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楷书四大家没有褚遂良?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3 02:35:11 6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楷书四大家没有褚遂良?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雪飞书法艺术交流】的最佳回答:

楷书四大家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在楷书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四位书法家,他们分别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和欧阳询。

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作品的风格受到后来者的推崇,并被广泛传承和发扬。这四位大家在书法艺术上各具特色,他们的作品在工整、秀丽、婉转和豪放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成为楷书的代表作。在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中,楷书四大家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禇遂良的楷书也有很高的造诣,个人特色很明显,是一种见仁见智的风格。

【2】、来自网友【狂草控】的最佳回答:

褚遂良的楷书外柔内刚,属于楷中带行的字体。褚的字在唐代曾风行一时,大家都称为“褚河南”。飘逸中不缺劲挺,婀娜多姿,似美人舞袂,若蛟龙腾世。个人觉得褚字难学,行笔怪诞。也正因为如此,我很欣赏褚的书法字。四大家里没有他并不能掩盖他对书法的贡献。

特别喜欢他的雁塔圣教序,如若不够好,皇帝怎么会请他呢?个人愚见,谢邀!????????????

【3】、来自网友【云隐】的最佳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想要了解楷书四大家的由来。明白了楷书四大家的由来用意,就知道了为什么楷书四大家中没有褚遂良了。

楷书四大家的排名顺序“颜柳欧赵”自古就有,但是按照四个人的时间顺序应该是“欧颜柳赵”,因为欧阳询在初唐,颜真卿生活在中唐,柳公权在晚唐,而赵孟頫生活在元代。

但为什么这样排名呢?楷书四大家为什么选择了他们四个人?为什么颜体排在第一位?是水平还是德行?都不是的。之所以这样排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和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古代学子要考取功名,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尤其是隋朝以后,考科举就要写试卷,试卷就要求你写的工整和规范,所以对楷书提出了要求,而这四家恰好能满足这个条件。

之所以把颜体排在第一位,是根据科举考试的教程来的,楷书写的工整,但未必写成一篇文章就好看,所以字的大小很重要,“占格”非常重要,先学颜体就是练习“占格”。

“占格”其实训练的是一种感觉,比如把日和明放一块写,如果写的一样大,日就会明显的感觉比明大,这是一种视觉错觉,这个需要训练,训练书写者能够把不同笔画的字写的大小一致。

但是颜体写的时间长了,字就会变得肥大,不是很美观,所以接下来要学习柳体,柳体骨力很强,被称为“颜筋柳骨”,练习一段时间柳体能够增强骨力。

但是柳体虽然通篇非常的漂亮,单个字的结构又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此时要练习欧体,学习欧体的结构。但是长时间的学习欧体,又容易使字显得太板,缺少活力。

而赵体比较灵活,赵体的楷书严格来说更接近于“行楷”,学习赵体能够使字体更加灵活。古人总结出来最好的试卷提体就是“欧面赵里”,就是用赵体的笔法写欧体,也就是后来的馆阁体。

所以,我们明白了颜柳欧赵这个说法,其实是来自于馆阁体教程,来自于古代仕子为科举而学习书写的顺序。

那么我们再看褚遂良的楷书,褚遂良法的风格可以概括为 “活泼、空灵 ”。

褚遂良书法的空灵,是通过运笔与提笔而体现出来的。褚遂良师承欧阳询、虞世南,欧阳询和虞世南的楷书,遵循楷书严谨的法则,但是褚遂良却不同,他的楷书打破了楷书一直以来严谨的结构,加之许多随性而发的东西,他通过书写的提按,表现他心中之感以及情绪的起伏。这种提按、顿挫,共同形成一种轻快的韵律,成为褚遂良强烈的艺术特色。

初唐时期,书风崇尚法度,而在褚遂良的笔下,他刻意追求的不是法度,而是更加强调一种随心的情感。这不能说是他对前人的否定,这种突破,正是由于褚遂良已经深谙楷书结体之规律 ,因此便大胆加以创造。他的字并不像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体那般严谨不苟,而是采取夸张的写法, 线条粗细对比以及字的舒展,用行笔的轻重急缓来表达他 的个人情感,体现一种飞动之美。

苏东坡评价褚遂良道: “褚河南书清远萧散 ,微杂隶体⋯⋯”他对褚遂良的书法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 “清远萧散”。褚遂良书法在唐朝时期当属最为秀丽的书风了。

但其书法的这种秀丽风格放到明清的科举中,则既不规范,又不显庄重,无法适应当时科举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其楷书自然就无法列入,因为科举书写而排列的“楷书四大家”之列内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楷书四大家没有褚遂良?】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