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农村哪一类老人过得最幸福?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19:41:53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农村哪一类老人过得最幸福?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缤纷生活家 gl】的最佳回答:

第一类是交了保险的老人。有地可出租收取租金。还每月有上千元的养老金。第二类是年轻时有头脑经商办企业成了土豪的老人。不用养老金也过的很好。

【2】、来自网友【豫南乡农】的最佳回答:

我二爹和三爹都是六十年代结的婚,二爹比三爹大 4 岁,他们的子女都很多。

二爹和二妈生育了 4 个儿子 2 个女儿共 6 个子女;三爹和三妈生了 3 个儿子,2 个女儿共 5 个孩子。

那时候在生产队人的眼里,二爹和二妈肯定没有三爹三妈过得好,因为,二爹比三爹多了 1 个儿子和 1 个女儿,也就是说二爹要比三爹的负担重。

可事实上,二爹和二妈比三爹三妈过得幸福的多。

二爹和二妈生的 4 个男孩排在前面,两个女儿排在后面;三爹和三妈生的小孩是乱穿花的,也就是男孩和女孩基本是一对一个掏着生的。

二爹和三爹他们虽然都是爷爷奶奶亲生儿子的,但他们的性格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他们结婚的那个时候正是大集体比较贫穷的年代,他们的子女多劳动力弱,都是生产队里的打款户。

二爹在生产队里干活放工后,回去就帮二妈做饭,干家务。二爹不仅养的有下蛋母鸡,而且每年还养一头猪出来,这头猪吃的大部分都是青草,这些青草都是二爹二妈挤时间剜回来的。

后来二妈怀孕生孩子,都是二爹给孩子洗尿布,洗衣服,而且,还做每天的三顿饭,二妈看二爹在生产队里干的活已经够累的了,回来还干这么多的家务活。

于是,二妈就不让二爹洗这些脏东西,她说:“生产队的社员看到了会笑话你的,他们还会说我是个不洗尿布、不洗衣服的懒婆娘。”

二爹说:“你怀孩子、生孩子已经消耗了很多体力,把你的身体累垮了谁给我缝缝补补呢,老了还指望你照顾我呢,咱过咱的日子,谁爱咋说咋说,反正你也没有闲着。”

就这样,二爹把 6 个孩子慢慢的养大了。

在那个年代农村邻居之间经常借盐、借油、借米、借面等这些生活用品。

借这些东西时都是用碗或瓢来借的,还人家东西的时候也是用碗或瓢来还的,借多少还多少。

有一次,二妈到邻居家里去借了一瓢面回来急用,自己的面磨了以后就穵了一大瓢面还给那个邻居。

她的大儿子看到妈妈穵的面后,就带着疑问的问道:“妈,你借的那瓢面我看到了,没有你穵的这瓢面满,你为什么要还人家多的呢?”

这时,二爹抚摸着大儿子的头说:“大全啊,你们都记住呀,借人家的东西要快借快还,还的时候要多还一点,不要贪占人家的便宜,你们都要记住啊。”

6 个小孩都仰着小脸望着爸妈似乎明白了爸妈的意思。

后来孩子都长大了,也都懂事了,有一次他们吃饭时,小儿子全超问他爸妈:“爸爸,我们一次也没有看到你和妈妈吵架,你在家里总是多干活,让妈妈少干点活,你不累吗?咱家做好吃的了,妈妈每次都让你多吃一点,她怎么不多吃呢?三爹和三妈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吵架。”

二爹给二妈挟了一筷子菜望着二妈笑着说:“全超啊,我娶你妈妈的时候,就向她保证过:我这一辈子不给她气受,不让她哭,你们长大后一定要向爸爸学习。娶小花妮儿了,要好好的保护她,可不能欺负人家,男子汉要多干点活,都记在心里哈。妈妈她舍不得吃,是想让爸爸多吃一点,你们长大就明白了。”

孩子们虽然还太不懂娶小花妮儿是啥意思,但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记在心里,他们要以爸爸妈妈为榜样。

后来二爹的 4 个儿子先后都长大了,他们都很懂事,生产队的邻居都夸二爹二妈会教育小孩。

那时候,家庭虽然贫穷,但二爹二妈省吃俭用都供应孩子们上学。

大全 20 岁时上面有人来招工,队长就把他推荐招工走了。二全到部队当兵去了后来还提了干,志全和全超都考上了大学当上了老师。

几年以后 4 个儿子都结婚成家了。

两个女儿虽然没有 4 个哥哥优秀,但她们知书达理,村子里的邻居就给她俩介绍了比较好的婆家。

再来看看三爹的一家,三爹 5 个孩子,比二爹少了一个孩子,虽然也是个打款户,但他的负担却没有二爹的负担重。按理说他应该比二爹富裕点,可实际来看他还没有二爹富裕。

俗话说:穷不离猪富不离书,三爹三妈既不养鸡,也不养猪,就凭这他就比二爹差那么一点。

虽说他和二爹是亲兄弟,也应该像二爹那样能干。可三爹经常说二爹窝窝囊囊的,连尿布衣服都洗,还做饭炒菜太不像个男人了。

于是,三妈在生那 5 个小孩时,尿布和衣服什么的都是三妈洗。生产队里放工了二爹回来屁股往凳子上一坐,有时还躺在床上,他说干活累死了自己歇着,就是不帮三妈干点家务活,三妈一只手抱着小孩、一只手烧锅做饭。

有时,他两个还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吵架,三爹不顺心了就打骂三妈,把三妈打得直哭,嘴里还愤愤不平的骂着:女人是个猴,三天不打就上头。

有一次,也是去借邻居的米、面,三爹借的时候用个大点的瓢去借,还人家东西的时候他就用个小点的瓢还,看着堆的挺满的,实际是借多还少。

三妈向邻居借盐也是一样,借的时候人家给她穵的是满满的,还盐的时候总是没有借的多。

这一切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慢慢的他们一家在邻居那里,就借不到米面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了。

孩子们长大后都继承了三爹、三妈勤俭持家的方法,处处都想占人家的便宜。

生产队的人一提到他们一家就直摇头。

大儿子 2、30 岁了还没人给他说媳妇,没办法,三爹三妈就只得让大女儿给大儿换亲娶了一个媳妇。

换亲的那个姑娘日子过得都很苦,老二没人给他说媒就一直打着光棍。

老幺娶的一个媳妇还是从小放牛眼睛被牛角敌瞎了一只,不然的话老幺也不一定能娶到媳妇。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二爹二妈都 80 多岁了,三爹和三妈也都 7、80 岁了。

三爹和三妈的日子老了过的也很苦,儿子虽然能养家糊口,但比起村子里的同龄人来说,算是最差的生活水平了。

上前年三爹得了大病后,住在医院里没人管他,三妈经常说:三爹年轻的时候把他打得死去活来的,在家里就像个大爷,啥都不帮我干,吃东西也不长眼睛,等你摸着碗了就没有菜了。

三爹三妈一辈子也没有挣到多少钱,更没有攒到钱,住院的时候儿子都说没有钱给他兑钱治病,三爹没办法就自寻短见结束了生命,三妈现在靠着养老金和孩子们给他的生活费一个人孤单的生活着。

感慨:三爹三妈的负担比二爹二妈的负担轻,为什么没有二爹二妈富裕

三爹三妈比二爹少一个孩子,负担要轻一些,怎么还没有二爹富裕呢,乡农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①三爹没有二爹能干,二爹放工回来帮助二妈干活,这就提高了家庭的生产效率,比如,可以挤点时间出来养头猪剜点猪草,就省点米糠,这都可以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

②三爹不仅有点懒惰不养鸡猪,他和三妈还爱占小便宜,这样的家风就影响了孩子们的思想,使他们潜移默化的学会了父母的那一套爱占些蝇头小利的不良习气,这就影响了他们做人的城信。孩子们见他们不太能干,自己也变得懒散了。

俗话说:越有越能做,越没有越能鳅,就是越有钱的人越能干,越没钱的人就越懒得干。

三爹三妈一家基本就属于这一类的人家。

二爹二妈现在都 80 多岁了,他们的身体都很好,老了种不动那么地了,就把地转包给邻居了。只种着 1 亩多地的菜园,一到红集二爹和二妈就弄点菜到集市上去卖,背集的时候就在家里收拾着菜园。6 个孩子隔不长时间就会给他们视频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还会给他一些生活费,孙子孙女也经常给两个老人买东西吃。

二爹和二妈依然像年轻时候的那样恩爱,老两口时不时还哼着小曲,生活过得悠闲自在。

写在最后

解答 :农村哪类老人过得最幸福

一、农村夫妻年轻时恩爱且教子有方的老人过得更幸福

农村夫妻年轻时相亲相爱,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从不因为一些生活琐事抓住不放,争吵不休,不给以后的老年生活留下阴影。夫妻之间不要一决高低,都应该包容对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要记住:夫妻之间是没有胜负之分的,一旦出现胜负,婚姻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

像文中的二爹就是个好丈夫,全心的体贴二妈,最大努力的分担家务,二妈也是体贴二爹,把好吃的留给二爹,尽管二爹舍不得吃,但是,二爹在此也看到了二妈对他的关爱。

二、夫母教子有方是播下全家和儿女幸福的种子

夫妻在家庭的言谈举止和一些所作所为,是直接影响孩子思想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比如,二爹二妈在借邻居的东西时,每次都是借少还多,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宽厚、真诚和不贪图别人便宜的思想情怀。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长大是最受人敬佩的,也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他会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做出更多正能量的事情。

像三爹三妈那样在与人交往中显得不太诚实、爱占点小便宜,他们的一些做法也带偏了孩子。

因此,子女们在高品质家庭的熏陶下,他们子女大都会有一个较好的品德,子女们过好了,就可以回馈父母、回馈社会。

三、有一定财富的农村老人也可以过得幸福

无论是有夫妻陪伴或是单身老人,只要有一定的钱财做保障你也可以过得幸福。但是,这些钱财必须是在你年轻的时候能够吃苦耐劳才能挣来的。年轻的时候如果不脚踏实地的为自己积攒一点财富,你的晚年可能得不到幸福。

农村老人对幸福要求的不高,他能有遮风挡雨住的地方且能吃饱穿暖,心情舒畅,他就是个幸福的老人。

【3】、来自网友【僻乡耕读】的最佳回答:

回答:关于“农村哪一类老人过得最幸福”的提问,我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乡镇,耳闻目睹,深有体会。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这几种类型:

一,家风良好的家庭老人。家风是一个家庭走向兴旺的前提,家风好,家教自然好,一个教育子女崇尚“耕读传家”,崇尚“互助友爱”,崇尚“尊老爱幼”,崇尚“遵纪守法”的家庭,子女自然不会差。即使成不了威震一方的大人物,至少也是品德优秀,自强自力,追求上进,正义满满的好儿子和好儿女,这样儿女会让老人称心如意。

二,夫妻恩爱家庭的老人。老伴老伴,要的是老了有伴,夫妻两人,从年轻到衰老,一路走来,风雨共担,患难与共,恩爱不弃,互依互靠,感情伴随时间的沉淀更加弥久如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越活越有滋味。

三,早年勤劳小有积赚的老人。在农村,一些老人年轻时拼命干活,种地、养殖、打工样样不落,粮食收得多,打工赚钱多,早早积攒下的足够的养老本钱。为的就是少给儿女添负担,自己手里有钱不慌乱。不仅供养子女成才成器,而且将自己老时的生活安排井井有序,全然没有后顾之忧。

四,子女成器、孝顺的家庭老人。无论子女为官、经商、或者务农,只要他们遵纪守法,正义上进,有事有作为,正干不肇事,老人就会心满意足。

五,儿孙满堂家庭的老人。在农村家庭和睦,人丁兴旺,儿孙绕膝最让人羡慕,倘若儿子娶不到媳妇,生不下孙子,老人们会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传宗接代”的思想在老人的思想上根深蒂固,他们把儿女们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当作头等大事。倘若做到了,也就意味着完成了任务,逢人便讲,遇人就吹,很享受,很知足。

编后语,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需要付出艰辛,无论城里还是农村道理一概如此。家风好,家教好,子女自然优秀,老人烦恼就少,愿每一个老人家庭和睦,健康长寿,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有问必答,解惑释疑,分享感受,共同进步!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农村哪一类老人过得最幸福?】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