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80多岁的公公离世,媳妇哭得满地打滚,正常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8 21:20:33 6次浏览

关于问题80 多岁的公公离世,媳妇哭得满地打滚,正常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墙角梅花 666】的最佳回答:

我的邻居张大伯 80 多岁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媳妇素梅哭得痛不欲生,满地打滚。

张大娘很早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只留下张大伯独自一个人把他们的儿子小辉拉扯长大。

村子里面的好心人都想着给张大伯再介绍一个对象,但是都被张大伯拒绝了,他告诉大家: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可以把小辉抚养长大,如果给小辉再找一个后妈,还不知道对小辉怎么样,为了小辉,他可以不再找老伴。

后来,小辉参加工作之后,邻村的人们就给小辉介绍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素梅。

素梅和小辉定亲的时候见过张大伯,张大伯给素梅的第 一印象就是:50 岁的张大伯是一位个子很高的老人,身材魁梧,但是满脸都是严肃,没有一点笑容。

素梅当时就在想:这么一位不怒自威的老人,他是怎么把小辉抚养长大的?听小辉说他的父亲从小给他洗衣做饭,看着张大伯的长相也不像一个那么细心的人啊!

其实,素梅猜错了,张大伯虽然外表看着严肃,但是他在家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的细心,家里的各种家务活张大伯都包了。

因为是在农村,张大伯家的院子很长,所以素梅住在前面,张大伯独自一个人住在后面。

素梅自从和小辉结婚之后 ,张大伯就再也没有进过素梅平时住的屋子,如果平时有什么事情了,张大伯也是在素梅的客厅外边的门帘那里招呼素梅一声,素梅听到公公的话之后,就会赶紧出去。

素梅记得张大伯只是进过她的屋子里面一次,就是素梅怀孕的时候,小辉想着把他们平时的床的里面再加一张小床,因为素梅抬不动,所以就让张大伯进屋帮忙抬了一下床。

素梅还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无论夏天再热的天,张大伯总是穿着一身长衣长裤,偶尔穿一下短袖,就算是在家里干活,张大伯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他也没有把衣服换下来,而小辉也给张大伯买了短裤什么的,但是张大伯在素梅的面前从来都没有穿过。

素梅有些好奇,就问小辉:“咱爸难道不怕热?这么热的天,我一直见他穿着长衣长裤,你小的时候,天热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的?”

小辉苦笑着说到:“咱爸肯定嫌热了,只不过他在你的面前,他肯定要顾及你的感受,我小的时候,只有我们二个人在家里的时候,他也穿短裤的。”

听了小辉的话之后,素梅的心里也是一热,她的心里更加地敬重张大伯了。

后来,素梅生了女儿,小辉就把素梅的母亲接到了自己的家里,来伺候素梅坐月子。

而张大伯更是每天都十分的忙碌,他每天都早早地起来,去菜市场里面买来鸡和鱼,放在厨房里面。

虽然张大伯十分地想看看没有见过面的孙女,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进过素梅的屋子里面,还是素梅的母亲把孩子抱到了院子里面,张大伯抱着孙女,心里实在是高兴啊!

后来,素梅因为生了女儿,每天都顾不上打扮自己,而且素梅的身材也胖了许多。

有一段时间,素梅发现小辉每天下班都回来得很晚,他看见素梅满脸都是嫌 qi,再也没有了刚刚恋爱时的眼光。

素梅心里有许多的诧异,她有一天实在是好奇,她趁着小辉睡觉的时候,看了小辉的电话,她发现小辉那段时间和他厂里一个叫做小美的女孩走的特别近,并且,小辉还和小美承当:他要和素梅分手,准备娶小美回家。

于是,素梅那几天一直和小辉不说话,她们谁也不理谁,而这些事情,素梅都没有告诉张大伯,她觉得老人年龄大了,她恐怕老人伤心。

有一天下午,素梅在家里一个人的心情实在是不好,于是她就把闺蜜小利叫到了自己的家里,向她诉说小辉的事情,说到生气的地方,素梅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正在素梅和小利诉说着的时候,忽然,素梅听到张大伯在客厅外边叫她:“素梅,今天你的朋友来到了家里,我刚好早上买了苹果,已经洗过了,你出来拿进去招待她吃吧。”

素梅赶紧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来到了屋门外边,接过来了张大伯洗的一盘苹果。

素梅那天也不知道张大伯有没有听到她和小利的对话,张大伯只是非常平静地看了素梅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转身向着大门走去,素梅听到张大伯的脚步越来越远,并且还听到大门关上的声音。素梅长出了一口气:公公总算没有发现自己和小辉的事情。(因为张大伯在儿子结婚那天就已经说过:他要把素梅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平时张大伯对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很好,所以素梅不想让张大伯知道这件事情伤心。)

记得那天天快黑的时候,素梅已经做好了晚饭,她发现张大伯才回到家里,素梅赶紧说到:“爸,您是不是出去散步了,晚饭已经做好了,我给您盛上了,您赶紧吃吧。”

张大伯还是和平时一样,面无表情地答应了素梅一声,就开始去吃饭了。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小辉从外边下班回来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是:小辉推着电动车,他的脸上好像划伤了,并且走路还一瘸一瘸的。

如果换成平时,素梅肯定要问小辉:你怎么了,是不是摔倒了?

但是那一段时间,素梅和小辉互相不说话,所以素梅觉得小辉就是骑电动车摔倒了,也没有问他一句话,素梅直接就抱着孩子去了屋子里面。

说来也奇怪,自从小辉那次骑电动车摔倒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每天都对素梅特别的关心,知冷知热的,好像刚刚和素梅恋爱的时候一样,他在素梅的面前再也没有提起过小美,好像他和小美从来就不认识一样。

素梅心里也实在是高兴:想不到小辉摔了一下,就知道自己错了,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直到有一天,素梅带着孩子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遇到了小辉厂里的李姐,李姐问素梅:“小辉那次经过他父亲的教 训,总算是改过来了,他再也不去找那个小美了。”

素梅十分的吃惊,她问了李姐,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原来,张大伯那天在客厅外边听到了素梅和小利的谈话,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小辉又认识了小美,并且还准备和素梅分手,于是,张大伯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就从家里拿了一根棍子,来到了小辉上班的地方。

张大伯找到了小辉,他直接就拿着棍子 打 小辉:“人家素梅把一辈子都托付给你了,你怎么能这么没有良心啊!素梅对我那么的孝顺,你现在看到年轻的女孩,就想忘了素梅以前的好,你如果没有了良心,你还能对得起谁?我把你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就是想看着你有一个幸福安稳的家啊!”

小辉听了父亲的话之后,他总算是悔悟了:自己实在是太对不起素梅了,要知道素梅当初和自己结婚的时候,也是十分的好看啊!

于是,小辉马上就跪在了地上,他向张大伯保证:自己以后一定会一心一意的对素梅,让张大伯放心。

李姐告诉素梅:当时张大伯去厂里的时候,有许多工人都看到了这件事情,她还以为张大伯回家之后,要和素梅说这件事情,谁知道,张大伯什么话都没有说,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

听了李姐的话,素梅的心里更加的感激张大伯:如果没有张大伯,就没有现在自己的这个家啊!

后来,素梅又生了一个女孩,而张大伯更加的疼爱自己的二个孙女了。

有一天半夜 1 点的时候,下起来了大雨,小辉上夜班走了,而素梅的大女儿却在这个时候有病了,素梅抱着大女儿坐在客厅屋子里面,她想去给女儿看病,可是小女儿在屋子里面睡觉,她如果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实在是不放心,但是她更不想去后边叫醒张大伯,素梅着急的实在是没有办法,她只有抱着孩子坐在客厅里面哭泣。

谁知道,那天晚上张大伯在半夜的时候听到外边下雨了,他于是就从后边的屋子来到前面,他想看看下水道堵塞了没有,谁知道,他发现素梅的客厅里面亮着灯,并且还听见了素梅的哭声。

张大伯于是着急的在客厅外边敲着门:问素梅有什么事情?

素梅赶紧出了客厅,她告诉张大伯:大女儿有病了,现在她想去镇子上面的医院,但是镇子上面的医院离家里还有几里地,并且下着大雨,小女儿在家里她实在是不放心。

张大伯听了素梅的话之后,他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就拿过来了一个雨衣,他让孩子趴在自己的肩膀上面,用雨衣把孩子搭好,自己也顾不上打伞,和素梅只交代了一句话:“我一个人去医院好了,你在家看好孩子就行,你不要去医院了。”

随后,张大伯打开了大门,就急匆匆地消失在了大雨中。

望着张大伯离开的背影,素梅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不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吗?

又有一天,素梅的母亲在家里的平房上面晒玉米的时候,因为平房上面没有栏杆,不小心从上面掉了下来,需要住院,素梅的父亲赶紧就给素梅打电话,让她和小辉一起来家里把素梅的母亲送到医院。

素梅和张大伯说过事情的原因之后,她还交代张大伯在家里帮忙照顾好自己的二个孩子,谁知道,张大伯听了素梅的话之后,他单独就把小辉叫到了自己的屋子里面。

素梅在前面看到小辉和张大伯进屋之后,再也没有出来,她的心里想到:难道张大伯不想让自己去照顾自己的母亲?难道张大伯不想在家里照顾帮忙自己的二个孩子?

于是,素梅也来到了张大伯住的屋子外边,还没有进到屋子里面,她就听到张大伯说到:“这是 2 万元钱,你拿到医院里面,这次素梅的母亲住院估计需要很多钱,你一个人上班挣钱养家,估计你的手里也没有什么钱,我直接给素梅也不合适,只有给你了,你赶紧拿着钱去医院吧。”

听了张大伯的话,素梅的眼泪马上就掉了下来,在那个时候,她的心里就暗暗发誓:等张大伯老了,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孝顺张大伯。

在素梅的母亲住院的那二个月的时间里,素梅不分白天黑夜地伺候着自己的母亲,而张大伯在家里更是忙里忙外的给二个孙女做饭洗衣服,每天接送二个孩子上下学。

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大伯把他每个月的退休金都积攒了下来,他积攒够几个月之后,就会趁着素梅和小辉同时在家里的时候,送到她们的手里,张大伯告诉小辉和素梅:“二个孩子正在上学的时候,需要花很多的钱,这些钱你们收好,给孩子们上学用。”

就这样,20 年过去了,张大伯已经快 80 岁了,而素梅夫妻二人也已经 50 多岁了。

素梅的二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并且都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素梅的二个女儿每次回来看素梅了,都是先去后边的屋子,因为她们给爷爷带了许多各种好吃的和衣服鞋子。

素梅看到自己的二个女儿对爷爷这么的孝顺,她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因为张大伯年龄大了,素梅每天都会给张大伯做一些好吃的,端到张大伯屋子外边的客厅里面,让他出来吃饭。

张大伯的身体也很好,素梅常常和张大伯说:“爸,你有什么衣服了,拿出来让我给你洗一下,你年轻的时候不让我们给你洗衣服,都是你自己洗衣服,现在你年龄大了,你不要客气,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

但是,张大伯总是和素梅说:“你赶紧忙你的,我的衣服我自己洗,我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做,洗一下衣服也不费力气,只当是锻炼身体了。”

听了张大伯的话,素梅的心里更是觉得: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孝顺张大伯。

所以,素梅对张大伯十分的孝顺,村子里面的人们只要提起来素梅,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

在张大伯 85 岁的那天早上,素梅还是和往常一样,继续给张大伯煮了南瓜小米粥,并且还给张大伯炒了一些青菜,她特意把青菜切的很碎,炒的时间长了一些,因为张大伯年龄大了,她恐怕张大伯咬不动青菜。

素梅把早饭端到了张大伯的客厅外边,她和往常一样,轻轻的敲了敲张大伯的屋门,说到:“爸,我爸饭放在你的客厅外边的桌子上面了,你一会儿出来吃饭吧。”

但是,张大伯的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张大伯也没有答应一声,素梅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早上快 7 点了,平时这个时候,张大伯已经开始坐在客厅外边准备吃饭了。难道今天张大伯睡着了?

于是,素梅就来到了前面,她看到小辉准备骑着电动车去上班,于是赶紧拦住了小辉,让他去后边的屋子叫一下张大伯,让他赶紧起来吃饭,要不一会儿饭菜就凉了。

小辉赶紧跑着去后边的屋子,他叫了很久,张大伯都没有答应,他拍了一会儿门,张大伯也没有起来开门,小辉感觉出来了不对,于是他急忙把门弄开之后,来到了父亲的床前,他发现父亲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等小辉仔细的看过之后,他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去世了。

小辉当时就哭出了声,而素梅知道公公去世之后,她当时就哭得悲痛欲绝,并且满地打滚,

我们好几个人都想把素梅扶起来,但是她实在是太伤心了,我们也没有能把素梅扶起来。

虽然说在大家的眼中,素梅是一个很孝顺的儿媳妇,但是,素梅总是觉得张大伯对她们太好了,自己在张大伯的面前还没有怎么尽孝心,张大伯就已经去世了,她的心里实在是太难受了。

因为多年以来,素梅和张大伯生活在一起,张大伯一直把素梅当做亲生女儿看待,而素梅一直把张大伯当做自己的亲生父亲看待,她们之间虽然不是亲生父女,但是已经超过了亲生父女的关系,公公突然之间去世,素梅又怎么不伤心难过呢!

素梅感觉到自己在公公面前还没有孝顺完,公公竟然突然去世了。她怎么会不难过啊!她比谁都伤心啊!

题主问:80 多岁的公公离世,儿媳妇哭得满地打滚,正常吗?

通过邻居素梅这件事情,我觉得很正常。

因为平时公公把媳妇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而知恩图报的儿媳也把公公当做自己的亲生父亲看待,公公突然离世,儿媳妇感觉就像自己的父亲去世一样,她肯定十分的伤心,所以她哭得满地打滚,悲痛欲绝,很正常。

【2】、来自网友【英姐聊生活】的最佳回答:

赵叔 84 岁去世,大儿媳哭得趴在地上,被两个人架着还走不成路,周围的邻居都议论纷纷。

赵叔只有两个儿子,好不容易盼到俩儿子都成家了,他的老伴却去世了。

本来两个人商量好,等儿子都成家以后,就不跟儿子们一起生活,他俩在老院子里单独过,相互照应。

可这个愿望马上要实现了,老伴突发心梗没抢救过来,只留赵叔自己。

当时赵叔刚到 70 岁,身体还算硬朗,大儿媳就要求赵叔帮忙带小孩。

本来赵叔心里有些不想带,一来自己再健康,毕竟也到古稀之年了,二来他一个老头帮儿媳带不到一岁的孩子,实在是有些不方便,三来小儿媳也马上要生孩子了,他帮了大儿媳以后要不要帮小儿媳,又是个麻烦事儿。

他想着,儿子结婚办事,花的大部分是孩子自己挣的钱,还给他留了些养老钱,要不然,干脆把养老钱分一分,当着俩儿媳的面,说清楚给谁多少,算是补贴他们了,就不帮他们带孩子了。

还没等赵叔提出来,大儿媳两口子就吵架了。

赵叔正要去大儿子家,刚走到大门外,就听到大儿媳在院里摔东西,并对大儿子吼叫:

“谁让我这么命苦,刚嫁过来,婆婆就没了!你看看现在,谁家的婆婆不帮忙带孙子呀?我一个人怎么带得过来,现在必须让你爸帮忙!”

大儿子无奈的声音传来:

“我妈早就说过帮忙带孙子,可谁知道会发生意外呢?她现在命都没有了!最担心的就是我爸,我爸都 70 了,再说他一个老头,你觉得自己在哺乳期,让我爸帮忙合适吗?”

大儿媳不知道又摔了什么东西:

“你也知道不合适?那现在怎么办?总得有个人帮我吧!”

大儿子哄她:

“媳妇儿,你别闹了,才出月子没多少天,这样闹对身体不好!我帮你呀,我天天不是在帮你吗?孩子是咱们的,我只要在家,就只让你喂孩子,其他的事全交给我,可以吗?”

大儿媳似乎不依不饶:

“说得好听!在家就帮我,可是你白天都在上班,晚上又要休息,能帮我多少?不行!必须爸来帮忙,我让他干啥他干啥就行了,有啥不方便的?”

赵叔听到这里,也不敢再去提自己的想法了,转身回了自己的老院子。

心里越想越没头绪,真要按大儿媳说的,她让干啥就干啥,也没什么不行,但是这小儿媳马上就生了,自己到时候是继续帮大儿媳呢?还是帮小儿媳呢?

考虑到小儿子夫妻俩相对通情达理一些,赵叔又跑去了小儿子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儿子两口子说了说。

但小儿媳听后,就安慰他:

“爸,你都 70 了,现在该想的是怎么照顾好自己,我妈就是为咱这个家操心太多,总想替哥哥家干完活,又来替我们干活,不让她干还不听,总怕孩子压力大,她突然去世,估计就是平时太累了。你以后不用再为我们分担什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给我们帮大忙了!孩子是我们俩的,我俩来照顾!”

小儿子还和赵叔说:

“爸,以后不要再提分钱的事,你就那么一点钱,自己留着比放哪里都强,分什么分?我哥是妻管严,我嫂子总爱占点小便宜,你觉得分得很合理,照样会被她闹一场,又不是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赵叔想想小儿子说得有理,当初大儿子结婚,他出了 15 万,小儿子结婚的时候,算下来是出了 16 万,这事被大儿媳知道后,在自己和老伴面前哭闹了一个星期,最后还是给她补了 5000 元,才算了事。

其实赵叔总觉得亏欠小儿子,因为两个儿子都读书不好,早早就外出打工。

小儿子每年都会给父母寄钱,自己再存下来一部分。大儿子呢,从来没寄过钱,但大部分也都存了下来。因为赵叔以前就说过,父母是农民,可能帮不了他们太多,需要他们自己准备一些钱,来办自己结婚的事。

赵叔夫妻俩,也会打工挣些钱,俩儿子结婚时,其中三分之一的钱都是小儿子寄回家那些。

所以,赵叔想着,给小儿子多花一万也没啥,小儿子给自己的钱,可不止一万那么少。

没想到因为这事,大儿媳把家里闹了个底朝天。

赵叔又把自己在大儿子院外,听到大儿子夫妻俩吵架的事,告诉了小儿子他们。

小儿媳又说:

“爸,以后别在他们院外听墙根了,被嫂子知道了,又该生气了,你就当不知道这事,如果他们真商量好了,让你帮忙,那你就帮忙,别累着就行,我们这里,你不用担心,我俩就行了!啥时候想孩子,你就来看看!”

这下赵叔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果然,第二天,大儿子就去了老院子,支支吾吾地和赵叔说,想让他帮忙带下孩子,因为自己平时上班太忙,怕媳妇一个人带不过来。

赵叔爽快地答应了。

和大儿媳一起生活的日子,对赵叔来说有些难熬。

平时的饭,是大儿媳指定做啥他就做啥,孙子的尿布,大儿媳一次都没洗过,要么是赵叔洗,要么是大儿子洗,而且都要严格按照大儿媳的标准来做。

刷碗和打扫卫生也是赵叔负责,就连晒被子这种事,都是赵叔按大儿媳的指示做的。

只要赵叔一闲下来,孙子就被送到了他的手上,大儿媳则坐在旁边玩手机。

偶尔碰见邻居们去串门,大儿媳一看,立马就走到赵叔身后,非常自然地给他捶起了背:

“爸呀,不让你抱孩子,你还非抱!都说隔辈亲,果然是这样呀!你这该安享晚年的人了,还是闲不住!”

邻居们有时打趣:

“哟,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儿媳,看你抱小孩还给你捶背,我儿子都没给我捶过背!”

大儿媳爽朗一笑:

“看我婶说的,这不是应该的嘛!我爸这么辛苦,还非来帮我们,我们不得对他好点呀!”

真是睁眼说瞎话,赵叔心里都替大儿媳尴尬,可老实木讷的他,能做的也就是努力挤出一丝笑容。

有时候周末,大儿子就不上班了,赵叔依然没法休息。

每个周末,大儿媳都要去逛街,还非要拉着他一起去,一家四口浩浩荡荡地开着电动车,在村里的大路上飞驰而过。

大儿媳逢人就说:

“带我爸去集上买件衣服去!”

“给我爸去集上买点好吃的!”

“趁周末带我爸去外面遛遛看看!”

村里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的,都夸赵叔命好,摊上个孝顺的儿媳。

可赵叔从来没见过,自己添过啥东西,从集上带回来的,往往都是大儿媳的各种快递,还有她最喜欢的吃的用的。

大孙子读三年幼儿园,赵叔接送了三年,大儿媳又上班了,他同时在大儿子家干了三年的家务活。

唯一感觉轻松的时候,就是去小儿子家的时候。

大儿媳看不惯小儿媳,所以小儿子夫妻俩,一般不会自讨没趣找大儿子夫妻俩玩。

赵叔就时不时地趁大儿子在家的时候,去小儿子家看看小孙子。

他去看小孙子的时候,是不敢买任何东西的,不然大儿媳知道后,会故意问他为啥只给小孙子买,不给大孙子买。

一到小儿子家,小儿子夫妻俩就像过节一样招待赵叔,专做赵叔喜欢吃的东西,还会给他些零花钱。

赵叔想起老伴没去世的时候,也是小儿子常去老院里关心他们老两口,大儿子很少去,更不会像小儿子一样,主动为他们老两口,添置什么东西。

转眼大孙子读小学了,不需要接送了,在县城里住校了。

赵叔也快 80 岁了,好在身体还是不错,比周围 70 岁左右的人都健康。

送大孙子去学校之后,当天晚上,大儿媳就把小儿子夫妻俩叫到了自家的院子,张口便说:

“爸也跟我们生活了六七年了,我俩都上班,把他一个人放家里,我们也不放心。也别让他去老院住了,该跟你们生活一段时间了,反正你们又不上班!”

这话多多少少还是让小儿子夫妻俩有些不舒服,他们不是不上班,只是那几年在家里做电商而已。

不过他们也清楚,如果计较这些事,难过的除了老头,就是大哥。

小儿子马上就接了话:

“没问题!爸就去我们那里。”

赵叔执意要回自己的老院,他担心小儿媳心里不平衡,毕竟现在自己啥忙都帮不上了,说不定啥时候就会这疼那疼的,按照大儿子夫妻俩的作风,他们肯定会说,在谁家住,谁就负责。

他心里的想法是,回到老院自己生活,万一身体出问题了,也好提出让俩儿子平摊。

可小儿媳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一出门就笑着说:

“爸,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就跟我们去住吧!我们正需要人帮忙打单子呢!你来了,我们就不用花钱请人了!”

一听这话,赵叔心里敞亮多了。

他哪里会打什么单子,不过贴贴标签还是可以的。

小儿媳知道他实在,每天都给他固定数量的标签,让他慢慢贴,贴完也不给新的,并且半个小时必须休息一次。

赵叔不懂电商,但他感觉得出来,小儿子两口子,是处处为自己着想。

小孙子周末一放假,小儿子夫妻俩,就会带一老一小去县城里玩,专挑适合赵叔的。

说来也奇怪,赵叔从没带过小孙子一天,可小孙子却和他格外亲热,走哪都牵着他的手,生怕他迷路了。

84 岁那年冬天,赵叔一下子病倒了。

他十分清楚,自己挺不过这一关,所以,在去世前的几天,就立了遗嘱:自己的 10 万存款让俩儿子平分,但是院子留给小儿子。

这也是他老伴以前透露过的想法,俩人都认为,在养育两个儿子的几十年中,小儿子给予他们的关心和回报,远远多于大儿子。

本来赵叔留了个后路,晚年的时候,如果大儿子夫妻俩也尽到了差不多的养老义务,就都给他们平分。

可平时赵叔有些小病的时候,大儿子最多偷偷去看一眼,一分钱都没拿过,大儿媳更是没有任何表示,全都是小儿子夫妻俩在承担,既出钱又出力,也从没说过什么。

赵叔病重那次,大儿子也只是在抢救时去看了一眼,就又去上班了,在赵叔的逼问下,从小儿子的嘴里得知,那次花钱最多,大儿子依然没出一分钱。

立遗嘱的时候,大儿媳倒是去了,去之前又是大张旗鼓地在村里到处说:

“我爸病倒了,我特意请假了几天,去照顾照顾他,光出钱还不行,好歹也要出力呀!他可是帮我们带了几年孩子呢!”

知道赵叔的遗嘱内容后,大儿媳就炸了:

“这也太区别对待了!爸你帮我们带孩子了不假,我们也供你吃,供你住了呀!这次我们没说不出钱,是我们没钱呀!老二他们做生意,比我们俩打工强得多,我们拿不出钱,总不能让我们贷款吧?”

随后愤怒离去,直到赵叔去世,也没再去看一眼。

大儿子也怯生生地跟着走了。

可赵叔出殡时,小儿媳只是默默流泪,大儿媳却哭得肝肠寸断,被两个人架着还走不成路。

邻居们都围在那里,只听得大儿媳的哭喊声:

“我的爹呀!你咋就走了呢!前几天不是还跟我说,你想吃我煎的饼子吗?我都还没来及给你实现愿望,你就走了,这让我怎么活下去呀!”

周围的邻居看到,赵叔的大儿媳眼泪鼻涕一把把掉,声音都哭得嘶哑了,浑身像是被抽尽了力气,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被左右两个人架着还走不成路,有些人也跟着掉了泪。

很多人都议论纷纷,小声说道:

“老赵的大儿媳是泼辣了点,也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对老赵是真不错,以前天天带着他赶集买好吃的。”

反观小儿媳,只是在那里默默流泪,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

赵叔安葬后的第二天,村里就传开了,大儿媳那么孝顺,啥遗产都没得到,不知道小儿子两口子用了啥方法,老头把财产全部留给小儿子了。

有人专门跑到小儿子家去问,到底是啥情况。

小儿子夫妻俩一出门,才发现,大嫂在村里和别人哭诉呢:

“人家都说二老冤,我们家老大却是最冤的,哪里见过老大啥都没有,连院子里的一块砖都没分到,全留给老二的?这方圆几十里,几百里都少见吧?”

小儿子有些不满:

“嫂子,别乱说,爸不是把钱平分了吗?这院子的事,是爸执意要立遗嘱的,我们真没想过争这个!”

大儿媳冷笑一声:

“分钱了?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钱也是你们的,院子也是你们的,爸可真是公平!”

说着说着,她又哭了起来。

最终,赵叔的小儿子主动去找他哥哥,提出把院子也平分,赵叔的大儿媳这才没闹下去。

80 多岁的公公离世,媳妇哭得满地打滚,正常吗?

我的观点是,80 多岁公公离世时,儿媳妇哭得满地打滚,大部分不正常。

公公去世,儿媳哭丧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是不至于哭得满地打滚。

80 多岁的老人去世,也算是善终,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在这个时候,包括儿媳在内的后代们,只需要尽到应有的礼节,就可以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哭得满地打滚,不但显得莫名其妙,还有些失了礼节。

本该安安生生地把老人送走,儿媳这样哭,周围的人是继续送葬流程呢?还是腾出精力来抚慰哭泣的儿媳呢?

如果说公公生前对儿媳不错,公公去世时儿媳难过,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儿媳也要明白,人死不能复生,能体面地把老人送走,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和孝心,不应该在这样的时刻哭得满地打滚。

还有一部分儿媳,和公公生前的关系并不算好,但是在公公离世时,依然会哭得满地打滚,基本上就是在演戏看的,要么是另有所图,要么是为了让其他后代难堪。

综上可知,80 多岁的公公离世,儿媳妇哭得满地打滚,基本是不正常的。

儿媳和公公之间的关系,本不是亲人,但因为有了中间丈夫和儿子身份的连接,便成为了一家人。

当老人在世时,儿媳应该善待老人,尽到应尽的孝心,也是在给自己的子女做好榜样,无需在老人去世时,过度渲染悲伤情绪。

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希望每一位善良的老人,都能得到子女后代的善待。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