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一代名将韩信为何不得善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6 02:54:5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一代名将韩信为何不得善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凌烟阁主】的最佳回答:

话说这西汉大将韩信本来有七十二岁的寿命,本应该寿终正寝,安享晚年。然而韩信却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害死,只活了三十二岁,其中缘由听阁主一一道来。

韩信虽然是汉朝大将,只是他心肠歹毒,阴险狡诈,坏事做尽,折了四十年的寿命,就连皇帝刘邦想要保他都无济于事。原来这韩信做的五件伤天害理,泯灭人伦的事,一件事折了八年阳寿,总共四十年阳寿。

这第一件事说,韩信小时候家里贫穷,只能去给地主老财放牛为生。有一次韩信放牛的时候睡着了,这个时候来了两个神仙,在韩信放牛的地方指画山河,评论风水。

结果韩信在睡梦里朦朦胧胧听见两个神仙说,这头牛睡觉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若是将这块地做坟地,其后人可以两次封王。不一会儿,韩信一觉醒来,结果发现牛竟然睡着了,韩信将牛睡觉的地方标记,记在心里。后来其母亲病重,奄奄一息,快要死了。而韩信找到当年牛睡觉的地,挖了个坑将他还未断气的母亲推了进去,其母断气后,韩信将其埋葬,由此折寿八年。

第二件事,韩信原来还有个大哥,韩信长大成人,他大哥就和韩信商量分家事宜。家里的财产等事物都分好了。就是有一只猫无法分,韩信大哥左右为难,结果韩信倒好用斧子将那只猫劈成两半,哥俩一人一半,折寿八年。

第三件事,韩信和其大哥分家,家里还有一口吃水井也无法分。后来韩信哥俩商量一人一半,韩信大哥就用这口井的水,做饭喝茶。而韩信倒好直接将分给他的那一半井做成了厕所,每天在井上拉屎撒尿。由此折寿八年。

第四件事,韩信分家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项梁起兵后,韩信为了吃饭参加了项梁所在的起义军。最后韩信跟随项羽攻灭秦朝。韩信在项羽军中多年,只不过是一个粮草官,负责押运粮草。韩信郁郁不得志,只好离开投奔刘邦。可是韩信在刘邦手下还是得不到重用。

于是韩信准备逃走,而刘邦当时被分为汉王,来到巴蜀,其兵马都是殽山以东人氏,他们想回到家乡,于是刘邦手下的人都偷偷逃跑,刘邦为了防止士兵逃跑,下令只要是逃跑的士兵,一旦被发现,杀无赦。

韩信逃跑途中在陈仓迷路了,这个时候韩信遇到了砍柴为生的樵夫,韩信向樵夫问路,樵夫本是好心,给韩信指了一条生路。谁料想韩信怕樵夫会泄露他的行踪,向刘邦告密,在樵夫转身离开的时候,一刀结果了樵夫。折寿八年。最后萧何月下追韩信,向刘邦推荐韩信,韩信由此做了大将军,率领大军攻打楚霸王项羽。

第五件事,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为了战胜项羽,只好调韩信前来帮忙。韩信用兵高超,在垓下设了十面埋伏,将楚霸王层层围困。又搞了一出四面楚歌的计谋,让楚霸王项羽以为楚地被刘邦所得,于是率军突围。

楚霸王项羽突围,韩信早就料到楚霸王项羽必走乌江道。提前派人在乌江边的大树上用蜂蜜写了四个字“天绝霸王”。而蚂蚁和蜜蜂闻到甜味纷纷去吃,于是形成了有蚂蚁和蜜蜂组成的“天绝霸王”。

而西楚霸王一路节节败退,只身匹马来到乌江,项羽来到大树下休息的时候就看见了蚂蚁和蜜蜂围成的字“天绝霸王”。项羽大吃一惊,心里七上八下,误以为自己战败乃是天意,心如死灰,从而拔剑自刎。但是天命乃是不绝霸王之命,而韩信假借天意,强杀霸王。折寿八年。

这五件事恰恰折了韩信的阳寿四十年,而韩信因为辅佐刘邦创立大汉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开国元勋,被刘邦封齐王和楚王,两次封王。

这汉太祖刘邦也念韩信立下大功,答应韩信“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兵不杀,信不杀信”。意思就是只要见了天,见了地,都不能杀韩信。而这“见兵不杀”乃是因为韩信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大汉的兵马都归韩信统率,是韩信的下属,所以让韩信手下人不杀韩信。

这“信不杀信”乃是刘邦下令天下所有的兵器都打上一个‘信’字,封韩信‘信’不杀信;因此“朝中没有杀韩信的人,朝中没有杀韩信的刀。”

后来韩信的下属陈豨叛乱,刘邦御驾亲征,离开长安。吕后用萧何之计,称刘邦打了胜仗,百官入朝觐见。韩信没有生疑,就来到皇宫,结果埋伏在那里的陈仓女,也就是当年韩信所杀樵夫的女儿将韩信抓住。

韩信说:“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兵不杀,信不杀信。朝中没有杀韩信的人,朝中没有杀韩信的刀。”吕后和萧何无计可施。

这时陈仓女说:“将这皇宫大殿上面铺三层布遮天,地面上铺三层布遮地,我不是你韩信手下的兵,我的菜刀也不是兵器,刀上无信。我是当年樵夫的女儿来杀你。”吕后和萧何听了这话,立马照做,于是大将韩信就被杀了。

当然这都是民间评书演义所说,不足为凭。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盖主,是其本事过大,也是他不懂政治,也不懂“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道理。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从而成为汉初三杰之一。然而天下初定,其带兵打仗的本事,反而成为了可以威胁君王的定时炸弹。让刘邦时刻警惕。

《史记》: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可是韩信被刘邦降为淮阴侯后,还大言不惭,处处夸赞自己的本事,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且韩信被杀还和政治有关,原来刘邦的嫡子刘盈年龄小,刘邦当时老了。一旦刘邦去世,没有人可以镇的住韩信,这样一来,刘盈的皇帝就坐不住了。

而吕后早就未雨绸缪,要让太子安稳的做江山,当皇帝。韩信就成了绊脚石,于是吕后联络萧何等丰沛功臣,联合杀了韩信。

【2】、来自网友【知未是也】的最佳回答:

谢悟空!兵仙韩信被吕雉、萧何在长乐宫钟室处死,并夷其三族,上演了一处中国历史”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的悲剧,一代名将韩信为何会落下被处死的下场,历史上有许多说法。

一是讨封说。韩信带兵给刘邦打天下,率军追项羽到荥阳时却原地按兵不动了,刘邦问萧何什么原因,萧何说,韩信这是在讨封呢,刘邦很不高兴,但为了笼络住韩信,便给韩信封了个”三齐王”和”五不死”,韩信得到受封后,继续率兵攻打项羽,直到垓下之战,彻底消灭了项羽,但就是这次讨封,让刘邦感到了来自韩信的威胁,也为韩信后来被处死埋下了祸根。

二是窝藏说。韩信被封楚王后,在封地比较高调,巡查府县,前护后拥,招摇过市,神气活现,在其封地和皇上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韩信广招门客,为己所用,还把项羽爱将钟离昧藏在府中,出入毫不避讳,被人告发,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刘邦采用陈平调虎离山之计,以在陈与诸侯王相聚为由,立马将韩信拿下,并降韩信楚王为淮阴侯,居住在长安。

三是谋反说。韩信被罢王封候以后,常称病不出,公元前 200 年,韩信与握有重兵的边将陈豨合谋造反,公元前 197 年刘邦带兵平乱,韩信趁机叫人送信给陈豨,密谋在长安里应外合,被人告发,吕后和萧何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将韩信骗至长乐宫钟室杀害,终年 35 岁。

以上主要从韩信自身分析其被杀死的原因,当然是韩信被杀不可缺少的几个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韩信功高震主,威胁到汉朝江山社稷。韩信会打仗刘邦是承认的,所以他曾说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正因为韩信能打仗,也会打仗,所以他这样的人,才是刘邦最不放心之人,加之韩信战功赫赫,在军中和天下威望很高,有朝一日,他如不高兴,振臂一呼,那岂不是严重威胁到了汉朝江山的稳定?而且韩信这个人野心早已暴露,当年在攻打项羽的关键时刻按兵不动,要挟讨封,就给刘邦狠狠地上了一堂警告威胁课,受封后,纯粹拿自己当王看,把刘邦这个皇帝压根没当一回事,拉帮结伙,盛气凌人,和项羽手下私下有亲密接触,伙同陈豨密谋起兵,到了这种程度,岂有不杀之理?说到底,韩信是一个威胁天下太平的骄兵悍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动不动用兵说话,从不讲什么法规和道理,故都被拿来彰显法规尊严的反面教材,以确保天下长治久安。

从刘邦来讲,杀韩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确保天下安定,维护其封建统治。封建统治即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韩信等诸侯王企图延续周朝分封制,想一方独大,搞个人说了算,这与刘邦想要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社会制度产生了严重分歧和矛盾,国中有国,高度自治,拥有各项特权,这是刘邦坚决不能答应的,会严重影响到皇帝的权力,一句话,分封制和郡县制水火不容,成了威胁江山稳固的伴脚石和拦路虎,只有剥夺诸侯王的特权,才能确保社会长江久安,从这个角度看,摆在韩信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交权,要么被杀,当然韩信自己选择了造反被杀这条路。

另外,萧何参与谋杀韩信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自保。当韩信企图谋反的消息传到宫中后,吕后找来萧何计议,萧何为了表明态度,和吕后上演了千古一杀的好戏。这是因为韩信当初是萧何举谏给刘邦的,谁都知道韩信最信任萧何,和萧何关系比较好,此时萧何如不积极协助吕后杀韩信,势必会落下同谋的罪名,其结果大家当然可想而知,为了自己保护自己,萧何不得不与吕后设计杀了韩信。谢谢!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一代名将韩信为何不得善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