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襄樊之战时,如果孙权配合关羽攻打淮南,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21:39:48 3次浏览

关于问题襄樊之战时,如果孙权配合关羽攻打淮南,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三国很有趣】的最佳回答:

事实上,孙权确实曾出兵攻合肥,只是目的很可能不是攻曹,而是诱使关羽北伐,这件事记载在《三国志·温恢传》中。

咱们就问题本身来讨论:如果孙权配合关羽出兵,那么历史会发生变化是肯定的,至少曹操迁都邺城不可避免,因为建议曹操不要北迁的重要前提,就是与孙权密谋。

那么,曹操一旦撤退,就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而且合肥还是否能守住,也要打个问号了。

如果战争持续,刘备必然是会选择北伐的,他的北上会比关羽顺利得多,因为主要战场都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何况在汉中之战以后,西北并不安稳。

所以,如果孙权配合关羽北伐,那么曹魏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灭掉。

但是,孙权会这样傻吗?当然不会,也就是说,

孙权绝对不会配合关羽出兵,甚至不会眼看着关羽节节胜利而无动于衷,因为这样的结果,对孙权而言也是致命的

首先,从兵种的角度说,东吴靠的是船利,而蜀汉则多为步骑,离了江河,东吴除了固守之外,很难与蜀汉抗衡;

其次,从地理的角度说,东吴在下游,而蜀汉在上游,通过晋灭吴的过程便可知,顺江水而下,对蜀汉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从战将的角度说,关羽、张飞,可能都不会死,这是蜀汉最为重要的两位指挥官,而且他们常年征战于西、北,以及中原地区,东吴则不然,少数曾在外征战的将领,如太史慈、甘宁等,都在关羽北伐之前便已故去。

最后再做个总结,如果孙权配合关羽攻打淮南,最终受益的一定是蜀汉,或许刘备统一的愿望,将会实现。只是这种假设,是建立在东吴的决策者没有蠢透的情况下……

【2】、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孙权要是北伐淮南,那曹操集团就要提前跟大家说再见了!

曹操的巅峰时期,就是在拿下汉中,收服张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曹操,拥有北方绝大多数地盘。可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操的事业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汉中之战的时候,曹操派出了全明星阵容的武将,结果被刘备打得铩羽而归。

关羽北伐的时候,水淹七军,吓得曹操打算迁都北上。没多久曹操就挂了。

所以说拿下汉中以后,曹操的心力和实力都大不如从前了。如果在关羽北伐的时候,孙权同时从淮南出兵北伐,那至少曹操本人是扛不住的。

曹操扛不住了,那整个曹操集团可就要大乱了。南北朝时期的前秦苻坚,跟曹操十分类似,也是一个宽宏大量、宏图大志的君主。可是在淝水之战战败以后,前秦土崩瓦解。所以说曹操一旦扛不住,亦或是荆州、淮南战场出现危机,那曹操集团很有可能崩溃。

一、三方出动,曹操拿什么来挡?

第一路,刘备在汉中的北伐,可以作为佯攻。

曹操如果派大军前来,那关羽和孙权那边就能沾光。事情可能有些仓促,但是已经到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地步了。

刘备刚刚跟曹操打完了汉中之战,虽获得了胜利,却也伤亡惨重。如果曹操不派大军前来,那以刘备的军力,攻克关中,拿下长安问题不是很大。

所以说曹操必然会分兵前来对付刘备,保住关中,才能保住他的中原地区。这样一来,刘备北伐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路,关羽在荆州的北伐,作为主力军。

关羽的北伐效果,的确出人意料。首先围攻襄樊,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压力都很大,紧急请求曹操派兵支援。

曹操派来了于禁和庞德,结果关羽放水淹了于禁的七军,不仅俘虏了于禁和他的三万多士卒,而且还斩杀了庞德。自此威震华夏。

曹操觉得襄阳和樊城几乎是守不住了,于是就有了迁都北上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魏国属地的荆州百姓们,也纷纷起义。他们饱受曹仁蹂躏之苦,起兵支援关羽。

甚至连曹魏这边的各路山贼、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选择投靠了关羽。一时间关羽北伐的声威达到了巅峰。

只要这个时候孙权不偷袭关羽,关羽绝对有机会拿下襄阳和樊城。因为曹操顾虑到孙权北伐淮南,自然不可能尽全力让徐晃来支援荆州。

第三路,孙权北伐淮南,作为策应。

孙权曾经北伐淮南若干次,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可是孙权想要夺取合肥、寿春之心不死,所以他这个时候北伐淮南,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孙权长期没有经历过大战了,所以国力很强,士兵战斗力也不可小觑。因此在曹魏乱成一团、曹操熊心锐减的情况下,发动对淮南的进攻,绝对是对曹魏的致命打击。

而此时曹操如果把主力军调动到荆州,在徐晃的带领下援助襄樊。那么孙权攻打淮南,就显得很轻松了。反过来说,如果曹操分兵镇守淮南,那么援助荆州的军队就不多,那以关羽当时的气势来说,荆州军北伐成功,就有希望了。

二、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刘备和孙权这边。

第一,天时。

所谓天时,指的就是曹操集团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时候不光曹操本人年老力衰,熊心锐减,那些跟随曹操的将领们,其实也都年迈不堪了。

新培养上来的将领,还没有立功表现的机会,所以无法得到重用。因此曹操在走下坡路。反观刘备,虽然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人家在走上坡路。

刘备走了 20 多年的下坡路,最后这 10 多年,一直在走上坡路。拿下荆州、益州、汉中、上三郡等地,使得刘备集团的实力空前壮大。

至于孙权,在赤壁大战结束以后,孙权集团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休生养息,那小日子过得的确很滋润。所以国力提升,装备充足,自然也是最好的战斗时机。

第二,地利。

所谓地利,当时曹操集团三面受敌,西边的汉中、中原的襄樊、东边的淮南,全都处于被攻打状态,曹操可谓是心力交瘁。

至于刘备这边,从汉中进攻关中,趁着对方兵源不足,恰好又是居高临下之态,自然胜算在握。而孙权这边攻打淮南,如果曹操兵马抽调走了,那淮南空虚,孙权作为常客,对此地极为熟悉,自然也能拿下。

第三,人和。

关羽北伐,得到了若干人的支持。因为曹仁在荆州实行暴政,那几年造成了不少民间起义。所以说关羽发动北伐以后,这些百姓、山贼几乎是一呼百应,全都选择投靠关羽。

刘备集团又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自然也能勾起不少汉朝旧臣们的思国之情。所以这些人明里暗里,说不定也会出手相助。

总结:一切主动权,都在孙权手里。

两虎相争的时候,孙权就成了可以左右天下的关键人物了。他支持刘备,那么曹操就要完蛋。可是他支持曹操,那刘备也要完蛋。

事实也是如此,他最后选择支持曹操。其实我觉得从他个人利益角度出发,他的考虑是对的。因为北伐拿下淮南以后,他未必守得住。

东吴军队以水军为主,陆战实在是不占优势。所以就算拿下淮南,将来跟刘备争夺天下的时候,也会吃亏。

但是拿下荆州就不一样了,过去他们只占有一部分长江天堑,荆州随时可以东进攻打东吴。可是拿下荆州以后,东吴就把自己的整块地盘都包裹在了长江境内(包括支流)。

这对东吴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一件事,即使将来刘备被灭了,东吴也可以凭借长江天堑,跟曹操一决雌雄。所以说三国操盘手,还是孙权。

参考资料:《三国志》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