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斗不过一个26岁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22:05:34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斗不过一个 26 岁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灵枫历史阁】的最佳回答:

咸丰去世不到 3 个月,托孤八大臣之首肃顺,就被推上砍头台。他宁死不跪,被打断膝盖,还恶狠狠叫嚣:“都怪慈禧和那个男人!”

菜市口中心人山人海,45 岁的肃顺眼中闪过泪花,他想不明白,自己怎么这么快就死在了慈禧手里!

时间倒退回几天前,当时的肃顺,春风得意,护送着咸丰棺材回京,心里盘算着如何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二个多尔衮。

然而,短短几天,一切全变了。

他完全没有预料到,慈禧居然和那个男人勾搭到了一起!

到底是什么时候勾搭上的呢?

肃顺努力地回想着这一切。

01

肃顺是咸丰最信任的大臣。

1860 年,英法联军进攻京师,咸丰“北狩”逃命,带着他最信任的大臣肃顺,最宠爱的女人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来到了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在避暑山庄,咸丰的小日子过得格外滋润。

北京城一批又一批的戏班子,随诏而来,每三天就为他唱一出“烟波致爽”。

而咸丰皇帝,也沉浸在戏剧的快乐中,压根不管英法联军的到来。

和英法联军谈判这么危险的事,自然要交给恭亲王奕訢这批人了。

后来,英法联军退兵,咸丰动了要回京的心思。

但此时,咸丰的身体已经一日不如一日。

肃顺也忍不住动了歪心思,他开始极力劝说咸丰不要回京,又拦下恭亲王奕訢上奏的折子,开始提拔自己的亲信。

对于这一切,慈禧看在眼中,却一点都插不上手。

此前,她曾劝说咸丰皇帝不要离开北京城,触发了帝王之怒,如今咸丰还没有消气,她实在不敢再多做些什么。

而随着咸丰皇帝的病情越来越重,肃顺开始劝说他效仿汉武帝,立子杀母。

从后世的发展来看,肃顺的建议没有问题,因为咸丰皇帝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名叫载淳,母亲恰巧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这一年,慈禧还只有 26 岁,儿子年仅 6 岁。

她非常有能力,能识文断字,自从被册封为妃,她就一直帮着咸丰批阅奏折,偶尔还能讨论政务,发表意见。

若是咸丰去世,载淳登基,子少母壮,慈禧必然成为大清的隐患。

肃顺的出发点没错,但可惜的是,他失败了。

02

咸丰到底还是舍不得。

不过,肃顺的这波劝说也不亏,他让咸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安排后事时进行了平衡。

1861 年七月十六日,咸丰做了几项安排:

  • 一、册立载淳为太子。
  • 二、命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载淳,即顾命八大臣。
  • 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太子年幼,印章由懿贵妃掌管)。两枚印章作为颁布诏书的符信,“御赏”为印起,“同道堂”为印讫。

七月十七日,咸丰就去世了。

乍一看,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好像占据了上风,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只有个盖章的权力。

但事情根本不是这样。

顾命八大臣的拟旨要想通过,进入执行阶段,必须先盖“御赏”,再盖“同道堂”。两宫太后,只要有一人不同意,顾命八大臣的决议就没办法生效。

而如果两宫太后有了旨意,只要自己盖上章就可以下发执行,不需要经过八大臣的同意。

从实权上来说,两宫太后比八大臣要高。

肃顺也看出来了这一点,所以,他也想了一个办法。

在给两宫太后拟定封号时,他故意抬高钮祜禄氏,贬低叶赫那拉氏,想要挑起两宫太后的矛盾。

只要她们有了矛盾,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慈禧根本不是个好糊弄的人。

在封号上被贬低的事情,她根本没有去找慈安算账,反而借此和慈安分析利弊:

只有我们紧紧抱团,才不至于让这帮老臣架空皇权!我们一定要守住先皇留下的江山。

如此一来,慈安太后彻底站在了她的阵营。

八月一日,恭亲王奕䜣从京城赶来了热河,叩谒咸丰的梓宫。

这时候,肃顺见到的奕䜣,不喜不悲,和往常差不多,没有任何异常。

八月十一日,肃顺等八大臣提出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祖制,要两宫太后不得干涉政务。

这一次,八大臣和慈禧、慈安爆发了激烈的正面冲突。

据说,当时的肃顺已经完全没有为人臣子的礼仪,八大臣肆意咆哮,把刚登基的小皇帝吓得都尿裤子了。

《越缦堂国事日记》:“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

最后,事情不了了之。

肃顺想,这事情也可以先拖一拖,等到回京再处置。

03

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的梓宫从避暑山庄启程回京。

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只陪了咸丰一天,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抄小道先回京了。

肃顺心中虽然有疑虑,但也没有思考太多。

毕竟是小孩子和妇道人家,梓宫又必须走大道,时间长还下着雨,受不了这一路上的奔波也是正常。

十月二日的晚上,肃顺伸着脑袋往前望,走了这么多天,终于要到京城了。

他必须赶紧召集另外几位大臣,好好谋划一番,定不能让朝堂被一个女人把控了。

可还没等他踏进宫门,醇郡王奕譞就在密云把他抓了。

肃顺咆哮般地抵抗:

“我是先帝亲封的顾命大臣,谁敢动我!”

可奕譞一声令下,刀架在肃顺脖子上,他再也不敢动弹。

在宗人府里,肃顺见到了比他先进来的两位顾命大臣载垣、端华。

《清史稿·肃顺传》“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见载垣、端华已先在。”

这时候肃顺才得知,早在几天之前,慈安、慈禧就开始了正式垂帘听政。

并且,这两个女人还把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咸丰皇帝出巡的责任全部推到了八大臣的身上。

原先风光无限的八个人,下狱的下狱,罢官的罢官。

进了宗人府的肃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慈禧绝对不可能放过他。

与其跪地求饶,失了脸面,不如慷慨赴死,他可是济尔哈朗的后人。

只是,肃顺不甘心!他不甘心就这样输给了慈禧!

  • 如果他能够多关注恭亲王奕䜣,派人多盯着他,也不会连和他们斗上一斗的机会都没有;
  • 如果在咸丰皇帝死后,他能够及时掌控京师卫戍的军权,不让它白白落到奕譞的手里,一切就有可能重来。

只是那个时候的他,被突如其来的权力冲昏了头脑,认为咸丰的兄弟们会袖手旁观。

没成想,慈禧以她的个人魅力,联合了恭亲王奕䜣,得到了咸丰兄弟们的势力。

这八位大臣,死得死,革职的革职,只有肃顺最惨,连个全尸都没留住。

刽子手手起刀落,45 岁的肃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最终,他非但没有当成“多尔衮”,还死在了“孝庄”手里。

不得不说,26 岁的慈禧,够心狠,又够谋略。这场和八大臣的战争,她赢得很漂亮。

回顾整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慈禧成功的秘诀:

第一,联合慈安,一致对外。

一山不容二虎,一宫不容两后。

自古以来,两后争权的事情屡见不鲜。

肃顺也曾经想要利用这一点,瓦解印章给八大臣带来的限制。

但是,慈禧很聪明。

她清楚得知道,谁才是自己最要紧的对手。

身为小皇帝的亲生母亲,她表现出了对正宫娘娘慈安的格外尊重。

她更加懂得,自己和慈安最根本的利益,都是来自小皇帝。

以此为突破口,她和慈安将会是最稳固的联盟关系。

相比之下,八大臣的联盟并没有那么紧密。

他们对两宫太后的反对程度,也各不相同。

这一点,从他们的结局就可以看出来。

肃顺是被当众斩首,载垣、端华则是被赐死,都保留了全尸,匡源、焦佑瀛、杜翰、景寿被革职。而景寿被削职后还保留了爵位,后来更是当了蒙古都统、御前大臣。

第二,拉拢奕訢,出其不意。

咸丰也好,八大臣也好,他们都忽略了朝中的第三股势力——帝胤势力,即咸丰的兄弟们。

咸丰死的时候,恭亲王奕訢 30 岁、醇郡王奕譞 20 岁,年纪正当时。

咸丰在逃往热河时,听了肃顺的建议,把他们扔在北京收拾烂摊子、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是到了临终前,咸丰的顾命大臣成员中,丝毫没有他们的身影。

咸丰的安排让这帮王爷寒心,肃顺的耳旁风更是早就给自己树敌了。

可肃顺总以为,奕訢和奕譞成不了什么气候,也轻视了慈禧。

恰恰,慈禧懂得出其不意,就是要在你忽略的时候,让你措手不及。

奕訢前往热河叩谒咸丰的梓宫时,慈禧就和奕訢来了一个密谈。

拿下了奕訢,就等于拿下了奕譞。

于是,在八大臣看不到的地方,奕譞悄无声息开始了军事变动。

最后,在送咸丰梓宫回京的路上,慈禧提前抄小道回宫,做好了一切部署,杀八大臣一个措手不及。

第三,釜底抽薪,捏住了兵权。

八大臣有权,但手中无兵。慈禧手握印章,实质上也没有兵权。

如果这两方斗起来,的确是可以一争高下的。

但是,这种没有胜算的事情,慈禧不想做。

所以,她釜底抽薪和手中有兵权的奕訢、奕譞结合了,慈禧就有了军权。

可八大臣这边呢?

他们根本没有算计到军权上。

回京之前,郑亲王端华还以自己的兼职太多、忙不过来为理由,直接辞掉了步军统领的位置,硬生生把完完整整的京师卫戍的军权送给了奕譞。

而这,也几乎成为了八大臣倒台的关键点。

就凭这三点,慈禧就该绊倒八大臣。

当然,也有野史称,慈禧之所以能够说服恭亲王奕訢,是因为两人做了亲密交易,以情动人。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是特别靠谱,因为在后来慈禧继续稳固权势的过程中,她对奕訢更是翻脸无情。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慈禧是个非常擅长搞事业、搞权力的女人,她对爱情不看重,男人、女人、儿子,或许都只是她的垫脚石。

只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一步步爬到顶端的慈禧太后,也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2】、来自网友【岁月静好一世晴天】的最佳回答:

1861 年 11 月,北京菜市口,咸丰托孤八大臣之首肃顺被处斩立决。肃顺行刑前宁死不跪,刽子手只得将其膝盖打断,至此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因一场政变全军覆灭。

回溯这段历史,我们还得先从咸丰驾崩前说起。1860 年,英法联军进北京,吓得咸丰携妃嫔跑到热河避难,转年咸丰就因急火攻心重病缠身。咸丰自知命不久矣,遂于临终前抓紧处理身后事宜。

咸丰子嗣单薄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懿贵妃诞下的载淳,那时只有 6 岁。稚子年幼,咸丰终放心不下。他自知朝廷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有三股势力暗流涌动,他们或有牵连却又各怀心思争权夺势。

这三股势力首先就是以懿贵妃为核心的帝后派。别看懿贵妃只有 26 岁,可其杀伐决断不输男人,颇有些政治才能与野心,于是咸丰甚怕子少母壮,懿贵妃趁机上位擅权。

其次就是为恭亲王奕䜣为核心的近支亲王派。奕䜣才能出众远超咸丰,当年只因不懂韬光养晦才输给咸丰错失皇位。如今奕䜣在朝中根基深厚,咸丰忌惮奕䜣深怕其夺儿子之位。再有就是以肃顺为核心的热河派,他们皆是对咸丰忠心耿耿的心腹大臣。

于是咸丰为平衡各方权力以便相互制约,就封以肃顺、载垣、端华为首的热河派八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拥有处理国事拟定圣旨的权力。

但咸丰同时又赐给皇后慈安与懿贵妃,每人一个章,只有两人同时在奏折上盖章才算生效,相当于慈安与慈禧拥有一票否决权。

咸丰自视如此安排,既把恭亲王奕䜣挤出核心权力圈,又能让顾命八大臣与懿贵妃互相平衡牵制。

可咸丰却未料到,其精心布下的局,很快就被懿贵妃搅得乾坤颠掉,顾命八大臣输的一塌糊涂,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

那么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尤其是手握咸丰帝遗诏的肃顺,为何斗不过只有 26 岁的慈禧呢?

肃顺心直口快树敌太多

晚清颓势朝臣庸碌无为,肃顺应是晚清朝廷少有的思路清晰,眼光独到之臣,甚至沙俄都有些忌惮肃顺鹰派思维。

肃顺为人性直,心中想什么就说什么,凡其对朝政不满之处经常直言不讳,遂时不时就弹劾满洲大臣只知一味享乐,在政务管理方面低能低效,建议重视启用办事能力更高效的汉臣。

肃顺说到做到,其大力举荐重用汉臣,从而得罪透了那些躺在祖宗功劳簿上,舒适惯了的满洲亲贵。

肃顺得罪满洲亲贵还则罢了,可他还得罪了懿贵妃就是日后的慈禧太后,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了。

咸丰临终前,肃顺就曾以子少母壮为由,建议咸丰效仿汉武帝去母留子杀钩弋夫人的先例,杀懿贵妃以绝后患。只可惜咸丰未听肃顺之议,却为懿贵妃与肃顺等人之间埋下了一触即发的仇恨暗雷。

顾命八大臣难抵权欲诱惑妄想专权,排除异己未留丝毫余地。

欲壑难填,当一个人拥有权力时,谁又能淡定安享本分不越位呢?有权之人从不怕权力大,而只想权力更大。

咸丰逝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从未将慈安、慈禧两宫太后放在眼中,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表示,他们有管理政务亲拟圣旨的权力,慈安与慈禧身为女人只需盖章做做样子即可。从而八大臣讨论政务,将两太后晾在一边,根本不征求她们的建议,只把她们当做盖章的傀儡。

慈安无欲无求倒也无所谓,可把权力看得比天大的慈禧岂能忍受靠边站?更何况皇帝是其亲儿子,慈禧更觉自己才是独揽大权的正主,遂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开始暗中筹划除掉顾命八大臣。

肃顺等人妄想使两宫太后靠边站同时,还想将恭亲王奕䜣完全边缘化,不仅未给奕䜣任何重要职位的恩旨,只让其处理些与洋人打交道受累不讨好的苦差,甚至就连办理咸丰丧葬事宜,都不让这个亲弟弟沾边,直接将奕䜣推向了慈禧一派。

顾命八大臣手中有权却无军权

肃顺等人试图专权却未及时把军权攥在手中,甚至还将手中掌管皇帝卫戍部队的权力拱手送人。

其实也不是肃顺等人主动放弃,当时他们只想做样子走过场,借口政务缠身需要分解工作压力,遂假意向两太后请辞。谁料慈禧未有一丝挽留,竟就坡下驴夺了他们掌管御林军的权力。

军权是权中之权,可想而知顾命八大臣手中无一丝兵权,拿什么与慈禧等人抗衡,这也是其最大软肋。

顾命八大臣大意失荆州,不敌慈禧的稳准狠

肃顺等人只知慈禧贪权,却低估了这个年轻女人的心机权谋之深。由此肃顺只顾控制慈禧表面盖章权力,却未提防其背后小动作,才令其环环相扣悄然逆袭。

慈禧先通过哭诉母寡子弱之可怜,又痛斥肃顺等人欺凌弱小之可恨,以博得慈安支持。后又偷派心腹太监安德海赴北京求助奕䜣。被边缘化的奕䜣岂甘落寞?正预谋伺机而动,听闻慈禧召唤一拍即合。随即奕䜣借口祭拜咸丰来到热河,实为面见慈禧商讨倒八大臣计划。

奕䜣在咸丰灵前痛哭流涕表演一番,又想面见慈禧欲安慰寡嫂孤侄时,顾命八大臣竟无一人阻拦,就是其最大失误。

如果说肃顺等人先前未笼络慈安,让两太后联手还算是小失误,毕竟慈安懦弱起不太大作用。可他们竟然让奕䜣与慈禧叔嫂单独会面,真真的脑子进了水。奕䜣与慈禧密谋一番,即刻返京准备政变相关事宜。

握有兵权就是行事胜利的底气,奕䜣回京先将大将僧林格沁以及兵部侍郎胜保拢在手中。随后奕䜣又联络反对肃顺的满臣拟罪弹劾肃顺。

奕䜣在京准备就绪,慈禧在热河就开始要求扶咸丰灵柩回京。肃顺等人本不欲回京,可又拗不过慈禧只得答应一起扶柩回京。

快到京城之时,慈禧又借口载淳体弱,想让八大臣中的载垣、端华与她们穿小路先行回京,剩余六大臣扶柩后行,肃顺竟再行臭棋又同意了慈禧提议。

慈禧回到北京一见迎接大臣,就痛诉孤儿寡母被肃顺等人欺凌的惨状。事先做足准备的满臣们也纷纷拿出提前拟好的奏折,要求严惩顾命八大臣。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端华二人反应迟钝,眼见慈禧顺势拟旨捉拿顾命八大臣,竟未来得及给肃顺等人送信,就被抓入狱。我们不得不慨叹慈禧识人之准,据说肃顺被抓时正与小妾在被窝温柔乡之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慈禧尽施雷霆手段,根本不容肃顺等人辩驳,很快就将其八人或流放或赐自尽,只有肃顺被处以斩立决。这就是慈禧得以垂帘听政成为最大赢家的辛酉政变。

结语

顾命八大臣之所以一败涂地,排除树敌太多、专权、无军权等次要因素外,主要还是低估了慈禧这个年轻女人。肃顺等人哪怕能减少任何一处失误,皆能打乱慈禧计划的环环相扣,就有可能改写历史,只可惜终未斗过慈禧的稳准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