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什么叫“湿热下注”?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00:49:44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什么叫“湿热下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中医科院药学博士】的最佳回答:

湿热下注,是中医湿热证中的一个症候群,湿热下注证临床较为常见,因为湿和热二邪胶着在一起,而湿邪其性黏腻重着趋下,常会下注运行,就形成了“湿热下注证”。


人体内的湿和热是怎么生成的?

湿和热,是中医六淫中湿邪和火热之邪结合在一起,而且湿和热二邪都有很强的兼杂性,通常可以相互致病,有湿热互结、湿重于热、热重于湿等多个证型。

根据湿和热的形成方式,中医一般将湿热病因病机分为内生和外感两种。

一.外感湿热:

如果外界环境闷热潮湿,而人体同时亏虚的话,缓解中的湿热就可侵入人体。比如南方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夏秋多雨高温高湿,暑湿之邪可以直接侵袭人体。如果人体阴虚体弱,更容易引发湿热内侵。

《黄帝内经》中有:

阴者,藏精而起亟(ji)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机体阴虚体弱,则湿热二邪可趁虚而入,侵入机体。而且湿邪属于阴邪,如果正好机体阴虚,同气相召,更容易侵入。

二.内生湿热:

湿热可以外感,也可以内生,湿就是水,热就是火,是阳,本来都是人体生理之物之气。但如果身体出了问题,原来的生理物质也会变成病理物质,湿热二邪就是如此。

《素问》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体内的内湿产生,就是脾虚后导致的。脾为人体后天之本,主运化,主升清降浊,负责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到四肢百骸,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血和营养,濡养整个身体。

如果脾虚,则机体精血津液不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不得濡养,整个人逐渐都不好了。而且脾脏喜燥恶湿,脾虚后水液不能及时运化,水湿内听中焦,湿郁久化热,湿热二邪胶着互结,导致湿热内蕴。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认为:

夫脾胃虚,则湿土之气滞于脐下…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

上面还说过湿邪属于阴邪,其性趋下,喜欢朝着人体下焦走注。而且湿性重浊黏腻,最容易阻滞气机,气机被郁,内热滋生,热蒸化內湿,湿热由此而生。

湿热二邪随湿性趋下特性,走注到下焦,就是湿热下注。


体内湿热,都能导致哪些疾病呢?

湿邪侵入人体,因为其重浊、趋下等特性个,或循经下注,导致湿热下注证——

秧及下阴,可导致不孕症,女子不孕或男性阳痿早泄等,也会有肛周不适,痔疮。其他湿热下注证,还有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尿频、带下病、妇科病…


湿热下注证,中医辩治五法

针对湿热下注证的治疗,我们可以参照中医温病学派创始人叶桂的”以苦辛寒治湿热“的经验,用宣湿清热法、化湿清热法、渗湿清热法、利湿清热法、燥湿清热法等五常用方法,辨证施治,效果都不错。

1.宣湿清热法:

宣湿清热法,多用于湿热袭表证,或湿热犯肺证,通过宣开上焦、宣疏肺气来消除在表或瘀阻在肺的湿热之邪。

因为肺为水的上源,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以宣肺气可以打开水源,宣泄水湿。古人说”气化则湿亦化,气行则湿亦行“,就是宣誓清热法的道理所在。

宣湿法常用中药有杏仁、桔梗、枳壳、白豆蔻、郁金等,清热法常用中药有桑叶、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薄荷等。

常用方剂有上焦宣痹汤。

2.化湿清热法:

这个方法多用于湿热中阻证。

湿热中阻,可用芳香走窜的药物来苏胃醒脾,枢转气机,用以恢复中焦脾胃的运化功能,让蕴结在体内的湿热得以透化而消散,同时可兼以清热。常用的方剂有甘露消毒丹等。

3.渗湿清热法:

这个方法,常用于湿热内蕴或留恋不化,就采用淡味渗利和清热的中药,用以清除体内蕴结的湿热。

这个方法渗湿不是以利尿为目的,不然的话容易损及阴津,体内的热也容易化燥。所以适宜于用芳香淡化渗湿,轻宣湿邪兼以清热的方法,常用方剂有黄芩化湿汤、茯苓皮汤等。

4.利湿清热法:

这个方法才是治疗湿热下注的主要方法,也可以用于湿热蕴结肝胆,或用于湿热郁闭三焦但没有水肿。

李东垣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利湿清热发法,就是让湿邪从小便而去,热就成为孤邪,就能随之而解。

常用的方剂有八正散。

5.燥湿清热法:

这个方法,多用于湿热病中湿重于热的,或湿热阻滞经络,或寒湿络阻郁久化热而导致湿热证,都可以用辛温苦燥的药物配合清热药物来达到燥湿清热的目的。

不过这个方法,辛燥的药物不能过度,不然会伤及阴津。常用的方剂有二妙散、香连平胃汤等。

不管是湿、热还是湿热,湿热之邪,治疗关键在于认证精确,立法恰当,用药缓急得宜,刚柔并济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不可对号入座。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留言评论。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2】、来自网友【药事健康】的最佳回答:

其实通过“湿热下注”这几个字我们就能大概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说湿热向下流注。单明白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湿热”,“下注”指的是下注到哪里。

谈起“湿热”大家并不陌生,湿热形成的原因也很多,可以是外感湿热而使湿热之邪进入人体,也可以因为过食肥甘厚味,或者脾的运化失常造成湿邪内生,久而化热,从而形成湿热。湿热的表现也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有发热、头痛而重、身重,口苦,胸闷,尿黄等等,舌脉以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为主要典型表现。

全身各个地方都可以有湿热的表现,但是如果主要是身体趋下的部位表现出明显的湿热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湿热下注。比如说下焦的膀胱、肾,因为其主管泌尿生殖系统,所以湿热下注常常表现为泌尿及生殖系统的问题,比如可以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具体症状可以为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尿浊等,也可以表现为慢性前列腺炎、痔疮、阴道炎等等疾病。湿热下注可以是很多疾病的一个证型,也就是说湿热下注可以引起,或者表现为很多的疾病形式。

在治疗方面,清利湿热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兼顾湿热的蕴积部位偏下,也要适当运用趋下的药物以载药下行。或者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疾病证型而更有针对性的用药。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什么叫“湿热下注”?】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