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低位严重缩量的股票,到底是好还是坏?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9:46:09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低位严重缩量的股票,到底是好还是坏?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郭小凡财经】的最佳回答:

低位严重缩量的股票,请尽量远离!有人说地量地价,股票反弹在即?这句话用在绝大部分股票上面,都是错误的。

无论是什么股票,低位严重缩量,大概率都不是好事,可能这些股票,已经被市场抛弃了。这个低位严重缩量,是一个动词,是低位了之后才缩量,还是下跌浪中出现严重缩量,要辩证看待。

缩量,表示市场连分歧都没有了

如果是机构重仓股,触底应该是放量,就是借助利空,机构之间换仓,这时候都是爆量,而不是缩量,大阳线放量,和大阴线放量,对于这些股票而言,意义都是一样。

未来,越来越多的股票,通过最后挖坑放量洗盘,才实现触底,缩量触底的 K 线很少了。原因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快,资金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花费很多时间去建仓吸筹,直接用信息优势,就可以办了这件事情,有时候就一则谣言就行了。

如果下跌途中,慢慢阴跌到缩量,这种股票,短时间内很难有表现,在底部了,连主力都懒得折腾了,说明已经没有主力了。底部的票,不怕它大起大落,就怕它波澜不惊,混了一天,又是一天。

有折腾,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证明还有活力,市场还没有忘记它,股价的任何大幅波动,都不是散户抱团,而是主力资金的介入,散户形成不了合力,只能被引导。

注册制之后,越来越多的股票,但是退市的很少,即使不退市,市场也会自然选择,参照港股,很多股票会慢慢边缘化,没有成交量,也不在热门行业,企业更没有任何突出的优势,沦为边缘股,位置很低,但没有任何价值,甚至还不如四大银行。

低吸,不代表就是买低价!

小凡经常说一句:宁买高估低位,不买高估高位,宁买高估高位,不买低估低位。前面的话很好理解,后面很多人都不明白。

高估高位,股价上涨下跌都有获力,适合短线,或者小波段博弈,而低估低位,无论是短线,还是长线,都没有机会。这个市场,在很多股票都在低位,而且低估,但是没有主力,有些是因为股权原因,就是那些国企,央企,有些是因为行业原因,不在热门赛道。

这些低估低位的股票,都是缩量,特别是四大银行,换手率几乎可以忽略,K 线的分时图就是织布了,这种低估低位的,因为业绩不错,还有分红,大多数股票,还做不到银行这种低估低位,实在找不到任何价值。

一只股票,是否有灵魂,核心就是资金,有没有机构重仓,有没有主力,庄家,如果都没有,拿什么上涨?但是市场有那么多股票,凭什么资金会稀罕它,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很多朋友就是两极端,要么买高估高位的那种热门股,受伤了,就选择低估低位的边缘股,然后拿几年不涨,又开始怀疑自己。

最后总结

炒股,是一件综合考虑的事情,严重缩量,并不代表什么?过往的经验,很多已经失效,当年才 1000 多只股票,也没有注册制,没有机构,没有基金,也没有量化交易……

与时俱进,不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最合适的还是买高估低位,机构重仓,资金活跃,它们会反复炒作,无论是新能源、白酒、半导体……

原创不易,请勿搬运,欢迎转发!期待大家点赞、关注、留言……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来自网友【白猫财眼】的最佳回答:

记住结论。

任何情况下出现严重缩量,都是坏事。

缩量代表资金流动性极差,市场关注度极低,优质的个股被那么多资金盯着,不存在缩量的可能性。

如果是股价明确的低位,出现严重缩量,只能说明这只股票在当下没有投资价值,没有任何资金关注,仅有散户稀稀拉拉的买卖交易。

那些说缩量是好事的,基本上真的不懂股市的资金逻辑。

确实,低位缩量代表了做空动能衰竭,但如果没有资金入场,成交量不放大,那股价永远也起不来。

所以,底部最终的确认是放量,或者说温和放量,资金入场,压根不是缩量。

低位缩量只能说明股价到了一个短期内相对安全的价格,并不能代表股票就走好了,黎明要来了。

还是有很多股票在严重缩量后,再次出现放量暴跌,创下新低的。

所以,严重缩量并不是底部信号,更不是买入信号,只是一种做空动能短暂衰竭的表现而已。

为什么股价会出现严重缩量

绝大多数的缩量都发生在下跌的途中,严重缩量更是出现在阶段性的底部区域。

本质上,股价出现严重缩量,都是因为做空动能不足,没有人愿意抛售。

但换句话说,也并没有多少资金愿意主动买入,都是被动的在收集筹码。

所以,严重缩量只是因为股票跌的价格足够低,所以被动地减少了分歧,并不代表股价会上涨。

严重缩量背后,传递出三个信号。

1、止损的人越来越少了。

下跌途中的缩量,其实不是买的人少了,而是卖的人少了,因为价格低了。

股票越跌越安全,越跌越有价值,所以抛压会越来越小。

同时,损失成本太高,也会让很多人放弃止损的念头。

愿意亏钱割肉的人少,做空动能就会衰竭。

2、没有主动的买入资金。

低位缩量还代表没有资金主动买入。

不是没有筹码卖出,而是资金没有拉升,筹码没有获利,自然就卖不出来。

如果价格往上拉一拉,成交就会活跃起来。

严重缩量代表没有资金愿意拉高,只是被动低吸,不愿意高价入场。

这其实代表多方资金仍在在观望,并没有大举入场的意愿。

3、股价会短暂的休息,换手后,再继续选择方向。

大部分严重缩量的股票,结局就是阶段性横盘。

空方衰竭,多方不入场,长期缩量横盘后,资金会躁动,先按耐不住的资金会先有动作。

如果多方要入场,底部没有筹码抛售,只能上涨一个台阶。

如果空方等不下去了,这个位置没有资金接盘,那就只能再往下一个台阶。

所以缩量只是一个休息的信号,并无法准确判断是涨是跌,得等市场的资金做出最终的决策。

哪些才是阶段性底部真正的信号

底部一定会有缩量,但不是所有的缩量都能见底,那么底部的信号到底有哪一些。

在分析一些底部特征之前,还是奉劝散户不要有抄底的心思。

因为底部是走出来的,不是抄出来的。

之所以缩量能够出现底部,是因为资金不愿意抄底,然后走出了自然的多空平衡后,多方取得了胜利。

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底部的信号都是在底部出现后才明确的,在寻底过程中并不明确。

底部明确的两个信号。

1、均线收敛后的价格突破。

底部的确认一定会有一个标志性的信号,叫做赚钱效应。

而价格突破,尤其是突破均线,是最明显的赚钱效应的体现。

均线之所以会收敛,是因为底部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过程。

股价在经历了做空动能的衰竭后,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

而均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走平,慢慢的粘合,也就是短期内,筹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这个时候,突破均线代表底部区域内进入的资金已经出现明显的获利,这是底部的标志。

资金让筹码获利,就是标准的赚钱效应,资金也做好了承接这部分获利筹码的准备。

2、量能萎缩后的温和放大。

量价关系中,有了价格还必须有成交量。

如果底部出现,成交量并不放大,那么很有可能还没有真正见底。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主力资金在底部做了反弹,却没有拿到足够的筹码,成交量没有提高。

那么主力资金一定不会急着去拉升,会选择继续盘底,放空股价。

底部出现后,有足够的量能,筹码足够的交换,资金不断地涌入,才是真正的确认。

底部的左侧可以没有成交量,但底部的右侧必须有资金入场,活跃交易。

底部的量价关系,资金的走向,决定了底部成立需要股价脱离底部区域才能确认,也需要量能的释放进行双重确认。

缩量过程中去猜测底部是否到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只有搞懂量价关系,才能真正的明确底部。

如何辨识股票的量价关系

股票的本质是上市公司的发展,但是股价的本质却是量价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说,大趋势看企业的本质,中短趋势看资金的力度。

而量价本身反应的就是资金对于股票的掌控。

识别量价关系,虽很难在行情中一定做出准确判断,但是根据量价信号可以在之后的一两个交易日内,能够做出明确的反应,对于整个操作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最简单的四句量价口诀,建议要搞明白。

1、越涨越放量,价格还能上。

越涨越放量,说明资金参与度越来越高。

这种情况下,股价的上涨,是没有顶部可言的。

简单地说,只要资金足够,且赚钱效应能持续保持。

股价的上涨空间就是存在的,和什么估值没有任何关系,是单纯的资金游戏。

2、越跌越放量,还能有新低。

越跌越放量,说明资金不断出逃,在低位还有价格分歧。

那么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抄底资金入场,大概率也是做一轮快速反弹就撤退。

结果就是股价还会进一步创出新低。

下跌放量并不是资金主动入场,而是被动接盘,一定要切记。

3、上涨缩量现,顶部很快见。

很多人会误以为上涨缩量是好事,其实上涨缩量反而是赶顶的信号。

顶部没有成交量,资金意见统一,是不可能存在的。

只能说明主力资金筹码太多,而且无法顺利出货。

这种情况下,股价出现缩量上涨,只是为了从更高价位开始出货方便做准备。

顶部的缩量,是后续资金不愿意参与的表现,那么接盘的就只能是看不懂盘的散户了。

4、下跌缩量现,阶段底部见。

这一条我们之前已经明确说了,下跌缩量是空方的衰竭。

它代表的涵意就是阶段性的底部出现,但并不代表可以去抄底。

因为阶段性的底部也可能是一个横盘,并不会带来赚钱效应。

有可能在资金的推动下会有反弹,甚至见底,也有可能会在横盘过后,继续下跌。

看懂量价关系,有利于帮助散户去规避追高套顶,以及抄底被套的情况,大大的增加资金的安全性。

量能本质上不代表一定会涨会跌,是资金对于一只股票关注度的体现。

在股票市场里,哪怕分歧存在,被资金关注的股票也一定会比不受关注的股票机会要多。

现如今市场的成交金额每天都维持在 1 万亿以上,根本不差钱,也不差发现价值的眼光。

无人问津的背后,一定是存在问题,存在风险的。

不要过度的迷信“地量见地价”,不要企图去抄底那些成交量低迷的股票。

最有可能的结局是地量之后还有地量,地价之后更有地价,地下室的坑太多了。

跟着资金走,安全性一定比独自作战要靠谱,顺势而为才是投资的大原则。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