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中国古代爵位是“公、侯、伯、子、男”5种,为什么西方也一样?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07:37:57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中国古代爵位是“公、侯、伯、子、男”5 种,为什么西方也一样?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黄风大王讲文史】的最佳回答:

这其实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当然,翻译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相信很多人都是先知道西方有公爵、伯爵这些,然后回过头来看中国历史,发现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这五等爵位,所以很多人就都混乱了,怎么两边儿的爵位都一样。

中国的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的定型是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取消帝号,自称为王,而在王位之下,还有上面说的这五等爵位。而这五等爵位也被后世的王朝所沿用,只不过后世沿用的不止是这五等爵位,还有王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自从秦始皇称皇帝之后,王这个称呼就成为了帝位之下的最高爵位。而且又经常被分为亲王、郡王两个大的等级。所以,封建帝制时代的爵位至少有六种:王、公、侯、伯、子、男。

在西方,中世纪的时候,国家都是被教皇所统治的,教皇底下是各个国王,国王底下就是这五等爵位。我们先人在翻译西方爵位的时候,估计是发现他们刚好也是五等爵位,所以就按照中国古代的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的名字来称呼他们。

那么,为什么现代的人,谈到这五等爵位,先想到的是西方,而非中国古代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主要的是,西方人的称呼比较少,能彰显他们地位的往往就是爵位,所以经常就以爵位相称。而在中国古代,情况要复杂得多。

首先,中国古代的爵位,很多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古人被封爵,要么就是皇亲贵胄,要么就是立了功劳的大臣及其子孙后代。你所封的爵位可以显示你的社会地位,但不代表你的个人实力,不代表你对社会的影响力。我们觉得一个古人很厉害,往往是因为他身居的职位、或者他的具体事迹、所立的功劳来判断的,而不是基于他的爵位。所以,我们更容易记住的是一个人的职位,而不是他的爵位。如果你继承了你祖宗的爵位,但是你能力平平,对当时的社会没有任何影响,那你可能连被写进史书的资格都没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次,中国古代的爵位称呼较为复杂,不是只叫公爵、伯爵就行。我们看古代的书,经常可以看到护国公、陈国公等等称呼,这个其实就是公爵的称呼。只不过,我们并不是干巴巴地只讲公爵这两个字,我们一般会在前面加上具体的称谓、或者封号,这样才能区分谁是谁。毕竟,中国的人口多、官员多,封爵的数量肯定也多,西方那些国家跟我们没法比。如果都称呼公爵,那聚在一起的时候,那么多人,谁知道你叫的是哪个。

所以说,我们的叫法会更加复杂,而这也就弱化了公爵、伯爵这几个词语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这就导致很多人都以为公爵、伯爵这五等爵位是西方来的,属于舶来品。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翻译的时候,套上了西周时期制定的这五等爵位的名称而已。

【2】、来自网友【榴莲望返 206545】的最佳回答:

西方的爵位,按照人家的叫法,肯定不叫“公、侯、伯、子、男”。不过是在把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时,两相类比,翻译得让人容易理解。这类例子很多,比如计量单位,我国的长度单位是尺,就把国际标准制单位“米”叫公尺,还有“公寸”、“公里”、“公斤”、“公升”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还有“皇帝”、“皇后”、“宰相”、“公主”……

【3】、来自网友【猪健身】的最佳回答:

西方有人家自己的叫法,比如英国公爵叫 duke,这个单词,按原意词根翻译过来,是指总领千军万马的统帅,之所以翻译成公爵,只是单纯的方便国人理解,仅此而已。

【4】、来自网友【齐天大全】的最佳回答:

翻译之功,都是五种纯属巧合。

【5】、来自网友【横刀阴山】的最佳回答:

哇 你不说还真没有注意到呢 西方四季也是春、夏、秋、冬哎 另外西方也是男人、女人 也是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哎

开玩笑归开玩笑 这种对应都是翻译为了方便理解搞出来的 如果男的翻译成麦尔 女的翻译成非麦尔 你读文章的时候会不会比较费劲?

不过 清华历史系副主任就不这么想 于是中国近代史多出一个领袖:常凯申 你就自己去琢磨是谁吧 本教授就这么任性[呲牙][呲牙][呲牙]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中国古代爵位是“公、侯、伯、子、男”5 种,为什么西方也一样?】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