今天我不用去上班的,是父亲节,我们老板给员工放假了,大家都回家去看望父母了,我们带着唐宝去公园转转吧。”

不远处有一个小公园,唐大爷经常推着儿子来公园转悠,那里的风景不错。

唐大爷和玉玲推着唐宝向公园走去,就快到公园了,一个中年男人,一瘸一拐地推着一辆轮椅,迎面走了过来。

中年男人不是别人,是玉玲上班酒店的老板,他推着的是他妻子。

玉玲过去和老板打招呼,老板也看见了玉玲和唐大爷,也看见了坐在轮椅上的唐宝。

唐宝曾是他的司机,小伙子老实身体好,没想到,因为自己要带着家人去旅游,让唐宝变成了这样,每每回想起来,他就自责和后悔不已。

老板走过来跟唐大爷打招呼,唐大爷答应了一声。唐大爷也觉得对不起老板,要是车祸发生前,儿子唐宝反应快一点,那次事故就可能避免了,也不会连累到老板,让他妻子成了植物人,女儿还没了。

唐大爷推着儿子,老板推着他妻子,玉玲跟在后面,他们走进了公园。

他们边走边聊,讨论如何能唤醒植物人的意识,让他们恢复正常,至少能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也好啊。

他们都在为此而努力。

他们在公园里聊了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各自回家了,两个植物人,不能坐在轮椅上太长时间。

唐大爷的儿媳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里,有时,我能看见唐大爷推着儿子,出现在我们小区的大门口。

就在不久前,我又看见唐大爷和玉玲推着唐宝,唐宝坐在崭新的轮椅上,显得人也精神了不少。

他们一家三口在树底下乘凉,唐大爷在给儿子讲故事。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玉玲高兴地告诉我,唐宝有时会有反应了。

我也跟着高兴,走到唐宝面前,我叫了他一声,唐宝咧嘴笑了一下,哈喇子又流了下来。

唐大爷把儿子的哈喇子擦干净,唐宝看着唐大爷,又笑了一下,就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唐大爷看儿子笑了,他比儿子笑得还要灿烂。

你听过最心酸的养老真实故事是什么?

唐大爷人到晚年,没能和其他老人一样,颐养天年,相反,他还要照顾病重的妻子和植物人的儿子,父母又接连去世,可谓多灾多难。

唐大爷的晚年可能会让人觉得心酸,但我对唐大爷是有所了解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抱怨过,虽然他活得很累,但他依然乐观,他负重前行,他相信自己现在所遇到的一切都会过去,他的明天,儿子会好起来,会再叫他一声“爸爸”。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是很多老年人的期望,如果现实的生活,没有达到期望,有的老人会悲观难过,让本来不如意的日子,因为心情的低落,越发显得不见天日。

悲观有用吗?没用。

难过能够改变处境吗?不能。

唯一可以让自己心情开朗起来的,只有对生活不失去信心,对明天不失去希望,对现在不放弃努力。

期待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但为了期待努力的过程,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快乐有很多种,儿孙绕膝,家人和睦是一种快乐,日子无忧,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快乐,但我们不要忘记,还有另一种快乐更有内涵,那就是像唐大爷一样,在苦中感受快乐的意义,在每日的操劳和繁忙中,找到隐藏在苦难之中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是可以战胜苦难的,当然,也可以驱散所谓的心酸。

不管在哪个年龄段,都有哪个年龄段的不容易,人到老年重要的不是失去了强健的体魄,不是失去了大好年华,不是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日子,这些失去影响甚微,只要对明天依然充满期待,并为了实现期待而砥砺前行,老年人一样能够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唐大爷是一个让人敬佩的长者,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老年人的独有风骨和不屈品格。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