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1:44:30 8次浏览

关于问题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顶级圆月 3No】的最佳回答:

先说巜论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其中有好多至理名言。我上小学时,老师就经常给我们讲“温故而知新"的名言,在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中,也编入了不少《论语》的章节内容,随便问一下在校的学生,都能说出几句《论语》中的佳句。

至于靠《论语》能不能治天下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仔细研究,不能做简单的结论。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句话出自宋朝宰相赵普之口,是宋朝皇帝赵匡胤批评他读书不多时,他应答的一句话,后来成了广为传颂的名言。

仔细研读《论语》,发现其中有许多论断,它能够帮助统治者维持封建统治,有利于建立社会运转的正常秩序,从而巩固其政权。

例如:它建议领导人,在用人上“陈力就列丶不能者止”,意思是要根据其能力用人,不能胜任的就罢免。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要做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不要因为他的话说得好,就举用他;也不要因为他人不好,就放弃他的正确意见。这些告诫,就是在今天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论语》还教育大丶小官员要“其身正丶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为,在上的人,如果自身正直,不需要发过多的指令,下面的人也会听从。这和我们今天倡导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丶起模范带头作用的要求是一致的。

仔细研讨《论语》中的内容,发现它确实在如何治理国家,有效地理顺上下之间的关系,如何样为人处事,以“礼”丶“义”待人,如何样干好自己的事业,都有一些著名的论断,其中有许多好的精华也值得我们继续借鉴。

当然,放到今天,要治理好一个国家远比孔子所处的时代要复杂得多。单靠这样一夲书,就能使国家兴旺发达丶人民安居乐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扬弃结合,取其精华,丢掉糟泊,使其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来自网友【野狐习禅】的最佳回答:

题主好,这句话是宋代开国宰相赵普留下的名言,此话意味深长。

赵普在陈桥兵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帮赵匡胤得了天下,又给赵匡胤出谋划策,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赵匡胤的皇权,因此深得赵匡胤的信赖,被重用做了开国宰相。

赵普属于武人做宰相,有点“中书省内坐将军”的味道,赵匡胤也曾批评赵普“不学无术”,赵普一生读得最多的也就是论语了,他说自己用半部《论语》帮赵匡胤打天下,用半部《论语》帮赵匡胤治天下。这话一方面是对自己打天下和治天下很有功的夸耀,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读书少的自谦。“半部论语”不是读一半的意思,是自己只能读到似懂非懂的程度。

当然这句话中也包含了对《论语》的高度赞美,似乎打天下,治天下的宝典莫过于《论语》了,后世儒家推崇这句话,也是因为这句广告词太好用了。

那么《论语》对打天下、治天下到底有用没有?

《论语》是一部政治伦理哲学,其内容涉及到为政理民,孔子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来设计如何治理天下的,后世以儒家思想为道统就在于它有利于秩序的建立,当然赵普所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没错了。

至于打天下,《论语》并不直接涉及用兵之道,但它对如何作人有重要价值,做好人是领好兵的基础。当年,齐国和鲁国开战,鲁国出战的三支军队,只有冉有所领的一支打了胜仗,季氏问冉有领兵打仗的本领是跟谁学的,冉有说都是根孔子学的。孔子只讲做人,从不讲领兵打仗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到赵普所言用半部《论语》帮赵匡胤打天下也是有道理的。

只要人还是人,《论语》这本书就有它存在的重大价值,任何诋毁都是无济于事的。

【3】、来自网友【慧光 2787】的最佳回答: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宋代宰相赵普留下的一句名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有叫好者,有质疑者。本人对此深信不疑,赵普所说不虚。

生活中,不少人读过论语,不仅读论语,还广泛涉猎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玄学、宗教、中外名著等,而且读得不错,谈起来头头是道,但别说治不了国,就是人际关系及家庭关系也难相处好。

赵普读论语可以治国,有人读论语只是多了点知识,对人生问题关系不大。看来,这里头有玄机。

什么玄机?只有他自己知道,它人揣测未必靠谱。但遇上了这样的题目,还得照做,说说自己的理解。

所谓玄机就在“受用”二字。赵普读论语,得到了受用,而且是醍醐灌顶的受用。很多人读论语,那怕可以倒背如流,但就是没有受用。

至于为什么?其要害是:

不是为自己读。荀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中的为己、为人不可囫囵吞枣。学者是指读书,荀子说古时的人读书是为自己读,现在的人是为別人读。什么意思?古代的人读书能按书上的道理做人行事,现在的人反过来了,是以书上的道理去衡量它人,要求它人,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

不能生起圆解。中国古时的教育是圆听圆解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好的读书方法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握精髄,活学活用。比如“钓而不纲,戈不射宿。”这是说孔子在生活中会钓鱼,但不网鱼;会射鸟,但不射入睡的鸟。钓是愿者上钩,撒网是一网打尽。鸟没入睡,射它可以逃生,睡了射它,一线生机都未给,太惨了。读了论语的人,能照做当然不错。但是,还不算好,能从其中窥知孔子的慈悲心,才是真会读书。拓展开来,用以善待万物,如“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岂不是对当今世界挽救濒临灭绝物种、保护生态等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为自己读,能升华气质,心境平和,自然有好人缘。圆听圆解,领悟其妙,不管遇上什么棘手问题,都能举重若轻,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