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职称公示中有我的名字,为什么结果却是没通过?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20:38:4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职称公示中有我的名字,为什么结果却是没通过?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CBA 火箭】的最佳回答:

公示公示,既然是公示不代表是最终的定论,一切要以最后的通过名单,发资格证书为准。出现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大概率是因为你在资历、业绩等评审条件中弄虚作假现象,又或是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问题, 其他“知情人”在公示期间内向评委会进行了举报,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让你“煮熟的鸭子飞了”。

而即便你过了公示、发了资格证,被人举报,经过评委会的核实,依旧会进行处理。轻则取消通过专技人员的资格,处理党纪政纪处分,追回已享受的经济待遇,重则会处分相关业绩造假的当事人、部门责任人,同时还会给予当事人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库几年内不得申报资格的惩戒处罚。

当前,职称申报弄虚作假行为是“零容忍”,所以作为一名专技人员需要引以为戒,走正道,不走弯路,凭本事凭实力取得资格,吃一口安稳的职称饭。

职称申报中的弄虚作假,包括学历、业绩、考核、论文和工作经历的造假。

一、学历造假

有申报人没有符合要求的学历文凭,或者没有与从事岗位相同相近的专业文凭,又或是没有完成规定的年度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学分学时任务。

二、业绩造假

有些申报人不在专业岗位、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技术职务、不进行重大项目、工程和学术上的研究管理,张冠李戴,甚至有过分者自行伪造某些单位印鉴,为自己的虚假项目、经历、职务出具证明公文。

三、考核造假

职称申报均要求申报人在规定的考核年度连续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在处分期间的,或是中间有不合格的年度,是不允许参与职称申报的。

四、论文造假

论文造假是指论文是指在知网、维普、万方等期刊数据网上无法被检索到的论文,还包括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出版机构上刊发的论文。同时,论文的研究方向必须是在工作实际岗位上出发,有据可查,学有方向的内容。

我是,分享职场二三事,码字不易,感谢你的点赞关注!欢迎查阅往期回答。

【2】、来自网友【义哥说教育】的最佳回答:

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管是职称评定还是干部任免或者其他事项之所以有公示就是为了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公示不仅是个人的信息的公示,还有职称的条件的公示,现在公示的要求是越来越严了。公示和最后正式的结果之间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这都是一种正常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公示中有名单,最后结果中没有名单,我想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材料核实有误。

材料的核实实际上是在公示阶段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但是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材料的核实不正确,从而导致了结果与公式的不一致。

第二,有人举报。

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在评审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材料不可能审核得那么严格,比如说对于一些期刊是否是核心文章,内容是否涉嫌学术不端等等。在职称评定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评委很难认定是否存在学术不端。但是如果有人举报,专门针对某一篇文章进行核实的话,还是很容易确定是否是学术不端的。而且现在很多地方在进行公示的时候,一旦有人举报,可能不管他是否最后确认,只要有人举报有一定的依据一般会暂停。正式的公布结果,那么在这过程当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可能结果当中就没有名单了。

第三,上级部门没通过。

当然不知道这个题主是否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有些时候在学校评定的时候通过了,但是需要报上级审核,比如说武汉市的社科系列的评审,学校只是起到一个推荐的作用。副高的评审要送到武汉市进行评审,正高的评审需要送到省里面进行评审。所以如果这个公示只是校内的公式的话,那么还要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核,如果上级部门审核没通过,那么最后结果当中可能也没有,因为上级部门一般会设定一定的通过率。

总之,各种因素都可能存在,所以公示期间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对自己的资料、自己各方面的资格要有扎实的基础,否则即使公示了,后面的结果也不一定。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