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林彪意外受伤对抗日战争有什么影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7 06:13:51 5次浏览

关于问题林彪意外受伤对抗日战争有什么影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楚雁归来】的最佳回答:

“全国只要有 500 个林彪,就能打败日本……”

这是当年,毛泽东在抗大讲演中的高度评价——说明林彪受伤对抗战影响之大,超乎想象……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对林彪的评价如此之高?

要我说,林彪受伤对抗战的影响要換一个角度思考:尽管他去养伤人走了,但他足智多谋的战略战术,已经溶于他带过的部队血液之中,会更强更英勇善战!对,由此产生了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是一种回报极端向胜利者倾斜的现象。

为什么?回眸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勇猛最强悍的,不都与林彪的虎狼之师直接相关吗?

从红军时期红四军、红一军团起,至抗日战争 115 师和山东军区以及晋察冀军区,再到解放战争打下两大战役的东野、四野……

建国后也是如此:抗美援朝的四野 13 兵团的从 38~54 那七个军;对印反击战的王牌 54 军;珍宝岛之战打得苏军落花流水的沈阳军区原四野主力;西沙群岛之战的广州军区;对越反击战东线武汉军区原四野 43 军、50 军、54 军,广州军区原四野 41、42、55 军等等……

所以说,林彪的意外受伤并没左右整个抗日大局,但他经典的战略战术则影响了抗日将士们!

而且,他指挥的平型关大捷,就是一场造就新中国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选将运动”:在 1955 年解放军授衔时,凡决策、指挥和参加平型关战斗的各级指挥员,就有 278 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 3 人、大将 1 人、上将 11 人、中将 36 人、少将 227 人。

那么,林彪影响力还有哪些?

首先,他第一个喊出——“进攻论”.还是在国军消极抵抗之时.

1937 年 7.7 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而国军节节败退战况下,全国人民已悲观到了极点,但平型关大捷让老百姓们为之一振!特别提气的是自 1894 年甲午海战 40 多年后,八路军终于一雪前耻,全歼上千个鬼子送他们上了西天,大快人心!

为什么林彪此时敢于亮剑?因为早就看出蒋介石那种被动防御的失策。蒋介石大战大败的原因,就是 4 个字:消极防御。他早在延安担任抗大校长时,谈到过对日作战的军事方针就已强调——

“我们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战法-进攻战法”,认为“防御是被动的,战争一转到被动是很困难的,我们必须采取进攻的战法,才能发扬自己的优点……”

随后,他亲率 115 师在抗日前线——平型关,亲自实践了自己的“采取进攻的战法”,一炮打响完胜了小日本,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样的战绩对振奋全国抗战士气作用巨大……

其次,第一个以孙子兵法全歼日军——使其尝到八路军的厉害!

从林彪专门选择,在平型关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的阻击战来看。他是熟悉《孙子兵法》 的。他选择平型关,是因为它位于山西省灵丘县西南与繁峙县东北交界的关岭上,因为形如瓶状所以古时候被称为“瓶形寨”,是山西东北部古长城的重要隘口,更是晋北门户,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从林彪选择伏击战地形的精准,正是《孙子兵法·卷十·地形篇》中指出:“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林彪选的正是“隘和险”之类型。

1,在隘形地,我军若先敌占据,就要用重兵堵塞隘口,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军已先我占据隘口,并以重兵据守,那就不要进击,若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就迅速攻取它。

2,在险形地区,如我军先敌占领,要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侍击敌人;如果敌人已先占领,那就主动撤退,不要进攻它。

最后,他首创的灭冦战损比——成为他受伤之前最高天花板。

啥叫战损比?用林彪后来给四野干部培训时的话来解释——

他说军事指挥员一般分三种:

第一种指挥打的仗伤亡很大、缴获很小;第二种伤亡大、缴获也大;第三种伤亡很小、缴获很大。而林彪尤其鼓励大家努力做第三种指挥员。

在林彪的影响下,四野的各级指挥员打仗时讲战术、动脑子,不蛮干、不头脑发热,这成了他们共性的特点之一。这支部队的作风,深深地打上了林彪的烙印,即便不是他亲自指挥,四野部队也经常打巧仗,战损比高。

而为何平型关之战,只灭冦千人却被称之为“大捷”?这是与林彪受伤前,国民党军队抗日战绩对比出来的,其战损率最高!

看看吧,自 1937 年 7.7 事变抗战爆发至平型关大捷前,国军与日军发生的几大战役伤亡情况——

1、1937 年 7 月开战的平津战役:第 29 军主力在北平地区仅战斗一天即遭到重创.牺牲高级将领两名,伤亡官兵 5000 余人,被迫放弃北平.作战中歼灭日军甚少,日军不过死伤 1233 人,其中军官 89 名。

2、1937 年 7 月开战的南口战役:汤恩伯率部坚守阵地 33 天,伤亡 3 万,打得日军 1.5 万伤亡.

3、1937 年 8 月 13 日开战的淞沪会战:国军惨败,伤亡 30 余万,日军 4 万伤亡,京沪皆失.

以上的大战,国军全部都是兵败如山倒,而且战损比惊人!

4、唯有 1937 年 9 月 13 日~11 月 太原会战:由林彪指挥的八路军 115 师 9 月 25 日在平型关,作为是太原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却打出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据战役结束后林彪发给毛、朱、彭的电报:当时我军伤亡三、四百人.全歼日军 1000 余人.伤亡比达到 1:3.这个战绩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况且战役中,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与日军装备,甚至比国军都代差巨大的情况下,能打出好此之高的伤亡比.可见林彪元帅的军事指挥才能有多高?

若做一比较即发现,居然国军的伤亡比一般是在 5:1,甚至 6:1,也就是要牺牲 5-6 人,才能击毙一个日军。即使是国军最拿得出手的——1933 年 3 月至 5 月的长城抗战,在 20 万对 4 万的优势兵力下,伤亡 6 万,伤亡日军 6000 余人,打出了 10:1 以上的伤亡比,这些失败的记忆,让人非常绝望。

就是与八路军自己内部比,林彪的 115 师也是战损比最高!

以彭德怀曾指挥的百团大战中最惨烈的一战——关家垴恶仗为例:当时,两万八路军硬没吃掉 500 日本兵。

1940 年 10 月,日军派兵 500 多人想山西黄崖洞进攻,想直取八路的兵工厂,这时八路副总司令彭德怀决定打地形战,凭借山地优势歼灭敌军.指挥员是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将领.日军死守,我军围攻。当时调了 8 个团,还都是主力部队团,八路派出 2 万人,打对方 500 人,是日军人数的 40 倍之多,光看这个数字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场没啥悬念的战斗,应该会很轻松赢得战斗.可是当时没人能想到就这一只 500 人的日军部队,让我方栽大了头……

而这仗一打就是两天,还没拿下地方阵地,好几个主力团还损失惨重,后来日军部队赶来 1500 多人,和 10 多架战斗飞机,我军无奈只好放弃进攻这批日军,据当时统计.就这 500 日军,大概只消灭了 400 人左右,而我方八路死亡人数超数千人……

这是一场战损比极为悬殊的一仗.后来彭德怀在自述里,将关家垴战役列为了自己人生中的四大败仗之一。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也正是这次败仗,让彭老总在而后指挥抗美援朝战斗中更慎重了…

其实,在平型关大捷后的一个月,林彪还指挥 115 师打了更精彩的另一场广阳伏击战。

11 月 4 日 13 时许,日军第 20 师团先头第 40 旅团第 79 联队主力 4000 余人通过八路军预伏区进至松塔,其师团辎重队及 1 个大队进至广阳地区时,八路军第 343 旅旅长陈光即令预伏部队突然开火,将日军队形打乱趁势发起冲击与敌冲杀,展开白刃战,经 4 小时激战,歼日军近 1000 人。

3 天后的 7 日,八路军的第 129 师第 769、第 772、第 771 团在第 343 旅配合下,由第 386 旅旅长陈赓指挥,又于广阳以东地区设伏。17 时许,当由沾尚镇西进的日军先头部队进至伏击区时,设伏的 3 个团分别向其发起攻击,日军占据村落顽抗,八路军英勇冲杀,经 1 小时激战,歼日军 250 余人……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我军总共打了 25 场经典战斗,其中 115 师就参加了 9 场,数量最多……

不过,最后要澄清一个与林彪受伤相关的虚假传言——

网上有人捕风捉影地说:“林彪受伤,是因为他骑着缴获的日军东洋大马遛弯,被晋绥军哨兵当成日本军官误伤…”

真相并非如此!林帅岂不成了一个马大哈了吗?实际上事实是——这件事发生在 1938 年的 3 月 2 日.当时林彪穿着从日军那缴获来的呢子大衣,然后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晋西北的山间行走.正准备进入了晋绥军第 19 军第 70 师的防区,去探望因血战日寇身负重伤的友军杜堃师长.以感谢他曾在平型关战役中的支持,当时在忻口战役中杜堃的第 215 旅打得十分顽强,阻挡住了日军的增援……

那天正是早春时节,赶上了晋西北吕梁山区多雾天气,按当地人的俗话:吕梁春多雾,闻声不辨物。雾气大到只能听见声音看不见人和物,在这样的情况下,身穿黄呢子大衣骑高头大马的林彪就显眼多了.

当他作为前方第一个骑马人走出雾气时,枪法很准的哨兵王潞生,误将他当日本军官立马开了一枪,直接就洞穿了林彪的肺部,还打断了他的一根肋骨。

杜堃师长听说自己哨兵,把抗日英雄打伤后,震惊万分,立即将林彪送去医院.并不停的道歉……杜堃解释:是师部忘了将林彪前来拜会一事,通知给站岗的哨兵王潞生.故造成这样的误伤事件.可见晋绥军的管理之混乱

为了给林彪赔罪,杜堃当时要枪毙站岗的哨兵和班长等人.但林彪却大度地说:一切都是误会,请不要为难他们了!

想想看,林彪这么一个谨慎小心并心细如丝的人,如果没有事先联系并通知杜堃的师部,他怎么可能会大大咧咧地“骑着马遛弯”呢?根本就不符合常识!

事后,阎锡山还表示了一下:派卫立煌亲自去延安慰问林彪,还送给了八路军 100 万发步枪子弹、25 万枚手榴弹和 180 箱牛肉罐头……

【2】、来自网友【品莲悟道】的最佳回答:

如果只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林总负伤前麾下部队经过两次分兵,只剩下 115 师 343 旅,似乎他对抗战的影响在不断降低。

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就会发现这影响可大了。其一林总不受伤,可以利用在 1938 年至 1939 年吕梁根据地的时间练出更多的精兵,确保 343 旅不会因为新兵大量加入而拉低整体战斗力。其次林总不受伤,115 师挺进山东的时间还将提前,在 1939 年初 115 师师部带队到山东以前,115 师已经先后派出曾国华、杨勇、肖华三支部队挺进山东了,按照林总“走在部队前”的风格,肯定会更早地带队到山东,更早地在山东开展工作。其三林总不受伤,山东根据地会更早建立一元化领导。山东根据地之所以会出现多头领导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陈光、黎玉、罗帅等人资历相当,彼此意见不和,而林总早已是我军名将,背后又有毛主席力挺,反而更容易让这些人信服。其四林总不受伤,山东根据地不可能在百团大战中毫无动作。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发动后,华北日军一时间顾此失彼,各根据地看到了战机纷纷投入兵力参与作战,由此才行成了百团大战的局面,以林总善于抓战机的能力,不会放任打击日军的好机会。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