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23:38:23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小的匠匠】的最佳回答:

小时候,家里最穷的时候没有 1 分钱过年,全家就指望杀掉年猪卖掉半头拿钱过年,记得那年年底妈妈犯愁没钱过年。寒冬腊月,雪下得很厚,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爸爸每天晚上会去要借出去的账,然而时常却是空手而归。

那年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跟着妈妈去赶集,卖掉了猪肉,卖掉了鸡蛋,手里才能有钱办年货。总之半头猪卖的钱足矣过个热闹的新年,但那时候穷是真的。

记得那次我想吃大豌豆,妈妈舍不得买,我要了一路,最后妈妈才舍得给我买了一点儿,大概有半斤多吧,总共花了 7 毛钱。买完走了半截,妈妈觉得不对劲,7 毛钱不应该卖这么一点儿。于是怀疑人家的秤不准确,于是到了一个商店的秤上称了一下,果然差了一两,就因为这一两,妈妈又带我找那个卖豌豆的,跟人家吵了一会儿,卖豌豆的那个人家的称是带秤砣的,他说我们买的太少,连秤都打不起来,最后见我妈妈不依不饶,那个老板又给我们抓了一把,相当于把秤打了起来。

除夕夜,爸爸用煤火炉子给我们煮了一锅荷包蛋烩肉,每人两颗荷包蛋,还有许多肉片、菠菜、豆腐、粉条烩的。这碗烩菜是小时候我梦寐以求最爱吃的。只是家里的一颗 15 瓦的灯泡实在太暗了,爬在桌子上吃看不到肉片,甚至都看不到荷包蛋的样子。于是我把我的想法给爸爸说了出来,如果家里能换一颗更亮的灯泡就好了。

记得爸爸说吃饭是用嘴巴吃的,又不是用眼睛吃。不过后来爸爸还是换了一颗 60 瓦的灯泡。

哦对了,这年应该是 1992 年。

小时候就等着过年。过年不但有好吃的以外,而且还有新衣服穿。更重要的是走亲戚还能有红包拿。

那时候条件好的家庭走亲串门会带 4 元一包 9 个的桃酥饼以及鸡蛋糕礼品,那是我的最爱,这种礼品是有钱人的标配。每年我家大概能收到一两包留着吃。

其次的是 1.2 元一包的饼干和 1.5 元一包的麻花。这种礼品是普遍大众走亲串门最常见的礼物。

最低档次的礼品是自己炸的桃酥饼和油饼,这种礼物相当于是自产自销类的,不用花钱的。记得那几年家里很穷,连饼干都买不起,走亲串门所带的都是妈妈炸的油饼。5 个油饼 1 包,用麻纸包起来,然后用绳子捆住。

那时候走亲戚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为了挣压岁钱,即使路途再远,那每年都是我去的,为此大年初二不惜走 40 里地。但路途实在遥远,翻山越岭的,走着走着就饿了,于是我还会打开偷偷地吃一个,然后再捆住,就这样当礼品了。

不过那并不影响收压岁钱,我姨最大方,压岁钱一下子给 2 元,接下来是姑姑和外婆,给我每年的压岁钱是 1 元,最后是远亲,压岁钱是 5 毛钱,不过许多亲戚都是 1 毛不给,因为关系确实没那么亲了。

总之每到过年的时候,是我小时候最富有的时候,也是长这么大,时至如今家里最穷的时候。

小时候,我几乎没有任何玩具,所以那时候特别羡慕城里的孩子有玩具手枪,玩具眼镜以及玩具汽车。而我们农村孩子真的什么都没有,我们只能玩泥巴、玩鞋子、玩木棍。所以过年收到了红包的话,就可以买几样喜欢的玩具,记得那时候特别喜欢孙悟空的面具,6 毛钱一个。还有玩具小汽车,2 元一个。

玩具汽车是小时候最奢侈的玩具。虽然那时候家里一穷二白,好在父母都十分努力,加上时代越来越好,后来没几年就彻底地改变了这种贫穷的面貌。当然话说回来,虽然那时候很穷,但一点也不影响着自己有个完整且幸福的童年。

回顾如今,真是仿佛如同来到了想都不敢想的天上人间,不得不感慨这几十年来华夏儿女奋斗拼搏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成功,这在 30 年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

【2】、来自网友【秦宝海 9】的最佳回答:

小时候,你家里穷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以前我回答过了,不知道为什么平台又给我推送这个话题,既然如此,那我就再跟大家说说我小时候有多穷吧。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最困难的三年虽然没赶上,可那时候,人们的温饱还没有解决,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总是挨饿的时候多,穿的更是不用说了。

冬天,就穿着一身补了又补的棉衣棉裤,没有外套,没有内衣。哪里坏了就补哪里,因此,衣服上总会有很多虱子的,不怕大家笑话,上课的时候,手总是伸进衣服里捉虱子,因为虱子咬得太刺痒了。

穿的鞋子,不是漏脚尖就是漏脚后跟,冬天也是如此,每天放学回家先把脚伸进被子里热一热,因为冻得生疼啊。

一年的书学费才一块五毛钱都交不起,我总是最后一个交上,从那时起,自卑伴随了我整个童年。

别人家吃玉米面饼子,我家只有红薯面饼子,这还不是顿顿都有,下雨下雪的时候,我们家就吃两顿饭了,别人家都是三顿饭。

白面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次,而且还要掺玉米面,因为这个,我总是生闷气,平时不吃白面可以理解,可过年了,却还要吃白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饺子。长大了才懂得了其中的原由,因为那时白面少,都是留着来客人了才能包一顿纯白面的饺子。

六七十年代,我们家一年的花销也就一百来块钱,因此,啥东西也不敢买,油盐酱醋这些必须品除外,别的都不敢奢望。

那年代,扯一尺卡叽布四毛五分钱,还要一尺布票,做一身衣服也就五六块钱,可是,这也不是年年都买,有时候两年买一次。正月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如果不买新的,就只有穿着那身旧的衣服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自己躲在角落里哭上一会儿。

那时候,吃一顿面条都是奢侈品啊,只有感冒了,母亲才给做一碗面条,烙饼包饺子,那更是不可能的了。

不知道还有谁比我家更穷的,不想说了,再说眼里又是泪水了。

图片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