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从古代兵制分析,南明国祚为何会比东晋与南宋短?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14:33:0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从古代兵制分析,南明国祚为何会比东晋与南宋短?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主父先生】的最佳回答:

兵制,就是军事制度,也称军事制度。军制是随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及国防建设方面的内容。东晋世兵制晋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外军全部兵员都来自军户。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京师,有事出征,兵力不下 10 万人。驻防城内宫殿宿卫、宫门及京城宿卫为宿卫军。驻防京郊,有事出征为牙门军。中军统帅为中军将军,后改为北军中侯或中领军。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都督一般由征、镇、安、平等将军或大将军担任。州郡兵是地方军备,世兵制凡为兵者皆入兵籍,单独立户,不与民同,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士兵及其家属的社会地位低于郡、县编户民。为扩大兵源,西晋还发奴僮和谪发罪犯为兵,作为世兵制的补充。士族官僚则享有免役的特权。军队的主要兵种是步兵,其次有骑兵和水军。武器由政府统一供给。国家建武库贮备兵器。中央设卫尉总管武库和冶铸事宜。军队的粮食和布帛也由政府统一供给和管理。东晋后期由于皇权衰微,导致中军实力薄弱,卫军都是有名无实,相反统率外军的都督和刺史却实力雄厚,占据一方,很多州镇的兵力已经超过中央兵力,以至于后期常以募兵制补充兵力。北府军即谢玄在扬州招募。南宋时期兵制——募兵制朝军制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禁军中最精锐的殿前军驻守在京城,侍卫亲军驻扎在各地。京城的人马最为精强,各方镇知道兵力不敌,不敢造反。这就是“强干弱枝”。如果京城有变,在各地驻扎的禁军联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够对付变乱。这样就“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这就是“内外相维”。兵种编制。禁军是宋朝的正规军,隶属枢密院直接调动,三衙领兵,直接对皇帝负责。禁军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 4 级。厢辖 10 军,军辖 5 营,营辖 5 都。每都 100 人 。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 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 兵马使)。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 战,常以此计算兵力。为防止武 将叛乱,禁军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厢军是宋朝各州县安保部队,最高隶属于兵部,兵部拥有对全国厢军的指挥权。但是实际上,厢军战斗力弱,一般只有维持治安和杂役的任务,州县地方长官一样对其有领导权。土军、民兵、藩军是宋代为了边防安全和治安稳定建立的准军事化部队。这些军队名义上直属于兵部,导,兵部拥有其指挥权。南明时期兵制——卫所制卫所制是明朝时期的兵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卫所遍布于京城和地方,明制: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十二人为千户所,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什伍之长,历代都即在其什伍之人数内,明朝则在其外。每一百户所,有总旗二人,小旗十人,所以共为一百十二人。卫设都指挥使,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世代为兵,谪发亦然。身死之后,要调其继承人,继承人绝掉,还要调其亲族去补充的。五军都督府,多用明初勋臣的子孙,模仿元朝军官世袭之制。

【2】、来自网友【阳光视界 0】的最佳回答:

南明历经弘光、隆武、绍武、永历、鲁监国前后共存在 18 年,直至永历十六年四月吴三桂处死永历帝为止。由于南明政权不是崇祯皇帝直系后代继承的皇位一直伴随着皇位正统性争议的存在,倒至各潘王之间相互争斗,甚至为抢地盘大打出手,不能有效的型成统一局面抵抗清军,从而被清军各个击破。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清朝收复台湾,南明的抗争基本结束。正史不承认南明是明朝的延续,只是作为清朝入关后平叛的一部分而记载。

【3】、来自网友【用户 8269001378125】的最佳回答:

∵-只 :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从古代兵制分析,南明国祚为何会比东晋与南宋短?】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