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怎样学好文言文?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6 08:35:2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怎样学好文言文?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鑫鑫伊伊 521】的最佳回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文言文学习上,特别好用。

多读书

从我个人经历上讲,我上高中那会儿,作文之前必有一道文言文相关的大题。那种题,我从来没丢过分,其实全凭语感。读一遍就知道大体意思是什么了。

三国演义

要说怎么做到的,我只能感谢我一个小学同学,小学毕业那会儿,同学送我一本《三国演义》,那时候没什么手机、平板之类的,暑假没地方玩,这一本书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读了一遍又一遍,真的不下五遍了。然后某些句子,就感觉越读越通顺。然后都有时候不自觉地模仿着说两句。

自从读了多遍《三国演义》,我再看其他的文言文的时候,基本上遇到同样的字,都能知道他的意思。然后没事儿就抄写几段,尤其是比较精彩的章节。抄写的过程,也是练字的过程,更能加深印象,防止眼高手低。

【2】、来自网友【野狐习禅】的最佳回答:

#野狐试答#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就自己几十年来文言文阅读的体会谈几点认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抓特点,找规律。

相较于现代汉语,文言文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抓住特点,按照规律事半功倍。

1、文言文几乎都是单音节的词,阅读文言文时刻要有单音节这个意识。比如“于是”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在文言文中这是两个词“于”是介词,相当现代汉语的“在”,“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是一个代词。“于是”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或在这个时候等意思,虽然,常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的“于是”,但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阅读时要能体会出其两者间的不同。

2、文言文比较简洁,省略句很多,阅读时要注意上下句之间的关系,要能把省略的成分补上来,不要造成关系混乱或者逻辑不通。

3、文言文中有一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些作为阅读时的难点要重点突破。可以用积累的名篇中的典型例句来类比理解,所以积累很重要。

4、文言文句子往往比较整齐,相同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可以互训。闻一多讲《诗经》时说:“诗要横着读”(古书是竖排的),也是这个意思。比如:“兵连祸结”,兵有兵器、士兵、军队、交战,战争等意思,在这里“兵”是什么意思,可以用“祸”来框定它,“祸”是灾祸,“兵”当战乱理解就很合适。

二、重方法,多总结。

1、诵读、记背一定的名篇,加强文言文的语感。语言的学习,语感很重要,其他外语的学习也是需要建立好的语感。

2、成语是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语,比如:“行将就木、日薄西山”两个成语中的“就、薄”在文言文中分别是“接近、迫近”的意思,这些意思完整的保留在了成语中。有人说成语是汉语的活化石,这话很有道理.“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命是从……”这些成语竟然保留了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语法现象,平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作用不小。

使动用法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主语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就是使动用法,但实际应用时不好掌握,看看俗语中骂人的一句话“羞先人”,这句话是省略句,也是使动用法,某某人使先人蒙羞。用容易记住印象深刻的典型例句来套是一个很有用的办法。

3、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过来的,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词素还保留着这个词在古汉语中的某一义项。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实词可以用这个词做为词素组几个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看看它们的意思,很容易就会看出来这个词的意思了,多试几次很管用。

4、阅读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先从整体把握这一语段大概说什么,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再去理解一些重要实词,从整体到局部,从两边向中间挤,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理解语句,理解语段,进而理解整个文章。这是一种能力,这种功夫在阅读时要有意识好好练。

5、语文最贴近生活,人情千古不变,事理古今相通。如果阅读时对某一句或某一语段的理解严重违背人情事理,那很可能是你对原意理解错了,这是一个验证的好办法。

三 勤阅读,善思考。

1、“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文言文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读多记,不要想着走捷径。

2、语文学习最怕死读书,文言文更是如此,要善总结,多思考,这样才能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观其大略”和“咬文嚼字”两种读书方法各有功用,都要会用。词典是死的,语言是活的,读书不可死于句下,不要太钻牛角尖。

3、读书贵能自出见解,这是高级阶段了,也是努力的目标。读古书要和现实人生能结合起来,不能到头来书是书,我是我。

题主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在这里也只能大略谈谈,算是抛转引玉吧。

【3】、来自网友【荷叶村夫】的最佳回答:

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题目,不想再扯得太宽来回答了。主要注意下列几点,就能学好文言文。

一、读一篇文言文,就要背诵一篇文言文,并理解这篇文言文。要弄得每一个字的含义包括读法功能。能直译这篇文言文。

二、按“一”的要求,尽量多读文言文。

三、当读、背、理解的文言文多了以后,最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注意古今字、繁简字、通假字、衍文、脱漏等,注意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承前蒙后对话省等情况;注意倒装句: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宾语前置: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时不我待)及其他宾语前置情况。还有状语定语后置的情况。文言虚词虽然比实词要简单,也也要掌握好。

总之,多读多背多思多总结归纳,就可以学好文言文。回答供参考。

【4】、来自网友【老树说字】的最佳回答:

老穆说语文回答的非常棒,也很细,我只想更强调学好字词是学好文言的最重要的基础,没有之一。

现在的孩子学不好文言文,99%以上的原因是字词不过关。

孩子们认识字,但是只是认识字的字形、字音和现代的常用意思,这个字的古代常用意思根本不掌握,甚至不了解。或者就是死记硬背字词的意思,这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些义项,这些义项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根本不了解。用现代的意思去套古代文言文,肯定是驴唇不对马嘴,是学不好文言文的。

现在孩子学习古代字词的意思基本靠背,学习过一篇课文,把里面的字词背一遍,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忘了,或者在别的课文里出现了别的意思就又不会了,可以说根本没有学懂文言文字词。

举个例子来说一下,说一下“徒”字吧,我们先看一下古汉语字典“徒”字的义项,大概有 8 个义项,你能快速的把这 8 个义项记下来吗?其实很容易的,5 分钟就能基本记住了。

1、“徒”的本义是“步行”,“舍车而徒”就是舍弃车辆而步行。

2、步兵都是步行的,所以“徒”引申指“步兵”的意思了。

3、古代服徭役或劳役的人都是步行的,所以引申为“服劳役的人”,另外“囚徒、徒刑”也是这么来的。

4、步兵和服劳役的人都是聚集在一起的,所以“徒”字就继续引申为“众”的意思了。

5、“同类的人”这个义项也是这么来的,就不多说了。

6、“弟子,门人”这个义项也是从“步行”来的。“步行”是后面跟随前面的,所以引申出“跟从的人”,例如门徒,徒党等。又引申为跟随老师学习的弟子了,例如徒弟、师徒。

7、由实词引申为虚词是语言发展的规律,“徒”既然是步行,就是没有凭借车马啊,所以从“没有凭借”这一行为特征,就引申出“空”的意思,例如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空)伤悲”。我们还经常说“徒手”,也是“空手”的意思,就是不借助工具的意思了。从“空”继续引申,”空“就是”一无所有“,所以又引申出情态副词“白白地”,例如说徒劳无功。徒字从动词“步行”,”没有车马凭借、只身而行“这一特征,又引申为限定副词“仅仅”的意思。例如说“家徒四壁”

这样学习文言文字词,还用死记硬背吗?是不是轻松高效的就打好了字词基础?那些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此类活动等是不是就一网打尽了?

”老树说字“正在按照传统的字源学习法系统的讲解文字,赶紧来关注”老树说字“,一起轻松高效的学习文字吧!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怎样学好文言文?】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