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70后的后悔事儿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20:29:59 2次浏览

关于问题70 后的后悔事儿是什么?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东莱西风】的最佳回答:

我是 74 年生人,今年 49 虚岁,人生几个十字路口,如学业、事业、婚姻、孩子等,事业上的后悔事较多,其中又以毕业后回到县级市老家及没有在一个领域深耕尤甚!

93 年考学时,我的总分超过山东省本科线 26 分,山东省内的财经类院校应该能去,班主任说去了省内院校有助于未来就业。那时候,我年少轻狂,一门心思远离老家去看外面的世界,便报考了东北财经大学。

97 年毕业时,国家不再对大学生包分配,每个毕业生都要双向择业。父母不同意我留在外地发展,非要我回家,我听从父母的意见回到了县级市老家。现在的年轻人很能理解北方的县级市在 97 年时的落后状况,这种落后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人的思想意识方面。父母和我都认为大学生应该进体制内工作,民营企业不是最好的平台,因而,我拒绝了多家民营企业,而没有门路根本无法取得事业单位的编制。

我的机遇还算好,适逢当地农业银行招聘大学生,我的学历够格,家里与农业银行也有一些缘分,我得以进入农行。一开始,我在落后的山区办事处从事储蓄业务;一年后,我被调动到开发区的分理处,继而被调入开发区办事处。开发区说起来名声好听,实际上就是背靠港口的小乡镇,办事处几乎没有新增贷款业务,每天的工作除了揽储就是催收,或者办理一些还旧贷新手续,维持原有的几百万贷款不要逾期,因此,我没有学到什么技能。

办事处小主任长的是脑满肠肥,他深谙厚黑学,与上层关系很好,我认为他将我从分理处调到他手下,纯粹是装点门面,开会时给他写一写稿子。我的收入不高,还要经常陪他打麻将,主观上不敢赢他;客观上,他打牌非常耍赖,玩得一点都不开心。

混吃等死的日子,我实在混不下去了,2001 年,我毅然辞职,这在思维守旧的县级市支行掀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出面劝说我。我当时书生气十足,人事处领导跟我交流时,我甚至说出“哀莫大于心死”这样的书面语,现在想起来,自己都感觉害臊。

辞职时,我才知道县级市经济就是农村经济,社会上寥寥几个好岗位,根本没有令我选择的余地。我的机遇还算好,当地民营企业投资兴办高职教育,我有机会以双师型身份进入民办高校,开始为专科生上课,光阴荏苒,八年时光悄然而逝。

2001 年时,我教书每个月可以有 2000 多块钱的收入,这比当地平均工资水平高一些。等到 2009 年时,年收入只有四万多块钱,收入就没有优势了。适逢招行在当地成立网点,招聘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在朋友鼎力推荐下,我居然又从教育业跳回了金融业,那一年,我已年满 35 周岁。留在大城市的同学,越跳机会越多,而我在老家根本没地方跳,两次跳槽,总体上还可以,只能说明我职场上半场的运气还不错。

而后,招行有变故,我应朋友邀请跳槽到券商,在银行结识的客户资源对我帮助很大,无论是信托销售,还是公募、私募基金销售,我的业务做得非常好,因而受到领导重视,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成为管理人员,这居然成为我职场走下坡路的开端,几件烂事不提也罢,折腾几年后,辞职、赋闲在家、投资大亏,重新到民办院校教书,再从金融业回归教育业。

回忆 25 年职场路,大部分时间厮混在金融业,还有近十年的教师生涯,县级市老家机会较少,自己的选择有被动的成分。中年后的机遇没有把握住,这个与性格有关,性格上特立独行,不愿意受人约束,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没能在一个领域深耕,这也是自己事业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如果毕业后不回县级市老家,同样是跳槽折腾,大城市里的机会比较多,发展的机遇也许更多一些;如果在招行或券商坚持深耕,经济上或许会比现在宽裕一些,但肯定是忍气吞声,受人摆布,那也不符合自己的个性。

人生不圆满,有得有失,聆听内心声音的呼唤,去做真正的自己,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2】、来自网友【治平谈管理】的最佳回答:

我是 1975 年出生,今年 47 岁了,快奔五了,心里不知是啥滋味,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生活,时间就这么快溜走了,父母也渐渐老去….

我们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极低,我在省重点高中读书,高考录取率才 20%不到。高中应届含往届一共 10 个班,每个班差不多 80 人左右,但成绩只有前 20%的学生才有机会读大学(大中专含及以上,大中专即高中考的中专),合计 800 人,但只有 160 人左右才有机会读大学,剩下的 640 名同学,真的不知何去何从,普通高中基本上那就是年年“剃光头”。那时的我也是拼着老命去读书,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难以忘却。复读一年后,才成功挤过独木桥。

毕业后继续留在大上海闯荡,一个穷学生在上海没有根基,毕业后那几年基本上就两件事:找工作、找房子;再后来就是希望赚够钱能在上海买房付个首付,再后来为了成家又奔波,为了学历提升再次奔波,现在为了女儿读书、父母年老赡养又不得不考虑,同时也希望自己这一生能干出点名堂,也还在不停的折腾….

70 后的我们这一代,感觉比较悲催的,大学毕业后基本上走向市场、自谋出路。不像 60 后他们都赶上好时代,分房子、国家包分配工作等,他们大部分人已经成为社会的精英,社会地位相对也比较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60 后比 70、80 后的人幸福感指数要高。啰嗦说了这么多,我个人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年轻时,没有聚焦在一个行业/领域深耕细作,而是为了生计,不停地换行业、换工作,最后的结果自己变成一个“杂家”,看似什么都知道一些,但都不是太精深,然而在这个社会专家更吃香、更有市场。对我而言,感到很后悔,没有好好认真沉下心来,思考如何让自己更有价值….但机会一旦错过就错过了,接下来也只能尽量去弥补,在某个领域持续深挖,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深度。


【3】、来自网友【都市放牛 99999】的最佳回答:

我是 72 年出生的,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夫妻感情良好。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处于这样的年纪,一切也看淡了,宠辱不惊了。假如说,有后悔的事的话,就是没有好好地读书吧。

老大在读高中,老二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父亲已经去世了,妈妈随弟弟一起在浙江。房子 10 年前买了,前年买了部代步车,仍然感觉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2005 年从国企买断了,然后就是各种的打工,没有自我,没有归属感;离开家去挣钱,孩子没有照顾好,在家照顾孩子,挣不到钱;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可能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吧,所以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要认真读书,上个大学,找工作也好找啊!现在招工的条件,年龄一条就是 30-45 岁,70 后已经被边缘化了,还在跟新生代抢饭碗,无奈啊!

【4】、来自网友【佛系生活也悠哉】的最佳回答:

74 年的我,人生已没有太多遗憾。

如果说有,那就是 2010 年拿了 800 多万搞企业,一个订单 4000 万没收回,一直挣扎中,要是当年不创业就完美了

【5】、来自网友【美华故事】的最佳回答:

我 2003 年在宝安龙华花 15 万买了一块地皮 100 平方。买了几个月后,有一位老乡出 56 万想买我这块地皮,我当时想留着建楼房出租,就没卖,到现在都没建起来,当时要是卖掉,当时商品房只要 2 千多 3 千一平方,可以买 1,2 套商品房了,它不香吗?真的好后悔呀!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70 后的后悔事儿是什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