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哥德巴赫猜想真的有什么意义?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5:04:58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真的有什么意义?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923 老石油】的最佳回答:

这样的疑问让人不禁想起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可以告诉这位疑问者,目前世界上最准的电子钟误差是亿万分之一秒,科学家们还感觉误差太大。因为一些精密仪器需要这样的准确度,而哥德巴赫猜想也是一个纯粹数学问题,有人需要弄明白。类似普通老百姓确实没有必要弄明白?

【2】、来自网友【聪明克劳德 3k7】的最佳回答:

数学的王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这顶王冠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描述非常简单:任何一个不小于 6 的偶数都能分解成两个质数的和。例如 8=3+5,10=3+7,12=7+5,14=11+3……。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数字实例都符合哥德巴赫猜想,但证明它极为困难。

数学家们前赴后继,一代一代积累着证明的努力。首先有数学家证明了“9+9”,即一个大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数之和,每个数都是 9 个质数的乘积。之后有人证明了“7+7”,“5+5”……

1956 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3+2”

1965 年,苏联和意大利的数学家联合证明了“1+3”,即一个大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质数,另一个是 3 个质数的乘积。

之后陈景润闪亮登场了,1966 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把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提出并证明了陈氏定理(“1+2”),即一个大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质数,另一个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陈景润的研究成果使人类距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差最后一步了,如果能够最后证明“1+1”,那就成功了。可惜,近 60 年过去了,人类仍然没有完成这最后一步,现在哥德巴赫猜想仍是猜想,人类仍然为最后一步而努力。

数学研究是领先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例如,牛顿创立微积分时,他旁边的人都在种地,他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几百年后人类设计机械,建筑,从事物理研究都必须用到微积分这个数学工具。阿贝尔,伽罗瓦创立群论时,也没有想到 100 多年后,群论成为量子物理学家描述微观世界的对称性时用到的有力数学工具。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一样,如果人们能够攻克这个数学难题,也许几百年后就能明白它的重大价值。

【3】、来自网友【名利不如闲 86380201】的最佳回答:

他叫陈景润,不是瑞。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民科。

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中间有一个特别破旧的小平房。因为那是北京最早的示范重点中学,其它房子都特别新,在一圈漂亮房子当中这小破房显得特别突出。

那是陈景润在学校教书时候的职工宿舍。

这人生活能力特别差,住的地方成年乱七八糟的,整天钻在房里也不出门,跟谁也没话说。哥德巴赫猜想有关的工作就是在那件小破房里面做的。

关于那东西有什么用?你觉得吟诗作对有用吗?对你我没用,对人家有用,因为你我都是俗人他不是。

数学是科学之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来不考虑自己搞那个东西有什么用,有用是偶然的,没用是大多数情况。无数的先辈乐此不疲,为我们的知识率里积累了大量的定理。这些定理唯一的共同特点就是肯定对,其它方面就是五花八门没有任何限制了。

哥德巴赫猜想是非常简明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定理(还没证明不叫“定理”,学数学的就是这么矫情)。只要你有小学的数学知识,你就很容易理解它说的是什么。直观上看它不像真的,因为质数这个概念是和整数相乘有关系,怎么会和加法有关系?所以见到这个问题第一感觉是我能很快找到一个反例,也就不用费这个脑子了。结果一试,竟然找不到。

有了计算机以后,人们寻找反例的工作可以做得非常快。那么多年过去了,计算机验证了无数的案例,一个反例也没发现。

那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这个定理呢?传统的数学工具几乎无从入手。多年以来,无数数学家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发明了各种数学工具,开创了若干数学领域,挖战壕打地洞,天上地下想尽了一切办法。这些工作带来无数数学成果,带动了数学的全面进步,但就是原本那个猜想怎么也搞不定。

所以,我们称之为数学领域的一颗看得见摸不着的明珠,正是数学王冠上最亮的那一颗。

迄今还没有结果,你想不想试试?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真的有什么意义?】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