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黄伯韬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8:09:47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黄伯韬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天道唯简】的最佳回答:

关于黄伯韬,本人对他的评价实在不堪!在抗倭作战中,少有建树!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建树!

却在对新四军作战中,凶悍异常!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在解放战争中,对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解放军造成极大的威胁。但最终在有战神之誉的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手中折戟沉沙。

综上所述,黄伯韬只不过是一个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一个国民党将领。说到底,只是蒋介石手中豢养的一只恶犬!一个有高素养的却无家国情怀的蠢人而已。基本上相当现在的《武汉日记》的作者方芳!只不过比方芳高一篾片,没叛国。黄伯韬没反噬主子,而方芳背叛中华!在没有背叛国家这一点上,黄伯韬还是对得起自身的素养。

【2】、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10,501 条回答。

黄百韬是国军的一员猛将。

黄百韬是广东人,但从小在天津长大。

黄百韬生于军人世家,父亲在淮军担任低级军官,家境很拮据。

家里勉强支持黄百韬上学到 13 岁,就初中辍学去江苏督军李纯部队当兵,开始军旅生涯。

由于黄百韬年龄很小,不能上战场,就留在李纯的司令部做传令兵。

而黄百韬聪明伶俐,勇敢刚烈,李纯对他很是喜爱,当作亲戚一样。

当时李纯妻子有个贴身丫鬟,从小就跟着太太,后来被认为干女儿。

因为李纯非常喜欢黄百韬,将这个干女儿嫁给他。这下黄百韬身份就不同了,被李纯送到金陵军官教育团学习,毕业以后就会成为军官。

可惜,在一切大好的时候,1920 年李纯被副官暗杀身亡。

黄百韬没有了靠山,毕业以后只能继续在军阀张宗昌的部队服役。好在他能力突出,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28 年北伐战争,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崩溃,张宗昌本人丢弃部队逃亡。

黄百韬的上级,师长徐源泉向蒋介石投降,将部队拉了过去。

由此,黄百韬也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部队。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打直鲁联军没有费什么事,然而打黄百韬区区一个团(实际上只有 1 个营多的部队)却损兵折将。

蒋介石认为黄百韬很会带兵,是个人才,特别召见了他。

两人见面以后,蒋介石对黄百韬的印象很好。当时直鲁联军被收编以后,大部分军官被蒋介石排挤离开军队或者调到后方吃闲饭,要么就是大大的降职。

黄百韬也被降职为营长,此时被蒋介石直接提拔为团长。

随后黄百韬表现还是很出色,跟随徐源泉在湖北打贺龙的红三军时,多次给红军造成严重损失。

蒋介石对黄百韬很满意,火线将其提拔为第 41 师第 123 旅旅长。

为了报答知遇之恩,黄百韬每战必拼尽全力,尤其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1932 年 3 月,在号称“湘鄂西苏区的广昌战斗”的瓦庙集战斗中,黄所部在被红军包围的情况下,血战七昼夜,负伤不下火线,最终等到援军抵达。

当时红军本想彻底吃掉黄百韬,然后调动部队再歼灭援军,各个击破。

没想到,由于黄百韬拼死抵抗,竟然一周都吃不掉,被迫打成了典型的“中心开花”战法。徐源泉事后评价:毙敌五千,红军历年所缴之国军弹药,于此役消耗一空,洪湖剿“赤”之成功,全赖此役。

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年就算中央军精锐主力部队,遭遇红军数倍兵力猛攻合围,能够坚守二三天就是奇迹,足可见黄百韬的厉害之处。

此次黄百韬的受伤也得到蒋介石的嘉奖,等到伤愈后改任 1932 年 3 月的文家墩战斗中被贺龙歼灭过的第 48 师 144 旅旅长。

而黄百韬绝非靠着蛮力打仗的莽夫,而是用头脑打仗的智将。

1935 年 6 月国军张振汉率第 41 师分三路驰援宣恩,黄指挥 4 个团首先抵达途中的忠堡,张振汉亲率的中路则在 3 公里外的狗皮岭被红二、六军团包围激战两昼夜后被俘。

当时上级命令黄百韬立即去救援,但黄认为这是红军围城打援的战术,主要去增援必遭伏击崩溃。

于是,黄百韬只是出动了 2 个团象征性的打了一下。此战结束后,突围出来的 41 师官兵跑到南京告状,说黄百韬按兵不动,见死不救。

当时蒋介石要借机将直鲁联军残部彻底中央化,就将黄百韬免除职务,送到陆军大学学习。

黄百韬毕业以后,抗战也开始了。

当时直鲁联军残部都被整编,黄百韬已经没有部队可去。

在 1940 年之前,他主要为冯玉祥、鹿钟麟这些战区司令长官,担任参谋长职务。黄百韬虽没有直接带兵打仗,也为抗战立下赫赫战功。

要知道,抗战的功劳有很多种,并不是一定要亲自带兵打仗才算立功。以黄百韬这种战区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战区实际军事的总负责人,是极为重要的。而战区司令长官只负责决策,其他一切军事事务都是参谋长负责。如果参谋长是废物,这个战区一定会被日寇打的体无完肤。

1941 年,蒋介石说“人才难得”,指示何应钦要重用黄百韬。

于是,黄百韬被任命为顾祝同第三战区参谋长,一手指挥了浙赣会战,重创了进攻的日军。

在浙江战场,黄百韬同以往一样,经常到第一线观察情况,甚至直接到交火线查看,避免信息滞后。

1944 年,黄百韬又被任命为第 25 军军长,重新去最前线打仗去了。

第 25 军在国军中,算是声名狼藉。他本来是东北军系统,抗战期间又编入很多川军,成分非常复杂。这支部队属于三流中央军,内部军官很多是旧军阀,贪污腐败,打骂士兵,军纪散漫,骚扰民众,训练废弛,一触即溃。

总之,这就是蒋介石口中的“烂部队”。

黄百韬上任以后,面临这种烂摊子,选择全面整军:黄从就任伊始,即大刀阔斧的对第二十五军进行整饬,严肃军纪,加强训练,因为黄能够身体力行、亲自示范、起带头作用,加上他廉洁的作风,能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25 军战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 25 军之前战斗力低下,遭遇敌人以后只会在远距离开枪开炮,一旦敌人炮火猛烈就选择撤退,美其名曰保存实力打游击。

黄百韬上台以后,因为部队火力太差,特别重视近战和夜战对付日寇。

在黄百韬的强力练兵下,第 25 军逐步成为中央军第一流的劲旅,这让蒋介石都感到不可思议。

即便如此,第 25 军形成强悍战斗力时,日寇已经濒于投降。

随后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中,黄百韬开始带领第 25 军,同老对手粟裕交战,由此持续了整整 3 年。

黄百韬和粟裕第一次交手,是在江苏北部的邵伯之战。

当时黄百韬比较轻敌,认为粟裕的土八路没什么了不起,曾宣称最多 5 天打下邵伯镇(地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那个阶段,国军将领普遍轻视八路军。比如黄百韬朋友,第 64 军军长刘镇湘就有句口头禅:“我们连日本鬼子都不怕,难道还怕几个土八路?”

结果即便黄百韬到最前线督战,第 25 军仍然打不下邵伯,甚至差点被粟裕包围歼灭。

此战第 25 军伤亡 2000 人,只歼灭粟裕 1000 人,丢尽了脸面。

不过,黄百韬还是很厉害的,立即承认错误,总结经验,开始针对八路军的特点进行克制。

随后第 25 军作为苏北国军主力,连续攻克新安镇等战略要地,占领了整个苏北,将粟裕主力赶入了山东。

1947 年,鲁南战役爆发。黄百韬下辖两个军,名义上张灵甫第 74 军又归属黄的纵队。

但张灵甫一意孤行,不听从黄百韬劝告,一味高歌猛进,同后续部队甩开 10 多公里距离,结果遭遇解放军伏击。

张灵甫同解放军刚刚交手,黄百韬就知道情况不妙。他一面劝告张灵甫立即撤军,一面率领第 25 军和第 65 军不惜代价攻击前进,试图同张灵甫 74 军靠拢。

可惜,此时已经迟了。

张灵甫一向认为自己是天子门生,嫡系将领,看不上黄百韬这种半路出家的杂牌军将领。

平时两人相处,张灵甫也颇为傲慢,不把黄百韬放在眼里。

然而在这种关键时候,张灵甫却知道黄百韬还是靠得住的,也能打硬仗,向黄百韬恳求帮助。

黄百韬不计前嫌,亲自赶到最前线指挥。但解放军已经部署了几条防线,短时间内第 25 军根本就攻不过去。

此时已经是 74 军被围第二天深夜,74 军阵地上枪炮声已经开始减弱。

黄百韬判断 74 军凶多吉少,只能败中求胜,一面派小股部队顺着羊场小路突进,试图尽量能够增援 74 军;一面他亲自指挥了两次进攻,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攻占天马岭。

结果第 25 军两个主力旅,花费 7 个多小时以重大伤亡,拼死攻克了天马岭,击破了解放军的拦阻,可以同 74 军靠拢。

然而,此时 74 军已经全军覆没,张灵甫发出绝命电以后自杀身亡。

黄百韬为了避免粟裕十多万人转而合围自己,只能颓然率兵火速撤退。

这个战役,黄百韬的第 25 军就损失了 3000 人。

张灵甫 74 军全军覆没,黄百韬虽只是挂名上级,也受到了撤职留任的处分。

因为歼灭 74 军也有不小的损失,尤其弹药的巨大消耗和鲁南根据地被占领的损失,短时间难以弥补,解放军开始走了下坡路。

由此,黄百韬打了一系列的胜仗。

在临朐南麻战役中,黄曾拼死增援,最终协助胡链等部队击退了解放军。

战役中,黄百韬的士兵在南麻牛心崮战斗中将华野七纵司令成钧击伤,开创了国军射伤解放军将领的记录,解放军还伤亡了 2 万多人。

随后黄百韬率部猛攻胶东,一举重创胶东解放军,占领胶东大部分地区。

由于中原战场吃紧,黄百韬又被紧急调往河南,率领 25 军同刘伯承多次交手,胜多负少。

黄百韬多次造成解放军的很大损失,被粟裕盯上,定为优先歼灭的国军主力部队之一。

1948 年 6 月豫东战役第三阶段中,黄部本来用于增援兖州,当黄部奇兵突至时,粟裕毫无准备,只得将所围的国军放出。

粟裕不是好惹的,立即转而围歼黄百韬。当时解放军兵力众多,黄百韬率部顽强坚守,血战中几乎崩溃。

眼见部队就要顶不住,黄百韬在帝丘店地区亲自率领 2 营部队,在 4 辆坦克掩护下苦战八昼夜,亲率坦克救援第七十二军。当时黄百韬作为一个堂堂兵团司令官,竟然站在坦克上手持冲锋枪到最前线指挥作战,被炮弹炸伤后坚持不下火线。

这创造了国军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之唯一战例。他的参谋长死劝也未拦住他。

年逾半百的黄百韬如此刚猛,本来士气低落的部队受到鼓舞,咬牙坚持作战,稳固了阵地。此时邱清泉也率部突袭解放军侧背,伤亡不轻的解放军被迫撤退。因此役黄百韬于九月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并被破格提升为陆军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

只是,国军全国战局的失利,不是黄百韬一个人可以扭转的。

1948 年济南战役爆发,解放军主力包围济南,黄百韬奉命率领第七兵团,连同邱清泉部北上救援。

虽然黄百韬和邱清泉私交不太好,但两人一致认为这是解放军的诱敌深入的战略。

当时整个山东地区几乎都被解放军控制,国军只剩下一个孤城济南。

国军无论多少增援部队过去,不是在路上被合围歼灭,就是一同被困在济南城内等死。

所以黄百韬和邱清泉并没有积极北上,果然没多久 9 月吴化文叛变投降,济南城破,王耀武被俘。

虽然济南战役后,黄百韬还有突袭位于苏北解放军张光中等地方部队,获得重大胜利,战局却彻底陷入溃败中。

在淮海战役爆发前,辽沈战役已经基本结束,50 万东北国军,包括五大主力的两支,灰飞烟灭。

以林彪解放军的百万规模,华北傅作义也是挡不住的,看来北方肯定完了。

然而此时,国民政府却要求在徐蚌地区进行主力决战,彻底扭转败局。

而徐蚌地区的国军只有 40 多万,解放军粟裕华野就有 40 多万,还有刘伯承中野部队。

黄百韬等一线将领都认为,在己方实力没有明显占优的时候,擅自进行主力决战,无异于自我毁灭。

另外,黄百韬等人也认为,政府国防部高层有间谍。拿 74 军张灵甫被歼灭一事来看,解放军对国军的指挥了如指掌。这种情况下,战略会战是不能打的。

但作为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等人却无法对战略决战发表什么决定性意见。

参谋总长顾祝同即于 11 月 3 日,带着作战厅长郭汝瑰,前往徐州,召集剿匪总司令部所属的高级将领,举行会议。

搞笑的是,后来我们知道,这个郭汝瑰就是潜伏的间谍。而制定徐蚌会战计划的国防部主管作战的参谋次长刘斐,也是间谍。

会议上,黄百韬认为战略会战不能打,尤其不能按照国防部部署的这样打。这种战略部署,等于是将部队分散开送上门去,给解放军一个个吃掉:“陈毅主力(七个纵队)业已由鲁(山东)西、南南下,将会合其在(江)苏北三个纵队,夹击我兵团。刘伯承部将从西南方向,牵制剿总各主力兵团,使不能应援我。如此击破我兵团后,再循序逐次各个击破其各兵团。”

事实证明,黄百韬预计的完全正确,这就是解放军在淮海战役的战略。

黄百韬认为就算一定要打,也必须改变国防部制定的战略,转而:以徐州为中心,集结各兵团对东南西北各方向备战,深沟高垒,打算作持久战。

只是,黄百韬的说法根本不被采纳。

等到淮海战役马上就要爆发的时候,黄百韬根据粟裕迅速南下的动向,强烈要求他的第七兵团立即放弃连云港,全力向徐州靠拢,避免过于突出被解放军合围。

虽然顾祝同最终批准了提议,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第 7 兵团最终在碾庄,被解放军优势兵力团团包围。

在碾庄这里,第 7 兵团只有 7 万人,面对粟裕 15 万主力的合围。

碾庄地处平原丘陵地区,根本无险可守,仅有 13 兵团之前修建的部分野战工事和一系列小村庄。

而黄百韬明白第 7 兵团突围的可能性不大,却仍然坚决不投降。

作为黄百韬的谢幕战,他在小小的碾庄坚守了 16 天,造成华野进攻部队 5 万多人伤亡,最终 7 万多人全军覆没。

当时战斗非常惨烈,很多小村子都被炮火彻底炸平,双方有大量近战肉搏,逐屋争夺。

这就是《集结号》中谷子地说的:头皮上飞子弹,裤裆下滚手榴弹,就算神仙来了也得尿裤子!

打这种战斗,无论你军事素养再高,死活都有八成靠运气。再厉害的老兵,也难说下一分钟还能活。

后来华野老兵摆资历,基本都是这么一句:老子当年打过碾庄!

战役最后,手下将领纷纷劝告黄百韬化装突围。

这是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役,区区几个人想要突围出去还是有可能的。

但黄百韬拒绝突围,因为这样被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他对刘镇湘军长说:“我老了,而且多病,何苦要搞出一副狼狈的样子给别人看。我牺牲了,还可使别人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国民党人,或可使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醒悟过来,国民党或许还有希望。你年纪还轻,尚有可为,希望你突围出去,再为党国做点事”

黄百韬又说:如果你能够突围出去,请帮我感谢总统的知遇之恩。我虽然不是黄埔嫡系将领,但是发给我觐见“总统”的特别通行证编号是 17,够靠前的了,足可以了。

1948 年 11 月 22 日,是碾庄战役最后一天。先是第六十三军军长陈章,在窑湾之战败阵后自杀,随后黄百韬也自杀身亡。

死前,他拿出一张照片,背面写:“黄伯韬尽忠报国”,请 25 军副军长杨廷宴转交蒋介石。

黄百韬自杀身亡以后,目睹一切的杨廷宴忍不住放声大哭。当时解放军相距不过几百米,杨廷宴只能将黄百韬的尸体草草埋葬。唯恐将来尸体腐烂无法辨别,杨廷宴将黄的总统特别通行证,放在他的口袋里面。

杨廷宴也没逃出多远,就被解放军俘虏。当时他已经换了一般士兵的军服,加上他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将领,最后就被当作普通士兵释放。

杨廷宴还是比较讲义气的,被释放以后并没有只顾自己逃命。他偷偷潜伏回黄百韬的埋尸地,找到附近一户叫做陈文吉的农民,谎称自己亲哥哥被解放军打死了,埋在这里,求他们照看一下,将来迁坟的时候会给于重金酬谢,还当场给了一些钱。

杨廷宴逃回南京以后,讲述了事情经过。他不敢再回到碾庄,第二次被俘恐怕就要被枪毙了,于是换成黄百韬贴身副官李文正回去找遗体。

李文正对黄百韬忠心耿耿,同黄百韬的老同学张进叶两个人,冒着很大危险跑回还在打仗的战场,找到了农户陈文吉。

时间已经过去了 1 个多月,黄百韬遗体果然已经腐烂,面目无法辨认。好在通过衣袋里面的特别通行证,确定了这就是黄百韬的遗体。

他们雇了一辆驴车,运输黄百韬遗体返回南京。路上多次遭遇解放军哨卡拦截,但张进叶是江苏本地人,谎称自己哥哥死了,要迁葬回祖坟。黄百韬遗体腐烂的看不出相貌,况且解放军哨卡是抓活人,比如军警宪特,并不在意死人。

于是,黄百韬遗体就这么被运回了南京。

1949 年 1 月,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并于南京钟山举行国葬(墓址在太平门外曹古山国葬区,今天是南京蒋王庙明代将军李文忠墓的后山),由总统蒋中正亲自主持,并再追赠其青天白日勋章。

同年 4 月,解放军攻占南京,政府再将其骨骸迁葬于台湾五指山公墓上将区(但一种说法是当年时局紧张,老蒋下野,黄家的孤儿寡母自顾不暇,在台湾的是黄百韬衣冠冢。黄家人唯恐南京的黄百韬坟墓被破坏,谎称遗骨已经迁往台湾)。

老蒋对于黄百韬,还是非常照顾的。

黄百韬只有一儿一女,独生子黄效先在 1956 年 5 月,在台湾开枪杀死了好友杨士荣,还将尸体焚烧后丢弃。

没多久,黄效先被捕入狱,按照当时法律,杀人焚尸肯定是死刑。

黄百韬的妻子跑到蒋介石面前,哭求特赦这个唯一的儿子,不要让黄百韬断根。

蒋介石考虑到黄百韬对国家有很大贡献,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当时黄效先还没有结婚生育)。

于是,在 1957 年蒋介石特赦黄效先,将死刑为无期徒刑。

黄效先坐牢 13 年后,在 1969 年出狱。

在 2006 年,行动不便的黄效先在孙辈的搀扶下回到南京,给父亲扫墓。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黄伯韬呢?】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