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02 07:17:54 6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晋右史】的最佳回答:

僧格林沁的死标志着

清王朝重塑中央军努力的失败

我就从清王朝军事体制变迁来谈谈吧。

1、清王朝中央军的衰落

知道清史的朋友都知道,清王朝的军事体制为“满洲八旗+绿营”。绿营基本是守备队、治安军层次。小一点的问题可以解决。

大一点的问题就是驻防八旗解决;再大一点就是京营八旗解决。可以说

京营八旗是作为清朝最强大的军事打击力量而存在

所以在看康熙、雍正时期的历史会经常看到史料,类似于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帅

禁旅

南征耿继茂。注意几个点:

大将军、亲王(宗室)、统帅京营八旗

。这就是八旗军征伐的情况。

(八旗军与清朝征伐体制)

到了乾隆时期这一模式已经靠不住了,毕竟生活水平提高、安逸,搞文化去了,战斗力严重下降。怎么办?

还有塞外的兄弟:

黑龙江马队、吉林马队、归化城八旗

就应允而生。作为八旗的补充力量这些人还可以,经常大鹏展翅,海扁准噶尔。“索伦营”也被称为清朝的战斗民族。

所以八旗的模式还维持了。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

如果你注意到浙江战场,

扬威将军

奕经率领精锐部队在浙东反击战全面溃败。这就没戏了。八旗真的成了渣,

得努力整合

2、太平崛起与新式力量产生(重建)

对这一阶段感兴趣的朋友基本知道,太平军崛起,绿营兵、八旗兵都不能打,湘军淮军崛起。

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

我们还得从太平军北伐谈起。太平军北伐打到了天津静海,在河北前后折腾了两年多才被灭。

咸丰组建了专门的司令部:

京城巡防处

。对大半个北中国进行了动员,最盛时,仅正规军就有 14.9 万。

(太平军北伐与清朝北方军政力量重组)

其中有战斗力的就是僧格林沁所统帅的三万多部队,其中不少是骑兵。虽然混杂了一些:京营的、黑龙江、吉林的、蒙古的。没办法,这已经很不容易凑出来了。

这支部队的战功,歼灭北伐的太平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抗太平军;在战后,南下剿灭捻军张洛行。

是咸丰、慈禧初期能做到直接控制的打击力量

3、八旗之花

凋零在高

楼寨

高楼寨不算大规模会战,但对清王朝的意义是重大了。新建中央军的核心统帅死了。其所统领的部队再难凝聚一块。

朝廷只能依赖湘军淮军。慈禧在之后的岁月里,巧妙的在此之间平衡。

到了戊戌变法后,慈禧抓住机会组建武卫军,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历史注定大清药丸。

(落日余晖)

参考文献: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陶短房:《1856 纠结的大清、天国语列强》

《太平军北伐史料选辑

》、《清文宗实录》

卓海波. 僧格林沁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胡耀先. 僧格林沁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军事活动[D].内蒙古大学,2006.

李惠民.关于太平天国北伐战役的战俘问题[J].清史研究,1997(04):102-108.

李惠民.太平军在北京[J].近代史研究,1997(03):42-52.

张守常.太平军北伐军人数考[J].近代史研究,1991(01):80-95.

朱光华:有关太平军北伐的新史料——

清京城巡防处及其档案述略

【2】、来自网友【毛剑杰】的最佳回答:

僧王在晚清历史上地位特殊,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更是道光死时的顾命十大臣之一。作为蒙人,僧格林沁具有高贵的出身,他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后人,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同胞弟弟:奇葩史书《蒙古秘史》里著名的魔鬼筋肉人(生如巨蟒)+神射手(百发百中外加远程精确制导)+大胃王(早餐吃牛犊,外加生吞活人)——哈布图·哈萨尔。当然啦,由于哈萨尔及其科尔沁部身体健康生育能力强,草原上一半以上的蒙古族都认为自己是哈萨尔的后人。

科尔沁部不仅人多,而且与清政府关系亲近,多次的联姻巩固了这种归属感。清代几次边疆战争中,科尔沁骑兵都坚定的辅佐着清军进行作战,直接参与了征伐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罗卜藏丹津等几次大动作。科尔沁骑兵的冲锋能力和战斗方式也丰富了清军的军事部署,也常被清军作为前锋使用。

僧格林沁就是这强大部族的继承者,老王爷死时,作为候选人之一的小僧十几岁时被钦点为王位接班人。虽然是幸运中签,僧王本人的功勋确是腥风血雨里摸爬滚打混出来的。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京郊也有悍匪横行,僧王亲自率队剿灭匪患,奠定了自己“猛将兄”的人设。多年戎马,僧王浴血而战,内有太平天国,外有英法联军,颇有战果的僧格林沁也成了暗夜里的一点光亮。最值得称道的是,1859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外虏再犯天津大沽口,旱鸭子僧王赶鸭子上架迎战英国远东舰队,并取得了难得的大胜。

但是,战无常胜,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1860 年,僧王的衰音在通州八里桥已然奏响,英法联军完胜装备落后、战法陈旧的清军。蒙古骑兵的剽悍终将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之中,僧王的最后几年在鏖战捻军的前线上度过,最终死于重围之中。僧王之死,错综复杂,不是纯粹的军事事件,此不展开。

“忠君铁骑”僧格林沁战死以后,清帝国曾经倚仗的满蒙骑兵再无承袭之力,从此一蹶不振。满蒙贵族中也再站不出一位冲锋陷阵的军事将领,军事上弱势,更削弱了政治层面的博弈筹码,满清皇室无可依靠,从此只能更多倚仗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人实力派们多多“公忠体国”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