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借钱没有及时偿还被判诈骗罪,出狱后还需要还钱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9:47:10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借钱没有及时偿还被判诈骗罪,出狱后还需要还钱吗?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红尘说法】的最佳回答:

借钱不还不一定会构成诈骗罪,借款型诈骗还要符合其他条件才能构成;诈骗罪一般会判决退赔钱款,不归还会面临强制执行。

首先,什么是借款型诈骗,与普通民间借贷有啥区别?

来看一则案例,2019 年 6 月 5 日至 2020 年 1 月 16 日间,被告人宋某以向被害人曹某介绍投资比特币理财为由,先后骗取曹某人民币 43860 元,赃款被其用于日常消费。另查,被告人与被害人除了比特币交易外,另有其他经济往来。2021 年 2 月 27 日,双方签订“比特币项目转款说明书”及借条各一张,证实被害人因投资比特币共向被告人转款 43860 元。

宋某抗辩:一、取得曹某 43860 元比特币投资款大部分用于生意(进货),等挣到钱就还给她,少部分用于日常生活,并且被告人宋某在 2021 年 2 月 27 日与曹某签订《比特币项目转款说明书》,承认转款、欠款事实,既不逃避,也不回避。二、民事案件均存在“欠款不还”问题,并不是诈骗犯罪,公诉机关未提供被告人宋某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证据,不能以财产不能归还就认定诈骗犯罪。三、宋某一直在积极还款之中,根本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如果没有长达二年的新冠疫情影响,欠债早已还完。被告人宋某与曹某在 2021 年 2 月 27 日对比特币债务进行了清理和结算,受疫情影响,被告人宋某的挣钱还债的能力受到极大冲击,但其还款态度是积极的。

法院认为,被告人宋某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上诉人宋某及其辩护人提出其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案涉款项仅是借款,以及本案仅是民事纠纷而非诈骗犯罪等上诉理由与辩护意见,与本案依法已查明的事实不符,原审认定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有在案证据为凭,其诈骗犯罪事实清楚,故对其辩护意见不予采纳。判决宋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 2 万元。责令宋某退赔曹某人民币 43860 元。

那么什么是借款型诈骗。借款型诈骗,主要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通过借贷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的诈骗方式,多发生在亲戚、朋友、同事之间。与民事案件中的民间借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借款型诈骗主要从以下几点分辨:

一是主观上是否想归还。实践中很多借款型诈骗的犯罪人在归案后,总会提出其与被害人之间是正常的民间借贷,可以提供借条等证据证明,企图以此脱罪。主观意图是一种

意识形态

,是存在于人的大脑的,其他人无法认定。如果仅仅依靠行为人的自我叙述,将很难认定其非法占有的意图。因此应该更多的结合其具体行为表现等因素进行判断。

二是获取借款是否有虚构隐瞒。诈骗人在借款时会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高回报的投资或工程建设等正当且有丰厚利润的项目,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谎称拥有存款、房屋、豪车等,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借款及支付利息能力。

三是借款到期后还款态度。诈骗人在骗得借款后或被害人追偿时,往往通过更换手机号码、变更居住地等方法来隐匿行踪,或是通过各种借口拖延推脱还款。

四是取得借款后的实际用途。借款型诈骗案件中犯罪人往往是在本人负债累累或者没有任何偿还能力的情况下,骗取他人借款,骗得后将钱用于一些高风险或者无法收回资金的活动中,如赌博、炒股、大肆挥霍等,造成借款无法归还。

关于第二个问题,被判诈骗罪出狱后是否需要归还?

答案是还要归还。因为诈骗案件在判决刑事处罚的同时,判决书都会明确判令退赔被害人的损失。如果在诉讼中积极退赔,有可能会在量刑时考虑该因素,减少刑期。

出狱以后还会面临强制执行。只要查到你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有存款、房产、汽车、股票等,就会通过划扣、拍卖变卖等方式执行。如果仍然还不了钱,可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坐不了飞机高铁,以后贷款也受影响。且在任何时候只要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都可能会进行强制执行。

【2】、来自网友【淮北日月升】的最佳回答:

借钱没有及时偿还被判诈骗罪,出狱后还要还钱么?

第一个问题,借钱没还还与诈骗,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所以说,借钱没还一般不会被定为诈骗,而被定为诈骗的真实原因,一般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也就是说,当事人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归还,通过编造谎言、制造假票据等或者其他行为,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数额较大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二个问题,被判刑后,钱是否还要还。

如果被以诈骗罪定罪量刑,原判决往往是要求当事人将涉案欠款返还被害人,如果不返还,被害人可能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判刑以后,原来的款项仍要归还。

【3】、来自网友【法海拾贝】的最佳回答:

先说答案,一是诈骗并不是仅仅因为借钱没有及时还,二是出狱以后还是要还钱的,接下来我们详细说明一下。

一、被判诈骗罪不仅仅是因为没还钱。

民间借贷的行为和诈骗的行为其实是非常难以区分的。民间借贷也有很多欠钱不还的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借钱不还就是诈骗。

根据刑法第 266 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其中诈骗罪和民间借贷最重要的区分就在于主观目的,也就是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关于具体的行为方式,普通的民间借贷也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比如你经营砂石为由借钱,实际上借款用于了开饭店。

但是如果是以经营砂石为理由借钱,实际上借款用于炒股票了、用于赌博了,那么这显然不是用于正常的经营,可以认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可以认定构成诈骗了。

当然,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之前处于诈骗的目的,事后把钱还上了,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一般是不会报案的,当然也就不存在认定为诈骗犯罪了。与此同时,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以刑事立案时尚欠的数额为准,之前已经偿还的,可以不作为赔偿的数额。

也就是说借钱不还可能构成诈骗罪,但是借钱还了一般不会构成诈骗罪。

二、构成诈骗罪,除了承担刑事责任以外,也要承担还钱的民事责任。

涉及刑事犯罪的话,需要承担两个责任:一个是刑事责任,一个是民事责任。这点是特别需要明确的,并不是说是承担刑事责任、坐牢了,就不管民事了,民事还是要赔偿的。

刑法第 64 条明确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因此,诈骗案件在判决刑事处罚的同时,判决书都会明确判令退赔被害人的损失的。

如果在判决以后依然不退赔,那么这会影响到刑罚执行过程中、服刑过程中的减刑。

与此同时,在出狱以后还会继续强制执行的。也就意味着在任何时候只要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都会进行强制执行的,这个债是跟着一辈子的。

【4】、来自网友【杭州律师吴军安】的最佳回答:

如果是私人之间的借款,因为没有偿还,这是普通的民事纠纷,一般不会定性为刑事案件。

是否还有存在其他因素,没有描述清楚。

如果是定性为刑事案件,法院会责令被告人退赔。

【5】、来自网友【东方紫柏风】的最佳回答:

已经被判诈骗罪,那就不仅仅是没有及时偿还借款那么简单了!大概率是借贷的金额不低,放贷方经过多次催要还款未果,而借贷一方也是刻意躲避放贷方,甚至失联,那么放贷方迫于无奈,不得不以诈骗罪向警方报案。

一般说来,借贷关系成立,手续齐全,放贷方也没有违反金融法律方面的规定,属于合法放贷;而借款人长时间不还款,甚至失联,那么就不是简单的经济纠纷,而是上升为刑事案件了,也就是诈骗罪。

被立案到法院裁决,中间有多次与放贷方协商还款的机会,如果协商能够成功,也不至于最终被判诈骗罪锒铛入狱。但是既然是这个最坏的结果,那也只能咬牙吞下苦果,毕竟债务是自己欠下的。最悲剧的是:坐牢不能免除债务!就是欠债人被判诈骗罪,这个属于刑事犯罪,而欠债的部分属于民事案件,根据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被判入狱之后,再判还钱。虽然欠债人已经锒铛入狱,根本拿不出钱来还债,但是不影响放贷方用法律文书的形式把欠债的数额固定下来,以待欠债人出狱之后继续追偿。

因此,有些人还有个误区,先借来钱花,没有钱还大不了去坐牢!好像坐牢就等于还债,坐牢了债务就抵消了!实际上完全是错误的,坐牢的同时,债务也不能免除,债务还是存在的,需要继续偿还。不过,有的欠债人都到坐牢的份上也还不上钱,那么在坐牢出狱之后继续追偿债务的可能性比较低,有些债务可能永远也就那样无休息的拖欠下去了,放贷方拿到法院要求欠债人还钱的判决文书,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

因此,谨慎放贷。同时,借贷者也要看清楚当今放贷方多半是在制造老赖和债务陷阱,因此也请轻易不要借贷,否则两败俱伤,笑到最后的是放贷方。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借钱没有及时偿还被判诈骗罪,出狱后还需要还钱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