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7 09:38:28 4次浏览

p>关于问题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兵器虾侃侃】的最佳回答:

与其说北伐军是去打仗的,不如说是去收编的。因为北洋军阀的百万大军就像一群乌合之众,他们见风使舵不堪一击,很多时候北伐军还未打到,这些地方军阀就做好了缴械投降、坐等收编的准备。而老蒋也是不挑,全都收编名下,所以北伐战争一路打下来,老蒋的部队就暴增了几十万之多。

1926 年 7 月 9 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试图通过武力结束旧军阀的黑暗统治。而此次北伐战争蒋介石亲自出任北伐军总司令,率领国民革命军共 8 个军约 10 万余人北上作战。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仍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所以在北伐军中不难发现有大量优秀的共产党青年才俊,而他们的存在也是北伐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

北伐战争主要讨伐的对象是北洋军阀里的三大势力,他们分别是占据湖南、湖北、河南三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占据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的孙传芳以及盘踞东北的张作霖。而吴佩孚当时拥兵 20 万,孙传芳也有 20 万,张作霖兵力最多为 30 多万,所以北洋军阀光这三位就有 70 多万人。

10 万打 70 多万,在当时看来北伐军怎么样都是像在以卵击石。不过随着战争的推进,人们发现北洋军阀的军队压根就不是什么硬石头,而是不堪一击的鸡蛋,反倒是北伐军表现得十分的强硬,他们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把战线向北推进。

1926 年 10 月 10 日,北伐军经过多次奋战成功拿下武昌城,自此吴佩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殆尽。而后北伐军又继续在赣闽浙苏战场围剿孙传芳主力,1927 年 3 月北伐军又先后攻下上海和南京,自此孙传芳部也基本被消灭。而见势不妙的张作霖不敢直面对抗北伐军,随即同主力部队撤回关外,但不幸的是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来张学良火线上位,并于 1928 年 12 月 29 日改旗易帜承认中央政府的地位,自此南京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不过在此之前的 1927 年 4 月 12 日和 7 月 15 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以蒋、汪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给窃取了。而我党的许多人士也在此期间遭到了打压和迫害,最终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然后再回归话题说说北伐军为何能以少胜多击败北洋军阀?其实对于北伐军来说他们之所以敢以 10 万之众起兵对抗规模庞大的北洋军阀,还在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当时在北伐军的指挥官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留学归来就是黄埔毕业的。所以在指挥层面,北伐军就甩北洋军阀好几条街。接着在武器装备上,北伐军的武器又大多是从苏联或者西方国家那里买回来的,这又强于北洋军阀们一截。最后在士气上,由于北伐军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所以他们在战场上更具活力和更为团结。

而除了自信以外,北洋军阀内部的不够团结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你像一开始北伐军攻打直系吴佩孚时,孙传芳和张作霖都在那坐着看好戏,压根就没有想帮的意思。我估计他们当时心里就巴不得吴佩孚和北伐军打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然后他们再坐收渔翁之利。

但吴佩孚被击败后,孙传芳只好匆忙应战,而此时的张作霖仍不愿出手相助,直至看到孙传芳也快不行了,他才要求驻守山东的张宗昌南下支援孙传芳。但此时为时已晚,北伐军势不可挡一举击溃孙传芳和来援的张宗昌。最后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只好灰溜溜地逃回关外。

接着还有军阀们的倒戈,也是北洋军阀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记得北伐刚开始时,老蒋手底只有 8 个军作战,但仅仅一年后,老蒋的部队就扩编到了 38 个军,40 多万人出来。而这些扩编出的人,大多都是一看风头不对就直接调转枪口倒戈的军阀们的,像浙江军阀陈仪、晋系军阀阎锡山、奉军的魏益三等等。这些小军阀基本都没做抵抗,一看北伐军来就直接当了带路党,拦都拦不住。所以北伐军一路打下来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强,而北洋军阀这边则是各自为战、越战越弱。

综上所述,当一支活力满满、信心十足的军队碰上一支迂腐陈旧、烂到根里的军队时,其实胜利的天秤偏向谁已经是很明显了。所以北伐军看似是弱势一方,实则北洋军阀比他们还弱,以至于最终表现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2】、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十万北伐军之所以能打败七十万北洋军,是因为

北伐军的真实数目并不止十万人

,而北洋军虽然确实有七十万人,但是

北洋军却一点都不团结

。因此,真实的北伐战争,其过程是反反复复的,并非是想象中的摧枯拉朽式的,一边倒式的战争。

先讲一下北伐战争之前的背景。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广东革命政府的内部分成了左、右两派。后来有一些人意识到了内斗是很愚蠢的,毕竟北洋军阀这个大敌都还未除,革命党自己却内斗,这不是在做亲着痛仇者快的事情么?

于是,最后大家坐下来开会,达成了一个正确的共识:咱们先北伐,先打倒了北洋军阀之后再说。

与之同时,北洋军阀方面也是内讧不断,各派军阀之间相互打,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首先是吴佩孚,他是最二的。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吴佩孚被冯玉祥给坑了,其部的十几万精锐全部被消灭。因此吴佩孚在湖北东山再起后,便号召北洋系联合剿冯。他的这一号召,立马得到了张作霖和阎锡山的响应。

为什么张作霖和阎锡山要响应呢?当时的张作霖和阎锡山,也比吴佩孚好不到哪去。

张作霖在打败吴佩孚后,他与和冯玉祥也有矛盾

。当时的情况是张作霖实力略强,冯玉祥的实力稍弱。冯玉祥为了扳倒张作霖,便再次暗中下黑手,拉拢了直系的孙传芳,让他在南方起兵驱逐张作霖的势力。

孙传芳在得到冯玉祥的暗示之后,暗中联合陈调元,二人在江南大败张作霖的奉军,并全歼奉系三个主力师,成功的控制了江浙皖赣闽五省,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有二十万之众,但是其实都是临时扩充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而且,

孙传芳只是名义上的五省总司令,其实这五个省,都各自的省督军

因为被孙传芳这么一干,张作霖在南方吃了大亏。于是,奉系的势力迅速向北回缩,退到了河北一带。岂不料,冯玉祥还有坑张作霖的第二套方案。他在鼓动孙传芳倒奉的同时,还同时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反奉。

到了 1925 年的年底,郭松龄和冯玉祥开始的合伙的坑张作霖。

郭松龄带兵出关,直取奉天。而冯玉祥则乘机挥师向东,直取河北和平津,把自己的战线推进到了山海关一线。

此时的张作霖,惨不忍睹,他当时连下野的打算都有了。后来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他才平定了郭松龄叛乱。但经此一战,奉军的精锐也内耗的差不多了。

张作霖受次大辱,他怎么可能不找冯玉祥报仇雪恨呢

?!至于阎锡山,他之所以也要反对冯玉祥,

是因为张作霖退出关外后,冯玉祥的势力控制了陕西、绥远、河北、河南等几省。只要看地图就明白了,冯玉祥已经将山西省给团团围住

。为了自保,阎锡山便选择了与张作霖和吴佩孚合作,三家一起联合打倒冯玉祥。

1926 年 4 月

,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了“讨赤联军”。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大举进攻。国民军不敌北洋军和晋系联军的夹攻,被迫放弃了北京,撤至南口预设阵地防守。这一下,

北方开始了四个月的大混战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

北伐军在广东誓师北伐之前,当时的北洋军其实也很惨

吴佩孚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是起码有一半都是新兵,没什么战斗力;

孙传芳虽然也有二十万大军,但是有一半以上也都是新兵,难堪大用;

张作霖虽然有三十五万大军,但是张作霖被冯玉祥和郭松龄坑的太惨了,最能打的奉系精锐部队,在奉系内战中,都给耗的差不多了。

并且最最关键的是:

北伐军誓师时,当时冯玉祥才是众矢之的,吴佩孚和张作霖都在合伙揍冯玉祥。尤其是吴佩孚这个死脑筋,他就是认准了打冯玉祥,蔑视的认为广东北伐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对湖南省的防御不做任何有效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北伐军第一站要先攻吴佩孚的原因)

到了 1926 年 7 月 9 日,蒋中正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北伐军正式北上时,吴佩孚的精锐主力还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后院起火了他还不知道。

于是,北伐军也就只用了两个月,就直接拿下了只有北洋军乌合之众把守的湖南省,兵峰直指湖北!

需要注意的是,

北伐军誓师时,虽然只有十万人,但是拿下湖南后,北伐军就地吸收投降的北洋军,再加上北伐军的扩充。当时的北伐军兵力,实际上已经不止十万人了

而吴佩孚由于失策,先丢了湖南,后来又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时,损失惨重。到了他返回湖北与北伐军交战时,他手上的兵力最多也就十万人。这也就是说:

吴佩孚与北伐军在湖北决战时,他的兵力是处于劣势的

并且,

吴佩孚与北伐军干仗时,张作霖和孙传芳都不去救他!他们两人都想让吴佩孚跟北伐军打一个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再去摘桃子,所以他都不去支援吴佩孚,对湖北的战局采取观望态度

这个时候的吴佩孚,他是以湖北一省的兵力单挑拥有了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北伐军,他要不输都见了鬼了!

后来,北伐军击败吴佩孚,将湖北省会武昌团团包围。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便率领余部逃到了河南。准备找河南督军靳云鹗借兵反扑。结果同为直系的靳云鹗拒不出兵,他反而直接派人缴了吴佩孚部队的械,逼走了吴佩孚。

在这种尴尬情况下,吴佩孚根本就无力反攻湖北。

所以吴佩孚这一系,与其说是被北伐军打败的,倒不如说是自己的人不团结,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吴佩孚被消灭后,就轮到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了。他跟吴佩孚一样,虽然号称拥有二十万大万,坐拥东南五省。但事实上,他的政治根基非常浅薄。这一点前面也提过,孙传芳统治的五个省,每省各有督军。虽然名义上听他指挥,然而各省的督军在背地里却是各怀鬼胎。

比如,

福建和浙江两省,就非常反感孙传芳的统治,一直都有自治倾向。当北伐军一路东进之时,两省的本土军队望风迎降,直接就向北伐军倒戈了

。浙江的本土派,浙江自治运动领袖夏超,甚至直接举兵谋反,接应北伐军进入浙江。于是,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孙传芳军,就这么直接崩溃了。

孙传芳见闽浙两省完蛋了,便把自己的主力压在江西,准备在北伐军进逼南昌的时,与北伐军展开决战。结果仗还没开打,孙传芳的长江海军就开始与北伐军秘密媾和,战场倒戈了。

后来,孙传芳精心准备的南昌决战,果然不出意料的以大败收场。而这一大败后,孙传芳在江南地区也就完全站不住了!当时他手上虽然还有江苏、安徽两省的机动部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北伐军已经控制了六个省,现在的实力对比是:

北伐军以六个省的优势,削他区区两个省,北伐军把他吊起来打都可以

其实说老实话,

如果北洋军阀当时能够联合起来,他们实力还是很强的!冯玉祥手握二十几万大军,还不是被他们给群殴了

。然而搞笑的是,北伐军北伐时,他们却是不管谁挨北伐军的打,其它两派就是不去救,坐视盟友被北伐军消灭。

等到北伐军逐一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后,已经坐拥八省之地

!下辖的武装编制多达二十几个军,兵力高达三十万之众。区区北洋系,已经不在话下了。

所以说,

吴佩孚和孙传芳被打垮。主要是他们不团结,被北伐军分而击破。并且,他们的实力被严重夸大了

。这两人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大军,但其实精锐不多。而北伐军虽然只有十万人,但实力不可小觑。

当北伐军陆续拿下吴孙两人的地盘后,自己的实力也在随之加强。最后,双方的实力差距发生了倒转

强者变成了北伐军,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北洋军反倒变成了弱者。

之后,北伐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也就是著名的宁汉分裂。张作霖的奉系乘机南下,武装支援孙传芳。

当孙传芳有了张作霖的支持后,北洋军和北伐军的实力再次被拉平

不过这个时候,天平再次向北伐军倾斜。两股有生力量的加入,使得北伐军的实力再次压过了北洋军。什么力量呢?就是冯玉祥和阎锡山这对冤家。

冯玉祥被北洋联军打垮后,直接就去了苏联找援助。等到北伐军誓师后,他就从苏联立马赶回了西北老家,并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整顿军队,改组军队,于 1926 年 9 月在绥远的五原誓师,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国民军全体加入国民党,响应北伐。

他的这一举动,使得北伐军的实力凭空又增加了二十万兵力!

在冯玉祥宣布加入北伐军后,阎锡山也宣布加入国民国民军,山西全省响应北伐。

十万晋系盖头换脸,也高举了青天白日旗

这个时候的实力对比,

是以蒋介石和李宗仁为首的两广北伐军,和以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北伐国民革命军,四派人马一起围殴张作霖和孙传芳

这四派人打张作霖,不是吊着打么?

所以总的来说,北伐战争并不是想象中的十万人马对抗七十万大军。双方真实的实力对比没有数据上展示的那么悬殊。

虽然北伐军在早期面对吴佩孚和孙传芳时,兵力上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北伐军一边打,一遍慢慢补强,兵力是随着战争增加的

。而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兵力是越打越少,最后全部被北伐军消灭。

最后等到张作霖登场时,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完全压倒张作霖了。于是二次北伐时,北伐军在兵力完全吊打张作霖。奉系仅仅坚持了两个月就败退回东北,根本不堪一击。

另外,北伐军相比于北洋军,还有两个很大的优势。这两个优势是

装备和信仰

北伐军的的装备水平,整体上比北洋军好太多了。按照当时苏联顾问的统计:

北伐军约十万人,装备有九百多支机关枪;北洋军高达七十万,却只有一千多支机枪

北伐军是拧成一股绳,而北洋军却是分散在各地。这就好比北伐军是一个拳头,北洋军是五根手指头。

手指头戳人戳不疼,但一拳头过去立马能把手指头打骨折

而信仰优势,这个是北伐军独有的,北洋军完全没有。

当北伐军在北上后,利用基层党员,不断的在新占领的省份宣传革命,扩充实力,可谓是越打越强。而

北洋军阀仍然是清朝时期的那种老套路,先用巨资砸出一支军队,然后就没有任何的预备兵员了。军队一旦打没了就没了,没有二次武装的能力

这种军队,被日本人戏称一次性军队……

而北伐军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军队损失了随时刻可以补。新扩编的部队依靠基层党组织的鼓动,兵源没有问题,素质方面也没有问题。这样的进军队,才是近代化军队。

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打旧时代的军队,这要是打不赢,都是活见鬼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