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何党争之害会在宋朝出现,而之前只有权臣之害,是否与科举制度导致的中央集权有关?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05:12:5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何党争之害会在宋朝出现,而之前只有权臣之害,是否与科举制度导致的中央集权有关?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紫色咖啡豆】的最佳回答:

宋代之前,过去得以牵制、制衡皇权的因素,不论是社会性的或制度性的,都大幅削减。

社会性的是中介集团,如世族门第和寺庙的势力萎缩,制度性指示的是没有了单一的宰相,原本负责劝谏皇帝的谏官所起的作用转移,谏官和纠举官员的御史功能相同了。

党争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就是皇权合法性相对低落。借由抬高士人地位,将武人相对贬抑下去,解决过去军权威胁皇权,地方威胁中央的严重问题,将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和士人的合作共治基础上。

从一个方向看,不同的政党要争取皇帝的支持。

但换另一个方向看,我们也要看到皇帝也需要抓住某个政党,才能行使统治权。

皇帝没有高高在上俯视士人争执,做一个仲裁者、统合者的角色,在政权行使上他和士人紧紧连在一起,他是党争中的重要部分,于是就让党争愈发严重,无法收拾了。

例如,唐朝党争牛李分党分派的原则是“身份重于意见”,牛党和李党成员身份背景很不一样,但彼此政见立场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党争过程中不太会看到有人因为信念的改变,而从这个党跳到那个党去。两党的属性很难改变,因为身份无法改变。

然而,宋朝的党争是倒过来的,“意见重于身份”。意见之争也就没有必要争论谁属于哪个党。唐代牛党的人不太可能明天变成李党的,李党的人也不会想将牛党的人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可是北宋的党争就有很高的流动性,没有必然的力量将一个人限制在一个党里,也没有必然的力量控制一个政党应该包括哪些成员。高流动性也就等于是充满各种变节以及背叛可能性的环境。

宋代士人就是文人,当官的士人也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于是更进一步出现了好多合理化党争的文章,铿锵有力,一篇篇都是出自大家手笔。文章要写得最有力,就是动用了道德修辞来分辨朋党,于是党争就不可能只是争是非对错,一定要上纲到争善恶好坏——我们是善的,对方就一定是恶的;我们是好的,对方就一定是坏的。道德论述介入之后,彼此的对立当然更加严重,几乎消灭了任何妥协合作的空间,更取消了一切就事论事讨论的可能。双方一说话、一写文章就都是人身攻击,将对方指为恶人、坏人。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何党争之害会在宋朝出现,而之前只有权臣之害,是否与科举制度导致的中央集权有关?】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