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家谱传给谁?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10:14:28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家谱传给谁?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青溪书法】的最佳回答:

这是我自家的族谱,里面是这么记载的:

族之有谱,所以甄别其世类,明疏戚序,昭穆辨贵贱。俾凡子孙皆有以知其尊祖敬宗之心,亲亲睦族之道也。古者谱牒掌于史氏,明其根柢,溯其本源,使后人亦得以有所依归,而知其本源之所出焉。

家谱续修成帙,须择公正殷实者藏之。夏季宜取出晒,冬至入祠祭祀,呈谱共验,以防蠹鼠伤残,其修辑以三十年为度。

一、家族中的什么人有权持有家谱?

就是要为人公正的人,有威望的人,不能带有任何私心。而且家底需要殷实。

二、家谱如何更替?

家谱修辑以三十年为度。

三、入族谱有什么规定?

1、子孙不得出继异性恶其忘本也。亦不得以异性之子为嗣恶其乱宗也。其有随母入继或有螟蛉者注明某姓之子,均作养子论。2、十九岁以下皆称殇子,不得入谱。如有功族宗族而没者,或婚娶者,虽殇亦入之。3、祀业系血食,修关而烹废,蹈减祖之罪。4、察出有盗卖等情作不肖论。5、世系先纪某处迁始推本也,必味尽图。长子直下叔季旁行,重嫡也。出继者即系于伯叔之下,而本生名下亦不削,不忘本也。子孙为僧尼者不列,但于父名下注其名。从释从道或出家点异端也。远游及寄养于外必注明,望其来归也。乏嗣者取本支下,昭穆相当之人。承继异性不得乱宗也。6、为娼优隶卒盗贼者,于其父名下直书,不列名,能改悔者,补出示观,惩之义也。7、世略首重名,次书字,重成人也。书号重名德也。生卒必书,为忌祭及迁葬也。七十以上书寿,尊老也,故必详书其地,重祭扫防侵没也。或死于非命,必书之纪实也。8、初娶曰配,再曰续,妾曰纳,正名分也。娶孀妇不出,但书生卒;有子则书;守节及贤能则书,纪实也。妇被出及别适不书,与庙绝也。未娶者不得立继,以无母则何有子也。9、祖父有高风卓行,别立传赞表扬,重尊亲也。

族谱的传承,就是让我们明白,树之有根,水之有源,源远则流长,根深则枝茂。族之大者,如木之有枯荣,水之有溢涸,谱之支岂无富贵贫贱贤愚者乎。谱不详则尊卑齿序之不明,患难而不相顾者多矣。

【2】、来自网友【风雨无惧 0S6I】的最佳回答:

谢邀!首先,请题主恕我直言,题目应做些修改:“家谱传给谁”,应该改为“家谱由谁保管”,因为一个家族到一定时候就得续修族谱,旧谱将另作处理;“家谱如何更替”,应该改为“家谱如何续修”,因为家谱不比时间、朝代,只是需要随着家族的发展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补充新的内容。

下面,我非常粗浅的谈三个问题:什么是家谱,如何续修家谱,如何保管家谱。

何为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家谱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这个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家谱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最早,家谱是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所以,家谱由官方统一编修。

随着科举选士制度的建立,族谱原有的作用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

一部完整的家谱,能够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通过家谱,可以让其家族的子孙后代了解到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化、婚姻状况、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

家谱如何续修,即题主所言“家谱如何更替”

炎黄子孙重孝道,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而这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因此,寻根问祖,续修家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家谱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编修家谱,实际上就是编撰家族历史文化,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一部规范的家谱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它至少包括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基本内容。可见续修家谱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那么,原则上多长时间组织一次续修家谱呢?过去,一般是“三世一修”,按二十年左右一世,也就是六十年组织一次修谱。事实上,具体多长时间续修一次家谱,视家族和时局情况而定。大家族往往二三十年甚至十年、小家族五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修谱一次,如遇时局动荡,则上百年无法修谱。

一个家族能否成功续修一次家族,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意愿、人员、资金、资料等方面。也就是说,多数家族人员有续修家谱的意愿,形成了续修家谱的统一认识;家族里面有懂得如何修谱且乐意奉献的人员,特别是牵头组织人员;能够筹集到满足续修需要的经费,包括红丁费、捐款等;能够组织好续修家谱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旧谱记载的资料、新增人口资料等。

家谱如何保存,即题主所言“家谱传给谁”

家谱是家族的历史书,家族中人人都有权持有,人人都有权阅读,不存在传给谁、谁才有权持有的问题。

根据旧谱所载“领谱记录”,一般族中各房派都至少领取了一部族谱。而这基本上与捐赠本次修谱的钱数多少挂钩,不需另外交钱。

那么,领取人老了后交给谁呢?一般是选择传给长子、长孙,以此类推。可能修谱之初某房只是小家庭,几十年、上百年、数百年后则变成大家庭、大家族。当初领取的族谱收藏在某人家里,但实际上是整个大家族的族谱。只是传来传去一直由与他血缘关系更近的祖上传下来而已。

现在修谱,实行“送谱”和“购谱”方式。“送谱”,即为筹集续谱资金,鼓励族人捐款,达到一定数额则赠送一部族谱。“购谱”,即按照核定的费用自行购买族谱。也有给贫困家庭赠送族谱的做法。所以,一部新谱诞生,人人都可以购买持有。至于若干年后这部谱将交给谁保管这就没有定规了。

有的家族,全族(村)购买一部族谱,族谱由族长(村长)持有或者有文化的族人持有。由族长持有的族谱,原则上是锁在家族祠堂专柜里面,由族长掌管钥匙,这样一届传一届。由“有文化的人”保管,则是大家推举有文化又有责任心的族人保管。

保管族谱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防止族谱受潮、霉变、虫咬、水毁、火灾等;要能有奉献和牺牲精神,随时或定期接受族人或相关人士查阅咨询,并能解释族谱基本内容。

有的家族修了族谱之后,首先就是赠送一部族谱给当地档案馆或文博馆保管。这样即可以让一个小小家族的历史通过官方机构长期乃至永久保存,还可为官方研究本地姓氏历史提供资料。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