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宇文化及宁愿杀掉隋炀帝,也不“挟天子以令诸侯”?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20:01:43 6次浏览

p>关于问题为什么宇文化及宁愿杀掉隋炀帝,也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纪元的尾声】的最佳回答:

宇文化及在被宇文智及怂恿“谋权夺位”的时候,被吓哭到不能自已,所以宇文化及根本就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块料,历史上的曹操、司马昭,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靠的是自己比皇帝更强的实力、心智,而宇文化及,他还不如隋炀帝。

隋朝的“疯子”不少,特别是在后期,有疯了一般又要修大运河,又要征高句丽的皇帝,也有疯了一般,闹着造反,乐于割据的臣子、诸侯,这些人里,杨玄感算是一个,而宇文化及,算是另外一个。

其实宇文化及,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年隋炀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和宇文化及交往密切,由此可以看出,隋炀帝的秉性,还真的没有被后人所污蔑,事实就是不好。

宇文化及乃是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因为同为鲜卑人,宇文化及多多少少沾点北周贵族的边,虽然不是皇族,但地位不低,而在杨坚篡夺北周皇位,拿走宇文家江山的时候,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没有站错队,牢牢地支持杨坚,并且为杨坚出征尉迟迥,所以在杨坚登基后,宇文述还能更进一步,得到杨坚的重任。

都说虎父无犬子,关陇世家代代都强,这似乎是规律,宇文盛强,宇文述更强,战场上都是虎将,那么按理来说,宇文化及,也不会输于祖父和父亲,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宇文化及,竟然成为了一个败家子。

在隋朝的都城中,常常有一个鲜卑族的“纨绔公子”横街霸市,而他和以往传统的“纨绔公子”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小胳膊小腿的柔弱姿态,反而是带有鲜明胡人特征的“五大三粗”,他便是隋朝长安著名的“轻薄公子”宇文化及。

都给了一个“轻薄”的称号了,可见宇文化及做出来的事,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宇文化及或许是运气好,活在一个父亲还在壮年的时代,隋朝建立后,宇文述被杨坚安排南征,所以地位不断升高,而宇文化及则是没有从军,在长安中跟上层贵族、权贵结交,养成玩世不恭的态度,更夸张的是,宇文化及有一个好朋友,他就是当朝皇帝的次子:晋王杨广。

杨广这个人,在当皇子的时候作风就不是很好,比起太子杨勇,杨广为人手段狠辣、心思深沉,如果杨广只是人格有问题那就算了,他的生活作风也并不怎么好,所以杨广反而和宇文化及玩得特别好。

后来杨广费尽心机“夺嫡”,他抓住母亲独孤皇后痛恨男人“三妻四妾”的性格弱点,以此来攻击对太子妃不满的太子,当年独孤皇后和杨坚曾约定一生一世彼此相爱,可是杨坚当皇帝后却也贪图其他美色,这让独孤皇后很愤怒,所以她阻止不了杨坚,却是能阻止自己的儿子。

因为独孤皇后的地位特殊,杨勇的太子之位被废,而“装模作样”,提前把自己三妻四妾藏好的杨广就表现出一副“忠贞不二”的姿态,让独孤皇后欣赏,经过多方力量的推动下,杨广成功把大哥挤下太子之位,自己成为太子。

而在杨广夺嫡的过程中,宇文家也出了很大的力,也别是宇文述,他先是一表忠心,直接站队,他说杨广才是最适合当太子的人选,因此要支持杨广夺嫡:

皇太子失爱已久,令德不闻于天下。大王仁孝著称,才能盖世,数经将领,深有大功。主上之与内宫,咸所钟爱,四海之望,实归于大王。

在宇文述的表态里,他把杨广说成“仁孝”之人,虽然当皇子的时候,杨广做事情并没有像后来一样离谱,但不管怎么说,杨广和“仁孝”儿子,都是相去甚远的,可见宇文述等人睁眼说瞎话的水平不是一般地高。

但毕竟是求索权势,拍马屁嘛,这不寒碜。

有了宇文述的帮助,杨广如虎添翼,而杨广是一个懂事的人,既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那么就应该回报别人,于是成为太子后,杨广对于宇文化及、宇文士及(宇文述的另一个儿子)做出了安排:

他的好“兄弟”宇文化及担任他的太子护卫,后来改任担任太子仆。

宇文士及则是成为他的女婿,迎娶他的长女南阳公主。

这个安排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给一个儿子通天的仕途,给一个儿子通天的婚姻,这就能保证宇文家族在隋朝的兴盛了,而宇文述本人也为杨广鞍前马后,杨广确实很关照宇文家。

其实宇文士及这个人,跟他的两个兄弟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完全不同,宇文士及交好李渊,性格便温柔,为人睿智,从不行纨绔之事,可是宇文化及的离谱程度却让人难以想象,因为宇文化及没有拿着自己“准驸马”的身份嚣张跋扈,可是宇文化及却借着自己弟弟是准驸马的身份目中无人。

其实宇文化及的身份、官职不高,但是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儿子,又是太子杨广的好友,这让其他公卿大臣不敢得罪宇文化及,这就导致宇文化及的名声很丑,别人对他那是敢怒不敢言。

在很多人眼里,宇文化及就是一个“疯子”,他不懂什么汉人的心术,纯粹就是靠胡人的那股“蛮性”来做事,所以说,宇文化及和历史上的尔朱荣、宇文泰这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胡人相比,还差得非常远,根本就不是一个境界层次的人物。

后来杨坚“稀里糊涂”地驾崩,杨广迅速登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昏君”登基后,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他不仅霸占了杨坚生前最为喜爱的宣华夫人,而且自己还变着法开辟后宫,满足自己的欲望,其实杨广和一般的“昏君”还不一样,杨广是有真的能力和智慧的人物,但往往是这种人才更加可怕。

后世有人说,杨广其实就是在“昏君”和“明君”的一念之间,他如果做好事,那就是明君,可他却偏偏把才华拿来做了坏事。

杨广登基后,把宇文化及提拔为太仆少卿,这个官职平时就是给杨广负责出行的车驾、出行的衣着等等事务,说起来是个挺有用的官,可若是站在朝堂的角度上来看,宇文化及这个官是没什么实权,可见宇文化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能力。

可是宇文化及的爹宇文述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改封为许国公,在宇文述出征灭了吐谷浑之后,宇文述回到朝堂中参与朝政,地位盛极一时,而宇文述这个人是很懂得人心的“马屁精”,就连穿衣服,他都能讨好杨广,也常常进贡一些奇珍异宝给杨广,让杨广十分喜爱:

“凡有所装饰,皆出人意表。数以奇服异物进献宫掖,由是帝弥悦焉”。

也就是宇文述之流,把杨广给“宠坏了”,杨广当上皇帝后,每天都在这种环境之中,他自然变得更加地随心所欲,而杨广也开始了自己的“毁灭之路”。

杨广当皇帝这些年,一直都在透支臣子们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其中那些有心上谏的忠臣非常之多,但却都被杨广的“喜怒无常”所中伤,有人说陛下你这个行为不好,需要改,杨广就有可能将其流放甚至是处死,这让杨广的“暴君”名声远扬,比如大业三年的时候,贺若弼和宇文弼在跟随杨广前往榆林时,就因为私下说了杨广太过奢靡从而被杨广处死。

这就导致杨广身边渐渐没了什么人说真心话。

而杨广身边的另一批人,在榆林的时候做的事情却是截然不同,比如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两兄弟,竟然胆大到当着杨广的面向突厥出售“人口”,此举可以说是当着杨广的脸在疯狂地大,虽然杨广未必是为了这些百姓而愤怒,但当着他这个天子的面售卖他的子民,这不就是在损害天子威严吗,于是杨广第一次和宇文化及闹翻了。

说是闹翻,其实都只有杨广单方面对宇文化及的制裁,杨广先是囚禁了宇文化及几个月,后来回到长安后,宇文化及以为杨广会就此原谅他了,谁知道杨广下令要“处死”宇文化及,可以说此时的杨广已经到了一个绝对暴君的层次了,只要让他不开心、动不动就是弑杀,不过宇文化及却不是孤家寡人,宇文士及和妻子一起向杨广求情,宇文化及就被饶了一命。

或许是因为此事,两人结下了梁子,虽然看起来宇文化及是不可能和杨广斗的,但问题是,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风水轮流转的。

本来宇文化及的命运到了这里,就不可能再崛起了的,但是他的父亲宇文述,却给了他一个新生的机会。

杨广在大业年间,不断耗费人力物力去开辟运河,造成民间百姓怨声载道,在开辟大运河期间,男丁都因为杨广的严苛暴政死伤无数,以至于男丁无人可用,被迫征用大量民间女子来开辟运河。

这还不算完,杨广还一意孤行要打下高句丽,其实打高句丽不是错的,但是杨广的战略和执行却是有问题,第一次打高句丽就是意外连连,导致隋军损失惨重,第二次出征就遇到了杨玄感叛乱,杨广被迫撤军,而最后一次征高句丽,国内的农民起义已经是如火如荼了,杨广可谓是“众叛亲离”,已然失去了民心,就连大臣都对杨广排斥不已。

只不过在这一系列事情中,宇文述是一直坚定地陪着杨广,包括三次征高句丽,宇文述都亲力亲为,这让杨广很是感动,后来第三次征高句丽失败,杨广也因为国内叛乱导致“无家可回”,而宇文述很恰当地让杨广到江都游玩,以此解了杨广尴尬的局面,这让杨广很是感谢。

可惜的是,杨广十分感谢的宇文述在江都的时候病重,不能陪他到最后了,而当杨广问宇文述有什么遗言的时候,宇文述恳求杨广再给他儿子宇文化及一个机会:

“化及,臣之长子,早预籓邸,愿陛下哀怜之。”。

杨广面对宇文述的请求,答应了下来,于是在宇文述去世后,宇文化被任命为右屯卫大将军,宇文智及则是被任命为将作少监,而杨广不知道的事,正是他重新提拔的两兄弟,在不久之后将要置他于死地。

当杨广在江都的时候,山西的李家都已经带着大军打向长安去了,杨广的表兄弟李渊,正在等着杨广遭殃,李渊在长安当摄政王,已经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了。

而杨广在江都之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他已经对自己的未来绝望了,天下已经脱离了掌控,人心涣散,大家巴不得自己当皇帝,根本没人再去在意杨广过得好不好,此时的杨广在江都最大的底牌就是先前跟随的一万多“骁果军”,很快,这张底牌,就会成为杨广的催命符。

骁果军的将领名为司马德戡,也是从征高句丽被杨广信任的大臣,但是司马德戡因为离长安太远,十分担心家里的情况,于是他对杨广此时的作态十分不满,刚刚好,宇文智及在这个时候找上他,告诉他为什么不“造反”,非要去保护这么一个昏庸、失人心的皇帝。

司马德戡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开始认同宇文智及的想法,于是和宇文智及一起找到了宇文化及,让宇文化及带头除掉杨广,自己掌握大权。

事实上,宇文两兄弟此时脑子都不好使了,因为杨广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被拔光了毛的公鸡,只有一个威武的体型,实则一点底气都没有了,且不说长安已经另立新帝当傀儡的李渊,天下群雄崛起,就光是一个瓦岗寨,都能堵住杨广回京的路,宇文化及要杨广的权又有何用。

可是宇文化及没想那么多,当他听到弟弟说要造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吓到大哭,这可不是他有什么良心,纯粹就因为他本来就是胆小之人,等他恢复过来,发现事情可为的时候,就已经进入状态,派人去逮捕杨广,然后把杨广缢死。

就这样,一代“暴君”隋炀帝,就这么死在了他的小混混“兄弟”宇文化及手里。

宇文化及杀掉了杨广后,立即把杨坚三子、杨广之弟杨俊的儿子杨浩立为皇帝,而宇文化及也学着李渊,把自己立为丞相,宇文智及立为左仆射,然后想趁机收拢隋朝的大军,打回长安。

其实这个时候的宇文化及还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概的,可惜的是,人家杨广都指挥不动那群人,凭什么杨浩就可以,更别说实际控制人是宇文化及了,于是宇文化及就开始了愚蠢的行军,宇文化及可以说是一点仗都没有打过,行军的纪律、物资全部都一团糟,最终导致自己内乱,还被李密遭遇,被打得狼狈逃窜。

而宇文化及知道自己不是打仗的料,很坦荡地放弃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杨浩也杀掉之后,自己跑到了魏县当皇帝,而宇文化及说出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

“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这话的意思就是,人反正终有一死,为的也不过是当一天皇帝而已,不得不说,宇文化及这个混混人物,头脑和心思还是很清晰的。

可惜的是,宇文化及就是个草包皇帝,在假模假样自立为帝,还设立百官之后,他想要的“都城”都没打下来,后来沦落到要去招匪充实实力,可以说隋末群雄中,宇文化及是实力和心智最差的那一个了。

后来宇文化及被各路大军撵得不断逃窜,最后还是被投靠了窦建德的山东农民起义头子王薄设计抓住,最后献给了窦建德,被窦建德处死了。

所以说宇文化及的一生,根本就没有那么传奇,能杀掉杨广,纯粹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宇文化及并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块料,不管他怎么变,他的心性还是以前那个以享乐为人生意义的纨绔公子。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2】、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隋炀帝这个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他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可以在短短十余年内,废掉开皇之治那样的盛世。

在他之后,也没有。

而隋炀帝空前绝后的结果,就是一个好好的盛世,被搞成了炼狱般的乱世。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后,隋炀帝的情绪从一个极端滑入另一个极端。

从继位之初的极端亢奋,精力过剩。迅速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老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沸腾,他不管。

王薄、豆子颃、窦建德等人起义,他不管。

许多地方的官吏豪强乘势起兵反隋,纷纷割据一方。比如李渊,攻入长安,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了太上皇。他居然也懒得管。

他仿佛就像个抑郁症患者一样,带着十余万骁果军,躲在扬州,每天就是喝酒买醉,借酒消愁。至于正经事,他除了派王世充到洛阳守城外,是一件正事不做。坐视中央权柄丧尽,大半江山落入敌手。

见到皇帝如此,与隋炀帝一起滞留在扬州的骁果军将士不干了。

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想回家,可隋炀帝却不想回去。

并且,隋炀帝居然还想把都城迁到南京。欲割据江南,放弃北方。

因为他觉得扬州在江北,不够安全,担心叛军来打他。

而就是个举动,让十余万骁果军,彻底对隋炀帝失去了信心和忠诚。

当初大家跟随炀帝从关中跑到洛阳,又从洛阳到扬州,可没想过要在南方待那么久。更没想到还要跟着炀帝割据江南。大家的妻儿老小还在关中呢,必须得回家啊!

因此,不夸张的说。隋炀帝死前,可谓是人心尽失。

而宇文化及也正是乘着这个机会,取代了隋炀帝,成为骁果军的效忠新对象。

提到宇文化及,即便没看过任何史料,只看过隋唐演义,也应该知道。这就是个被历史洪流推向高位的废柴。

干啥啥不行,捣乱第一名。

其实,他原本不想掺和造反,只想安安心心做个奸贼。

拥护他的骁果军,其实也不想杀隋炀帝。大家只是想趁乱,抢掠些宫中财宝,然后结伙回老家养老。

是宇文化及的弟弟,一向性情狂逆的宇文智及主动召集几个骁果军的将领,说小打小闹没出息,要闹就闹个天翻地覆,趁千载难逢的机会把隋杨江山推翻算了,反正隋炀帝现在也是人心尽失,留着他一条老命也没用。

于是乎,宇文化及才被推举为首领。隋炀帝也因而被造反的骁果军的几个大佬视为一定要干掉的对象。

之后,骁果军政变,杀了隋炀帝,然后拥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傀儡皇帝。

因此可以这么说,隋炀帝被杀,宇文化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量其实并不重。

主张杀隋炀帝,和动手杀隋炀帝的人,都不是他。

他只是被众人临时推上高位,在犹豫畏惧的情况下,走上了弑君之路。

如果他有得选,他是有可能选择留隋炀帝一命。而不是另立一个傀儡。

杀了隋炀帝后,宇文化及又顺从了骁果军的意思,离开扬州,西归关中。

他的这个决定,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他这一走,雄踞江东的隋军势力便荡然无存了。

杜伏威、李子通和沈法兴,随即争夺地盘。

最后,杜伏威成为混战的赢家。

后来,他又投降了唐朝。

江东易手后,天下还打隋朝旗号的,只剩下镇守洛阳的王世充和山东的部分州府。

隋文帝应该没想到,自己从北周手里抢来的江山,这么快就败得干干净净。

其二,宇文化及杀了炀帝,还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让王世充等人极为不满。王世充为了彰显正统,随即也立了傀儡皇帝杨侗,与宇文化及对着干。

而当时李密带着瓦岗军和王世充作战。

李密见自己的西面是王世充的隋军,东面是宇文化及的骁果军,两面受敌,处境危险。

谁是主要敌人?谁是次要敌人?在这个重要问题上,一向精明的李密居然昏了头,选择了与洛阳的隋廷和解,接受了傀儡杨侗的册封,倾尽全力与宇文化及开战。

这一战,李密准备充分。宇文化及那边则是一团浆糊。

开战前,骁果军内讧,士气颓废,几个主将再次合谋,打算杀了宇文化及兄弟,借他们的人头,稳定士气。

可是,这些人还没动手,就被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反杀了。

之后,宇文化及大权独揽。成为骁果军唯一的领导人。然后,他就碰上了瓦岗军。并被李密打得丢盔弃甲。

如果不是当时王世充偷袭李密,估计宇文化及和十万骁果军,会被瓦岗军一战团灭。

当然,李密虽胜了,但也元气大伤。瓦岗军的士气土崩瓦解。在此后的邙山之战中,李密被王世充打垮,多数瓦岗军将领投降王世充。至于李密,则逃奔关中,投降了唐朝。

隋末诸侯割据格局,因为这一战,自此转向了李渊、王世充和窦建德的三足鼎立。

假如,当初李密不犯傻,跟王世充死磕。并干死王世充,然后转头干宇文化及。割据中原。李世民想东征,还真不见得能轻松拿下洛阳。历史也可能会被改写。

所以说,宇文化及这个人,才能平庸,屡战屡败,祸乱朝纲,为非作歹,十足的奸贼小人加废柴形象。

但他的选择,诛杀杨广,重伤李密,在客观上为大唐统一,作出了贡献。

他也算是搅动了历史走势的历史名人吧。

至于他的下场,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

被李密暴揍后,宇文化及四处逃窜。

后来,见大势已去,宇文化及就毒死傀儡皇帝杨浩,并在一个小县城,自己称了帝。

不久后,窦建德派兵打宇文化及。

此时的宇文化及,哪里是窦建德对手?

于是,他就被活捉了。

听说宇文化及被活捉。隋炀帝堂妹,此时身为突厥处罗可汗妻子的义成公主很高兴。她怂恿丈夫处罗可汗威逼窦建德杀宇文化及,并接嫂子萧皇后到突厥部落。

处罗可汗耳根子软,一切照办,派人敦促窦建德。

窦建德实力弱,惹不起突厥,不敢不从。

于是,宇文化及便被窦建德砍了头。

后来,窦建德遣使者护送萧皇后和宇文化及的首级到了突厥部落。宇文化及的首级被长期悬挂在突厥的王廷中示众。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宇文化及宁愿杀掉隋炀帝,也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