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西夏的开国君主李元昊是怎么死的?李元昊之死给了后人什么警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3 05:39:1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西夏的开国君主李元昊是怎么死的?李元昊之死给了后人什么警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关中客】的最佳回答:

在中国的历史上,党项李氏曾是夏州(今陕西靖边一带)地区长期的统治者。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首领吐谷浑率部进入了青海一带,生活在此地的古羌人逐渐成为他们的子民。从此,鲜卑人开始与上层的古羌人不断地通婚融合。到了隋朝时期,一个叫做“党项”的名字进入了历史视野,他们是吐谷浑所属的宕昌部和邓至部的遗种。可以说,党项人算是古羌人和鲜卑人融合的结果。

党项人按照姓氏结为部落,规模大一些的约有五千余骑,小的则有千余骑,以游牧为生,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党项人没有法令、赋税,也没有文字、历法,处于氏族社会的父权制阶段。

隋末唐初,在今天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地区和四川松潘以西的山谷地带,散居着大大小小众多的党项人部落,著名的有拓跋氏、米擒氏、房当氏、颇超氏、野利氏、往利氏、费听氏、细封氏等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

隋文帝时期,有千余家党项人归附隋朝。次年,党项拓跋部大首领拓跋宁丛率部内迁到旭州(今甘肃庆阳),被授予大将军称号。

唐太宗时期,党项细封部首领细封步赖率部归附唐朝,唐朝在其地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授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亦纷纷响应,于是唐朝又在这些部落地区分别设立崌州、奉州、岩州和远州,并以原来各部酋长分别担任各州刺史。

在唐朝不断的军事打击和政治诱惑下,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率部归降唐朝,唐朝在其原居地分别设立了懿、嵯、麟、可等 32 个羁縻州,以松州为都督府,拓跋赤辞被封为西戎州都督,并赐姓李。

唐玄宗时期,随着青藏高原上吐蕃势力的崛起,日益向外扩张,不断袭击党项诸部。迫于吐蕃的威胁,拓跋部首领向唐朝请求内迁,得到了允许。

在随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党项拓跋部从原居地松州辗转迁徙到了今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其中有一支迁到了夏州,被称为平夏部。

唐僖宗时期,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已是夏州偏将。黄巢起义爆发后,拓跋思恭率部协助朝廷平叛,唐僖宗对其嘉奖,赐其军号为“定难军”。

黄巢起义平息后,拓跋思恭因在平叛过程中出力很大,被唐僖宗封为夏国公,并再次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统辖夏、绥(今陕西绥德)、银(今陕西榆林)、宥(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敖勒召其古城)、静(今陕西米脂)五州地区。从此,党项李氏以夏州为中心,逐渐发展为独霸一方的地方政权。在此后的七十余年的时间里,党项李氏割据夏州,在乱世的夹缝中得以生存。

宋朝太宗时期,李继捧成为夏州地方政权的继任者,他向宋太宗上表归顺,并献上五州地图。宋太宗宣召李继捧、李克文、李克宪等夏州党项李氏的首领入朝,并赏赐重金,留居京都。从此,党项 270 余名部落首领、五万多名百姓成为了大宋的子民。

李继捧归附宋朝后,党项李氏内部迅速分裂,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时任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反对献地入京,他不愿意内迁,选择留在银州。

在李继迁看来,党项李氏世代居住生活在夏州已三百多年,雄霸一方,如今全部内迁到汴京,身家性命操控在别人的手中,如此一来,党项李氏将会逐渐消亡。于是,他找来弟弟李继冲和亲信张浦商议对策。

张浦认为,如今夏州实力弱小,不足以对抗宋朝,用兵要能屈能伸,不因小失大。他建议向北迁徙,联络散居在夏、银、绥等州的党项族人,为日后复兴做准备。

李继迁采纳了张浦的建议,率部众数十人伪装逃出银州,在夏州东北 300 之外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驻扎,出示先祖拓跋思忠像,利用拓跋李氏在党项部落中数百年积累的影响力,号召各党项部落聚集在他的麾下,抗宋自立。

公元 982 年,年轻气盛的李继迁,率领刚刚聚拢的有限军力进攻夏州,结果被夏州守军轻松击败,李继迁只好退回漠北的根据地。同时,宋太宗也派出军队巡视夏州、银州等边界。

虽然首攻夏州失败,但李继迁没有放弃对宋朝边境的骚扰,不断率领麾下人马袭扰银州、夏州和绥州等地。在葭芦川和三岔口等地,李继迁再次被宋朝军队击败,损失惨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李继迁再次聚集了两万兵马。这次他放弃攻击宋朝重兵把守的夏州、银州等地,而是选择了大山阻隔却无重兵驻守的宥州。不幸的是,在李继迁进攻宥州的过程中,和宋朝巡检使的军队不期而遇。李继迁再次失败,不得不又一次退回到地斤泽。

虽然李继迁的每次出战,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西北各地党项部落的支持下,每次都能重新积蓄力量崛起。当李继迁再次率军进攻夏州西北的王庭镇时,由于宋军的支援不及,打败了宋军,李继迁终于取得了反宋战争的第一场胜利。

此战之后,宋朝意识到必须采取手段铲除李继迁。随后宋军探得李继迁老巢所在之处,乘其不备,夜袭地斤泽,李继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其妻与母罔氏被俘,仅有李继迁与其弟李继冲及亲信张浦等几人逃脱,避走大漠。

李继迁痛定思痛之后,决定采取联姻的方式整合党项大族,组成反宋的统一战线。原本散居在西北三州的党项族人,在联姻之下整合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力量。

李继迁和张浦总结了地斤泽失败的原因,认为“漠北不足以立室家”,必须寻求时机占领银州作为根据地。

为了攻取银州,李继迁采取诈降的策略,他让张浦写信给银州守将曹光,让其出城受降。李继迁提前在葭芦川设伏,当曹光率兵进入伏击圈时,全军覆没。然后党项人换上宋军的衣甲骗开了银州的大门,占领了银州。

李继迁占据银州后,采纳了张浦的建议,暂不称王。自称都知蕃落使、代掌定难军留后。李继迁继续对宋作战,但又多次被击败,所属人马或溃散,或降宋。李继迁又一次陷入势孤力单、无家可归的困境。李继迁认为自己势单力薄,难以对抗宋朝,于是选择结辽以抗宋。

李继迁和辽国结盟后,辽圣宗不但把宗室女义成公主下嫁给他,还封其为夏国王。辽国对李继迁的结盟、通婚、封王,无非是利用他牵制宋朝。

与此同时,宋太宗也采用宰相赵普的建议,重新授予留居在汴京的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名赵保忠,令其返回夏州镇守,以收抚李继迁。

返回夏州的李继捧,却暗中与李继迁勾结,使得李继迁最终占据了银州和绥州。宋朝被迫授予李继迁银州观察使之职,并赐姓名赵保吉。

李继迁占据银州之后,又向宋朝索要宥、夏等州的“故土”,但遭到了宋太宗的拒绝。之后,李继迁和宋朝边打边谈,索要“故土”,直到宋太宗去世,李继迁也未能如愿。

宋真宗即位之后,李继迁向宋朝表示臣附,同时再次索要夏州。这次宋真宗选择了妥协退让,授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的职务。

李继迁在收复“故土”之后,并没有选择和平共处,而是继续连年侵扰宋朝西北沿边各地。

公元 1002 年,在辽国的鼓动下,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灵州(今宁夏吴忠),杀死知州裴济,改灵州为西平府。之后,李继迁从夏州迁居西平府。

公元 1003 年,李继迁率兵攻打凉州城的吐蕃首领潘罗支,这一年他 40 岁。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孙子李元昊出生在灵州,其父李德明,其母卫慕氏。

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李继迁打赢了潘罗支,但因潘罗支诈降,李继迁中了吐蕃人射来的毒箭,最终不治而亡。

李继迁死去时,他的长孙李元昊不满周岁。李继迁好战不屈的性格,隔代遗传给了李元昊。

李继迁征战一生,开疆拓土,为后来西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李继迁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

李德明即位之后,遵从父亲的遗言,向宋朝请和,以保持和平,双方签订了著名的《景德和约》。李德明采取“依辽和宋”的策略,同时向宋朝和辽国称臣,接受两国对其“西平王”的册封,并伺机向西发展。

李德明的长子李元昊,青少年时期就已经魁梧雄壮,英气逼人。他喜欢头戴黑色冠帽,身穿白色长袖衣,经常流连于宋夏边境的榷场(互市市场),在这繁荣的国际市场中,他掌握了多国语言。

李元昊自幼开始研读兵书,尤其是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的兵书,手不释卷,精于其蕴。他的文才非常出众,对于汉、藏语言文字十分精通,而且对佛学还有一定的研究。

李元昊善于思索、谋划,对于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对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用心钻研,这些造就了李元昊的文韬武略。

李元昊的魅力,不但在国内成为热捧的对象,他的风流才华,还引起了宋朝边将曹玮的关注,曾暗中派人偷偷描绘了李元昊的画像。当曹玮看到李元昊的状貌时,不由发出惊叹:“真英雄也!”在曹玮看来,李元昊日后必为宋朝边疆的大患。

公元 1020 年,李德明听从了部下的建议,将居地由西平府迁往怀远镇(今宁夏银川),改名兴州,正式建立都城。

公元 1028 年,李元昊率军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完成了祖父李继迁的遗愿。这一年,李元昊被册立为太子,李元昊的生母卫慕氏被册封为皇后。

公元 1029 年,李德明向辽国为李元昊请婚,辽兴宗将宗室女兴平公主嫁给了李元昊。

李德明属于那种老谋深算、深藏不露、绵里藏针的隐忍性格,李元昊的性格却是飞扬跋扈、霸气外露。李元昊对父亲向宋、辽称臣非常不满,李德明认为应该感谢宋朝使得他们穿上如此好的丝绸衣物,而李元昊却反驳认为,党项人本是游牧民族,就应该身穿皮毛,纵马疆场,不该让荣华富贵服食心智,失去马背民族的个性。李德明对儿子这种好斗的个性,深表忧虑。

公元 1032 年,李德明带着对儿子李元昊的无限期许与担忧,遽然离世。他虽然没有来得及称帝,但已经为大夏国的建立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

李元昊虽然是西夏的开国之君,但他不是创业之君,他有点类似三国时期的曹丕,从父辈的手中继承了政权。但李元昊并非是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他还是颇具才干的。

李德明去世后,29 岁的李元昊继位,开始积极准备建国称帝。为了巩固后方,他先是攻打吐蕃,然后向回鹘用兵,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

辽国封李元昊为西夏王,而宋朝则授封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平王。但是李元昊对辽、宋的封爵丝毫没有兴趣,他甚至故意怠慢和刁难宋朝的使臣,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同时,李元昊对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发布秃发令,推行党项男人剃去头顶毛发,将刘海从前额垂到腮边的传统发式;其次废除 唐、宋赐予的李姓和赵姓,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兀卒有游牧部落的可汗之意。

李元昊还废除了原来辽、宋册封的“西平王”的封号,自称“吾祖”;废除采用宋朝年号纪年,自立年号为“显道”;李元昊还用了四年的时间,创造了 5000 个晦涩难懂的西夏文字,并立即推广使用。

李元昊还改革官制,仿照宋朝官制的同时,保留了党项官制;订立兵制,设立擒生军、侍卫军和地方驻军;改州升府,升兴州为兴庆府,定为都城,并大修宫殿。

李元昊为建国做着一系列更加周密的准备,在他父亲李德明韬光养晦 30 余年的基础上,李元昊用了 6 年的时间,快速完善,飞速发展。此时,一个西到玉门、东至黄河,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区域万余里的党项政权已具规模。

公元 1038 年,李元昊在亲信大臣的拥立下,在兴庆府筑坛登基称帝,国号“大夏”。李元昊成为了大夏的皇帝,从此不再对宋、辽俯首称臣,而是和他们并肩同齐的皇帝。

公元 1039 年,李元昊派出使臣向宋仁宗上表,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遭到了宋仁宗的拒绝。之后,李元昊在辽国的支持下,对抗宋朝,宋、夏之间持续数年的战争爆发。

公元 1040 年,李元昊向宋朝发起进攻,在三川口之战中,李元昊以十万大军,全歼宋朝刘平、石元孙部数万步骑大军,兵临延州城下。

公元 1041 年,李元昊率军进攻宋朝的泾原路,并提前在好水川设下埋伏,数万宋军将士葬身于此,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即使千年之后的今天,在好水川的耕地中,还有累累的人马白骨。

公元 1042 年,李元昊再次率军进攻泾原路。这一次,他的目标直指渭州(今甘肃陇西东南)。在定川寨,李元昊率军击败了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葛怀敏率领的宋军,兵临渭州。

当宋朝军队在战场惨败的消息传到汴京时,朝廷一片震惊。随后,范仲淹和韩琦镇守西北,先是对西北军内部的将帅关系进行了调整,对西北军的防御体系和策略也进行了改革。然后在种世衡(后西北种家军开山人)的建议下,修筑青涧城,作为军事要冲。又大兴营田,并且开放民间贸易,以便边民互通有无。

西北军政在范仲淹和韩琦等人的治理下,井井有条。李元昊见此,心生怯意,不敢轻易进犯。

李元昊对宋朝的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连年的战争导致西夏民穷财尽,人怨沸腾,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加剧,境内的人民纷纷起而反抗,或逃奔宋朝。

此时的李元昊想再度大规模进攻宋朝已经很难做到了,他也认识到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而且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西夏望尘莫及的。基于此,李元昊开始向宋朝求和。

李元昊虽然迎娶了辽兴宗的姐姐兴平公主,但二人感情不和,再加上西夏和辽国之间,经常因为辽国境内党项部族的叛逃问题,纠纷不断,双方关系日趋紧张。

在宋夏战争中,随着宋朝的大败,辽兴宗本想挟夏讹宋,但是夏宋和谈却打破了辽兴宗的计划。辽兴宗想破坏夏宋和议,以坐收渔利,但遭到了宋朝的拒绝。无奈之下,辽兴宗只好亲自下场,决定出兵讨伐西夏。

公元 1044 年,辽兴宗亲率 10 万骑兵,分三路渡过黄河,长驱直入西夏境内,辽夏战争爆发。

在贺兰山以北,李元昊率军迎敌,自知难以对抗,于是一边派出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和,一边率军后撤。同时,还派出一队人马切断了辽军的粮草供应。

辽兴宗答应议和之后,李元昊又故意拖延时日,使辽军因粮草供应不及而陷入饥饿,李元昊趁机率军突袭辽军大营。

正在双方交战陷入胶着之际,突然狂风骤起,飞沙扬尘,暗无天日,辽军被黄沙迷住了眼睛,顿时大乱。李元昊趁机猛攻,辽军溃败,辽兴宗仅带几个随从逃回。

此战之后,李元昊审时度势,立即派出使臣向辽国求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以示好。至此,宋、辽、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形成。

李元昊看起来仪表堂堂,但却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继位之后,李元昊对政治异己进行残酷镇压,稍有不满就杀人,这就是他推行的“峻诛杀”政策。

李元昊的舅舅卫慕山喜对其残暴十分不满,于是密谋刺杀他。李元昊得知后,将舅舅一族全部溺死河中,并毒死自己的母亲卫慕太后,把卫慕氏族人诛杀殆尽。

公元 1037 年,李元昊的叔父、左厢监军使嵬名山遇劝阻李元昊不要进攻宋朝,李元昊非但不听,还厌恶叔叔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于是暗中让人诬告他谋反。嵬名山遇无奈叛逃宋朝,之后又被宋朝执送回西夏,李元昊将其父子一族全部处死。

李元昊生性多疑,在军事上也善于使用疑计,同时他又容易中敌人的离间之计。在李元昊击败宋、辽的战争中,皇后野利氏的兄长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立下了赫赫战功。兄弟二人不但善于用兵,而且颇具谋略,他们统领的“山界”兵是西夏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在和宋军交战中,因野利氏兄弟立功最大,宋朝边将对他们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宋朝西北军将领种世衡正是利用李元昊多疑的个性,借助野利旺荣派部将浪埋等人诈降宋军的机会,送重金给野利氏兄弟,并写信离间李元昊与野利氏兄弟之间的关系。李元昊不出意外地中了种世衡的离间计,诛杀了野利氏兄弟一族。

李元昊非常好色,妻妾成群,尤其喜欢强夺他人之妻。李元昊在太子宁令哥和没藏氏的订婚宴上,看中了这位尚未过门的儿媳妇,于是强行纳入后宫。

野利氏兄弟一案,牵连到他的妹妹野利皇后被废,野利皇后的儿子宁令哥也被革除太子之位。随后,李元昊册封没藏氏为皇后。

宁令哥太子之位被废除,他的靠山野利氏一族也已覆灭,他担心下一个就轮到自己,整天生活在惊恐之中。此时,权臣没藏讹庞挑唆宁令哥,只要他杀死父亲李元昊,便拥立其为皇帝。

没藏讹庞是李元昊新皇后没藏氏的哥哥,没藏氏为李元昊生下了儿子李谅祚。只要宁令哥刺杀李元昊,无论成功与否,自己的外甥李谅祚都将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然而,被恐惧和仇恨迷失了心智的宁令哥,没有意识到没藏讹庞的险恶用心。终于,在母族野利郎烈的帮助下,宁令哥手提大刀,冲进后宫,趁父亲李元昊醉酒之际,割下了他的鼻子。

或许是因为害怕,又或许是因为不忍对父亲下手,宁令哥扔下手中的刀,逃出后宫,躲进没藏讹庞的家里。

次日,李元昊因伤重不治身亡,没藏讹庞以弑君之罪诛杀了宁令哥,李元昊年仅一岁的幼子李谅祚被扶上皇位,没藏氏把持朝政。

李元昊之死,警示着后人,无论你能力如何出众,身份如何高贵,做人都不要太狂妄,正人先正己,做事要有分寸感,懂得感恩,守住底线,这样人生才能走的长远。

【2】、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李元昊的死,纯属是自己把自己作没的。

公元 881 年,私盐贩子黄巢将唐僖宗赶出长安,自己当了老板,但唐僖宗气不过,调集兵马进行反扑,最终成功平定黄巢。

而在平定黄巢的过程中,党项族大将拓跋思恭,立下了不少功劳,事后,唐僖宗赐姓李,并将他封为夏州节度使,统辖夏州(今陕北)等地。

自此,李家便一直守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即便是中原经历了混乱的五代时期,但李家的地位始终不变,甚至还越做越大。

李元昊便是夏州李家的后人。

到了李元昊出生那年(公元 1003 年),他的祖父李继迁已经被大辽封为“夏国王”,但不幸的是,李继迁在次年偷袭北宋平凉府时,被一箭射死。

李继迁一死,儿子李德明继位,他深知大辽和大宋都得罪不起,于是,悟出了“联辽睦宋”的经营方针,自此一门心思的在宋、辽之间吹拉弹唱。

还别说,李德明的思路,不仅正确还很有效,尤其是同宋朝结成贸易伙伴关系后,夏州的经济得到了飞跃式增长,基本实现了全民奔小康,对此,李德明十分满意。

但有人对此却很不满意,这个人就是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

李元昊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向来都是第一名,俗话说知识能扩展人的视野,而李元昊的视野被打开后,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自己的老爹李德明,今天抱辽国叫爸爸,明天又给大宋当马仔,整日卑颜屈膝,活得那真叫一个憋屈。

因此,李元昊对此就十分不满,凭什么自己家要给别人当孙子?

恰好,当时李德明派了一队使臣,到大宋用马匹换取物品,结果使臣走的时候带了 100 匹良马,回来却只带回来一堆没什么用的瓷器。

为此,李德明很生气,一气之下,杀了使臣,看到这一幕,李元昊觉得,有必要找父亲谈一谈了。

尝谏曰:“吾戎人,本从事鞍马,今以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杀之,则人谁肯为我用乎?”—李元昊

什么意思呢?李元昊的大意就是说,我们党项人,历来是战场上的勇士,他们被你逼着去做生意,已经不是良策,如今你又因为生意做赔了杀了他们,这以后谁还敢给你出力?

说这些话的时候,李元昊刚满十岁。

而李德明对儿子的话,也深以为然,自此,开始埋头发展自身实力,并且,在通过和辽国的几次“武力交流”后,李德明成功赢得了辽国的尊重,被其册封为“大夏国王”。

同时,李德明考虑到,万一将来辽、宋开战,难免会殃及自己,因此,他决定迁都,最终,他搬到了怀远镇(今宁夏银川)。

在此期间,李元昊慢慢长大,成了一个英武的青年将军,不仅作战勇猛,且神出鬼没,当时在北宋边军中,流传有不少李元昊的传说,均称其是旷世之才。

在这种传说之下,李元昊的形象越发神秘高大,驻扎在陕西边境的宋将曹玮,几次想会一会李元昊,但始终未能如愿,最终派人偷偷画了一幅画像,曹玮拿到后,连连惊叹。

“真英雄也!若德明死,此子必为中国患!”—曹玮

对于儿子的出色,李德明很欣慰,因此也就将李元昊立为了继承人,同时,在公元 1029 年,为了继续与辽国交好,李德明决定,向辽国为儿子请婚。

而辽兴宗也乐意与其保持友好关系,最终,批准将妹妹兴平公主嫁给了李德明之子李元昊。

做完这一切安排之后,李德明撒手人寰,李元昊继位,这一年,他 29 岁。

继位之后,李元昊认为,大夏国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低声下气了,要改头换面,要扬眉吐气,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在李元昊的操持下开展起来。

发明党项文字、提倡“忠实为先、战斗为务”的思想、仿照大宋完善各部门职能架构和相关制度等等,这些都是李元昊在继位后,大力推行改革的种种策略。

而经过他这么来回折腾,大夏从一个松散部族,俨然变成了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国家,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就对李元昊的折腾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个人是李元昊的舅舅卫慕山喜,他认为外甥李元昊不是当国王的料,自己才最有资格,于是,密谋计划除掉李元昊,结果卫慕山喜保密工作没做好,谋杀计划不慎被李元昊得知。

最终,李元昊展现出了狠辣的一面,他处死舅舅卫慕山喜,又将舅家所有亲戚绑上石头扔进河里,然后,端着一杯毒酒,逼迫母亲卫慕氏喝了下去。

卫慕氏一族,自此悉数被诛灭。

料理完内政之后,李元昊踏上了征途,他用四年的时间,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一时间,威名令辽国和大宋都深感震动。

看到李元昊很猛,辽国就以亲家的身份,派人前来慰问,并封李元昊为西夏王,而大宋也派出使者,对李元昊封赏,赐其为西平王。

不过,李元昊对于辽、宋两国的热情,都不感兴趣,他并不需要被两国承认,因为他准备单干了。

最终,在公元 1038 年,李元昊正式登基称帝,建立西夏,他注销了自己的李姓,改号为“兀卒”,并封妻子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儿子宁令哥为皇太子。

称帝之后,李元昊给大宋写了封信,大意内容就是追忆自己祖上拓跋氏如何如何英武,曾经为中原王朝做过多少贡献云云。

他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要宋朝承认他称帝的合法性。

宋朝的回复十分干脆,只有一个字“滚”。

大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仅削夺李元昊的“赐姓官爵”,同时,停止互市贸易,紧接着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

据说,当时大宋最高价出到两万两黄金,一时间,不少江湖豪杰跃跃欲试。

不过,李元昊对此丝毫不担心,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之后,李元昊又写了一封“嫚书”递给宋朝,其内容更是嚣张至极。

嫚书中,李元昊极尽所能的羞辱宋军很挫,同时又拿大辽来威胁宋朝,总之,他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此举来激怒宋朝,只要宋朝开打,那么战争的责任就归于宋朝。

而李元昊,就可以用“正当防卫”的理由,起兵入侵宋朝。

最终,双方正式在公元 1040 年展开战争,一直打到公元 1042 年结束,期间,李元昊组织了三场大规模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三场均以李元昊完胜告终。

这下,李元昊顿觉嘚瑟,霸气无比地说到“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而宋朝这边,接连惨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朝野震动,时任宰相的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不过,李元昊虽说在战场上风光无比,但连年的对宋战争,也害苦了西夏的老百姓,尤其是与宋朝停止互市,导致老百姓各种生活物资奇缺,就连茶叶都买不到。

由此,西夏国内对李元昊也是怨声载道,不少西夏百姓不是造反就是越境逃入大宋,这就让李元昊十分头疼。

直到这个时候,李元昊才明白,当年父亲李德明为何会向宋朝装怂。

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李元昊闹心的事,原本他想拉上辽国一起对付大宋,因此就写了一封合作建议书,送到辽国,结果,辽国不仅没与他合作,反而一转手就把他的合作书传到了宋朝。

宋朝也十分知趣,为了避免夏辽合盟,赶忙向辽国送上了一大笔钱。

就这样,辽东未出一兵一卒,就从中间赚取了高额的回报,这件事让李元昊知道后,气得几天几夜都没睡着,连最爱吃的烤肉都觉得不香了。

原本他以为,自己联合辽国,就会让大宋两面受敌,不曾想辽国居然来了这么一出,这就让他觉得自己十分孤独,怎么两面受敌的变成自己了?

最终,结合国内和国际形势,李元昊决定向大宋求和,毕竟暂时装怂一下,不仅有吃有喝还安全。

而宋朝呢,武力上也确实打不过西夏,因此,借坡下驴,接受了李元昊的求和。

于是,双方经过一年多的洽谈,最终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大宋则每年送上白银十万两,外加丝绸、茶叶等物资若干,同时启动双边贸易。

而西夏,只需要向大宋俯首称臣即可。

不得不说,大宋真是财大气粗啊,你李元昊是不是不服?那好,我就用钱砸你,一直砸到你服气为止。

李元昊表示,老板牛批,老板万岁。

就这样,大宋和西夏,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不过,大宋深知李元昊反复无常,因此并没有对西夏放松警惕。

当时,李元昊手下有两员大将,分别是野利遇乞、野利旺荣,这二人作战勇猛,在定川寨之战中大破宋军,宋朝对这二人极为忌惮。

为了消除这种威胁,大宋名将种世衡就想到了一个主意,准备利用李元昊的多疑,以离间计的方式,借李元昊之手,除掉这二人。

最终,种世衡的计划很成功,他派一个叫王嵩的人到西夏做卧底,三言两语,就成功地让李元昊杀掉了野利遇乞、野利旺荣。

二人死后,李元昊并没有觉得开心,因为他的妻子野利皇后闹起来了。

野利皇后是野利遇乞和野利旺荣的妹妹,哥哥被丈夫杀死,她自然不愿意,因此,一天到晚就在李元昊面前撒泼哭闹。

但没等野利皇后把气撒完,丈夫李元昊又干出了一件让她更为窝火的事来。

野利遇乞有个妻子叫没藏氏,在丈夫死后,无意间遇到了李元昊,结果,李元昊十分喜欢,一来二去,两人就发展成了秘密情人关系。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两人的关系最终被野利皇后得知,本身她对李元昊杀死自己哥哥就十分不满,如今李元昊居然和自己的前嫂子不清不楚,这如何不让野利皇后恼火?

原本,按照野利皇后的脾气,是一定要杀没藏氏的,不过,考虑到她毕竟是自己的前嫂子,野利皇后心软,放她一马,只是将其送进寺庙出家为尼。

同时,她劝谏李元昊,说你是一国之君,却这样对待大臣的遗孀,传出去有损形象,说了一大通,就是让李元昊答应自己不要再这样做。

刚开始,李元昊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她,但没过多久,李元昊故态重现,背着野利皇后,跑到寺庙与没藏氏幽会。

并且,两人还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谅祚”。

这个李谅祚,就是西夏的第二任君主。

李谅祚出生后,深得李元昊的喜欢,加上没藏氏没事就在他耳边吹枕边风,因此,李元昊就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不过,要改立太子,那首先需要将没藏氏扶正,因此,在李谅祚出生的当年,李元昊便一纸诏书,废黜野利皇后,改封没藏氏为后。

只不过,李元昊当时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为他不久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野利皇后被废除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宁令哥,知道父亲下一步就是要废黜自己,因此,就和母亲商量该如何应对。

而就在宁令哥母子商量该怎么处理当前局面时,李元昊再次闹出了一个幺蛾子。

宁令哥当时已经结婚,妻子是没移家族的没移氏,既年轻又漂亮,结果,不出意外的,也被李元昊看上了。

于是,李元昊将没移氏纳入后宫,百般宠幸,还将其封为了“新皇后”。

这下,宁令哥炸毛了,母亲的皇后之位被废黜不说,自己的太子之位也岌岌可危,如今,居然媳妇也被霸占。

士可忍孰不可忍,宁令哥决定找父亲算账,不过,自己势单力薄,未必是父亲的对手,万一失手,那到时候可是性命不保。

为此,宁令哥很是苦恼,整日闷闷不乐。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找上了宁令哥,这个人的名字叫没藏讹庞,是没藏氏的哥哥,并且当时他因为妹妹受宠,被李元昊封为了国师。

更重要的是,没藏讹庞是宁令哥的老师。

因此,没藏讹庞看到宁令哥郁郁不乐,于是就挑唆宁令哥,告诉他,只要能杀掉父亲李元昊,那么就拥立宁令哥为西夏皇帝。

其实,没藏讹庞可没有这么好心,他的如意算盘,是两面押注,如果宁令哥成功杀了李元昊,那么他没藏讹庞可以号令群臣,以“诛杀弑君者”为由杀掉宁令哥,之后再拥立自己的外甥,也就是妹妹没藏氏所生之子李谅祚为帝。

要是宁令哥失败,那么李元昊必定会杀了他,到时候,太子之位自然就毫无悬念地落到李谅祚身上。

所以说,没藏讹庞才会撺掇宁令哥去行刺李元昊。

但宁令哥哪里明白其中的道道?看到老师这么支持自己,宁令哥感动得都哭了,于是,心一横,拎了一把大刀就冲进了后宫。

而在他冲进后宫时,正好撞见父亲李元昊与自己的妻子没移氏在卿卿我我,顿时,宁令哥一股热血撞上心头,二话不说,举刀就砍。

李元昊毕竟是武将出身,身手还算敏捷,情急之下一个翻身躲了过去,不过,虽说没被当场砍死,但鼻子却被削掉了一大块。

没多久,李元昊便因为伤情过重而咽气了。

看到父亲躺在自己的刀下,宁令哥顿时吓坏了,迅速将刀扔掉,一路失落落魄地跑到老师没藏讹庞的家中,将刚才自己的所作所为,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没藏讹庞。

而没藏讹庞等的就是这一刻,再三确认李元昊已死后,没藏讹庞当即翻脸,严厉斥责宁令哥大逆不道,竟敢弑君,随即就命府上的卫士杀了宁令哥。

直到临死的那一刻,宁令哥才明白,自己是被没藏讹庞给耍了。

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没藏讹庞以李谅祚是李元昊的血脉为由,拥立其为帝,大臣们虽说也隐约知道这其中必定有鬼,但李谅祚确实是李元昊的儿子,因此也不好说什么。

就这样,李谅祚登基,是为夏毅宗。

而有拥立之功的没藏讹庞,也名正言顺的继续担任国相,总揽西夏朝政,至于他那个出家为尼的妹妹没藏氏,也被接了回来,摇身一变,成为西夏的太后。

李元昊的结局,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既荒谬又活该。

他不缺乏能力,更不缺乏手段,对宋三大战皆胜以及处死舅舅和母亲一族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活着时,曾经令辽国和大宋都十分头疼,但却因为太过放纵,最终死在了亲儿子手里。

所以说,李元昊之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太过狂妄,并且还要能管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