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都说宋代才女李清照第一,你觉得谁能排第二?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3 00:14:24 5次浏览

关于问题都说宋代才女李清照第一,你觉得谁能排第二?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枯枯 1】的最佳回答:

杨绛先生????????????????????????????????????????????

【2】、来自网友【白云雁水】的最佳回答:

通常人们认为,在宋代,朱淑真是唯一可以和李清照相提并论的女作家,应该也必须排在第二位。但是,南宋大儒朱熹不这么认为,他指出:“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其实,两宋时能作诗文的女性大有人在,而朱熹不是不了解朱淑真,偏偏认为魏夫人和李清照可称,这实在要大跌很多人的眼球。可是,当我们了解了这个魏夫人之后,始知朱熹的观点又不无道理。

魏夫人,字玩,宋代名作《临汉隐居诗话》的作者、一代名士魏泰的姐姐,宋徽宗宰相曾布(曾巩的弟弟)之妻,封鲁国夫人。在两宋,她的诗词名气甚大,除了朱熹对她倾慕之外,大诗人陆游等人对她亦很赞佩,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

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至陕州,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

陆游说的是,曾布赴任庆州,中道被招归,后又还庆州,道路往来,多次途经华山下,所以魏氏写诗戏谑。

魏夫人能诗,但最出色的还是填词。她的作品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词作,而且其中不乏大胆表露女性恋爱思念之情的作品,这虽然是五代词的本然面目,但是出自北宋宰相夫人之手,也非同一般。看这首《江城子》:

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 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阑。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词中不求避讳,直接把思念的人称为“郎”,点化李煜的“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句子,抒发与情 郎分别后期待相见的苦恼心情。自从别后,词中的这位女子,无心梳妆,容颜憔悴。门前红梅花,开了又将谢,一年光景已度过,而情郎的游踪无定,归信无凭,让她十分心焦。实在无法排遣,只能独上高楼,极目长安,消除心中的思念。然而消瘦而娇弱的身体,早已因为相思而憔悴,所以,身心敏感,而不耐晓来轻寒。此时正是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的多变,虽然起伏不是太大,但是对人来说,正在冷暖之间,所以,一个“怯”字,写尽了她此时多愁善感的情怀和心思,表现出心理的波折。此一“怯”,首先是因为气温变化,其次是担心春天的东风,把春恨吹上眉端。东风怎么会把恨吹上眉端呢?那是因为,绵软的东风,容易唤起愁人心中的哀伤;望眼欲穿,会因为伤感而凝眉。而一缕愁绪,似乎是由风带来,挂在了精心描画的眉尖。因为这么多的担心,所以她未登楼,就已经告诉自己不要凭栏。登楼而不凭栏,登楼又何益?种种惆怅,在含吐进退、欲说还休的态度中写得如此真挚细腻。然而这种被压抑着的心情,到了作品的最后,变为两句直白的倾诉,呼唤情郎早告归期,免得她空自期待,误了春情。这就说出了所有含愁思妇的悲剧命运,有多少人在这种等待中绝望地死去,而绝望地等待比死去更令人感到悲伤。

魏夫人的《武陵春》,则是一首更接近花间词风格的作品:

小院无人帘半卷,独自倚阑时。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 玉人近日书来少,应是怨来迟。梦里长安早晚归。和泪立斜晖。

词中依然写一位女性,半卷帘笼,小庭深院,独自倚栏,春来愁思,暗中憔悴。这是一系列外在的形体和姿态,暗写此人的心态;而下片则直写她此时心中的思绪,她此时正为一件事苦恼,那就是她思念的玉郎,近来很少有书信给她。对于离别而不能会面的人来说,有书信往还通音讯是多么大的安慰,然而如今信也变少了,这都让她难以忍受。其实,她也知道,并不是书信来得少了,而是她盼望书信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于埋怨书信来得迟。明知其中道理,但是情感的苦恼岂是理智可以说服消除的。这种“无理”的情感状态,才显出女性的痴情。现实中无法聚会,只能期待梦里的相寻。但是,眼前此时此刻,还是傍晚,斜阳犹在,所以还不能 成寐做梦。于是,只能让所有的思念化为黯然泪落的身影,独立于斜阳小院。用一个动人的身影结尾,引人回味。而且,伫立斜阳,作为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动作,它还蕴含着在斜阳冉冉西下的过程中,拖延那无尽的情思和惆怅情怀的韵味。

魏夫人的词善于运用景物衬托情绪,创造艺术境界,明显具有北宋前期士大夫词的色彩,这也就说明她的作品在当时为什么会得到那么高的评价。如《减字木兰花》二首:

落花飞絮,杳杳天涯人甚处。欲寄相思,春尽衡阳雁渐稀。 离肠泪眼,肠断泪痕流不断。明月西楼,一曲阑干一倍愁。

杨花飞絮,是暮春时的风物之一,看到落花飞絮,自然是到了春尽之时,说明整个春天将要彻底流逝了。但是,词中的女性思念的人,还没有回来,不知道淹留在何方,使得词中的她在叹息春去的心情中,又叹息生命和情感不谐的悲伤。既然对方不知归来,那么她就写一封信寄远,表达相思深情。可是,到了暮春,连传送书信的大雁都已经全部飞回北方了,还有谁会为她带去这一封写满相思红字的信笺。没有办法表达,没有办法了却的愁思,就这样掩抑在心中。想到这种情感上的不幸,她泪流而肠断,伫立在明月西楼之上;而楼头的栏杆十二曲,那曲折的栏杆,正好映衬着自己柔肠百结的愁绪,凸现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态,让人沉默。再欣赏第二首,这种意境描写得更加到位:

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楼上人归,愁听孤城一雁飞。 玉人何处,又见江南春色暮。芳信难寻,去後桃花流水深。

又是月照西楼,而院落中的梨花正一片雪白,在明月照耀下更显得如冰如玉,晶莹透明。这种高洁的景象,正好映照出词中女主人的情趣和人格境界。而此时的她,伫立楼头,独自体味与心上人离别之后的万般孤寂,正在凝愁之际,天边孤雁一声凄惨的鸣叫, 惊动了她的愁心,不由得心中呼唤,那今夜的玉郎,正在何处。自他去后,艰难地度过了一年,如今,又是个江南暮春,沉沉的春色渲染着浓郁而深沉的心情。可是,不知道他的游踪何在,无法寻觅,只能在无言的等待中寻求寄托。美好的春天去了,落花随着流水漂走了,他们的爱情当年如同桃花一样娇艳,如今会不会也在销残之后,只留下深深的愁绪,如同绵绵的流水一样无尽。

我们发现,魏夫人的词不仅仅是这种伤感的离情,还有一些比较烂漫活泼的词作。如《菩萨蛮》二首: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小小河曲,一座红楼。河中的流水,清寒如玉。一位采莲的佳人,荡漾着木兰舟,驶入了荷花碧叶丛中。而她娇羞含情的面容,如同清艳的芙蓉。鸳鸯栖息的河洲上,传来她银铃般的笑语。直到暮色渐起,波上寒烟低迷,她才唱着清新的菱歌,载着明月,轻楫归去。江南女子采莲的情景,化为清新的诗歌境界,这在宋词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斜阳晩照,山色掩映,一条溪流,脉脉流淌。临溪有一座小小的楼阁,在水中映出随波荡漾的倒影;而倒影中的鸳鸯,突然由于波动影摇而惊飞。随着飞去的鸳鸯,看到河流对岸的两三户人家,有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这两句用简淡的笔法,勾画出一幅红杏村溪图,清新雅丽。然而,这条河流是她的心上人离去的地方。看到河堤下的绿杨路,她不由得想起,自从别后,已经历了三度春秋,如今又一次看到杨柳的飞絮,怎不让人心添愁烦,但离人音讯,依旧杳然。

魏夫人在当时不仅仅作为一个女性诗人出现,她还收了学生,教人作诗,致力于培养女性诗人。她到底先后指导过多少人,我们至今难以知晓。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她的学生张氏的情况。张氏,海州怀仁监酒使臣之女,她早年跟随魏夫人学习诗书,诵读不已。宋哲宗绍圣初年,她被招入宫中。不久,靖康之变发生,她跟随宗室南下,80 余岁去世。可见她能进宫是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分不开的,而魏夫人对她的教导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当魏夫人去世时, 她十分悲痛地写了《哭魏夫人》一诗:“香散帘帷寂,尘生翰墨闲。空传三壶誉,无复内朝班。”悼念她翰墨一生的经历,表达对她的怀念。

【3】、来自网友【孙艺洋诗词原创】的最佳回答:

在我心目中最令我佩服的,是宋代才女李清照可算是数一,第二位那就是蔡文姬啦!

今天只叙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词,分享给大家。

李清照是宋代知明女作家,她兼擅诗,词、文、在词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无人可及。

李清照生于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自幼受到熏陶,她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青年时代,她与丈夫赵明诚过着宁静闲适的书斋生活。她的诗词多限于离情别绪,闺中生活。她的诗词风格清丽俊朗,写景咏物。靖康之难后,夫妇南下、不久赵明诚染疾病逝。从此,李清照漂泊杭州、金华一代,在落寞中度过了悲凉凄苦晚年。

国破家亡,丧夫寡居,她的孤独境遇,使她发生深刻变化。激发一生内心情感,于是,写出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作品,及经历了人生情感挫折。她的作品充满沉郁凄凉。

其中一词《风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光,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作于北宋末年,赵明诚入仕之后,经常要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李清照也只能一次次与丈夫分别。上阕写词人慵懒之状。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意思说番炉巳经冷了,睡觉的人辗转仅侧,红绫被随之像波浪般起伏;睡不安稳,起来吧。而今丈夫既然远去,无心梳洗打扮,任它妆奁落尘,管它日上窗户呢,只是思念远方的人。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秋。点明了李清照害怕与亲人离别,她内心思念丈夫就没有停息过。多少心事到嘴边却又没说出来,不说则已,一说就更思念运行的人。因为想的太历害了,才日渐消瘦。一个”瘦”字写出李清照的内心苦悲愁闷。

下阕直抒胸臆,写出相思之苦。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语地说:算了吧,纵然把《阳光曲》唱上千万遍,也无法把他留在身边。只剩下我独守空房。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写孤独的她终日里倚栏凝望,就更增添了烦愁,却又无处诉说。只有流水知道罢了。

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当之无愧才女。很多诗词传颂至今。留芳千古!

【4】、来自网友【文拾遗】的最佳回答:

“宋代闺秀,淑真、易安并称隽才”

李清照第一,朱淑真第二。

朱淑真,浙江海宁人,号幽栖居士,北宋末南宋初人。据传说她喜诗书,擅绘画,通音律,诗词尤为风流蕴藉,今有《断肠词》、《断肠诗集》流传于世。

朱淑真出身世家,但命途多舛。年少时把芳心暗送于人,但那人却离开了。于是她的词中满载了思念和哀愁。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帏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随后,父母罔顾她的意愿把朱淑真嫁给一个小吏。这位丈夫胸无点志,又爱酒纵酒,还喜欢寻花问柳,狎妓厮混,朱淑真独守闺中自伤自怜。

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

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

娘家千里,音书断绝,随父宦游,身不由己,闲愁真是说不尽,道不完。

后来朱淑真离开了丈夫,来到汴梁,这里有志趣相投的同好,也有鼓瑟吹笙的宴饮,更重要的是,她遇到了爱情(也有人说是重逢了少女时代的爱人)。

清平乐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徽傍妆台。

封建社会的礼教给女子的枷锁难以想象,但是朱淑真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与自由。倒在爱人的怀里,对么热切又大胆!

不过后来她还是与爱人离散了,最终抱恚而死。留下了作品《断肠词》和《断肠诗集》。断肠,一欢愉太少,痛断人肠。她一生的苦痛和挣扎,从词集名字中可见一斑。

她把自己的满怀愁绪一字一句的凝在词中,在最广为人知的《减字木兰花》中,“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连用五“独”,如同她一生的写照,追求过,炙热过,最终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都说宋代才女李清照第一,你觉得谁能排第二?】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