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除了诸葛亮,李严也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为何刘备如此重视李严?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3:48:05 4次浏览

p>关于问题除了诸葛亮,李严也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为何刘备如此重视李严?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清山雅舍】的最佳回答:

刘备临终前,不只是托孤于丞相诸葛亮,还有尚书令李严。

只不过,刘备嘱咐刘禅要“敬事如父”的只有诸葛亮,所以同是托孤辅臣,诸葛亮的地位自然要比李严高上一头。

那么问题来了,李严何德何能,让刘备如此青睐,难道其他蜀汉名臣都不如他吗?

非是泛泛之辈

李严,字正方,生年不详,荆州南阳郡人。

年少时,李严就在南阳郡做吏员,以才干著称。

初平元年(190 年),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从此荆州开启刘表时代。

在这个时间节点,李严已经在郡中为吏多年,颇有名声,而 181 年出生的诸葛亮刚刚 10 岁,结合汉时为吏为官的最低年龄段通常在 14-20 岁之间,从而能够大致推断,李严和诸葛亮的年龄应该有 10 岁左右的差距。

是金子总会发光,除非上面装作看不见。

刘表初掌荆州,急需一众贤能稳定局面,见李严人才了得,便提拔他到荆州各地为官历练。

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大举南征荆州,李严当时正在当秭归县令,听闻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李严直接向西入川投靠了刘璋,刘璋命他为成都县令,再一次获得能干的好名声。

到此我们不难看出:

第一,李严确实是一位干才,治政能力在荆州和益州都得到了认可;

第二,李严厌恶曹操,因为曹操挟持天子,名为汉臣,实为汉贼,这是反曹派的共同理由。

建安十八年(213 年),这是刘备夺川之战的第二年,刘备当时突破了涪(fú)城防线,兵锋继续向成都挺进。刘璋命李严为护军,到绵竹阻挡刘备。

结果李严抛弃了暗弱无能的刘璋,转投明主刘备,刘备因此省了不少工夫,因功拜李严为裨将军。

转过年(214 年),刘备拿下成都,掌控益州,封赏群臣,李严被封为犍(qián)为太守、兴业将军。

由于刘璋当初经营不善,益州的法纪废弛,德威尽失,所以刘备命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和李严五人一同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的法律基础,蜀地也因此得以大治。

到此可知:

第一,李严关键时刻站队刘备,此消彼长之下,显著降低了刘备攻略西川的难度,是夺川之战的主要功臣之一;

第二,李严是参与蜀汉立法工作的“五巨头”之一,其地位和才能可见一斑。

218 年,盗贼马秦、高胜在郪(qī)县起兵造反,聚众数万人,侵入到了资中县。当时刘备正在北边发动汉中之战,与夏侯渊、张郃领衔的魏军打得很是焦灼,这时后方起火,若不能及时扑灭那还了得?

李严没有申请调兵支援,只率领本郡五千士兵平定了叛乱,斩杀了贼首。

之后不久,越巂(xī)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战败逃走。

因为稳定后方的功劳,刘备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太守职务不变。

这里能看出新的亮点:

第一,李严不仅治理内政是把好手,打仗也不弱,属于文武全才型。

第二,李严有独镇一方的能力,放到哪里都能靠得住。

219 年,刘备在汉中之战获胜,李严也是劝进汉中王的 11 位领衔人物之一。

总结上述信息,李严的才能有口皆碑,是难得的文武全才,这是辅臣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光有才能显然还不够。

自是有其缘由

李严能被刘备选中的其他原因,我认为有三个:

一是李严为人孤傲,很不合群。在任犍为太守时,李严为了一己之私,想要迁移郡治官邸,从而与郡功曹杨洪发生争执,最终气得杨洪辞职引退。后来都督江州时,又与麾下牙门将王冲不和,王冲害怕李严报复,便叛逃去了魏国。护军辅匡等元老人物,年龄、地位都与李严差不多,但李严却不屑于和他们交流来往,李严之孤傲可见一斑。

这样的孤臣才不容易拉帮结派,对朝堂造成严重威胁,后来李严犯错被贬,根本没人帮他说情,就知道他人缘有多差,先主眼光有多准。反观曹丕选司马懿当辅臣,司马懿最善拉拢人心,最终到底是把魏国的基业给蚕食鲸吞了。

二是,李严是荆州南阳人,属于荆州派。我们知道蜀汉后期是荆州派主政,从而制衡本土派,所以托孤辅臣选的诸葛亮、李严都是荆州派。

三是,李严是心向汉室、反对曹操。曹操南下时,很多荆州士人都纳头便拜,而李严本也可以这样,但他跑了。所以反曹的李严,很符合刘备用人的调性。

结语

综上,刘备之所以重视李严主要有四点原因:才能地位突出、性格孤傲不群、分属荆州派、反对曹操。

其实,如果不是刘备的元老们凋零太快,原本也不一定能轮到李严,糜竺、孙乾、简雍、伊籍、法正等等这些心腹干臣,都先于刘备而去,使得刘备不得不从剩下的人中去挖掘辅弼之才。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原创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在此感谢。

【2】、来自网友【sunjin6278】的最佳回答:

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

刘备伐吴大败后,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尚书台的长官,权力很大,在此之前的两任尚书令分别是法正、刘巴,他俩都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成为诸葛亮正李严副的托孤大臣;刘备临终,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以抵御东吴。那么,刘备为何如此重视李严呢?

李严是刘备经过多年考察,值得信任的人。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后改名李平,“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原本在荆州刘表属下当县令,后来曹操率军南下,李严正做秭归县令,便从秭归入西川,投靠了益州牧刘璋,被任命为成都令,“复有能名”。刘备攻打益州时,李严被刘璋任命为护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奉命率军抵抗,可是到了绵竹他却率军投靠了刘备,被刘备拜为裨将军。这在益州将领中引起很大反响,致使益州孟达等人纷纷倒戈。刘备占领了成都,加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刘备与曹操正在争夺汉中时,李严两次在后方平定了叛乱,有力支援了汉中之战。刘备占领汉中后,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仍兼任犍为郡太守。刘备晋位汉中王时,李严鼎力支持,成为汉中王劝进表的 11 位领衔人物之一。刘备入蜀,李严乘势归顺刘备,大力支持刘备夺取益州;在汉中之战焦灼状态之时,李严不等刘备出兵又及时扑灭了刘备后院之火,确保了后方稳定;在太守任上兴水利筑城防,政绩斐然;刘备占领汉中,欲学汉高祖故事,称汉中王,李严又是积极支持的活跃人物。这些都让刘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取得了刘备的信任和重视。

刘备重用李严是拉拢益州士人的需要。在秦国未占领巴蜀之前,巴蜀尚是偏僻未开化之地,秦国占领巴蜀之后,中原经济文化方源源输入。李冰父子治蜀,让巴蜀成了天府之国;汉景帝时文翁化蜀,使巴蜀人民大受教化,蜀中文化有了很大发展,直追齐鲁,以致产生了司马相如那样的大才子。蜀中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使益州与汉朝其他地区一样,土地兼并严重,土著豪族经济发展,实力强劲。东汉末年,巴蜀豪族的发展程度仅次于关中和关东地区,像蜀郡贾龙、巴西赵韪等都是振臂一呼就能聚集成千上万人,单独平乱或者作乱的大豪族。平定黄巾之乱后,汉宗室刘焉贪图益州的富饶,请求在益州设立了执掌一州军政之权的州牧一职,并且自己担任了益州牧,但却得不到益州豪族的支持,甚至连成都都进不去。刘焉就拉拢当地少数民族和外地流民。当时关中、南阳一带大量士人为躲避中原战乱,流亡到益州的有几万家,刘焉把这些人编成部队,号称“东州兵”,还招募少数民族青羌当兵,利用他们镇压益州当地豪族。这些最早来益州跟随刘焉的士人们,就形成了东州集团,控制了益州的军政大权,成了当地的统治阶层,大肆压榨、凌辱益州豪族,迫使一些益州大族士人,不得不屈服投靠。刘焉去世后,益州大族赵韪举兵讨伐其子刘璋,全蜀响应,东州集团害怕遭到清算,殊死作战,为刘璋消灭了赵韪。但是,刘璋暗弱,远没有其父处事狠毒老辣,以致出现难以控制益州本土豪族的局面。东州集团不少人就想寻找更合适的代理人,来替代刘璋,统治益州,于是他们看中了刘备。刘备进入益州时,益州大致分三个势力:益州本土势力,早先跟随刘焉父子入属的东州势力和后跟随刘备入蜀的荆州势力。那些东州势力,以法正、吴懿、马良、李严等人为代表,纷纷投靠刘备,助刘备攻打刘璋,倒是那些益州本土势力,像张任、严颜、黄权等人,却成了坚决支持刘璋抵抗刘备入侵的最忠实力量。刘备入主益州后,仍采用团结荆州势力,拉拢东州势力,打击益州本土势力的策略,制定蜀科,打压益州本土势力,荆州势力联合东州势力,成了益州的新统治阶层。夷陵大败后,刘备病危,无脸再回成都,就将永安作临时都城,召集荆州势力和东州势力的代表来永安,作后事安排。刘备当然还是依重荆州势力,这时关羽、张飞、庞统等人已死,荆州势力的代表人物只能是诸葛亮,于是刘备就托孤诸葛亮,让诸葛亮依然做丞相、录尚书事、益州牧、司棣校尉,假节。刘备还要拉拢东州势力,这时东州势力的代表人物法正、吴懿、马良等均已去世,孟达叛逃,只有李严可做东州势力的代表人物,于是刘备就拜李严为尚书令,并升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与诸葛亮并收遗诏辅少主刘禅。诸葛亮与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为丞相、益州牧、司棣校尉,可以说掌管了蜀汉的军、政、监察等大权;假节,可以自由行征讨之权,录尚书事一职在汉时弹性较大,皇帝存在感较强时权力就较小,皇帝存在感较弱时则录尚书事的权力在尚书令之上。而李严呢,尚书令确实实权很大,帝王权力强势时,可以直接对帝王负责,但帝王权力弱势时,就由录尚书事给替代了;蜀汉的尚书令先是法正,接着是刘巴,后就是李严,都是东州势力的人来做,这也体现了刘备对东州势力的拉拢和尊重。再说李严的中都护一职,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名义上护所有的中军,类似于曹魏的都督中外诸军事,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责是统领都城内外的中军,中都护也是如此。但刘备在永安设立了行宫,永安有了陪都的意味,又特意把李严留在永安,其实意思是让李严统帅以陪都永安为中心的东面部队,并不是把蜀汉所有的军权都交给李严。而且刘备也没给李严假节之权,当年关羽之所以不报告刘备敢发动襄樊之战,就在于关羽有假节之权,李严没有此权,就只能在永安履行镇守之责。由此可以看出,刘备之所以拜李严为尚书令,封他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成为托孤大臣,不过是对东州势力的尊重,是拉拢东州势力及李严的一种手段。

制衡诸葛亮权力过重的需要。夷陵大败,让多年征战的刘备,竟败在江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面书生陆逊之手,刘备真是羞惭无地,无颜再回成都,就将永安作临时行宫。刘备羞惭加身,又气又急,自然身体吃不消,不觉疾病加身,日见沉重。为了以后蜀汉命运,刘备从成都召来诸葛亮,嘱以身后之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还诏敕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官至丞相,又兼着益州牧、司棣校尉等职,又有假节大权,还是托孤大臣,这时在蜀汉可谓有无上之权。虽然刘备有“此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但刘备自己一生都在为光复汉室费尽心血,现在临终,怎可轻以将自己一手创建的蜀汉拱手让与他人?于是他就将李严作为副托孤大臣,拜尚书令,加中护军,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一方面可以防备东吴入侵,另一方面诸葛亮在成都辅佐刘禅,发号施令,一但有别样之心,在永安镇守的李严有军有权,对诸葛亮无形之中也起到了警醒牵制作用。诸葛亮一旦有自立之举,李严就可振臂一呼,率军讨伐。但令刘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并没别样之心,东吴和蜀汉马上和好,李严这个留镇永安的中都护,竟成了一个无所作为的闲职。

刘备比较首肯李严的政治军事才能。早年李严在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手下做县令时,就以“治吏”出名。刘备入主益州,李严做了犍为郡太守。

在太守任上,李严再次显示其治吏之能,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还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门”枢纽工程,造福郡民。汉中之战时,刘备与曹操征战犹酣,不想盗贼马秦、高胜等在南边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攻入资中县。正在危急时刻,李严不待刘备另外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叛乱平定。不久,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又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刘备也因此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

李严虽然具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显示了他的一些不凡治绩,但

李严性情孤傲,难以与人相处,在任期间大盖房舍满足一己之私,曾因迁移郡治官邸一事与持反对态度的郡功曹杨洪争执,杨洪一气之下主动辞职引退。都督江州后,又与属下牙门将王冲发生摩擦,王冲自知为李严所嫉恨,惧怕因此被诬陷罪名而叛逃降魏。李严自视甚高,护军辅匡等人年龄、地位与李严差不多,但李严却不愿主动与他们来往。李严还与诸葛亮争权夺位,数次阻扰北伐大业。刘备生前饱经沧桑,以善于知人用人闻名,难道就不知道李严的不足?刘备之所以重用李严,也是因为东州势力的名人法正、吴懿、马良、刘巴等人俱已相继过世,剩下的也只有李严可用了。因此,瘸子里挑将军,刘备也就只能抬举李严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除了诸葛亮,李严也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为何刘备如此重视李严?】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