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老年搭伙过日子能长久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5:51:08 3次浏览

关于问题老年搭伙过日子能长久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祐宁最清听】的最佳回答:

樊姨今年 62 岁,退休工资每月 8000 元,跟 63 岁的高中同学老童搭伙过日子一年多了,本来计划下个月领证的,但前些日子的事儿,让她后悔了。

说来她命也不好,这辈子没生过孩子,不是不要,是子女缘薄,年轻时怀过四次孕,但都没留住。

原来的老伴儿老刘跟她是同学,感情基础很好,她生不出孩子这事儿,一点都没影响他俩的感情。

老刘心疼樊姨屡次小产损害身体,樊姨内疚不能生育愧对老刘,他们彼此爱惜,情意深重。

可深情不寿,老刘 50 岁就因病去世了。

那一刻,樊姨觉得世界一大半都变成了荒芜,一心想跟老刘去。

樊姨 80 岁的老母亲天天陪着她,就怕她想不开。

老太太哭着对樊姨说:“你弟弟一家在国外,你爸走得早,妈现在只有你了,孩子,你就当可怜我,可怜我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婆子,你总不能让我老来丧女,孤苦无依吧。”

樊姨抱着老妈失声痛哭。

真的,那段时间,要不是她老妈,她早就死了。

退休前,有不少人给她介绍对象,也有条件好的,但她都拒绝了。

在她心里,这世上谁都比不上老刘。

她打定主意,余生好好陪老妈,好好孝顺她,给她养老送终。

两年前,樊姨从公务员的岗位上了退下来,闲暇的时间多了起来,各种活动也参加得多了。

在同学会上,她遇到了高中同学,老童。

老童在大学当老师,退休三年了,跟樊姨一样,独身一人。

他早年跟前妻离婚,再婚老伴儿前年去世了,前后两个孩子都成家了。

同学会后,他总在电话里跟樊姨嘘寒问暖,也时常约着出去吃个饭。

但樊姨不太搭茬儿,往往是老童约三次,她出去一次,樊姨没想过要跟他咋样,她忘不了她老伴儿老刘。

让樊姨态度发生变化的是那次她妈妈突发心梗,老太太正跟樊姨说着话,突然就说心里难受,一下子就倒下了。

等 120 的时候,樊姨急得直哭。刚好老童这个时候来电话,得知情况后,老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医院。

老童在医院跟樊姨一起跑前跑后,整整陪了一宿,直到老太太醒过来。

樊姨的妈妈恢复以后,樊姨认真地做了一桌子饭菜,把老童请了过来,表示感谢。

老童不愧是大学老师,那天表现得非常得体,对樊姨和老太太呵护尊敬有加。

樊姨的妈妈觉得老童这人行,儒雅还有礼貌,挺看好他。

老太太跟樊姨说:“这个人不错,你试着了解了解,我肯定要走在你前面的,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太苦了。找个合适的人,有个知冷知热的伴儿,妈也就放心了。”

就这样,樊姨跟老童开始了交往,彼此感觉还不错。

半年后,老童跟樊姨提出要一起生活。

樊姨虽然不反对,但想先搭伙过日子,再磨合磨合,如果一年半载后,双方还都觉得挺好,再领结婚证。

老童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老童考虑得很周到,坚持让樊姨和老妈搬到他那里住。

他的房子在大学家属区,在城市的近郊,有 150 个平方,园区绿化好还肃静,闲杂人很少。

这么大的房子,平时就他一个人住,只有节假日孩子们才从市里回来看看。

樊姨想了想,觉得郊区肃静,适合老年人生活,带老妈去正好。

樊姨把自己市中心 90 平的房子租了出去,每月租金 2400 元,带上老妈住到了老童那边。

樊姨事先跟老童说好,每个月两人各拿出 1500 元,当做生活费用。

樊姨不想占老童便宜,她想着自己住人家房子,还带着老妈,所以,樊姨说每月她再出 1000 块,用来贴补生活。

开始老童坚决不同意,甚至有点恼怒,觉得樊姨把两人界限划得太清,好像不打算跟他共度余生的样子。

但樊姨十分坚持,对老童说:“咱俩条件都不差,尽管你不在意这些,但你还有子女呢,我这么做,是免得因为小事儿起龃龉。”

老童只好同意,但他让樊姨管钱,所有的款项都任樊姨支配,他从不过问。

樊姨觉得,老童是用这种方式表态,表明想跟她一起生活的态度和信心。

这样的方式,让樊姨心里暖乎乎的。

住到老童家后,俩人的日子过得平静又温馨。

樊姨爱干净,爱收拾屋子。每天早晨,她都早起半小时,把屋子从里到外收拾一遍,窗明几净的呆着,多舒服啊。

老童对她这一点特别满意。他高兴地说:“我一个老光棍,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日子,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老童是大学里教数学的,平日里就两个爱好,要么看看书,要么就做吃的。

他爱琢磨各种吃的,看的书也多,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啥的,说得头头是道。

樊姨自打搬过去,从来就没做过饭,都是老童动手。

这下樊姨和老妈可饱了口福了,搬过去后胖了不长时间,就胖了七斤。

老童天天催着樊姨去领证,开玩笑说自己要个名分,樊姨笑着答应了,俩人说好了下月 8 号去领证。

其实,樊姨冷静地想过,不管跟谁过日子,自己都必须有个明确的底线。

人家有儿有女,而她却没有人可以依傍,将来有个小病小灾的,根本也指不上别人。

自己还是要有点儿“过河钱儿”,不靠别人,但必须把养老钱攥在手里。

即便这样想,天地良心,樊姨也从来没在生活费上打什么主意。

她也不屑于这么做,这既是她基本的做人原则,也是自己 8000 块的退休工资给的底气。

她搬过去后,发现老童的儿女很少来,即便来了,对她也不冷不热的,好像樊姨占他爸多大便宜似的。

上个月,他儿子来了,跟樊姨主动打招呼,还帮她收拾院子里的花儿。

樊姨挺纳闷儿:今儿这是怎么了呢?

吃饭时,老童的儿子吞吞吐吐地说明了来意。

原来老童的孙子三岁多了,老童的儿子要提前考虑买学区房的问题。

樊姨的房子正好位于孩子想去的学区。老童的儿子买不起学区房,想说服老童把老童城郊这个房子更名给樊姨,然后再把樊姨的房子更名给他,这样就解决了孙子上学的问题。

他还说,虽然樊姨市区的房价高,老童这个城郊的房子房价低,好像是樊姨吃了一点儿亏。

但是,樊姨住他爸的房子,也没出租金,还带着老妈,差价就可以相抵了。

樊姨听了,脸一下就沉了下来。她心想,自己带老妈住在这,是出了生活费用,每月还多出 1000 元,根本没占他爸的便宜。

樊姨正不知道怎么说,一旁的老童问都没问樊姨的意见,就直接拒绝了。

老童说:“我这个房子,是我们单位团购的房子,是我的个人财产;你樊姨的房子,是她一辈子攒下的,是她的个人财产,你凭什么处置我们的财产,谁允许了?”

他儿子非常不满意:“你的房子不早晚是我的吗?”

老童眼睛一立:“谁说的,这是我自己的,还有,你姐还有份儿呢,谁说都是你的啊?”

他儿子狠狠瞪了我们一眼,饭都没吃完,摔门就走了。

樊姨苦闷地对老童说:“这下把孩子得罪了,可怎么办?”

老童想得开,不在意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俩这才过上消停日子,你这辈子,也就攒下个房子,他还惦记上了?坚决不行!”

樊姨听了虽然感动,但转念一想:“孩子上学的事儿怎么办?”

老童说:“刚才不是说了么,儿孙自有儿孙福,那我要是不认识你,孙子还不上学了?”

樊姨觉得老童是真心对她的,心里下决心要好好待他。

可没过几天,老童的儿子又来了,说既然老童不同意上次的方案,那这回自己要给孩子买个学区房,可是钱不够,管老童借 30 万。

老童说:“30 万太多了,我一时拿不出来,借给你 10 万,你自己在想办法吧。”

老童的儿子不依不饶,对樊姨说:“樊姨,我实在没办法了,你借给我点儿吧。”

樊姨当场不好直接拒绝,只好说:“等我查查,看有没有到期的存款再说。”

老童的儿子马上就翻了脸,对老童说:“爸,我劝你想清楚,谁才是你最亲近的人,你现在能走能动,又给人家做饭,又伺候人家老妈,可是你孙子上学这么大的事儿,人家一点都不伸手,你做那么多,有什么劲啊?”

老童呵斥他说:“你给我闭嘴,我自己的日子好坏我自己知道,怎么还用你来指手画脚?”

他儿子气急败坏地说:“等你老了,走不动那天,看谁管你?还不得是我吗?你现在给人家当牛做马的,真不知道你图个啥?我妈活着的时候,你咋不这么殷勤?我看你啊,纯粹是贱!”

老童气得一下子把电视遥控器朝他儿子扔过去:“你滚出去,永远别来我家!”

他儿子大吼道:“这可是你说的啊,你可别后悔!”

说罢,“哐当”一声,狠狠地摔门走了。

剩下樊姨和老童呆坐在沙发上,俩人谁也没说话。

樊姨不禁悲从中来,想起了老伴儿老刘,她早就知道,谁都比不过老刘。

而老童想的是:人老了以后啊,不管是搭伙,还是结婚,都逃不过生活的一地鸡毛。

回到题主的问题:老年搭伙过日子能长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下面两个问题来解答:

一、要清楚“搭伙”和“领证”之间的不同

所谓“领证”,是指男女双方自愿缔结婚姻关系,互负义务,互享权利,共担分险,共享利益。

所谓“搭伙”,是指男女双方自愿一起生活,但是并不领取结婚证,却以伴侣身份出现的,男女同居关系。

“搭伙”这一男女双方生活方式,其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究其实质主要有两点:

一是双方都不想背负婚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双方都只想享受婚姻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也就是说,双方既想互相取暖,又要互相提防,这样的关系本身,就很难持久!

二、“搭伙”还是“领证”,对日子长久并不起决定作用

《我们俩的婚姻》里,有一句台词说:解决婚姻中的问题,原则是让双方获利,如果只能让一方获利,获利的一方就会得寸进尺。

所谓让双方获利,就是指要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付出的爱、善意、关怀和呵护。

只有彼此都付出真心,才能让双方都获利。所以,决定日子能否长久的,是两个人的心能不能在一起。

三、老年再结合的伴侣,要注意与对方子女的关系

在樊姨和老童的关系中,樊姨因自己没有子女,而对老童儿子借款这件事儿表现慎重,是很有必要的。

在传统中国家庭里,父母的义务尽起来没完没了:生孩子、养孩子、供读书、买房子、娶媳妇,再给看孩子,一系列走下来,养出了一批啃老族,把父母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老年的再结合伴侣,本来感情就经不起考验,再遇见个不懂事的孩子,很容易就影响彼此的感情。

老童的儿子借款数额,对樊姨来讲不是小数目,所以,樊姨确实应该慎重考虑,如果自己不想出借,那么就要清楚表明立场,如果老童对此不认同,那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因为,在这段关系中,获利的只是老童一方,关系已经失衡,不持续也罢!

愿每一位老人都有个幸福的晚年!

【2】、来自网友【牵住夕阳的手】的最佳回答:

老年搭伙过日子,十对有九对长不了。

有个朋友的婆婆,在老头去世后三年,经人介绍认识了附近某企业的一个退休工人,两人没有领证,觉得只要一起生活就行。

可是两人生活了不到两年就分开了。原因是男方根本不给女方一分钱,只是所有生活费是男方出,女方不用出一分钱。

但是,男方负责买所有生活用品,女方负责所有家务。

在两人一起生活的两年里,女方俨然就是一个免费的保姆,所以女方最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男方。

有个熟人的父亲 65 岁,母亲去世,父亲一个人在家里,子女都离得比较远,没办法照顾父亲。

父亲想找老伴,子女没反对,但是子女有个要求,不让父亲和后老伴领证,主要原因是不想让后老伴将来分房产。

父亲找了一个搭伙过日子的,不到半年就分开了。女方得不到一点好处,所以不愿意伺候老头。

今年春节后在法律节目中听到一个案例:某地一男子,六十多了。参与相亲,认识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士,然后两人说好一起搭伙过日子,可是同居一个月之后。女子不告而别。

再次知道女子的消息,女子已经跟另外一个男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女子打电话说她怀了老头的孩子,让老头负责。

老头咨询律师,律师说如果孩子是你的,你就得负责抚养孩子。

老头强调说只同居了一个月。

律师说同居一次也有可能怀孕。

总之,领证后一起生活的老人都容易出问题,搭伙过日子更不可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