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现在医院多了,一些医院还是人满为患,这是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6:13:25 2次浏览

关于问题现在医院多了,一些医院还是人满为患,这是为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老当益壮 41148740484】的最佳回答:

国人的健康状况令其堪忧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三年来,国民经济遭受重创,百姓生活入不敷出,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生意萧条钱太难挣。

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医院人满为患,收入有增无减。患者普遍感叹,如今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累了。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是医院少吗,回答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如今医院越建越多,规模庞大,而遍布在大街小巷的药店随处可见。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出自哪里?

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那就是国人健康状况普遍出现了问题,甚至令人堪忧,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矛盾的焦点。如果掉以轻心,后患无穷。即使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也只能是减轻了看病的经济负担,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确保国人的健康。

不是我危言耸听,制造焦虑,国人的健康状况,已经到了应该引起国民高度重视的程度了,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据我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患病的人的确是越来越多了,患有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层出不穷,有的还一体多病。

此外,我还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尤其是从近年出炉的《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来看,国人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可谓惨不忍睹。

数据显示,近 10 多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每年保持约 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约 25%的增幅。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 2200 亿,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有 1.6 亿人血脂异常(含高血脂),2.7 亿人患高血压,有着 9240 万糖尿病患者,肥胖超重人群超 2 亿。

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70%的人有过劳死的危险,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70 后 80 后成为癌症青睐对象,一项保险行业数据显示,重大疾病平均索赔年龄是 42 岁。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接近 2 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例增加的发病率达 38%,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在 40%~50%,小学生近视率 32.5%,初中生 59.4%,高中生 77.3%,大学生 80%。

2020 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 icon 的发病率为 56%,中国老年痴呆患者人数占全世界病例总数的 1/4,平均每年增加 30 万的新发病例。

那么,为何中国人健康状况如此令人堪忧呢?

通过我对社会观察,体验, 感触和总结,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压力过大,损害国人身心健康

说得通俗一点,压力是指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相信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都会损害身体健康。

而如今,各种各样的压力直面各类人群。

学生有没完没了的各种考试、课外辅导培训班、以及写不完的作业和升学的压力。

年轻人有买房买车结婚的压力。

中年人有工作生活以及照顾老人的压力,有的还经常加班加点上夜班,每天工作 10 余小时。

老年人有老来难的压力。

所有人都有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

这些压力眼睛看不见,但不期而遇的疾病则会瞄上你,令其苦不堪言。

第二,病从口入,饮食安全存在风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如今的食品饮料,包括鸡鱼肉蛋,蔬菜水果,大米白面乃至加工产品,儿童喜欢吃的各类零食,有哪一个是安全可以放心吃的。各种激素色素瘦肉精,五花八门的添加剂,食品保鲜剂,甚至食盐都含有抗结块的亚铁氰化钾 icon 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成份。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必然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这些年,日益增多的性早熟,肥胖症,以及不孕不育症等,难道与吃没有关系吗?

第三,忽视养生,生活方式存在问题

我这里所说的养生,不是吃补药和保健品,而是敬畏生命,遵循自然规律, 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许多人时常熬夜或吃夜宵和外卖。各种应酬不断,打乱了正常的作息。许多人很少运动健身,过度抽烟喝酒,胡吃海塞,高糖高脂饮食等等。日积月累,为各种疾病的成因,埋下了隐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人的健康状况,国民要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从医疗转向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通过日常营养管理、身体健康监测、疾病预防早筛、生活方式干预、康复管理等方式,来保持对身体健康状况的持续跟踪、改善和提前防治,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康复的成功率。

【2】、来自网友【梦云山人 1】的最佳回答:

首先,不能否人病人多而医院少医生少的事实;其次,也不能否认医生的医术問題。

举個例子:我一個表妹當年在深圳沙頭角打工,一次患上咳嗽,結果吃了三個月的西医開的药,但照样咳。假設她的咳嗽十天就治好了,這個醫生不是可以多接医幾個病人了吗?後來,我的表妹聽說我在布吉,就找了來,吃了四剂中药咳嗽就好了。

醫院的一张床的一般的病人如果十天出院跟二十天甚至三十天才出院的話,這狀況將會如何呢?

不用住院的排隊看病的病人的病,如果吃了五天的药後就可以不必再來了,但事實却還要再來看醫生,那麼這病人的人次不是增加了嗎?

比如中医院的一個坐堂醫生一天看三十个病人,每個病人假设都吃三天的药,而且全部不用再到回來了。那麼,這個醫生這一天就解決了三十個病人,第二天又可以接三十個新病人了。可是如果,這三十個病人吃了三天的药病沒好,便又要到回來繼續看醫生的話,那麼這三十個病人就占据了以後前来看病的新的病人的位置,這些新病人便要等候一天的時間才能看上病了。

如此积呀积呀,這病人不是看上去越來越多了嗎?

假如一個醫生一天治好十个一般的輕病人,而另一個醫生要五天才治好十个病人,那麼一個月內谁看的病人多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還有“速度”問題也是問題。一個病人要躺在床上輸水,連續三天都要去輸;而一個病人抓了三天的中药就不必到回醫院了。這屬於[給药的速度]。吃三天中药的病人在醫院停留的時間很短,而輸液三天的病人在醫院停留的時間很長,“一快一慢”。你說,這慢的病人佔据了醫院多少時空呢?

還有,“分而治之”,就松动多了。人們為什麼都“集而治之”?因為私人診所的醫生功底不硬,因為私人診所少。

大小醫院和个体诊所的医术問題,才是造成医院车水馬龙的主要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现在医院多了,一些医院还是人满为患,这是为什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