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有人知道1974年民办教师的工资水平是怎么样的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4 22:04:26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有人知道 1974 年民办教师的工资水平是怎么样的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关中樵夫】的最佳回答:

民办教师严格分应为老民办和新民办两种。老民办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担任教师工作的;新民办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担任教师工作的。

老新民办教师都不是师范院校生,不是科班出身。时间界线应是 1969 年,前为老,后为新。

农村最早的公办教师大多是旧社会的私塾先生,建国以后,政府仍然留用,为国家公办教师,不过教龄从 1949 年算起。

公办教师不够用才招收了一些老民办教师。这些人那时身份待遇和公办不同。身份叫民办,待遇比公办差一大截。公办每月最少 42.5 元,这些老民办只有 18~28 元。那时对这些人也叫民办公助。意思是身份是民办,挣的钱是公家的补助,相当于当时工厂的学徒工。不过这些人在生产队不记工分。

1970 年左右开始,这些老民办开始陆陆续续转正,到了 1975 年左右,基本全部招转完。

缘于教师还是不够用,于是又出现了二次的民办教师,应该叫新民办吧。

其实,确切一点讲,1974 年那阵,没有人把文革后,非科班出身,从生产队选拔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叫“民办教师”这一称谓的,也未有老新这一说法。

我是 1972 年 10 月份进我们村小,站上讲台的。那时,公办教师除外,我们这些所谓的先生,分两类:队请和乡请。

所谓队请,就是学校学生数突增,原来的公办教师忙不过来,报告乡主管文教的教育专干,专干顺便给一口谕:回去和大队商量一下,先请一个。这个大队干部商议研究确定请进来的教师便叫队请教师。队请教师是大队研究决定的,没有批复文件,充其量有个会议记录。

队请教师教一段时间后,乡上文教专干抽空前来考察,可能相当于如今的面试吧,先通过座谈访问,后和你面对面谈话,最后觉得你还够格胜任教育工作,便要你写一份自传上报乡教育组。

队请教师是队上临时委派的,差不多等于如今的干天天活,教多长时间记多长时间的工分。有的是大队某干部的人情面子进校的,水平太差,三天两头没过,便让群众骂落架了,又回队劳动去了。这只能按天记算工分了,谈不上有什么工资。

那时的乡教育组其实只是一个文教专干,并且归乡政府管,住在乡政府。

文教专干见各队请的教师多了,于是某天借乡政府领导开会,把各队的具体情况在会议上向领导一汇报,领导根据各队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后通过,最后乡政府专门发一文件:经乡政府×月 X 日会议研究决定,同意×××等同志为我乡乡请教师……

这个文件是有权威性的,一是认可你为乡请教师,二是教龄计算由发文之日起,三就是所谓的工资一一当时也不叫工资叫乡请补助,每月三元。

记得当时我们戏谑:三十大毛。

队请教师是没有这三十大毛补贴的,只有工分。成为正式乡请教师后,才有补贴,但这时不需要在小队饲养室记工分了,按乡上要求,执行的是大队固定工的撵工分制度。

撵工分就是一个队的所有劳力年终决算时,记工员会计账上平时按天记工后一年的累计工分。当然有高有低有多有少,但和学生考试一样,总有一二三的名次。

当时上级的政策时,小队的所有固定工,包括饲养员,大队砖瓦窑、白灰窑等人在内,一年工分取全小队前三名的平均值。乡请教师说白了,就是小队一个固定工,和饲养员一样。

记得我那时家贫,睡在学校有被子有褥子却买不起单子(床单),领了二个月三十大毛的补贴(工资)后才扯了七尺条子布作为床单。

说起来好笑,那时的公办教师每人每个冬季有 14 元的烤火费。这烤火费上级规定是要集体使用的,我们学校教师有炕,烧炕柴是教师带学生下沟斫的,不需要买无烟煤烤火搭炉子,我们几个乡请想和公办合起来,均分那笔烤火费,可公办校长见我们有觊觎之心,那天用烤火费给学校买了一座钟一口哨。

也真该有个时间了,那座老旧铃在顶上的手提钟,时常坏时时修,今天走明天不走的,弄得当辅导员的好为难,决定不了放学上下课时间。

记得首次轮我当辅导员,我拿捏不准时间,曾求过我的一个大点的学生。这学生很有经验,他一看天上的太阳位置,二看房檐前的阴阳界线,三看村里做饭的炊烟。

记不清乡请教师几年后县上整顿,通过考试,清退一批后又变为县请,后市上又运用同样的办法,使我们成了市请。记得当时合格的发“使用证”,待定的发“试用证”。当然拿不上这两证之间任意一证的,全部予以辞退。

这期间,补贴亦增加了,四十大毛,五十大毛,八十大毛都有,但在哪个等级是看教龄的,最低的仍是三十大毛。

到了 1980 年,全省市请教师大整顿,又清退辞掉一批不合格的,方才成为真正的民办教师,省上给每人颁发了一个绿皮的“陕西省民办教师证”。也就是从那时起,才出现了民办教师这个群体。

但仍然没有工资,只有补助。这个阶段,生产队已解体,民办教师的补助其实已成为工资,不过少的可怜,根据教龄最低的二十元,最高的三四十元不等。

这个阶段,是民办教师最困难煎熬的阶段,虽说把过去补贴叫成了补助,有所增高,但过去有工分那个大头,大小头合起来,僧面佛面都有,心里还比较舒服。这下,只有小头没有大头,只剩僧面不见佛了……

好在当时曙光出现,每年都要一定的民办转公办指标兑现,所以大家咬着牙坚持等待,等待坚持,坚持等待那呀么那一天。

民办教师是 2000 年上世纪末全部招转为公办教师的,招转以后才真正有了工资。

我是 1995 年通过考试招转的,当时工资批的是每月 310 元。虽然不高不多,但我那时异常高兴,因为我真正有工资了,真正成为公办教师了,是真正的国家公家人了。

【2】、来自网友【鹰眼看教育】的最佳回答:

在我们当地,1974 年前后的民办教师,其任教期间的待遇有两块:一是所在大队(生产队)按一个平均劳动力的工分、参加年终集体收益分配,吃平均口粮。二是教育部门每月发给 5 元的生活补助费、即所谓工资),有民办(代课)教师生活补助费发放表,个人签字、摁手印支取。笔者本人就是这样经历过来的。

目前这些民办(代课)教师招收聘用批复通知和证书,以及工资补助费发放表等原始档案资料,在不少单位还有保存,成为之后民师认定参加工作时间、转正,以及当时辞退后的民师前几年认定教龄、发放生活补助费和养老金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证据。原始档案材料遗失的,需要原所在村、学校和三人以上的教师同事出具证明,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不排除有某些虚假的成分。

历史就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民办代课教师在那个相对贫穷的年代、艰苦的环境下,领着微薄的奉禄,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开拓、维持、发展、繁荣,做出了伟大贡献。与现在的教师待遇比起来,令人不胜唏嘘!

原民办代课教师已经人稀马疏,在世的确实不多了,应该享受的政策待遇,理应得到合理的落实,让他们得以安度晚年。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