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6:56:57 3次浏览

p>关于问题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佑说】的最佳回答:

高句丽做了什么事?惹得隋朝两世皇帝都要打他,甚至到了隋炀帝直接扬言要灭了他!

先来了解下关于高句丽这个政权,高句丽也被称为高氏句丽,这个政权是由扶苏人建立起来的,时间是在东汉中期的时候。借助这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割据混战的条件,高句丽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融合了汉人、契丹人、新罗人等多个地方的人。

高句丽的疆域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了,领土已经绵延到了现如今半岛的南部了,难怪当时的隋朝会忌惮这一政权的存在。

一个不安分的政权终将是引来杀身之祸

隋朝建国初期四面受敌,西面有虎视眈眈的吐谷浑,北面有突厥这一难啃的巨无霸存在,南面有亟待解决的陈朝,东北的话除了有北齐的残余党高保宁集团以外,就是这盘踞在东面的高句丽以及契丹、奚部等一些藩属国了。

一开始这高句丽还算是乖,但是等到隋朝灭亡南部的陈国,收拾了巨无霸突厥,突厥举国归附隋朝的时候,这家伙高句丽不老实了,竟然浑说摸鱼南进侵犯到隋朝的领土,甚至都快打到家门口,就隔着一个大凌河。

心思缜密的隋炀帝一句“勿遗子孙忧也”直接开打,目标就是打到高句丽灭亡为止。

在隋炀帝的眼里,打高句丽肯定是要打的,不打的话,咱的子孙后代就要倒霉,隋朝可就要被高句丽给践踏了,所以该打。

但是隋炀帝打高句丽太过于激进,连年对高句丽作战,让一个本就建朝没有多久的王朝损失大量的民力和财力,最终在隋炀帝时期导致了天下大乱,有一度出现中原混战的局面,隋朝就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后人一提到高句丽,就会问上一句,为何这隋朝要两世去攻打高句丽呢?不打不行吗?这一打直接把自己给干没了。

为何温顺的高句丽会变得如此不安分,甚至可以说是狡诈?

高句丽在隋文帝的时期国王是高汤,当时还是十分畏惧隋的实力的,每年都会前来隋朝朝贡,两国的关系也算是平稳,不然隋朝能放心大胆地去灭亡南部的陈朝呢,也更不可能有心思去收拾北部的突厥。

高汤唯一惹得隋朝隋文帝去攻打的点就是屯粮练兵备战,做好一切应战的准备,这样大张旗鼓地练兵屯粮怎么能不引起隋文帝的注意呢?

这也不能怪人家高汤,因为当时的高汤看到跟自己实力差不多的陈国竟然被隋朝给灭了,便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安危了,练个兵屯粮食怎么呢?又没有直接开战,真正开战的还是人家隋文帝。

隋文帝先是写了一封信给高汤劝他归顺隋朝,放下武器来谢罪,但是不幸的是,这高汤竟然因为疾病突发去世了。

接着这继位高汤长子高元竟然是一个惹事的主,对隋文帝寄来的这封信竟然不搭理,这直接震怒了隋文帝,直接开战!

一开始的高元还是比较惧怕隋朝前来攻打高句丽的隋朝军,毕竟隋朝的实力可不容小觑,那可是干掉了陈国收拾了突厥的隋朝啊,所以便主动请和。

本以为这高元会老实本分一些,人家压根不是一个安分的主。隋文帝在的时候还好,等到隋炀帝上位之后,隋炀帝要求高元朝贡,人家竟然不来,这可把一向心高气傲的隋炀帝给惹毛了,直接带兵亲征高句丽。

等到隋军快要攻破平壤的时候,高元派人又来请和,这使者一来一往之际,高句丽也得到喘息的机会,但是人家隋军耗不起,趁着隋军粮草殆尽之际,高句丽又开始进攻,完全没有之前的投降求和的样子。

几次三番这样干之后,让隋军捞不着半点好处,甚至还被戏耍了。所以这高句丽为何这么不老实,高元这一国王肯定是主要原因,其次可能也是担忧自己被隋朝给灭了。

举国之力攻打高句丽为何最终导致自身的灭亡呢?

要说隋朝这么强的一个国家怎么就迟迟吃不下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呢?之前凭借着自身国力震慑收服了高昌、突厥等政权,怎么对高句丽不管用呢?除了高句丽领导者不想被灭亡以外,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我们从地理地形这块来看,攻打高句丽可以说是直接去到别家的底盘去打架,高句丽一开始的都城是在骨城,后面都城迁到了丸都,最后又到了平壤,隋朝攻打的时候,都城是在平壤,也就是现如今的朝鲜了,所以要想了解高句丽历史的小伙伴,也可以去了解现如今的朝鲜。

高句丽位于辽河的上游,拥有汉江流域发展经济,并且也有辽东丘陵这一重要的军事要点,地形上也变形成了退可守,进可攻,一旦敌人进犯,打不过就可以退到辽东丘陵等待时机,所以高句丽的地形外软内硬,看着好打,实际上不好打。

再看看这气候条件,当时的辽河水水域水量丰富,想要渡过需要借助船只,一旦遇到洪涝灾害出现的话,行军可谓是艰险无比,时不时可能就掉入沼泽之中了。

纬度又高,尤其这平壤那块,一旦进入到秋季就开始上冻了,冬天更是无法行军,干粮运送更是困难重重。

这样好的地理位置都已经帮助高句丽阻挡了一批又一批的进攻者,更何况这自然气候这块呢?

不过除了这自然气候以及地理条件等非人为因素以外,这失败的锅隋炀帝可得结结实实给背上才行,即使他说了那么一句漂亮话也不行。隋文帝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就遇到过行军难,甚至军中无米下锅的情况,所以打高句丽特别谨慎小心。

但是这隋炀帝不如自己心意就开战,甚至不惜举国之力去攻打高句丽,最后直接把自己刚成立没有多久的隋朝给干没了。

隋朝末期混战大乱的时候,高句丽趁机揩了一把油,把辽西部分的区域收入囊中。

【2】、来自网友【减水书生】的最佳回答:

高句丽已经在东北修长城了,你还能把它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弹丸小国吗?巅峰时期,高句丽有六十万军队,完全就是东北一霸主,什么样的小国能折腾出这么多军队。而且,高句丽征服了契丹、靺鞨等胡人部族,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因为有草原骑兵。

隋炀帝动员百万大军,的确是过分了。但李世民晚年准备彻底消灭高句丽,大唐也是举国搞动员。折腾的人力,也不止百万。

四川打造辎重战船、江浙打造运兵战船、山东组织运输、河南和陕西征募壮士,整个大唐动员了 30 万作战军队。这还只是国内动员。

在备战过程中,大唐也没闲着。公元 647 年,李勣所部跟高句丽干了 10 个月。公元 648 年,薛万彻领衔又跟高句丽干了 4 个月。大唐为了灭国高句丽,就没让这家伙闲着,一直各种战争折腾。然后,国内不停歇地厉兵秣马,举国动员了三十万大军,这才敢说要把高句丽灭国。

但,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李世民死了。所以,这个任务只能交给唐高宗李治来完成了。李治是怎么打的?就是连年不断地暴力输出,之前是几个月、十几个月地打,现在就是以年为单位,十几年、十几年地打。即便是这样,大唐也没能把高句丽灭国。最后,高句丽内部上演了宫廷政变,于是大唐抓住这个机会,终于完成了灭国高句丽的任务。

所以,高句丽不好打。隋炀帝即便动员百万大军,也不能说百分百灭掉这个国家。但是,李世民知道控制战争规模、节制国力动员;李治也知道搞持续地暴力输出、依靠国力碾压。那么,隋炀帝是傻吗?非要搞百万规模的总动员,甚至还搞了三次,直接把大隋给搞死了。

战争有战争的算法,但政治也有政治的算法。

一个原因是隋文帝杨坚打下的底子太好。大隋的行政效率可以说冠绝整个中国历史,不让秦始皇。在历朝历代,老百姓总会有逃税的,总会有桃花源这种税外之地,也总会有终南山上无数逃税的隐士。但是,在大隋就是不行,任谁都得交税。行政效率要多高有多高,说修大运河,马上就能开完;说建洛阳城,马上就能建完;说在山西开路修长城,立即就能搞定。

这是前提,是个必要条件。你让宋朝动员个百万大军试一试,心有余但力不足,这个行政效率,大宋王朝根本就不具备。

另一个原因是隋炀帝的权力游戏。隋朝人不喜欢隋炀帝,唐朝人也不喜欢隋炀帝。实际,隋唐都是一伙人,关陇贵族和山东豪族。贵族和豪族士大夫们都不喜欢隋炀帝。因为隋炀帝动了他们的奶酪,就是要切分这伙人的权力。那怎么才能从这伙人手中切分权力呢?一个是迁都,关中的关陇贵族太强,不能跟这伙人在一块玩,所以迁都到洛阳。这个手段,之前的北魏孝文帝用过,之后的武则天也用过。另一个手段就是搞战争,通过资源重新整合来倒逼权力重新分配。

贵族不听话、豪族不好使,而杨广则热衷用出身比较低的士人,特别是南朝投降过来的官员。这伙人最听话,相当于战国时代的游士,命运全都绑在了皇权这架马车上。但是,这还不够,皇帝得有自己的军队。但当时的军队都在关陇贵族手中,隋炀帝手里没枪,那还能怎么玩。如果皇帝能够碾压朝堂,他老爹隋文帝杨坚也不会怕老婆怕了一辈子。杨坚不是天生怕老婆,他主要怕老丈人独孤信一家。独孤家就是就关陇贵族的一哥,分分钟就能让他这个皇帝下台。

所以,搞战争,特别是搞大规模的灭国战争,则能够完成两件事,一个是灭国之功,这个威望就太高了;另一个是在战争中锤炼出一支真正听话的皇家军队。有了这些条件,隋炀帝完全就可以甩开什么关陇贵族和山东豪族,皇权专制也才能落地。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杨广死活也解决不了的。那就是钱从哪来?你是有军队了,但军队得养,得拿钱来养。太行上以东是豪族的天下,关中是关陇贵族的天下,天下税赋得经由宰相过手。所以,杨广需要新财源,但这个新财源直到安史之乱后才出现,具体就是江淮财源。因此,杨广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过大势,大英雄只能乘势而为,逆势操作往往都会翻盘。

最后总结:

首先,高句丽真得不是小国,而且非常不好打。隋唐两大帝国折腾了几十年,才把高句丽搞定。

其次,杨广有自己的政治算盘,就是要通过征高丽的灭国战争立出自己的 flag,扩张皇权力量。

但是,英雄只能乘势,而杨广却在逆势,所以再怎么折腾也是徒劳。大唐代隋,实际上统治阶层都是一伙人,只是换了个皇帝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