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作为晚清最有骨气的王爷,溥仪的亲叔叔载涛,都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事迹?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0:20:54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作为晚清最有骨气的王爷,溥仪的亲叔叔载涛,都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事迹?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星汉灿烂的微笑】的最佳回答:

载涛(1867-1932)是清朝末期著名的王爷,也是溥仪的亲叔叔,他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坚持清室不降 载涛在辛亥革命时期担任大理寺卿,后来担任了清朝东厂总管。虽然当时革命浪潮已经席卷全国,但载涛坚持清室不降,他与其他官员一起努力保护清朝王朝的尊严和尊严。

  2. 保护文物 载涛非常关注保护文物,他在位时曾经下令对紫禁城的建筑物进行修缮,同时下令修建了养心殿、天津故宫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重要建筑。他还在京城创建了一个文物鉴定所,负责评估和保护珍贵文物。

  3. 改革军事 载涛认为,当时的清朝军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他下令成立了陆军补助处,并改革了清朝的军队编制和训练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 推动经济发展 载涛十分注重经济发展,他曾下令兴办山西银行和其他一些银行,为民间投资提供便利。他还在承德建设了一个工业区,鼓励人们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5. 总之,载涛在清朝末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坚持不降,保护文物,改革军事,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和贡献都值得人们敬佩。

【2】、来自网友【zlpeng 鹏】的最佳回答:

爱新觉罗·载涛是晚清王爷,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如哥哥光绪、载沣以及侄子溥仪等人大,但也是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最为难得的是,作为根正苗红的皇室后裔,在清朝灭亡后能够迅速认清形势,不被一姓一族的身份利益所左右,维护民族大义,在新时代为国为民做出贡献。下面就讲一讲载涛的一些事迹。

载涛出生于 1887 年,三岁时,就被哥哥光绪皇帝封为二等镇国将军,十五岁又晋封多罗贝勒,十七岁进入陆军贵胄学堂学习军事,他一点儿实战经验都没有,就已经身居高位。载涛是自幼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谁知,十一岁的时候,没有任何先兆,慈禧太后一道懿旨就把他过继给了嘉庆皇帝之孙奕谟为嗣子。消息传来,刘佳氏哭得死去活来。

奕谟夫妇无儿无女,对载涛宠爱备至。然而,由于奕谟作画题诗讽刺慈禧太后,惹恼了慈禧,因此一道懿旨,载涛又被过继给钟郡王奕诒为嗣。奕诒早已经病逝,载涛只能一个人生活,在第二次过继之后,养父母奕谟夫妇难以承受刺激,双双辞世。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已经十六七岁的载涛深受打击,但迫于慈禧太后的淫威,他也只能委曲求全。这些经历对载涛终身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怕事、躲事,也就成为了载涛人生中的“座右铭”。因此,当袁世凯让他带兵去镇压武昌革命党时,载涛选择了辞职。

清帝退位后,许多皇族如溥伟、善耆等都在积极寻求复辟,而载涛这位皇族重臣却赋闲家中,虽然没了官职,但身为皇族,每月仍有 800 大洋的薪水,生活还算优裕。家里来了客人,他还会亲自下厨房掌勺,不单是宫廷御膳,甚至连西餐都能做上几样。谁知,正当载涛一心过着闲适的王爷生活时,逊清朝廷又发生了重大变故。

1924 年 11 月 5 日,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同时下达命令,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包围了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当天下午,溥仪被监护着离开皇宫紫禁城。

当溥仪被荷枪实弹的冯玉祥逼出紫禁城后,身为皇帝七叔的载涛又要为这个侄子的命运而操心。载涛一边为侄子筹谋,一边跟哥哥载沣商量法子。谁知此时溥仪却瞒着父亲载沣和七叔载涛,被日本人的花言巧语迷了心窍,不久又在日本人的安排下留书出走,去长春当了日本人的傀儡。

眼看着溥仪和日本人越走越近,载涛有心提醒提醒这位皇帝侄子,便通过五哥载沣给溥仪传话,不料这一举动却触怒了鬼迷心窍的溥仪。溥仪大发雷霆,直呼其名道:“载涛有什么话不好对我直接讲明的?非要王爷来说?”载沣替七弟回护道:“是载涛不敢直说,这才叫我来转话的。”不料溥仪拍案而起,历数了载涛以往说过的坏话,并发布了一道言辞激烈的“手谕”:“载涛非但不以祖宗之事为念,今日所说,实属目无圣上。”

面对溥仪的训斥,载涛也只好忍气吞声。其实当时载涛和溥仪的关系,在一张照片中有所体现。这张照片是溥仪到达天津后,众人为他祝寿时拍摄的。照片中溥仪端坐中央,而在溥仪左上方的载涛虽然站着,但呈前倨状,神色中透着一股战战兢兢,卑躬屈膝。

溥仪到了长春后,邀请皇叔载涛前往任职,而经历了各种变故之后的载涛变得能够洞察先机,逐渐成熟起来,这次他拒绝了溥仪的邀请,没有追随。但是,每年溥仪的生日,载涛会带着爱新觉罗家族的族人前往长春,为溥仪祝寿。谁知,载涛在溥仪生日会上一次不经意的举动,却彻底破坏了自己跟溥仪的关系。

一次,溥仪过生日,特意请来了日本滑冰队表演。就在大家看滑冰的时候,载涛面见溥仪之前与吉冈安直等日本军官打招呼,表示礼貌,溥仪最初没有在意。按照规定,没有溥仪的允许,臣子没向自己拜见之前,是不能随便跟日本人打招呼的,这属于“君前失礼”。溥仪身边的侄子小瑞子为了邀功,就悄悄地跟溥仪汇报了这件事,溥仪本不想责备载涛,谁知载涛“不识时务”地问了小瑞子一句:“你方才说些啥?”溥仪一听,勃然大怒,猛拍桌子,大声说道:“载涛,给你脸,不要脸,还有够吗?你眼里还有我吗?”一句话,吓得载涛赶紧双腿跪地谢罪,谁知溥仪越说越气,站起来吼道:“你眼里没有我,就是没有德宗景皇帝,就是没有穆宗毅皇帝!”载涛听到溥仪的训斥后,心中愤愤不已——你自己被日本人控制,心中郁闷,却找我借机发泄。从此,载涛再也没去过长春为溥仪贺寿。

溥仪出走后,清室优待条件成为了一张废纸,许多末代皇族上下几十口人坐吃山空,生活也日渐困顿,载涛也不例外。载涛全家三十多口人,对于断了俸禄、又没有进项的载涛来说,经济收入每况愈下。为了维持生计,他开始变卖家里的产业,汽车、爱马、戏服、古董,甚至房子,这些都相继换作了家中的口粮。没有了收入来源,载涛以及一家老少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呢?

最落魄的时候,载涛不得不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去德胜门外的鬼市摆地摊卖古董。

后来民国政府各军阀混战,整个中国陷入了兵荒马乱的年代,载涛家里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也卖不了几个钱。为了降低生活成本,载涛索性搬到了京郊小汤山先祖墓地的阳宅居住。1933 年初春的一天,北京的天气还透着些阴冷,在位于北京北郊的小汤山大柳村载涛家里,来了三个不速之客,为首的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后面则是他的两个随从。

寒暄几句之后,中年男人便开始滔滔不绝地游说,而院主人对他所讲的东西却并不感兴趣。在两人争执几句之后,中年男人突然拔出手枪,用枪口对准了院主人。

这名持枪的中年男人叫土肥原贤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执行绞刑的七名甲级战犯之一,而此时,他的身份是位高权重的日本驻奉天的特务机关长。是什么原因让土肥原贤二对载涛拔枪相向呢?

原来,土肥原贤二想要说动载涛前去长春为溥仪任职,只要去东北,自然是高官厚禄不在话下,立马就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当土肥原贤二说明来意之后,载涛硬气地回道:“我身体不好,断然无法遵命。”土肥原贤二这位特务机关长决定用武力成事,他深知载涛胆小懦弱的性格,当初连带兵打仗都怕得要辞官,如今自己拿枪对着他,直接面对死亡,载涛还不得乖乖就范?

令土肥原贤二没有想到的是,载涛一反平日里的胆小怕事,而是拍着胸脯说道:“来吧,我奉陪。既然我来到了先祖的墓地,就没想活着回京城!”土肥原贤二断然没有想到载涛会有如此硬气的反应,这让他的处境变得很尴尬。他此行的目的是来劝说载涛去东北任职,而不是杀了载涛,况且杀掉载涛引发的一系列影响是他不想承担的。最终,土肥原贤二只能悻悻而归。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载涛一家人虽然清贫度日,但过得安心。

然而土肥原贤二的失利并没有让日本人放弃对载涛的游说。先后又有日本浪人田中、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主席王揖唐前来力邀载涛出山,王揖唐甚至拿出了北平市市长的官位。载涛看见客人上门,必是以礼相待,但让他做汉奸,却是断然不从。载涛毅然回绝汉奸王揖唐“出山”的请求:“饶了我吧您哪!我可坐不起您那小卧车哟,依我看,还是骑我那辆破自行车自在哟!”

抗战胜利后,王揖唐被定为汉奸,被国民政府枪毙,载涛对家人说:“多亏我那时心里明白,我要听了王揖唐的话,即使当上市长也得被枪毙。”

不肯做汉奸,家里也没了进项,载涛很快就连自行车都没得骑了,就在解放前夜,载涛的福晋姜婉贞便在贫病交加中撒手人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 年,载涛的五哥载沣也在家中病逝,此时,溥仪和溥杰仍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作为家中唯一的载字辈,载涛担起了皇族大家长的职责。

周总理听说了末代皇叔载涛的消息后,非常惦念他的处境,专门让人去打听他的近况。当工作人员找到载涛的时候,却看到他在胡同口摆摊的一幕,这一情况便通过周总理报告给了毛主席。很快,北京市政府转达了中央领导的指示:“小摊不要摆了,立刻发给救济款!”1965 年 6 月 14 日,载涛作为满洲代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从此载涛家的生活有了保障。为此,载涛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十分感激。

1950 年 8 月的一天,位于北京市东城宽街西扬威胡同载涛的家中,他接到了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在 1950 年 8 月 10 日签署的《委任令》,让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政局顾问,也就是去部队相马驯马。从接到这个任命状的那天起,这位曾任过清朝宣统时期军谘府大臣、禁卫军总管的王爷,一下子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使载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心里很不平静。

载涛之所以这么激动,不仅仅是因为他当了解放军马政局顾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改良马种以利军用》是他给新中国递交的第一份提案,而这份提案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由李济深、蒋光鼐一起签字后,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又上交给毛主席,毛主席披阅后,提出任命载涛为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的建议,经朱德总司令同意,下发炮兵司令部落实。载涛因此有了新的工作,成为马政局顾问。

当初死活不肯离开北京的载涛,当上马政局顾问后,全国各地到处跑,尤其是东北、西北的养马基地。那时条件艰苦,冬天还要翻越雪山,载涛虽然年近六旬,工作热情却像个小伙子一样。

朝鲜战争打响后,马政局的任务日益繁重。朱德总司令亲自给载涛打来电话,说中央军委要从蒙古购进两万五千匹军马转运至朝鲜,要载涛研究购买军马事宜,并拿出具体方案。接到任务后,载涛和当时的牡丹江军马场场长郑新潮一起研究方案,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朝鲜战争打响后,为了支援部队,载涛从家里拿出来一大盒古董捐献给了国家,这个大盒子上下两层装满了古玉。为此,载涛还得到了一枚志愿军的奖章。

就在那年春节,中央军委派人给载涛拜年,送了一筐水果,还有一辆进口的英国菲利普自行车。载涛对这辆自行车特别喜欢,没事便骑着车子在北京城四处转悠。

这年冬天,刚刚被特赦回京的溥仪刚刚安顿下来,便来到了西扬威胡同,走进七叔载涛家的院子。载涛对侄子的到来也十分欣喜,看到溥仪仍然穿着监狱的蓝棉袄,便将自己的呢子大衣亲手给溥仪换上。载涛还兴奋地提议道:“大爷回来了,这是一件大喜事。我想让家族人全来这儿吃顿饺子。”这“大爷”是满族人旧话,指的便是溥仪。

这顿全家族的团圆饭吃得并不丰盛,只有六七道菜,还是各家凑的,有炒肉片、炒白菜、炒土豆丝,最显眼的不过是一些腊肠和熏肉。由于人来得太多,面粉不够,也没能吃成饺子,只是和棒子面、白菜凑在一起,做了一顿菜团子饭。但此刻,那些曾经遍尝珍馐美味的昔日皇族们,这桌菜团子却吃得格外香甜。此刻的这对叔侄,才更像是一家人。

特赦之后的溥仪更加知道自由的来之不易,也使他更加珍视这份亲情的可贵,经常来载涛家里走动。溥仪的这些变化,作为长辈的载涛自然看在眼里,时常在家里感慨:“说句实话,大爷改造得真算不错啦。细想想,哪代的皇帝能得到这样善终呀?”从此以后,叔侄两人经常走动,享受普通公民的天伦之乐。

由于把自己最后的家财都捐献给了国家,这位昔日的涛贝勒家里是一贫如洗。一天,载涛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一个电话:“北房东南角上塌了个大窟窿。你赶快回来设法修修吧!”载涛放下电话,回到会议桌旁,大家关切地问他出了什么事。载涛风趣地说:“天不作美,房子塌了,我怎能修得起啊!”他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回家张罗修房子去了。这件事被毛泽东主席知道了,在一次有教育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毛主席说:“听说载涛生活不宽裕,房子坏了,没有钱修。从我的稿费中拿出 2000 元,给先生修房。”座谈会结束以后,毛主席这笔稿费,即由章士钊先生专程送到载涛家了。

载涛接到这笔钱,感动得说不出话,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半天,他对章士钊先生说:“非常感激毛主席对我的关怀!”事后,载涛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提笔疾书,再次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表达他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他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片心意。

那一年,载涛七十三岁,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他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喜欢到离家不远的北海公园遛弯,听人吊嗓子,唱京剧。有时,载涛抑制不住“戏瘾”,也会走上前去吼两嗓子。载涛爱骑自行车的习惯,到了晚年依然如故,甚至将自行车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在他八十岁时,还跟儿子骑自行车骑到了十三陵。这是载涛最后一次骑车远行,此后,自行车便搁在家中,再没骑出去过。

1970 年 9 月 4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篇讣告:

新华社三日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载涛先生(满族),因病医治无效,于九月二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周恩来就载涛的后事做了批示,他的骨灰被安放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载涛,这位中国末代皇帝的亲叔叔,就这样走完了他坎坷不平凡的一生。作为晚清的禁卫军大臣和军谘府大臣,载涛没有主张对革命进行武力抵抗,避免了一场流血大战。他多次拒绝伪政府的威逼利诱,从末代王朝的重臣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自力更生的身影,为末代皇族做出了榜样。

更多载涛及其他晚清皇室的情况推荐大家看一下《远去的紫禁城》一书。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