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何偏偏错看于禁,葬送七军?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9:43:1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何偏偏错看于禁,葬送七军?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辽宁资深球迷二代】的最佳回答:

选择于禁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在曹操集团的内部,于禁算得上是元老派的将军,公元 192 年,于禁就已经投身曹操麾下,到了公元 219 年,凭借着整整 27 年的资历,于禁是绝对有资格担任救援樊城的统帅的!

同样,曹操对于禁的这次出征也是自信满满,至少在曹操的概念里,就算于禁战败,哪怕他兵败被俘,凭借着将近 30 年的交情和作为一个老将军的忠诚,于禁也绝不可能会选择投降。可偏偏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至少第一个意外就让人意想不到——于禁竟然全军覆没,而且还是毁在了大自然的手里!

这也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个疑问,堂堂一个曹魏集团的统帅,在樊城被己方占领多年的背景下,于禁难道不知道当地的水文条件?而这个问题也引发了后人曾对赤壁之战的一个疑问。

根据史书的记载,公元 208 年,曹操计划南下进攻荆州时(包括后来的樊城和襄阳),曹操携带的将领中就包括了于禁,但史书仅仅记载了于禁将率领本部兵马准备出发,却并未交代他在这场战役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发挥和表现。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可能,就是于禁因为种种原因,他在接下来的南下进攻中并未参与,一直在北方作战的于禁就此并不知道荆州地区的水文和天气情况。

可即便于禁不知道,困守在樊城内的曹仁不可能不知道,毕竟此前的他一直在樊城长期驻守,当于禁的大军驻扎在城外的时候,曹仁出于什么目的,并未将雨季即将到来的这个重要信息告诉给于禁呢?当然,也不排除曹仁曾给出过警告,但并没怎么到过荆州的于禁没有给予重视,也低估了接下来的水灾,进而造成了七军全军覆没的灾难。

但接下来另外的一个疑问,就更让后人意想不到,被俘后的于禁竟然选择了投降,这个结果连曹操都感到五雷轰顶,话说于禁到底怎么了?由于史书中没有给出过解释,我们后人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看法进行分析:

1、由于于禁输给了大自然,或许在他看来,这场战役的失败跟他无关,只是老天爷的大水让他不得不败,他以为这样的解释靠的过去,便选择了投降。

2、甚至未来面对曹操的质问,于禁也可以把责任推给曹仁,倘若曹仁能分担一部分的责任,于禁的罪过和责罚自然也会减轻一些。

3、史书中并没有交代于禁的年龄,但考虑到他跟随曹操 27 年,且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将军,樊城之战爆发时,于禁很可能已经年过 60。年龄上的劣势,恐怕也让于禁想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而活着就是最后的句号,只要能够活着,他也不惜选择投降。

4、考虑到他与曹操之间的特殊关系,于禁也自信自己能够得到曹操的赦免,至少他随后被释放回魏国时,曹操的儿子曹丕也的确对他进行了赦免。

于禁想的倒是挺美,只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是让他完全意想不到的!

公元 221 年,于禁被释放回魏国,可此时的曹操已经去世,最亲密的好友和领导已经消失,在没有靠山的情况下,纵然于禁得到了赦免,但他也受到了曹丕的极尽羞辱。

或许按照当年于禁乐观的设想,连他这支主力援军都已经全军覆没,随后的曹仁也一定会兵败丢城,后者也会帮他一同承担罪过。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曹仁死守城池并顶到了最后,人家反而立下了大功,一个战败投降,一个却守住了城池,事后的曹仁凭啥为你背锅?

这还没算在曹操与曹丕交接的重要环节,曹氏家族正在树立如何忠于新兴的曹魏政权的概念,于禁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演了投降,被泼了一盆冷水的曹丕自然也会对于禁大加报复!

【2】、来自网友【豹眼看历史】的最佳回答: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值得好好品味。

于禁(?-221 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

于禁与张辽、徐晃等人被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深得曹操信任,跟随曹操东征西讨也屡立战功。于禁治军严肃庄重,被曹操授以假节钺,可见曹操对于禁的信任程度。

这些就不必详细介绍了,说一下为何对于禁失望吧。

01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关羽围攻吕常于襄阳、围攻曹仁于樊城。曹仁命令庞德驻守樊城北面,同时向曹操求援。

曹操本来打算让曹植带兵解救曹仁,但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于是,曹操反悔,不再以曹植督领援军。曹操让于禁督领七军,共三万人,前往樊城协助曹仁。

时值秋季,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大涨的机会,水淹于禁七军。于禁与庞德全军覆没,于禁举军投降,庞德宁死不屈,最后被斩杀。

曹操得知于禁兵败投降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能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这的确让曹操大跌眼界,是没有想到的事。

张辽曾经是属于丁原、董卓、吕布的部将,吕布投降曹操后,张辽投降曹操;张郃是袁绍的部将,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张郃投降了曹操;庞德是马腾的部将,后来跟从马超投降了张鲁,张鲁归顺曹操后,庞德也跟从了曹操。

张辽、张郃、庞德都是敌人的战将,后来投降了曹操,而且得到曹操的重用。

难道仅仅是曹操只允许别人的部将投降他,而不允许他的部将投降别人吗?

并非如此。

关羽也是投降了曹操,最后关羽离开曹操,还得到曹操更加的尊重。

为何就于禁投降,而令曹操大失过望呢?

02

于禁临阵溃逃,为为将者所不齿。

于禁以治军严格为曹操所赏识,恐怕临阵溃逃者无不被其处死。但轮到自己却是临阵溃逃,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但这个事情哪,的确说不清楚。从道理上讲,一个武将只有战死才是最大的荣誉。但也不是只有战死这唯一的结局,许多名将就如张郃、张辽、庞德、关羽,都曾经有投降的记录。他们的投降也是情有可原,既然主公袁绍、刘备、马超都跑了,也就没有必要战死到底。于禁也是战败被俘,投降也在情理之中。

但不同的是,于禁投降的人,最终成为了失败者,而背叛的人却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个就说不清了。

失败投降也是常事,但于禁就成为了例外,为人所不齿,的确是于禁造化不够。

03

于禁最终的结局

投降后的于禁,被关羽押送到了南郡。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获释到了东吴。

于禁与孙权一同骑马外出,被虞翻看到大为不满,大骂于禁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行;虞翻手持马鞭要打于禁,被孙权禁止。

随后,孙权在楼船上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乐曲伤心流泪,虞翻又指着于禁说这是在假装可怜。于禁虽然被他人厌恶,但孙权还是赞叹他的忠义。

曹丕继位后,孙权称臣。黄初二年(221 年),孙权派遣于禁回到了魏国。

于禁遭受到了别人的嘲笑,当时于禁胡须、头发都白了,脸很消瘦。曹丕表面对于禁示以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

但于禁拜谒曹操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觉得丢脸,羞愧得病而死,被恶谥为厉侯。

的确如题主所说,曹操手下战将如云,像于禁这样受到信任,但在最危难时刻投降的人,实在是很少。曹操爱惜人才,并且知人善用,没想到载在于禁手里。

这让曹操颇感失望,也让世人对于禁不啻一鼻,实在是于禁自己作下的,也怨不得别人。

曹操也算是老狐狸,没想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像于禁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只是于禁运气不好,但也是咎由自取,没有地方说理去。

求生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同时被俘的庞德也不想死。这就是各有各的选择,但选择是自己的决定,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否则也就没有公理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