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二战时日军给女性注射的“606药剂”是啥?对女性伤害有多大?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3 23:41:49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二战时日军给女性注射的“606 药剂”是啥?对女性伤害有多大?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兵器知识谱】的最佳回答:

二战时日军给女性注射的“606 药剂”是一种学名为砷凡纳明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梅毒,对女性的伤害主要体现在生殖系统,可导致不孕不育。

二战日军的特点是非常变态,为了让官兵们宣泄兽性,特意为军队搞了一个“慰安妇”的随军编制。

对于日军而言,慰安妇有两大管理难题,第一是避孕问题,第二是性病问题。

由于当时日本的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像避孕套这样的计生用品无法像美军那样广泛应用,因此如何避免慰安妇怀孕成为难题。

由此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即没有符合需求的套套,许多性病就会通过慰安妇在官兵中大量传播,造成大量官兵非战斗减员。

其中以梅毒这样的恶性性疾病最为突出,而当时的医学水平根本无法有效治疗这类疾病(如今也无法根治),所以日军只能将目光盯上了 606 药剂。

下图为二战时日军给慰安妇注射的 606 药剂原装药瓶,目前珍藏于韩国,如今成为日军战争罪犯行为的铁证之一。

606 药剂由德国人于 1908 年发明,是一种砷化合物,在青霉素广泛应用之前,606 药剂是唯一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梅毒的西药,简称“砷剂”(以下使用该简称)。

大家应该知道,砷这种东西其实就是砒霜提取物,毒性非常大,当砷被人体大量吸收以后可以致死。

而砷剂的本质是对砒霜进行提纯和稀释,从而得到可以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也就是 606 药剂。

该药剂对男性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肝功能和肾功能,而对女性的损害除了这两项以外,还会对生殖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606 药剂的这一副作用对于变态的日军而言恰恰完全符合要求——既能治病,又能避孕。

因此日军在慰安妇这个特殊群体中广泛使用 606 药剂,并且对于日军而言使用效果出奇的好,不但遏制了性病的传播,而且一举解决慰安妇的怀孕问题。

下图为日军慰安所里的慰安妇,墙上摆放着数把日本军刀和手枪,说明慰安所里此时正有日军在里面宣泄兽性,慰安妇制度对女性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这也是战后幸存慰安妇数量极少,并且慰安妇绝后的主要原因,这些女性实在是太可怜了。

606 药剂的性病治疗和避孕功能其实并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其实在我国古代早已使用了上千年。

在我国古代也有同慰安妇那样的特殊群体,即烟花女子,她们同样面对着避孕和性病传播的苦恼。

古代烟花女子的解决办法就是服用小剂量水银,其效果与 606 药剂基本相同,在长期服用下自然也就绝育了,并且严重影响寿命。

相信中医不对这类药剂以及疗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原因应该就是对其邪恶的功效十分不屑吧。

下图为日本展示的二战日军 606 药剂,目前这类药剂已经被禁止生产和使用。

【2】、来自网友【爱看布克】的最佳回答:

1910 年,德国医学家欧立希和他的助手秦佐八郎,在上万只老鼠身上做了 606 次实验,发现了洒尔佛散。欧利希给这种药粉起名叫“606”号,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梅毒的药,被称为”梅毒的克星“。

30 多年后,“606”号被日军用在了慰安所里的慰安妇身上。

这种药有一种令人谈之色变的副作用,给包括中国妇女在内的受害者造成终身伤害。

1、荒唐的“慰安所”制度

说到“606”药物的使用,就不能不提到日本残酷的“慰安所”制度。

上世纪 30 年代,日军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士兵上战场后,不知道战争何时才能结束,长期的禁欲生活,让他们情绪低落。

于是战争间隙,日本官兵就到处在占领地寻找女人进行性侵犯罪。这种行为在日军高层是被默认的,认为可以激发士气。

为了不留后患,在干完坏事后,日本士兵常常把受害妇女直接杀掉,这种兽行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此外,日军官兵经常逛民间的卖春场所,这些卖春妇女大多都患有性病,传染给了许多日军官兵。于是性病在军队里蔓延,极大地损耗了日军兵力。

因此,日军高层就想出牺牲部分占领地女性,设立慰安所制度。他们认为慰安所能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远离国家的军人性欲无法压抑,军方需要提供女性来刺激士兵的士气,以使他们能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卖命。

第二,希望慰安所能减少日军过分暴力行为。

第三,实行专门的军人内部的慰安所,对慰安妇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性病在军队里的传播。

因此在二战期间,由日本政府主导的荒唐的慰安所制度,实际上就是强征被占领地妇女,有计划地分配给军队,充当日兵发泄淫欲的性奴隶。

2、悲惨的慰安妇

日军在亚洲最早设立的“慰安所”是在上海。

1932 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海军在上海设立了一批慰安所。最具代表性的是“大一沙龙”,1931 年设立,1945 年日本投降,整整存在了 14 年。是世界上时间存在最长的慰安所。

日本陆军也跟着学,华中军、华北军、关东军都实施了慰安制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把这种制度推广到东南亚地区和日本本土,各国有约 40 万名妇女遭到迫害,其中中国人有 20 万左右。

他们先是利用本国妇女效忠天皇的思想,把她们诱骗到中国。本国女子不够,又从许多亚洲国家,拐骗贫困家庭的女子。她们来自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内地,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

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 1945 年日本投降。

1937 年,日军全面侵华,在中国战场上常驻日军超过 100 万。日军开始在中国各地设置慰安所,其中大部分是日本朝鲜人,还有一部分是中国人。

根据日本学者自己计算,日本士兵和慰安妇的比例是 29:1,理论上说一名慰安妇就要服务 29 名士兵。

慰安妇中除了成年女子,还有许多是未成年少女,她们被迫给日军提供性服务。她们中有些是在被强奸、轮奸后被投入慰安所。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贫困,以找工作的名义被人贩子拐卖后,成为慰安妇。

慰安妇的房间,只有 5~6 平方米大小,只能摆得下一张床。她们的服务场所,甚至有时还在帐篷里战壕里。甚至在战场上,日本士兵也要求提供安慰服务。

令日军高层没有料到的是,慰安所制度不但没能起到防止强奸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传染病的大肆传播。

因为上级的放纵,日军在没有慰安所的时候,照样出去对当地女性实行性暴力、强奸等犯罪行为。

慰安所中有军医对慰安妇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却没有对军人进行健康管理。日军中大量患性病的军人,他们的性病通过慰安妇进行传播,使慰安所成了传染性病的主要场所。

日军方给士兵发放安全套和“星秘膏”,用来预防性病传播,但是很多人因为嫌麻烦都不用。使得患有性病的日本士兵的数量惊人。

有数据表明,日本陆军感染性病的人数:1942 年是 11983 人,1943 年 12557 人, 1944 年 12587 人。

这些数据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患有性病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仕途,许多人选择了瞒报。

日本政府发现用设置慰安所,来减少日本士兵的性暴力行为、防止性病蔓延的政策失败了。为了治疗在军中蔓延的梅毒等性病,他们给慰安妇注射一种名叫“606”的药物。

它到底是什么药?又给慰安妇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

3、获得诺奖的“606”,竟然成了日本人的帮凶

梅毒开始在日军队伍中蔓延,患病的士兵越来越多,大大影响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日本军队中的军医发现有一种叫“606”的药,能有效治愈梅毒。

它的化学名是砷凡钠明。而“砷”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毒物——砒霜!

这种药的毒性较大,它虽然能治疗梅毒,也有很大的副作用能使妇女终身不育,严重的还会要人的命。但是日军并不把慰安妇当成工具,哪里会在乎她们的死活。

日军给所有慰安妇都注射这种药,不仅能治疗梅毒,还能让女性失去生育功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举两得。

其实这种药是由一个德国医学家保罗·欧立希发明的。他在上万只小白鼠上做了 606 次实验才成功,所以把这种药的名字命名为“606“。

19 世纪,梅毒从美洲经过航海通道被传入欧洲,许多病人被这种病毒折磨死去活来。

保罗·欧立希在医院看到病人痛苦的模样,很想研制出一种药物既能杀死病毒,又对人体无害的药物。

他和他的日本助手用锥体虫做实验,上千只小白鼠成了牺牲品。

1909 年,经过 606 次实验后,这种药物终于被研制出来。保罗·欧立希称它为“606”号,被人们称为梅毒的克星。后来青霉素被人们发现,逐渐取代了这种毒性较大的药物。

他的日本助手秦佐八郎,全程参与了实验。后来这种药,出现在日军的慰安所内,人们猜测这与他不无关系。

保罗·欧立希因为发现了“606”号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他没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竟然被人用在如此肮脏的用途。

“606”号药物成为日军侵害女性的帮凶。许多慰安妇因为受不了非人的折磨,有的选择自杀,有的变得精神失常。幸存下来的女性因为失去了生育能力,很难拥有自己的家庭。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帝国主义,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人类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制度的政府犯罪行为,这段历史永远不会被我们忘记。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