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晚清的GDP世界第一,是日本的5倍,为什么还打不赢日本?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10:18:0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晚清的 GDP 世界第一,是日本的 5 倍,为什么还打不赢日本?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翻开历史书】的最佳回答:

一听晚清的 GDP 世界第一这句话,我就想笑。GDP 统计法(国民生产总值)是 197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茨,首先提出来的——人称 GDP 之父。不知道 1912 年就没有了的大清朝,这 GDP 是谁统计出来的……

话说回来拿 GDP 数据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本来就是有问题的。盖房子修路是 GDP、造核武器和航母也是 GDP,这两种 GDP 能一样吗?

例如:俄罗斯的 GDP 大概是 1.4 万亿美元、韩国 GDP 是 1.7 万亿美元,难道打起仗来俄罗斯会打不过韩国吗?

说完了 GDP 的本质问题以后,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当时的大清朝就打不过日本呢?

大清朝和日本在近代只决战过一次那就是:中日甲午海战,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当时大清朝被日本痛揍了一番,洋务运动多年的成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了。

从此以后大清朝也就跌入了万丈深渊之中了……

首先来看看:甲午海战以前两个国家都经历了什么:

晚清那就没啥好说的了,1840 年被外国列强砸开大门以后就是落后挨打、割地赔款的状态了。

可是在甲午海战以前,晚清迎来了短暂的喘息之机。当时从 1851 年以来把大清朝折腾的死去活来、丢了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被清朝剿灭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结束了,虽然英、法联军占领了京城、火烧了圆明园,可是终于大清朝还是挺了过来。此时的大清朝终于暂时的摆平了外部列强以及内部的太平天国起义。

虽然暂时获得了安宁,可是大清朝也知道再不进行必要的改革的话,估计是抗不下去了。没办法,当时大清朝深深的知道了洋人的厉害了。

于是乎,清朝在迫不得已之下发起了改革运动——洋务运动。这场自上而下发起的改革是大清朝的第一次主动改革。

不过这次改革有一个总体的基调那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白了大清朝只承认西方的先进科技和武器,不承认西方的社会治理模式比大清朝先进。

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的,大清朝表面上差的是现代企业和军事装备。可是本质上还是文明的落后、社会治理模式的落后,不改变皇权制度一切都是白搭了。

说完了大清朝的事情,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日本在干嘛呢?说良心话,日本当时干的活和大清朝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决心而已。

1853 年美国人佩里带着先进的舰队同样砸开了日本人的大门,日本当时和清朝一样都是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按道理说日本也免不了落后挨打、割地赔款的命运。可是日本人比较实诚,眼看绝不是西方列强的对手,于是主动打开了国门拥抱西方了。

顺便说一句,日本人为了感谢佩里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居然还帮佩里树立了一个雕像。可见日本人的心态和大清朝那是一点都不一样的。

这就比大清朝强多了,反正都是要“开门”的,何必非要被别人暴揍以后再开呢?

日本随后开启了一场彻底改变日本民族命运的变革——明治维新开始了。这次日本是下定决心开始改变自己的落后状态了,例如:兴办现代教育、创办私营企业、成立内阁制度、派人去西方学习等等。

总之一句话,日本开始“全面西化、脱亚入欧”的脱胎换骨的改变。

从此以后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一直到 1941 年 12 月 7 日才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以上就是:日本和大清朝在全面决战以前的状态了,其实好像一切都早已注定了。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中日对赌国运的甲午海战中,大清朝就会一败涂地呢?

甲午海战前其实大清朝的实力还是不错的,经过几十年的洋务运动的积累,大清朝号称打造了一支: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超级舰队——北洋舰队。

反观日本这边虽然经过明治维新的发展,可是总体实力上仍然和大清朝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当时北洋舰队的主力舰艇访问日本的时候,令整个日本大为震惊,感觉北洋舰队还是很强大的。之后日本不得不开启了,勒紧裤腰带的造舰运动。

我们来深入浅出的分析一下:到底为什么大清朝就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了呢?

原因一:慈禧的盲目自大帮了日本的大忙

当时在慈禧的眼里日本依然是“弹丸小国”而已。历史上虽然日本曾经也进犯过我们,但是都已失败告终了。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是日本的师傅,日本是学习和仰望我们的。

不光是慈禧这么认为的。当时整个大清朝廷包括光绪帝眼里都认为:日本地域狭小、物资匮乏、人口也不多,哪里是大清朝的对手。当甲午战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慈禧和光绪都是无法相信的。

我还是那句话:弱小和无知并不可怕,可拍的是傲慢!

原因二:甲午海战前,两边统帅的行为是天差地别

甲午海战以前正赶上了慈禧的六十大寿,慈禧提前了好几年就开始准备了。慈禧当时提出要“归隐江湖”还政给光绪了,可是需要把颐和园整修一下来作为行宫。

于是乎,大清朝开始不停地投资翻修颐和园了,前前后后花了几千万两的银子,居然还把北洋舰队买舰船和武器装备的钱都挪用了。

反观日本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打败大清朝的北洋舰队,日本全国开始勒紧裤腰带造舰买舰。日本天皇甚至把私房钱都拿出来造军舰了,而且还以一天吃一顿饭来表明心智。

这就是战前两边统帅的所作所为了,一个是胡乱享受、一个是势在必得,结果也就基本定型了。

原因三:北洋水师其实也不靠谱

北洋水师是大清朝的镇海利器也是值得骄傲的地方。可是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是一团“乱棉花”。

北洋舰队在战前的好几年里一艘新军舰都没有增加,甚至连炮弹数量都不足了。当时海战必须得用速射炮,日本在速射炮上面也是完全碾压北洋舰队的。

这只是装备方面的问题,战斗意志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日本方面是抱着必死的态度来和大清朝决一死战的,可是北洋舰队却是军纪涣散、各怀鬼胎的存在。

整个甲午海战期间有很多北洋水师的将领和军舰,直接选择了逃跑和投降。还有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增强自己的地位,一味的避战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例如:操江号运输舰就投降而被日军俘获,当时船上装了大约 28 万两军银。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有 10 艘主力军舰最终被俘,包括:绝对主力镇远号铁甲战列舰。

原因四:大清朝当时的“内卷”太严重了

当时光绪已经号称是亲政状态了,于是乎,大清朝也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两派了:后派(慈禧的人)、帝派(光绪的人)。

当时主管户部的是光绪的老师翁同酥,北洋舰队领导是李鸿章,这就是对立的两派了。

于是,翁同酥每次都不愿意拨款或者是克扣北洋舰队的预算,导致北洋舰队后期的发展举步维艰。

另外当时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北洋舰队的将领们都是理财大师、敛财高手。他们都靠着北洋舰队的军费来过好日子、多娶小老婆,哪有全心全力的发展北洋水师呢?

总之一句话,大清和日本的这场对赌国运之战——甲午海战。其实从两边的主帅态度思想、双方的准备程度和作战意志力以及国情来看的话,大清朝必然是必败无疑的。

没办法,一味的自大外加上实力欠缺和制度性的问题,大清朝应该是毫无胜算的。

最后我想说,真的不能把 GDP 当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了,要不然到时候会吃大亏的。GDP 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完全不能反应一个国家的真实实力。

试想一下:即使当时晚清的 GDP 是世界第一、是日本的五倍又能如何呢?该败还不是一样的惨败,思想和制度的落后才是最根本的落后。

【2】、来自网友【天官正丞相】的最佳回答: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暂且不讨论晚清 GDP 世界第一是不是真的,我对这个数据充满怀疑。即使再多的财富,那也是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那也是用来给慈禧顿顿吃 108 个菜的,也是给八旗子弟养鸟的,与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老百姓不能从发展中得到好处,不能让生活好起来,那他们凭什么要维护爱新觉罗的天下呢?

可能对老百姓来说,还巴不得满清早点灭亡呢,换个活法何尝不可。没有老百姓支持的政权,犹如无根的浮萍,怎么可能长盛久衰。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很多本地人给洋人带路,既令人痛心,又发人深省。

满清的戊戌变法被残酷镇压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从此两个国家就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了。一个继续窝里横,一个发达富强,满清不敌日本,那也就没啥奇怪的了,这就是闭关自守和开放交流的差距造成的,是必然的趋势。

国家有钱,与老百姓有钱是两回事。国家有钱,如果不用来发展,而是用来满足既得利益集团骄奢淫逸的奢侈生活,那再多的钱,也不过是把墓修得更豪华一些,其它还能怎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人心齐,泰山移。而要笼络人心,那就应该让老百姓得到发展的红利,尝到发展的果实,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这样,老百姓就会誓死捍卫政权,满清打赢日本就是小菜一碟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