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谁才是汉朝真正的罪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15:49:21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谁才是汉朝真正的罪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汉朝灭亡同董卓和曹操没有什么关系。

汉朝是从内部彻底崩溃的,而且早在最后几代皇帝时就已经风雨飘摇。

三国演义中张角一伙有这么一句话:角与二弟商议曰“自古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

这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张角那套汉朝就要灭亡的邪说,已经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当时汉朝已经非常腐败,各种社会矛盾严重,把老百姓害的很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诸葛亮的《出师表》也这么说: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一下就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看汉灵帝时代,国家混乱到什么地步。

汉灵帝是外戚窦氏扶持上台的,由此窦氏权倾一时。汉灵帝不满窦氏完全掌握大权,暗中支持宦官集团进行武装政变。当时窦氏试图铲除盘踞汉朝百年的宦官集团,后者绝地反击,一举杀死了窦武、陈蕃等人,将他们灭族。

由此,窦氏外戚暂时被消灭,然后宦官集团缺少了政敌,权力非常强大,也开始掌握朝廷。

宦官比外戚还要恶劣,对于政敌一律诛杀。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暗中密谋对付宦官,就被全部灭族。

汉灵帝这个草包皇帝,竟然认为宦官集团对其忠心耿耿,支持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宦官集团拿到尚方宝剑以后,诛杀了大量政敌,搞得朝廷中几乎成为宦官的天下。任何一个大臣不巴结宦官,不但管坐不稳,甚至连性命都不保。

同时宦官没有后代,要权势也无法传给子孙,比较看中活着时候的享乐。

随意宦官集团对社会各阶层进行残酷剥削敛财,搞得天怒人怨。

汉灵帝自己则躲在宫中骄奢淫逸。他耗费人力物力为自己的享受修建大量宫殿,其中包括一些‘裸宫’。在裸宫中,宫女随时要穿一种袒露下体的服饰,以便供其随时淫乐。

汉灵帝有很多变态的行为,甚至让宫女同动物发生关系,自己在傍边观看取乐。

不过,宦官集团很快开始难以控制,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

张让与赵忠自称为皇上的父亲,汉灵帝此时感到了太监们的威胁,想要对付他们已经迟了。

很有意思的事,汉灵帝此时也开始利用妻子的亲戚,也就是外戚何氏来对付宦官,走上了之前外戚专权的老路。

但何氏上台以后,因为朝廷经济几乎崩溃,没有钱建立新的嫡系军队来对付宦官。

于是,汉灵帝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卖官鬻爵。

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

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卖官政策是压垮东汉的最后一根稻草!

通过买官上台的官吏,上任以后为了收回投资,变本加厉的压榨老百姓。

当时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小冰河时期,出现了常年的天灾。由于气温降低,农作物严重减产,导致全国陷入饥荒,老百姓连最基本的口粮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各级官员不但不救灾,反而还在横征暴敛。

所谓官逼民反,老百姓见横竖是死,干脆起来造反。

由此,汉灵帝还没死,全国就已经到处叛乱,黄巾起义也开始了。

汉灵帝这边由于纵欲过度,才 33 岁就暴毙而死。

他死前还给后面的皇帝挖了几个大坑!

第一,汉灵帝为了对付农民起义,改变了汉代中央直接统治地方的制度,搞出了重置州牧,史称“废史立牧”。他以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等等。这样一来,中国就出现了割据一州,实力强大的军阀。汉灵帝还没死,刘焉等人就已经不听指挥,甚至图谋篡位了。

随后各地军阀四起,东汉名存实亡。

第二,汉灵帝死前刻意扶持外戚何氏,但没有给予外戚足够强大的实力。

汉灵帝的目的可能是利用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互相牵制,以实现自己彻底掌握权力。

但汉灵帝根本就没做到控制这两个势力,反而让他们矛盾激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汉灵帝死后,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立即展开激烈斗争,最终以宦官集团杀死外戚领袖何进,外戚部将把大小太监彻底杀绝作为结束。

至此,外戚集团同宦官集团等于同归于尽了。最关键的是当时汉少帝只有 13 岁,刚刚上台不到 1 年,还没有执政的能力。

这种权力真空,加上地方上军阀割据局面,让野心家并州牧董卓找到了绝佳的机会。

其实外戚集团和太监集团同归于尽的时候,东汉其实已经在内斗中灭亡。

第三,汉灵帝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财政烂摊子。

汉灵帝时代,朝廷财政完全崩溃,只能依靠卖官鬻爵维持。当时地方是大面积的灾荒,朝廷却无钱无粮,压根没有救灾的能力。

当时不要说普通老百姓难以生存,就连军队也要像曹操那样带着士兵种地,才能维持生活。

整个国家都陷入饥荒和死亡中,到处都是崩溃的局面。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 年)全国估计有 11,000,000 户,5500 万人。

而汉灵帝死后的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 年)估计有 3,000,000 户,约 1500 万人。

前后对比一下,竟然减少了 4000 万人。

其实汉灵帝死后不久,国家已经人口减少到惊人的地步。

兴平元年(194 年),也就是汉灵帝死后才 5 年,全国饥荒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当时临时首都长安也出现粮荒,一斛谷值钱 50 万,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因为粮食不够仍然有很多人饿死。

看看,汉灵帝的胡乱执政,到了连首都老百姓都人吃人的地步,这是什么概念?

国家还能不灭亡吗?

【2】、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王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王朝走向灭亡,都是因为经济问题。我们简单看看历代王朝的下场就知道了。

  1. 清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不平等的条约签到手软,赔款分期本息额太高,清廷丧失了收入的支配权,最终才导致灭亡的。
  2. 明朝之所以灭亡,主要是因为负担不起庞大的军费,以至于不断剥削底层老百姓。崇祯时期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3. 元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懂怎么搞经济。强行让适合种庄稼的土地,用来长草放牧,结果导致良田越来越少,流民越来越多。而且他们一度将税收打包给商人们,直接导致朝廷失去了左右经济的主动权。
  4. 宋朝之所以灭亡,除了元军比较猛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冗兵、冗官、冗费等方面的浪费巨大。唐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税收的控制权。唐昭宗拿着最后一笔巨款,招募了 10 万大军,结果还在平叛中被打光了。自此朝廷失去了对绝大多数地方的节度使征税的能力。
  5. 隋朝之所以灭亡,那就更明晰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把隋文帝留下来的那点老底都给嚯嚯光了。没钱就跟老百姓伸手要,你说人家能不反吗?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到了末世的时候,都遭遇了很严重的经济危机。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东汉末年,就知道是谁搞垮了东汉江山了。

一、董卓实在是不懂怎么搞经济。

东汉末年,和很多朝代一样,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贪污腐败的泥潭之中。这个时候如果有哪位猛男出来搞经济改革,或者对官僚贪腐进行限制,或许东汉还能缓一口气。

不过很可惜的是,东汉没有等来这样的人才,反倒是等来了董卓。董卓是个赤裸裸的大军阀,这辈子就喜欢舞枪弄棒,你掏出 5 块钱来,或许他还能认识,但是你让他去搞全国经济,那就扯犊子了。

当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物价已经相当高了。董卓来了以后,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到处捣乱。

董卓跑来以后,不仅没有稳住物价,反而为了一己私利,烧杀抢掠,把洛阳变成了一片火海。除此以外,董卓为了中饱私囊,派人挖了大量的汉墓。

如果说这只是私德上的问题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董卓就不可饶恕了。他大量搜集长安、洛阳的铜器,将这些铜器熔了铸造钱币。

汉朝一般沿用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这种钱分量足,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可董卓铸造的钱币,比过去的五铢钱小了一大圈,关键是质量还很差,甚至连字都看不清楚。

这玩意儿谁爱用谁用,反正我不会用。这或许是当时大多数老百姓们的心声了。由于小钱大量出现在市场上,直接导致物价飞涨,就连良币也跟着一起贬值了,东汉末年的通货膨胀由此拉开了序幕。

巅峰时期,一石谷能卖到 50 万钱,你觉得这种钱还能用吗?所以说东汉末年,老百姓宁可恢复远古时期的以物易物,也不肯继续再用官方发行的货币了。

官方发行的货币被淘汰,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就是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各路诸侯都能够对朝廷兴师问罪,毕竟大家手里的筹码都差不多,东汉不亡才怪。

二、董卓的危害,严重伤害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实董卓铸小钱的行为,并不是他首创。早在西汉初年,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就曾经大量铸造劣质钱币,以此和朝廷铸造的良币一起在市场上流通。

吴王刘濞的劣币,只需要半个良币的铜就能造出来了,甚至所需物料更少,所以说吴王刘濞没多久就富得流油了,他这才有了发动七国之乱的底气。

董卓铸小钱,和吴王刘濞铸造劣币,其实情况基本类似,他们的行为,对汉朝的经济影响都是巨大的。

自从董卓干了这事儿以后,后来人就有了启发了。比如说效忠刘备的著名经济学家刘巴, 他就想到了铸大钱的方式,反其道为之,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什么是铸大钱呢?刘备刚入蜀的时候,兜里没钱,心里很着急。为此刘巴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铸造一种名叫“直百五铢”的钱币。这种钱币只有普通五铢钱的 4 倍重左右,但是面值却价值 100 枚五铢钱那么多。

等于说,刘备用 4 枚五铢钱,就平白无故地从老百姓手里,还走了 100 枚五铢钱。随后他把这些收来的五铢钱熔了继续铸造直百五铢,1 个月的功夫,刘备的府库里就堆满了五铢钱。

刘备的成功案例,立马引起了孙权的兴趣。孙权比刘备还要狠,直接上“大泉五百”,就是说一枚大泉五百,面值和 500 枚五铢钱一样,实际重量也就五铢钱的四五倍重而已。

后来孙权觉得不过瘾,又搞了一堆夸张的钱币,比如说“大泉当千”、“大泉两千”、“大泉五千”等等。要不是那些本地土豪们强烈反对的话,孙权的欲望或许会突破我们的想象。

北方的曹操和曹丕就比较奇怪了,他们为了稳定物价,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可惜收效甚微。因此他们索性就摆烂了,让市场来决定一切,以物易物未必不是一个良好的买卖方式。

结果反倒是曹魏的经济状况最好,而蜀汉和东吴则一塌糊涂,坐等倒闭。这就是为啥继承曹魏江山的西晋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经历了董卓之祸以后,老百姓们对朝廷铸造的货币,已经没什么好感了。即使后世王朝又把五铢钱搬了出来,可老百姓还是觉得,以物易物是比较实在的。因此一半钱币,一半绢帛的交易方式,一直延续到了唐朝。

总结:相对来说,曹操对东汉的经济还是有功劳的。

没有曹操,大汉哪有 400 年江山?最后那 30 年,还不是曹操给续上的吗?天命如此的真谛,其实就是由于王朝腐败,导致经济无法扶苏的事实罢了。

只有把一切推倒重来,换一桌人来玩这场游戏,才能重启游戏,给人们以希望。曹操能在东汉这个烂摊子即将垮台的时候,接过接力棒,稳住大局,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了。

尤其是在董卓把东汉末年的货币体系给破坏了以后,维持稳定的难度系数就更大了。所以说,曹操对东汉是有功劳的,至少这 30 年是白捡的,不需要老刘家的子孙多努力。

当然了,曹操也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倒重来,换一批人来玩这个游戏。所以说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他儿子曹丕铺平道路。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