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雍正杀子疑云:雍正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亲儿子弘时削籍害死?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5:30:2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雍正杀子疑云:雍正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亲儿子弘时削籍害死?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姐姐讲史】的最佳回答:

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1727 年 9 月 20 日),正在伏案办公的雍正帝接到消息,三皇子弘时死了!听到消息后的雍正,面露失望,却并没有丝毫的悲伤。

弘时死时年仅 24 岁,而三年前弘时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珅在 4 岁时就夭折了,弘时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一,雍正曾对弘时爱之深,望之切

弘时是胤禛的侧福晋(后来的齐妃)李氏所生,弘时的外公是知府李文烨。在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齐妃是侧福晋,并且很受雍正宠爱,她一连为他生下三个孩子,弘时是三个儿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个。

康熙三十四年,李氏为雍亲王生下一女,即后来的和硕怀恪公主,是雍正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

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李氏为胤禛生下弘昐,可惜 2 岁就夭折了;

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生下胤禛的次子弘昀,可惜 11 岁就死了;

康熙四十三年 (1704 年),生下胤禛三子弘时。

由于雍正帝的嫡长子爱新觉罗•弘晖(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在 1704 年 8 月 17 日夭折,这一年正好弘时出生(1704 年 3 月 18 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胤禛的丧子之痛,胤禛对弘时也格外珍惜。由于排在弘时前面的皇子在雍正即位前都死了,所以弘时实际上算是雍正的皇长子。

李氏接连丧失两个儿子,胤禛很心疼她,也格外疼爱幼时的弘时,他对这个生命力顽强的孩子期望很大,特别是在他的学业上。

弘时幼时的启蒙老师何清,是胤禛镶白旗下的属人,在教习弘时学业时,没有尽心尽力,雍正帝一阵碎碎念直埋怨老师,说他嚼舌,耽误了阿哥的功课。

雍正登基后,对弘时母子也是很疼爱的,他封弘时的母亲为齐妃,“齐”字的满文(yangsangga)意思为“俏丽”、“艳丽”。 齐妃的名分比乾隆帝的生母熹妃钮祜禄氏的地位还要高,在后宫排名第三,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即孝敬宪皇后)和年羹尧的妹妹贵妃年氏(即敦肃皇贵妃)。

按照事情正常发展来看,弘时应该是雍正帝选储君的第一人选。他占尽先机,弘时在诸子中排行最大,已长大成人,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后代,而他的生母李氏受宠爱且位份高,她在雍邸时已是侧福晋,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滋长宏时对皇位的憧憬和渴望。

可是随着弘时的长大雍正却越来越讨厌他。

特别是皇四子弘历(乾隆帝)出生后,弘历比弘时小 7 岁,聪明伶俐,五岁就学,过目成诵,很讨康熙帝的喜欢,在诸多皇孙中,康熙最爱的就是弘历。

 据说康熙会选择雍正即位,主要因为弘历这个“好圣孙”,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弘历使雍正处于有利的境地,雍正也转而注重培养弘历。父爱的落差让弘时心生不满,做出了一些令雍正不爽的事,本来弘时就是个直性子,并不像自己的父亲会韬光养晦。

二、在和政敌的斗争中,弘时让雍正很失望

乾隆帝曾称弘时为人放纵,不谨,他又先后经历了康熙帝两度废立太子,九子夺嫡间的种种争斗,很可能会被雍正的对手拉拢利用。

从雍正后来对弘时除宗籍,把他过继给允禩当儿子来分析,弘时在雍正和政敌之间他很可能倾向于八爷党。(而在《雍正王朝》里,八爷抓住了弘时泄露“恩科取士”考题的把柄,成为要挟他的棋子。对其威逼利诱,让他争夺储位。后来八爷还让弘时暗中除掉弘历,被雍正知晓,最终赐死了 24 岁的弘时。)

雍正登基以后,胤禩等政敌们并不甘心失败,想颠覆雍正的统治,后来把逐渐受冷落的弘时当翻盘的棋子;雍正也不想放过他们,因而双方之间的争斗并没有真正停止下来。

雍正一边巩固自己的皇位,一边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

他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

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

为了避免九子夺嫡的惨状再次发生,他还想出了一个“秘密建储”的好办法,确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在选择继承人上,立而不宣,由皇帝亲笔书写立储诏书,一式两份,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另外一份放在密封着的匣子里随身携带,皇帝驾崩以后,再由大臣当众宣读诏书。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子们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情况发生,也有利于帝王的制衡。

但是,雍正在对待继承人上,过分偏爱弘历,泄露了机密。

雍正帝即位之初,就把年仅 13 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他在刚确立秘密建储制度的 3 个月以后,雍正因太忙,让弘历代替自己去主持康熙的周年忌辰,而无视“皇长子”弘时的存在。这明显是在向天下昭示,储君非弘历莫属。

而在第二年,也就是康熙的逝世二周年忌辰上,弘时还有些盼望,有些小希望,可雍正帝又一次让弘时失望了,他这次仍让老四弘历前往主持。

弘时彻底炸了,他虽然是直肠子,但并不傻,面对已成定局的一切,他并不甘心,他决定去寻找翻盘的机会,可是太莽撞,找错了集团。

他偷偷去依附八爷党,在八爷党的谋划之下,多次想要暗害弘历。而聪明的弘历杀伐果决,有笼络士子之心,对弘时所做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找机会告诉了雍正。

最终弘时的皇帝梦彻底破灭,心中倍感苍凉、失落,继而对雍正有一种无形的抵触。

三、弘时原则上的错误导致父子关系的彻底决裂

在年羹尧、隆科多出现问题时,雍正帝放松了对胤禩的攻势,转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年羹尧克隆多上,此时,弘时又做出了一件让雍正帝非常恼火的事。

就在雍正二年 (1724 年) 冬季,弘时趁师父王懋竑回乡奔丧时,让自己的伴读到年羹尧家中借银一万两,引起雍正的更加反感。

雍正三年(1725 年)十二月,雍正帝赐死年羹尧,开始加速惩处胤禩等人。

这时的弘时却破罐子破摔,继而犯下更多的过错:

他为允禩一党求情、替贝勒苏努无辜的子嗣鸣不平,对雍正大刀阔斧地清理政敌看不过眼 感到雍正所做的“殃及无辜”,面对雍正的警告不知悔改,还指责雍正的行为,导致雍正彻底对他放弃,1725 年,雍正帝公开宣布与弘时断绝父子之情。

在雍正四年(公元 1726 年)二月,雍正亲下口谕,将胤禩、允禟撤去黄带,玉牒除名,令弘时直接过继给政敌允禩做儿子,同时弘时也被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轰出皇宫,交由康熙帝皇十二子、雍正皇弟、十二爷胤祹“约束养赡”。一年半后,在雍正五年(1727 年),弘时被雍正帝削除宗籍,不久死于狱中,死因不详,很可能是遭受严厉打击后,过度抑郁而死。

更可悲的是,弘时在雍正登基后的一系列行为,连累了自己的母亲齐妃,齐妃一直到死都没再得到晋位。

而在弘时的生平经历记载中,有关弘时爵位的记载正史里则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对于“弘时为何“至死”都没有任何爵禄的记载”也搜寻不见,这些很可能是被乾隆帝删去,不复存在了。

总结:

虎毒不食子,弘时的死并非雍正帝想要杀他,他的叔叔胤禩、胤禟都死于雍正四年九月,而弘时是雍正五年八月死的,若雍正真的想害死弘时,何必等到一年后。根据雍正的性格快刀斩乱麻一块处理得了,何必再等一年?这说明雍正并不想害弘时,他在给弘时悔过的机会,想让时间去淡化一切。他也没想到对弘时的削宗籍等一系列惩罚竟让他走向死亡。

总的来说是弘时的死是自己造成的,他死于自己的不识大局,死于自己的愚蠢,死于自己的不自量力,死于自己的脆弱!就算竞争不过自己的弟弟,也万不可去触犯雍正的底线,去投入到自己父亲的政敌的怀抱,明目张胆地和雍正对着干,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若向弘昼学习,当个与世无争的王爷不也一样潇洒一生,福及子孙嘛。无论怎样面对失败绝望,都不能自甘堕落,要去审时度势,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也许会别有洞天呢。

    

 

【2】、来自网友【小岛知风】的最佳回答:

关于雍正将亲生儿子弘时削除宗籍并害死的事其实一直流传于民间,历史上弘时并非是被雍正害死的,不过他在 24 岁时英年早逝确实和被雍正削除宗籍有很大关系,下面就通过史料来了解一下弘时为何会被雍正削除宗籍,又是如何去世的,看一看历史上真正的弘时是个怎样的人。

弘时自幼性格就与父亲雍正不合

弘时按序齿是雍正第三子,雍正一生共有十个儿子,但是夭折了六个,活到长大成人的只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即乾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所以弘时实际上是雍正的长子。

在康熙四十三年(1703 年)时弘时出生,其母为雍亲王侧福晋李氏,也是后来雍正的齐妃李氏。在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也就是后来的年妃没有嫁给雍正前,弘时的生母李氏最为受雍正宠爱,因此在弘时幼年时也颇受父亲雍正的喜爱。

不过随着弘时年纪渐长,他的性格却与城府极深的父亲雍正不太相合,加上母亲李氏不及年氏受宠,他也逐渐不被雍正所喜爱。

弘曕是雍正的老来子,暂且不论,与弘时年纪最相近的兄弟就是乾隆和弘昼,但是弘时比乾隆和弘昼大了 8 岁(乾隆和弘昼同年生人,乾隆生日略大几个月),弘时在康熙晚年已经算是长大成人,而乾隆和弘昼年纪还比较小。

按照清朝的规矩,亲王的儿子年满 15 岁即可通过宗人府向皇帝请封为亲王世子,而亲王世子待遇非常高,比郡王的待遇还高,有了亲王世子就代表着亲王家族可以拿两份俸禄了。

但是身为雍亲王的雍正却并没有向康熙请封弘时为亲王世子,要知道在康熙时期,康熙诸子中只有老三胤祉被封诚亲王和老五胤祺被封恒亲王,算上雍正的雍亲王也只有三个皇子被封亲王爵位,按照史料记载胤祉请封了嫡子弘晟为亲王世子,胤祺没有嫡子,请封了长子弘昇为亲王世子,唯独没有记载雍正的亲王世子是谁。

按理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时弘时就已经年满 15 岁可以请封爵位了,且雍正的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一直没有生育子嗣,而且也已经快过了生育年龄,作为长子的弘时完全可以成为亲王世子,但是雍正却没有为他请封,可见雍正对弘时有多么不喜爱。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雍正十分喜爱年幼的乾隆,他心目中是想等乾隆长大了让他成为雍亲王世子,即便雍正将来成不了皇帝,将来雍亲王的爵位他也希望由乾隆来承袭。

雍正不喜爱弘时主要还是由于性格原因,雍正这个人城府极深,心机很重,而历史上虽然对于弘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有《清史稿》中对他一句话记载为: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那么弘时是如何放纵不谨,史料中没有详细交代,但是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的一件事情可以大致看出弘时是个怎样的人。

在《清世宗实录》中记载了雍正元年(1723 年)年底,雍正在新年来临之际亲手写了“福”字赐给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当时正好弘时奉雍正的命令外出办差没在紫禁城中,弘时的老师王懋竑也恰好有事不在上书房,因此弘时和王懋竑都没有得到雍正亲手写的“福”字。

后来弘时回来就问老师王懋竑有没有收到“福”字,王懋竑当然也没收到,于是弘时就想亲自去找雍正说道这个事,王懋竑是个谨慎的人,他建议弘时不要直接去找雍正,而是先去找雍正的心腹时任户部尚书张廷玉,请张廷玉代为转达。

结果弘时却没有通过张廷玉转达,而是直接找到雍正询问这件事,后来雍正又亲手写了两个“福”字送给他和王懋竑才算完事。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弘时这个人性格比较直率,没有城府,想到哪就立刻说出来,而他的父亲雍正恰恰是一个极为善于隐藏自身内心想法,城府颇深的人,这也注定了他们父子俩性格合不到一起。

这也使得雍正在继位时决定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当时弘时已经年满 20 岁,还生育了一个儿子永坤,年长且有儿子,却被雍正直接排除在继承人之外而秘密册立了年仅 12 岁的乾隆为继承人,都因为雍正与弘时父子二人之间性格的不合,而且弘时这般直率的性格本身也不适合当皇帝。

而《清史稿》中记载的弘时的放纵不谨很可能就是在形容他的性格直率不够谨慎,但是弘时毕竟是雍正的亲儿子,雍正不会只因父子俩性格不合就放弃他,天底下父子之间性格不合的多了,没见哪个父亲能狠心不要儿子的。

雍正继位的时候,弘时已经娶妻生子,按照清宫规矩他可以不必搬进皇宫和父亲居住,可以自己在外面分府治事了,但是雍正还特意允许弘时携妻带儿住进紫禁城,并且还特意又给弘时聘请了谦恭谨慎的名儒王懋竑来教导他,希冀能让他做出改变。

由此可见雍正虽然不喜爱弘时,父子俩性格也不太合,但是雍正对弘时还是充满了关爱,也希望王懋竑能改变弘时,不过很可惜王懋竑并没能改变弘时。

雍正和弘时父子因胤禩最终闹至决裂

胤禩是康熙第八子,他也是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事件中争夺储位最积极的皇子,他与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组成“八爷党”参与争位,在他本人失去康熙喜爱之后,他又扶持雍正的同母弟弟胤禵出来争位,因此雍正对他十分忌惮且不满。

但是胤禩为人斯文儒雅,心思细腻,待人宽和,人缘很好,在朝廷内外深得人心,尤其是像弘时这种性格比较直率的人很容易被胤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因此雍正不喜爱弘时的原因也可能是在康熙晚年他与胤禩关系比较亲近有关。

在雍正四年(1726 年)时,胤禩一党被雍正清算,胤禩及其党羽都受到了雍正残酷的打压,胤禩和胤禟被雍正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分别改恶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并被囚禁起来,而胤誐和胤禵也都被褫夺爵位圈禁起来,还有胤禩的党羽也都受到清算。

在这个时候性格直率的弘时站出来替胤禩和胤禟求情,并直指雍正屠戮兄弟愧对康熙的信任,这肯定让雍正十分恼怒,弘时自雍正继位之后一点改变没有,现在又出来胳膊肘往外拐替雍正的政敌求情,雍正如何能不把多年来对弘时的不满直接爆发出来。

因此史料中记载雍正在下旨处理完胤禩和胤禟之后,又下了另外一道圣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这道圣旨的意思就是弘时这种人不能再留在宫廷里给雍正当儿子了,既然他这么向着他叔叔胤禩,那不如就去给他当儿子吧,胤禩都已经被革除宗籍了,那弘时当然也要一同被革除宗籍,并交由康熙第十二子胤祹看管约束。

清史学家孟森先生曾经作过论证,他认为:世宗处兄弟之酷,诸子皆不谓然。弘时不谨而有所流露,高宗谨而待时始发也。

孟森先生这意思就是弘时的性格不够谨慎,在雍正处理胤禩和胤禟时,其实乾隆对父亲雍正如此残酷对待兄弟的行为也不赞同,毕竟胤禩在雍正继位后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谋逆之举,只是胤禩由于有才能且还人望太高,因此遭到雍正忌惮和猜忌,才被如此对待,但是乾隆比父亲雍正还有城府还谨慎,所以没有表露出来对雍正处理胤禩的不满,后来在乾隆执政时期下旨宽恕赦免了胤禩和胤禟,也能看出来乾隆其实并不赞同父亲雍正之所为。

弘时则是直接对雍正处理胤禩的事情表露出来不满,还为此顶撞了雍正,加上当时朝廷中的王公贵族和重臣对于雍正处理胤禩的结果都是嘴服心不服,而弘时还敢直接表达出来,试想雍正如何能不震怒。

在第二年也就是雍正五年八月(1727 年)弘时在圈禁中去世,年仅 24 岁。关于弘时的死民间当时都传言他是被雍正直接赐死,也就是雍正狠心杀子,这个传言流传得很广泛,很多影视剧中都采用了这个传言,那么雍正真的会狠心把自己儿子整死?

其实不可能,看雍正的圣旨能知道,弘时被削除宗籍交由康熙第十二子胤祹监管,胤祹可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他一生崇信佛教,为人也比较佛系,雍正也是看中了胤祹性格柔和才会把弘时交给他监管,如果雍正真想整死弘时,他完全可以像关押胤禩那样把弘时关押起来,在缺医少食的情况下用不了多久弘时就会被折磨致死,雍正都不用担杀子的恶名,而雍正能把弘时交给性格宽厚随和的胤祹监管,这说明雍正一开始就没想对弘时下死手。

而且要知道胤禩在被雍正囚禁折磨仅半年多之后就去世了,弘时死的时候距离胤禩去世已经一年多了,胤禩的影响早已经消散,雍正再整死亲儿子弘时也没有意义,如果雍正想整死弘时的话,那么弘时恐怕就得和胤禩前后脚上路了,何至于晚了一年多。

最关键的是雍正连胤禩的亲儿子弘旺都没有整死,只是将弘旺圈禁起来,胤禩的亲儿子弘旺都没有被整死,雍正又岂能把自己的亲儿子弘时整死。

关于弘时之死在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演绎为雍正赐死他是为了乾隆扫清障碍,实际上弘时根本就构不成是乾隆的障碍,他和乾隆在雍正那受宠爱程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他除了年纪比乾隆大之外,各方面与乾隆都无法相比。

而且历史上乾隆似乎与哥哥弘时关系还很不错,雍正十三年(1735 年)十月,当时雍正已经驾崩,乾隆刚刚登基继位,乾隆很快就颁布了一道谕旨: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

正是乾隆这道谕旨才算把死了八年的哥哥弘时重新收录回皇室宗籍身份,这也说明乾隆与弘时之间关系还算不错。

所以说雍正并没有害死弘时,很大可能弘时因为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之后,所以在圈禁之所抑郁而亡。毕竟虎毒还不食子,雍正再如何狠心,他也不会有杀子的想法。

写在最后

因此雍正之所以削除亲儿子弘时的宗籍身份主要是因为政敌弟弟胤禩,虽然因胤禩的事情雍正对弘时很震怒,削除了他的宗籍还把他圈禁起来,但是雍正并没有害死他。

其实弘时的人生悲剧也算是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事情的延续,一场“九子夺嫡”不光牵扯到了康熙的儿子们身上,连孙子弘时也难逃悲剧命运,只能感叹弘时的悲剧命运正应了那句最是无情帝王家的话。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